起点作文网

变电所实训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6-29 栏目:办公范文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增长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其所处环境与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显着的进步,但由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某些方面重点进行关注并获得提高。对一般企业而言,“人、机、料、法、环”五大关键因素中最为首要的便是人的因素,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现代化进步程度,而且电力行业相对于社会上其它行业具备知识与人才密集型、电力设备精度较高、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而且安全责任较重等显着特点,在企业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已经广泛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随着电力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结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变化,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必不可省的投资。为探讨研究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方式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现报告如下。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技术企业,电例企业内部的知识技术更新相当快,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学术素养与知识层次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电力企业员工队伍仍存在着素质整体不高且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随着“用工荒”的深入局部地区还出现了人员断档的严重情况,因此对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来说,如何在保有现存的人力资源队伍的同时,“引起来、提起来”便已成为了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1企业领导重视及关注程度有限

经过了多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宣传,目前的电企领导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意识层次,但对于企业内部培训管理方面却是停留在一般关注的层次。电力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短期实际效益,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这种“浪费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工作并不十分感兴趣,而且人力资源这种工作往往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发挥其潜移默化作用的,因此无法获得领导支持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自然就变成了一项“鸡肋”,工作年年做,效果无人晓。

1.2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健全

我国电力企业中现行的多数人力资源培训均缺乏完善周密的培训计划,往往开展实际培训时采取“走到哪算哪”的形式,甚至成了为应付领导而走过场的“表面”工程。进行培训的讲师存在师资力量欠缺的实际情况。外聘的讲师未必适应电力企业与行业技术的知识理论,甚至在培训经费缺乏的情况下,一些电力企业仍沿用十几年前的培训讲义内容,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进步,所收到的培训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1.3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全面

目前的企业也人力资源培训多半只关注过程,对于培训内容的效果未进行明确评估,对于培训后期的效益无人问津,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后期的效果跟踪也存在显着缺失,最多也不多是在培训过后进行了象征性的简单考试即告结束。这样导致了人力资源培训根本未能起到所希望的作用。

1.4对培训人员的约束性不够

考虑到我国电力企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相对其它行业而言电力企业的员工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以及思想压力均不明显,而且“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对培训工作这种非本职任务缺乏必要的积极主动意识。因此往往出现了培训部门最积极,被培训人员响应寥寥的情况。而且培训部门作为独立于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部门,对于被培训人员往往没有直接的管辖与命令权限,而仅仅只能通知其进行培训方面的配合,被培训人员往往以本职工作繁杂为理由逃避或者应付培训工作,直接影响到了培训的参与效果。

除此以外,电企人力资源培训还存在类似财力有限、时间不易统一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培训效果的达成。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响应对策

对于上述电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经过针对性的总结与分析,现逐条提出对策如下。

2.1提高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通过与企业高层领导的沟通交流,向其宣传对于自身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素质培训是促进团队进步的根本因素,对于招收进来的高学历人才往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可适应岗位实际需求,对于长时间效力的员工更是应该进行知识的升级培训方能满足行业技术的变化。高层领导应认识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进行及时有效地培训是注重长期效益的关键做法。即便是在人力资源相应富余的时间段也应目光长远,做好储备人才的培养以应对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高层领导的重视会给培训工作带来财力的有益帮助,可以直接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2.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培训不仅仅是走过场的象征性工程,而应是切实帮助被培训者提高的工作。因此培训部门应在开展培训工作前进行必须的培训对象调研,对其所需的培训科目、培训内容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并根据工作任务和受训者的岗位特征对培训方式进行选择,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特点,提供最为适宜的培训环境,使的培训对象更加易于知识的接受及理解,例如课堂培训可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技术比武、网络培训等灵活生动的方式进行,以吸引被培训者的积极主动意识。另外,应考虑在企业内部寻找并培养既精通业务有掌握了先进培训方法的内训师,他们的存在与成长是决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能否贴近实际工作的重要力量。

2.3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培训后的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与回收,对于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应分两步进行,先是在刚结束时进行培训方式、课堂效果、个人感受方面的调研,这一步的重点在于讲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得当;第二步则应再培训返回岗位进行,跟踪调查被培训人员是否将课堂培训内容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科学的应用,而这些应用是否又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提高了效率或者增加了效益。同时还可以针对培训内容,研究是否有将培训直接转化为了研发成果或者技术进步的输出,对于有相应应用性提高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奖励,保证了培训效果的可见性。

2.4进行培训人员的约束与激励工作

对于参加培训的员工来说,其抽出工作时间参加培训部门安排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付出了其劳动成本,因此可以考虑对按时参加培训并较好完成了培训同时进行了应用的员工,视情况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这样既可以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鼓励了其复习应用转化培训知识的热情。对于经常无法完成培训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则宜考虑通过其主管领导的关注,直接促使其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培训员工在开始时及培训结束时进行双重签到,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由培训部门人员进行到课人员的统计,对于长期表现较差的部门则告知其部门领导知晓,促成其关注此事。

另外,培训部门应逐步完善并固化培训内容,对于培训教材和培训项目的内容通过开发研究进行细化使之更适应于不同岗位人员,同时及时纳入新技术知识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配合已有的培训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改善培训的课堂及学术氛围,增强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并通过为教师创新创造条件,形成完整的科研创新体制。

3.讨论

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便一直进行着深刻的变化。截至现在,我国的电力体制已经完成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竞价上网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已经对电力公司资产结构、成本结构、效益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电力企业要想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与经济发展变化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只有通过更快更好地学习来塑造公司的变革能力,并提高适应国际与国内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些都要通过完善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总之作为培训组织部门,应在培训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问题分析以及新兴科学技术的有效把握,进行培训知识与方式的改进,进一步努力探索适合电力企业的培训方法,并通过不断接受新培训理念并加以应用,既能够保证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又能够为电力企业可持续性高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陈谦.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1(1):117~118.

[2]张志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及职工教育培训分析[J].山西电力.2008,5:76~77.

[3]张喜荣,窦金良,李香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讨管理模式与收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283.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remoteterminal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篇3

一、培训基地概况

基地自2000年开办以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已成为省内一家特色鲜明、业绩突出,集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运行值班员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电力仿真培训基地。

南京供电公司的“OPEN2000EMS能量管理系统”,于1999年底通过验收鉴定并投入运行,2000年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从2000年开始基地利用该系统的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逐步开展培训各类调度员和变电运行人员,并应用在市公司的反事故演习。

“变电站集中监控仿真培训系统”于2001年正式立项,并于2002年9月通过验收。依托该系统,2002年10月起正式用于变电站值班员的仿真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220kV、110kV和35kV集控站/变电站值班员。2003年初,后继项目“地区电网综合仿真培训系统”启动,该系统于2004年2月开发完成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基地的仿真机增加了500kV变电站仿真和调度-变电综合仿真,培训对象扩展至500kV变电站值班员。

2009年中心为了更好的适应变电技术的发展,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升级改造,与中国电科院签定了增加两个500kV仿真变电站和两个220kV仿真变电站三维多媒体坊真系统和500kV及220kV集控站仿真系统,现在已投入培训使用。到目前为止基地已有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仿真及500kV、220kV集中监控系统共计13套。

基地现有仿真机房总面积近500平方米,有仿真教学室五间,多媒体教室五间,用于培训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和集控站值班员,一次共可容纳200名学员培训;基地的内部服务器设有提供电力系统知识多媒体学习网站,通过基地内设的百兆网络,学员在机房可以访问网站,自助进行一次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变电运行事故处理、电气符号查询等课件的学习。

目前,本仿真培训基地开展的业务主要有:500kV、220kV、110kV变电站、集控站值班员的仿真取证和复审培训和单元制等级工培训,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能鉴定,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公司新进人员、转岗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已举办数期省、市公司变电站值班员的岗位技能竞赛和市公司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

基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热心于电力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现有6名专职指导教师,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同时为了突显电力系统专业培训的特点、满足企业培训工作的需要,基地还从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检修公司、江苏省电科院及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仿真培训兼职教师,增强扩大基地师资队伍。

二、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为加强对基地各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基地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仿真培训员工作标准》、《培训管理手册》、《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等,其中《培训管理手册》包含了大量二级文件,如《培训班管理制度》、《班主任制度》、《教师守则》、《学员守则》、《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仿真机房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等等。

基地设有标准的档案室,自基地建立之初,所有仿真系统的技术开发文档、仿真站相关设备资料、规程、教案、验收鉴定资料、各期培训班学员练习、考卷等资料统一分类归档。并利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对基地的各类管理制度、文件、每期培训班的计划、通知、经费、成绩、反馈等施行统一电子化管理,实现了培训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三、培训教学管理

基地自举办仿真培训以来,十分重视仿真课程的开发与仿真教学特色的研究。提出了“立足电力需求,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争创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优秀基地:一是以供电企业员工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抓好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接轨;二是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培训项目标准流程及系列标准文件,实现对培训质量的有效控制;三是引导和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和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锻炼教师,并发挥学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四是教学过程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电力系统专业院校的合作关系。

培训项目流程管理方面,基地严格按照《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对培训项目实行的统一、规范化管理,对培训项目实施中的:项目下达-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考试、反馈与统计-资料归档几大环节均有明确规定,实行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培训各个环节有序、高效、可控,以达到不断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和送培单位满意度的目的。

培训计划制定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并且符合仿真培训理论和上机培训所占比例适中的要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了500kV、220kV、110kV变电仿真取证及复审培训,公司新进人员培训及变电职业工种等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能力培训等多种类型教学计划模板。在每次具体的培训开班之前,仿真教师与送培单位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培训需求,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制定适应不同对象的具体教学计划。

培训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实时收集学员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教练、讲师、督导三种角色,并根据仿真教学的特点,引导学员在仿真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自我学习,激发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的培训氛围。

培训反馈和改进,每期培训中教师观察学员的反映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重点,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填写培训反馈表,反馈内容包括培训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水平、食宿安排等方面,有专人汇总反馈内容并总结培训效果,反馈汇总后向教师、培训班各组织者、送培单位培训结果归档。并定期回顾各期培训反馈数据,绘制各项指标变化曲线,作为采取改进措施的根据。

四、培训业绩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法学硕士论文(收集5篇)
  • 下一篇:职场跳槽离职的正确方式盘点介绍(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