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流管理模式过去长期存在于钢铁企业,不管企业所处地域,是内陆还是沿江沿海,基本大同小异。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大多企业已经打破了旧的格局。追求物流运行合理、高效、成本最低,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归纳起来,国内钢企现行物流管理模式无外乎有物流管控中心、物流公司和管控中心+物流公司三种,其宗旨都是通过整合归并实现了内外部物流的集中管理。
1)管控中心模式
在公司层面设置管控中心,隶属于生产部或制造部。集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和内部物流职能于一身。此种方式利于物流与生产的协调,可在确保生产的情况下,以最经济的方式组织物流活动。如南钢就是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2)物流公司模式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干合一,管理和操作实现高度集中,公司内部一切物流活动都在物流公司框架下运行,这种方式有利于公司整体物流优化和成本的降低,但与生产单元的衔接仍然需要生产部承担,对充分利用各生产厂的物流资源缺乏力度,例如唐钢模式。
3)管控中心+物流公司模式
综合前两种方式派生出的管干分设模式,公司层面设置管控中心为管理层,各二级物流单位归并成物流公司为操作层。
2公司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
上述3种模式虽然都实现了物流的集中管理,但仍有局部不同。究竟以哪种方式运行为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通过分析提出如下观点:
1)逐步推进汽车运输市场化
纵观现在各钢企,似乎已经没有属于体制内的汽运公司,大多数已经改制面向社会。由于内部车队的存在,花费较高成本,束缚了汽运价格的市场行为,社会车辆价格也无法完全比照市场操作。内部汽运队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保护”状态,因此,企业要在汽运物流上实现降本突破,首先要对价格实行市场运作,梳理各条运输线,在判定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招标,这项工作很繁杂,矛盾也比较突出,但如果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效益。一般1000~2000万t规模企业,年汽运成本在2~3亿元,预计有3000~5000万降本空间,甚至更高。
2)物流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方案一:成立物流管控中心。将采购物流国内物流管理职能、销售公司产成品发运职能、铁运公司、汽运公司运输管理职能以及生产制造部物流管理相关职能归并,成立物流管控中心,设在生产制造部。下设水运部、运输部、产成品发运部、物流计划部和结算中心5个科室。管控中心主任为生产制造部副职领导。对于像宝钢、沙钢、马钢及武钢这样的水运物流比例较大的企业,应设置水运部,负责进口原料国内段的业务职能。运输部承担铁运、汽运运输管理职能,并负责公司厂区所有行驶车辆的管理,包括采购送货、销售外发、内部劳务包含的车辆。产成品发运部承担产成品外发业务职能。物流计划部负责物流计划的的制定、跟踪和考核。结算中心负责票据核对和商务结算等业务。方案二:成立物流公司(中心)。将企业物流单位如仓储配送、铁运公司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物流管理和业务单元集中整合成立物流公司铁运公司负责执行公司下达的铁路运输计划和固定保产任务。原燃辅料储运公司负责水运到货的卸载,执行公司下达的靠泊卸载计划,执行中心下达的料场堆积计划。负责外购煤、焦、合金及其他辅料的卸货和配送工作,执行公司下达的计划和相关保产工作。物流公司设置相应管理部门负责各项业务的计划、管理与实施。
a.生产技术部日常生产调度、督促执行计划部制定的各项物流计划,负责日常生产中的技术质量问题。生产技术部应设置总调度室,负责三班作业跟踪。
b.物流计划部按照公司采购计划制定外部到达物流计划、卸车、卸船计划、内部配送计划等。
c.运输管理部负责铁运、汽运管理,包括与路局协调工作和内部汽运保产管理,负责铁运、汽运之间的优化整合。
d.水运部负责国内水运物流组织和国内港口货物管理。
e.产成品外运部负责钢材、水渣等其他成品半成品的外发组织。
f.财务部负责财务结算工作。
g.设备部负责设备保障、大中修管理工作。
3)方案分析
成立物流高度集中统一的物流公司,可以提高物流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内部物流优化提供了体制保障,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但仍然存在着与生产单元、采购和销售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a.采购计划与物流计划之间的关系。库存因素,采购计划是否考虑现有库存,还是只考虑生产消耗?如果采购计划结合了库存,物流计划只需对采购计划进行物流方式分解和时间节点上的编排;如果采购计划不考虑库存,物流公司就必须按照库存管理的要求来编排物流计划,而采购部门就必须按物流计划去组织国内采购和进口矿的一程到达。这之间的矛盾需要公司层面予以协调。
b.与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物流衔接。除去物流中心掌握的物流资源,因生产的需要各单位仍然拥有一部分物流设施,比如铁厂的煤场、焦化煤场、电厂煤场和各钢厂辅料库等。按照物流直供为先的组织原则,对于到达的原燃料,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厂的资源,如果直供和库供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作为物流公司势必优先考虑库供;如果采用相同的收费标准,生产厂对于直供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特别是集中到达时,这样就会导致二次倒运量的增加。虽然可以通过建立配套的考核机制来约束双方行为,但仍然需要公司进行协调工作。
c.卸车管理职能问题。物流公司与各卸货单位同属于二级单位,铁厂、钢厂的卸货工作很大程度上依然依托生产制造部来进行协调、督促,整合后不能改变现有卸货管理现状,因此生产制造部仍然需要有协调生产与物流关系的机构,而该机构在协调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更侧重于保产。
d.内部费用问题。各生产厂和物流中心依然会在费用测算阶段,尽可能将费用测算的高一些,生产厂为降本提供空间,而物流中心则希望获得较高收入提高利润水平。这又会引起实际结算中的矛盾。因此要研究建立生产厂和物流公司之间较为科学的考核方法,而不宜单纯对物流公司考核利润。
4)实行公司层面物流管控模式
鉴于以上问题,即使物流公司成立,对内部物流优化和降低成本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但仍然需要公司来协调物流与生产单位、物流与采购、物流与销售之间的关系,依然需要公司对卸货工作的干预。因此,笔者认为物流整合先实行公司层面的统一管控、即成立物流管控中心,待运行成熟后再考虑成立物流公司,或者实行管控中心与物流公司结合的方式运作。这也符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逐步将各个部门中的相关业务整合,避免出现大的波动而影响生产秩序。
3结语
关键字: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内控;经济效益
在企业中物资采购对象包括生产原料、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的采购,以及办公用品、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等企业所需的全部物资。物资采购其中包括所需物资的市场询价、供应商的选择、招投标、具体采购、物流运输、物资检验、物资保管和匹配使用等环节。可以说企业物资采购贯穿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由此也可见物资采购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物资采购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如果通过加强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对于节约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非常必要和关键。
1.企业物资采购的流程
企业物资的采购流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完全一样的,但是由于企业物资采购的关键和重要性,因此很多物资采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管理和物资采购都是必须的,因此各企业的企业物资采购流程基本都大同小异。一般都包括采购需求的申报、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所需物资的市场询价及供应商的选择、签订采购合同和采购、运输、验货保管以及分配等。另外还有后续的售后服务、退货、付款等环节。推荐阅读《零售商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路径探索》
2.物资采购主要环节的风险点及加强措施
2.1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需求的申报和审批是企业物资采购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在有需求的时候,企业物资采购才开始启动工作流程,因此对于物资采购需求以及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是物资采购的第一个环节。关于该环节的风险控制主要是采购需求与生产和企业需求是否保持一致,是否所申报和计划的物资的确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的生产和发展需求。为了避免这类风险出现,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是对采购需求提出展开的管控。在采购申请和计划制定初期,需要经生产、库管、运营、财务等各部门综合商讨,采购需求是否确实符合企业需求。其次,是对采购部门提出的要求。需要采购部门针对采购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物资和库存以及在途物资等情况,综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
2.2供应商的选择
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利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选择这个采购环节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因素之一,那就是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以次充好、高价购入、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务等现象。所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环节采取风险防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这个采购环节的风险防控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系统的供应商准入和评估体系,根据制度选择供应商并对其资质定期审查,以及定期根据其提供的物资情况开展评估和审核,确保供应商的资质真实合法,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质高价廉。第二,对采购部门在供应商选择的工作中给予一定的监督检查,确保供应商的选择公平公正,严格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第三,建立供应商信息公开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及时清除不良供应商。
2.3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企业物资采购中的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订立环节,是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重要环节。但是物资采购框架协议或者采购合同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合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物资采购协议或合同在订立之时就存在缺陷或者不足时,就会对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和损失。所以,对于物资采购协议或合同的订立要严格遵守法律法法规,严格审核供应商的合法资质和信用等,确保协议或合同的合法性及其必要的法律约束力。另外,必须严格审核协议或者合同的各项要件和合同条款,明晰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信息。同时,在订立企业物资采购协议和合同时需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财务人员参与。
2.4采购物资的验收
企业物资采购的验收环节也是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因为物资入库验收是物资品质、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和企业需求的关键环节。如果,出现实收与合同出现偏差等情况出现,极容易造成企业经济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该环节的管控主要侧重的是物资品质和数量与采购计划和合同是否一致,验收标准是否严格执行企业要求,验收后库存物资是否能够做到账实是否相符,物资验收流程及相关单、票据以及签章是否完整并且符合企业标准。另外,除了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物资验收制度和流程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合格物资的拒收和损毁物资的处理,以及盘亏盘盈物资的处理和财务处理等相关情况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减少由于各种其它因素导致的企业物质和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
2.5会计控制
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机组有二代加(二代改进型)AP1000、EPR、高温气冷堆等多种类型。其中二代加核电机组成熟、安全、先进、经济,国内在建的同类机组数量近20台。本文主要探讨二代加机组的设计进度管理。
关键词:二代加;核电;设计进度
1设计进度体系简介
工程设计进度一般分为狭义的设计进度和广义的设计进度。狭义的设计进度一般指以“干特图”或“网络图”形式表现的各设计活动进度要求,通常需建立各相关设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广义的设计进度一般还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清单(IED)设计接口手册、设计里程碑等,这些通常以表格或某种数据库的形式表现。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工程设计进度。
狭义的工程设计进度一般分为四级:
a)工程设计二级进度:即设计总协调进度,包括设计二级里程碑和各岛设计二级进度计划两部分。工程设计二级进度一般由工程建设总承包方负责编制。
b)工程设计三级进度:即设计分工协调进度,指依据工程建造二级进度、工程设计二级进度、工程采购二/三级进度等编制的更加详细的设计进度计划。设计三级进度作为设计分工总协调的进度纲领性文件,涵盖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和逻辑关系,明确设计分工、以及关键提资的接口时间点要求。工程设计三级进度一般由总体设计院负责编制。对设计分包院而言,工程设计三级进度为其合同进度。
c)工程设计四级进度:是以设计三级进度为依据,在内容上更加详细的设计进度,是设计单位开展具体设计工作的协调配合进度计划,涵盖该设计单位负责的设计工作,明确与其他设计单位的提资要求。工程设计四级进度一般由承担具体设计工作的设计单位,如设计分包方负责编制。根据需要,总体设计院各专业所可以根据设计三级进度,编制本专业的设计四级进度。
d)工程设计五级进度:是以设计四级进度为依据,设计分包方各设计专业编制的专业设计进度。
此外,根据设计工作需要,各设计单位对一些重要的、复杂或特定的设计工作,必要时需编制专门的设计进度计划,便于对该设计工作进行协调、跟踪和控制。
狭义设计进度体系示意图见图1-1。
对某个具体核电工程,其设计进度体系可以根据该工程的建设组织模式、设计组织模式等进行调整。
2设计进度计划管理
2.1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
a)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规划
在编制设计进度前,各设计单位需对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需编制计划的数量、各计划覆盖的范围、各计划WBS结构等。规划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基本涵盖责任范围内各设计活动、同层次设计进度在内容上不重叠、便于跟踪管理、与设计分工基本对应。
图1-1狭义设计进度体系示意图
例如对设计三级进度,根据核电分岛设计的特点,一个核电厂一般需编制总体设计三级进度计划、核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常规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BOP设计三级进度计划(通常按BOP子项分别编制)等。
对于二代加改进型机组,其典型的核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WBS结构包括总体性设计、系统设计、设备采购设计、土建设计、运行程序设计、管道布置设计、电气设计、仪表及仪表布置设计、调试和施工支持等。
b)设计进度计划的内容和深度
各级设计进度计划的内容和深度一般应与该进度管理责任方的管理深度相一致。
例如设计三级进度作为总体设计院编制的设计分工协调进度,一般应涵盖工程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和逻辑关系,明确设计分工,以及关键提资的接口时间点要求和一些施工进度要求信息,如土建开工日期、安装开始日期等。
c)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方式和依据
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方式
设计进度计划一般有正排和倒排两种编制方式。采用正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时,是以设计启动时间为基点,根据外部设计输入条件的落实、各设计活动的正常设计周期、各设计活动之间的设计逻辑关系等,确定各项设计活动的计划安排。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时,主要是根据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调试等的需要,确定各设计活动的计划安排。
两种编制方式各有优、缺点,比较如下表2-1:
表2-1
编制方式优点缺点
正排方式设计周期基本能保证、基本符合正常设计逻辑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倒排方式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正常设计周期一般不能保证、很难符合设计逻辑
目前国内核电建设实行项目核准制,而且业主愈来愈关注核电的经济效益,追求更短的核电建造周期。另外,根据工程进度控制大纲要求,下一层进度计划的活动完成时间不能晚于上一层进度对该活动要求的完成时间。因此,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进度要求以及上一层进度的要求,目前的核电项目几乎全部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
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一般情况下,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三级进度,需明确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调试等下游活动对设计的进度要求,明确核电工程包含的各项设计活动等。
因此,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输入一般包括:
参考电厂或同类电厂的设计进度计划;
工程设计二级进度计划;
工程设计采购二级进度/采购三级进度;
工程建造二级进度,包括工程重要接口时间,如土建开工日期W1清单、安装接口进度MA/MHL/ML/MLB清单、安装调试接口进度EESR、系统调试时间Z-date等(见表2-2);
各设计方的分工等。
在确定各设计活动的时间安排时,除了依据上述各类进度,还应结合工程程序或导则对系统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的出版时间进度要求,各施工合同规定的施工文件提供时间。
表2-2工程建造二级进度主要内容
接口
名称描述出版
原则涉及方面
Z-date调试开
始日期按系统安装和调试的主接口部分作为安装合同的里程碑,将全部出现在安装三级进度(是将来的主要审查点),设计二级和三级进度的编制前提
W1土建开
工日期按标高土建和安装的主接口,部分作为土建合同里程碑,并列入安装合同,W1是设计二级和三级进度编制的前提
土建房间土建房间移交日期按房间
MHL通风安装开工日按标高层部分出现在建造一级和二级进度,将全部出现在安装三级进度(主要审查点),设计二级和三级的编制前提
ML主电缆托盘安装开始日期按标高层
MA管道/支架安装开工日期按区域
MLB电气设备安装开工日期按系统
2.2进度计划的变更管理
在具体执行已经生效的设计进度过程中,如果各设计方发现某项活动的进度安排不合理、无法执行或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影响该进度执行,需要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时,可对进度计划进行变更。
进度计划的变更应按照相关进度管理程序的要求填写进度修改单,同时由进度计划修改的提出方在进度变更中填写的变更理由、评估其修改是否会对上一层进度计划、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的影响;正式提交进度管理部门审批、备案。
进度计划变更的审批流程会随进度变更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而不同:
情形一:如果进度变更会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的影响,需要发给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如果上级进度管理部门认为进度变更无法接受,必要时通过协商解决;
情形二:如果进度变更不会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影响,则只需发给上级进度管理部门确认、备案;但如果上级进度管理部门认为进度变更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影响,则按情形一处理。
2.3进度计划的升版
设计进度出版后,如果发现某些活动的进度安排不合理、无法执行、需补充或调整内容及进度,且不适宜进度变更(例如变更活动较多),进度出版方可考虑对设计进度进行升版。
进度升版过程中,为便于进度执行方使用以及相关各方审查,升版文件中应有升版说明、修改范围说明和标识。此外,考虑到进度的升版可能会影响上下游进度,因此除需要充分征得直接设计执行部门的认可外,当进度升版导致部分进度与编制进度时使用的上游进度不一致时,还需要提交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审核。在收到上级进度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对反馈意见无异议可进行修改并正式出版设计三级进度。如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对升版的进度有异议,要经双方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升版。
进度的修改升版不宜太频繁,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记录,累计达总作业的3%或每半年升版一次,或出版单位或进度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进行升版。
2.4进度计划的执行
设计进度的执行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进度正式出版、生效后,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或相关程序的要求,每月检查,并在月报中反映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月报的编制应遵循相关程序。对于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每周要检查进展一次。为了保证设计进度的顺利执行,除了设计输入和各种接口资料要满足设计要求外,设计单位各专业要配备足够的、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工程设计人员。
2.5进度计划的跟踪、控制
针对核电厂的设计、建造特点,为更有效的管理设计进度,核电厂对设计进度进行分级跟踪、控制;如设计二级进度由项目管理部门跟踪、控制,设计三级进度由项目的设计办公室进行跟踪、控制。
在设计进度的跟踪、控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a)在设计服务合同中给出设计进度里程碑;以其完成情况做为合同支付考核依据;有重要意义的设计进度目标作为罚款点/奖励点;
b)对于合同中所列里程碑以及经批准的设计进度的调整,需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c)审核设计进度的合理性、完整性;
d)跟踪设计进展,督促、协调设计方按计划开展设计;
e)要求设计方根据设计进度编制IED,在IED中给出所有工程设计文件预计出版日期。我方根据IED对设计文件的出版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f)在设计进度出现延误和发现延误趋势时,通过发文、专题会或协调会推进、协调。
3设计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设计进度的协调与管理主要是解决各设计方在进度编制、进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问题,以寻求合理的、各方可接受的进度和处理方式。
3.1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设计进度协调管理
在设计单位内部,设计进度的协调管理主要是协调各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其它专业提供的提资进度、提交方式以及上游专业对下游专业文件的影响。
该类问题的协调主要是通过内部专题会的形式予以解决,主要体现在设计院内部的配合进度中,不会体现在设计进度中。
3.2各设计单位间设计进度协调与管理
各设计单位间的设计进度协调与管理主要是解决:
a)设计进度对应的设计活动主体(即分工)是否正确;
b)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其它设计院提交的资料、进度;
c)设计院设计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导致的进度延误问题。
3.3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相互制约,主要体现在:采购进度的按期完成依赖于设计方能及时的提交采购所需的技术文件,包括采购技术规格式、采购清单以及部分整理技术要求;设计进度,特别是施工图设计进度的按期完成则需要设备的供方能及时提供包括设备基础、设备外形尺寸及重量重心、电气负荷、控制要求等内容做为设计输入。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协调主要围绕着上述内容的提交展开。
在具体协调过程中,设计院需求的资料内容、时间以及提交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工会、与采购部门的协调会、设计协调会等方式予以落实;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进度偏差的设计活动,在分析了对进度的影响后,各方协商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提交方式的改进、合理的进度调整等)。
3.4设计进度与现场施工、调试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由于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相互影响,导致部分施工文件存在无法及时出版、可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尽可能减少对现场施工以及调试的影响,设计院会与施工及调试部门充分沟通,根据现场的施工实际的需求以及调试的先后顺序调整文件的出版顺序以及出版时间,调整文件的出版及可用方式(如将图纸拆分,必要时),以尽可能满足现场的需求。
一、材料采购工作情况
8份生产形势有所好转,采购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加上采购部人员的调整,以及电镀厂家的紧张,按单采购,对于有些材料的及时度上有些影响。
8月份最头痛的事就是电镀了,价格提高了,还要自己接送,好话说了一大堆,还不能及时镀出来。
对于生产上的采购材料,除了客观原因(如资金延迟,采购任务下得急,供应商来不及交货等)之外,基本都能即使到位。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采购的各项工作,包括各项计划、方案,一直与生产部门紧密联系,切实满足订单的生产需求。
(2)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良好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洽商,努力为公司争取了优惠条件,有效减少采购成本。
(3)在资金紧张的状况下,与供应商协商,支持公司生产,并有效的建立了几家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材料在采购回来后,跟财务部门沟通比较不及时,未能迅速后清晰的报帐,致使财务部工作量加大,减慢其部门工作效率。
(2)在付款方面还没有做到更好的协调方式,导致了个别供应商不满的情绪。
四、解决的办法
(1)对支付采购费用的情况做好记录。让采购部各项支付情况清晰明了并有据可寻。
(2)库存问题的处理,需要与物控部一起协调好。主动咨询,可一起完成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的权衡分析等,更加紧密联系两个部门。
(3)对于有计划外的交易出现,预算数额与实际操作的数额相差较大,则需要与物控部、销售部、生产部沟通好,尽可能完善采购计划及采购预算。
关键词:零部件物料采购组织结构VMI库存管理
采购物流作为重要成本领域,已经从传统思维中花钱买原料这种单纯的商品买卖,发展成为一种对外部资源管理的职能,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获取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据统计,生产型的企业至少要用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而中国的工业企业中,各种物料的采购成本更是高达企业销售成本的70%。成本低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降低产品售价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水平。
JL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注册在武汉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各类电子智能终端的设计、应用和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公用通信终端制造企业首家上市公司,工业园占地面积310亩,员工总数近千人。该公司产品性质为订货型生产厂家,产品的需求难以预测,此类厂家其生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严格控制库存和到货和重视订单响应速度,通过内部的高效率运作来弥补订单生产的时间问题,通过减少库存量产生的现金流利润来创造成本优势。但是公司实际的生产管理运作是按照备货型生产操作的,不管接不接得到订单,工厂通过储备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来为客户提供便利。公司的一贯理念是把产品做成半成品备货,届时只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些微更改即可销售。因此,公司一直有占资产很大比例的库存。
06年,公司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把原来的生产制造中心拆分为品管部、生产部、采购部、计划部四个一级部门,由总经理直接管理。
采购部中同一物料分别为采购和供应一起负责,其中采购组负责选择供应商的选择和制定价格;供应组负责交期落实、跟催到货、配合品管部协调物料品质、付款申请等一系列的问题;计划部分为计划组和仓管组,其中计划组负责向ERP系统中输入销售预测、确认采购申请、安排生产计划等内容,仓管组负责到货后的物料和产品管理。这种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单一部门(或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①原本是一个生产制造中心系统下互相协作的四个部门提升为一级部门之后,不可避免的演变成了互相制约的局面,出现问题时四个部门不仅不能协调处理反而还互相推诿。
②由于物料采购是销售部提交预测、计划部负责下采购申请、采购部负责到货、计划部负责产品存放,因此究竟哪个部门应该管控库存量?由于职责不明确,2008年该公司达到2个亿的库存,库存占用现金流超过70%,但甚至都没有办法落实到任何一个部门去承担责任。
③把货品到货计划的下达与物料的到达分为两个部门管控,当由于瓶颈物料无法到达而产生问题时,很难分清原因究竟是计划部(计划下晚了)还是供应部(跟催不及时、供应商选择不当),无法明确物料到货的绩效考核指标。
④供应资源部与市场销售中心没有接口,所有信息来源于计划物料部,导致所得到的销售信息严重滞后,无法实时与供应商互动,导致的结果是,即便销售订单已取消,供应资源部仍按照采购订单跟催物料到货。
采购物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源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公司现行的采购物流管理流程和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库存,而且响应速度慢,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进行优化,以便建立起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要求的采购物流管理模式。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需把供应资源部和计划物料部整合成物流部,下属分为计划采购处和物料供应处。
如图2:
其职能如下:
①物流部:部长一名,负责协调计划采购处与物料供应处的配合、纠纷处理及监管,承担库存、到货时间、到货品质等所有物料部分绩效的制定及指标考核,以确保在销售可以接受的时间内生产成品并正常发货;
②计划采购处:资源开发组与技术研发中心接口,负责前期物料开发,每个物料前期考核后确认3个合格供应商(或厂家)备选;物料计划组与市场销售中心接口,根据销售预测来安排采购计划,实时跟踪市场情况制定物料备货及取消采购的计划;物料采购组确定选择采购的具体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下订单。
③物料供应处:供应组落实和制定到货计划,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来安排到货,控制到货量,作为与品管部门的接口,协调处理供应商品质问题;仓管组负责管理物料及产品的录入和领出,产成品发货。
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明确,来料产生的所有问题能在物流部快速响应,便于协商解决;能制定清晰的绩效考核指标,着眼在是否达到采购目标、成本是否可控、质量是否达标、指标是否量化、企业对采购物流系统是否满意等方面,将推动企业持续改进发展;与相关外部部门有明确接口,能根据销售和市场情况自己控制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取消,能真正控制产品的到库情况,完全控制库存;计划采购处负责确保物料供应处对供应商的管理,使供应商做到能按照供应组的要求1周内随时到货,改进原来制定每月或一定周期内的采购计划,把年度经营计划或者中长期发展规划告知零部件供应商,双方签订年度协议或者框架合作协议,具体的库存管理(如:捕获、送货、库存水平等)由生产计划安排后再决定。公司只需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安全库存条件下保证即时供应到位,并且质量稳定。这种订货方式给了供应商一定的灵活性和信任度,厂家和公司都降低了库存。
结论
在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个设备类产品的生产厂家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与传统环境下的电子类零部件采购物流系统相比,由销售订单引导的采购订单与生产计划引导的到货安排两者相结合的零部件物料供应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也适应当前电子类中小企业整体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希望能把这种运作模式更多的运用在设备类生产厂家企业当中,以实现中国设备类生产厂家零部件采购物流系统的优化整合,提高中国电子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