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3 栏目:办公范文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篇1

一、我国特色农业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农产品供给也具有一个新的现状:第一,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转变。经过长期努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2500万吨的水平,粮食总量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大多数农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二,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长期以来,农业政策致力于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增加供给,农业发展受耕地、水资源等的制约非常明显。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解决温饱问题后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农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正在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转变。第三,农业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已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第四,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向依靠结构调整和提高报酬收入转变。1978年以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占80%以上,而农业收入又主要来自于粮食生产。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主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等,实现农民增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民的新增收入已逐步转为以报酬收入和养殖收入为主。

二、特色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特色农业是指人们充分利用特定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开发出经济价值高,相对收益高,品质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特色农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一定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农业。它既包含产业规模,也包含体制和组织的创新。

(二)特色农业的特点

1、独特性。特色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独特品质,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特色农业区别于常规农业的显著标志,产品的优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特色农业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人无我有”主要是指产品品质、产品上市的时间、经营规模、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指在竞争对手也有条件生产和提供同种特色产品的条件下,自身的特色农产品质量更好、服务更完善。

2、多样性。从经济合理性方面来看,特色农业不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而是满足人们更高的、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反映出不同的特色农产品需求,从而对特色农业提出新的要求和内容,这是特色农业能够发展壮大的市场基础。

3、规模性和高效性。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报酬递增的规模经济。特色农业最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是增加农民和相关经营者的收入,它既要求资源的利用率高而且可持续,也要求资本的回报率高。

三、如何发展我国特色农业

(一)发展我国特色农业的四个原则。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调整,推广标准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健全市场网络,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三)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目前,国家已经研究制定了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并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在如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四)培育和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化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以及与农业科研单位的联合,提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依托企业强势的品牌效应以及营销策略,解决农户的产后问题,及时为农户提前、产中服务,壮大现代农业规模。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保障我国特色农业发展

(一)对我国农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1、培养、发育一批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注重优势,保持特色,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构筑产业带、产业群,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雏形。高效农业园区可以形成一体化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带、产业群,从而聚优成势。这些具有一定规模、按产业化方式运作的新兴产业,将成为今后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

2、促进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改变生产方式,高效发展农业。例如,在养殖业的发展中,针对家庭养殖存在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主要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等突出问题,政府重点推进了养殖小区建设,逐步使农户家庭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依托养殖小区兴办专业合作组织,推广高新实用技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科技化水平。同时,以专业村为基础,政府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和区域合作。

3、促进农民纯收入稳步增长。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结构调整的效果也主要由农业是否增效、农民是否增收来衡量。而农民纯收入的提高又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对特色农业的投资力度。同时,要在各类专项资金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特色农业农田基本建设、旱作节水设施和保护性耕作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育、开发和推广。各地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色农业。

(三)加强特色农业收入补贴。开展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降低规模不适度风险。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即投入成本和项目的预期收益大小来权衡的。技术引入初期,农民充满对特色农产品的期望而大量生产;当技术被农民采纳后,部分农民又由于出现亏损而放弃新品种的使用。因此,政府应根据特色农业的耕种面积给予补贴。具体的操作可从技术引入到技术被农民采纳后的这一时期,补贴量由低到高递增,这既可避免农民受政府补贴的诱惑一哄而上,又可以刺激那些经营特色农业失败的农户继续使用新技术。这种补贴方式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但不利于农民的收入分配。因为随着新技术的采纳,经营成功的农民将得到更多的补贴,造成贫富差距。因此,这种补贴方式宜在新技术引入初期采用。政府还可根据经营特色农业收入与以前农作物种植收入的差额进行补贴。当经营特色农业的收入高于以前的收入水平时,政府则停止对农民进行补贴。

(四)对农业支持方式的改革。我国财政对农业政策补贴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却在持续下降,究其根源就在于原有的支持手段和方式上。目前采用的主要是从流通领域着手,运用价格支持政策,以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和保护价补贴的形式,按其收购入库的粮食数量进行补贴。由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普遍存在的寻租行为造成政府补贴和农民收入增加不对称,农民很难从政府补贴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政府支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样,尽管我国在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总量上具有较高水平,但由于体制原因并没有全部用于农业部门。如,农业科研支持在通过国家科技部再分配后,目前难以估计真正用于农业科研的支出数,而且支出方式、支持重点也存在大量不合理之处。对农业支持方式的改革非常重要,将会提高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效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及世贸规则的约束,目前可以改价格支持为直接收入支持。尽管有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进行大范围的直接收入补贴时机尚未成熟,但可以实行部分收入补贴,先对一些主要粮食品种和受冲击较大的粮食主产区进行改革。

(五)发展农民自己的组织。在研究美、欧、日等国家的农业状况时,发现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美国有农业行会,日本有农协,欧盟有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组织。这些组织在确保农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切实代表农民自己的利益。比如日本农协,在政府、科研机构、大学、非政府组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不仅具体地实施了政府的多项计划,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收购计划、农业技术推广、低息贷款等,实践国家及地方对农业的支持,而且将农协经营活动产生的利益,以指导事业费的形式返还给农民或农民组织,强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农协直接影响农业政策的制定,有效地防止了有损农民利益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因此,尽管日本农协近些年发展困难重重,但从农民到政府没有人因此而怀疑农协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反而一如既往的探索农协未来的发展道路。而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各地的合作组织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开拓市场、减少交易费用、降低风险、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也还很弱,甚至微不足道。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绿色农业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加强农业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并不是否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也并非回归传统的农业模式,而是在现代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是思想观念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农业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和绿色技术在现代农业重点示范发展和全面推广的重要标志。现代化、技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的供应,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增长。标准规范性、全面高效性、持续安全性以及开放兼容性是绿色农业的主要特征,绿色农业是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的标志。

绿色农业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并通过第三方认证,这就是绿色农业所具有的标准规范性特征,绿色农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并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者食用的质量控制。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在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下得以实现,这也是绿色农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全面高效性。绿色产品的质量和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内容,对于食品卫生现状的改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合理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必须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合理应用工业投入品,减少化学产品的使用量,这同样是绿色农业的重要特征,动物技术和现代生态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应用。

绿色农业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将卫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注重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具有开放兼容性的特征。充分利用现代资金和技术投入的方式,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

2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1生态安全问题

在农业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化学产品,农业是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这些化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将其含有的农业废弃物以及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雨水进入地下水、大气和土壤中,因此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当地的居民饮用被污染的水、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疾病,不利于当地居民的健康。同时金属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由于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而导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生态问题。

2.2食品安全问题

上个世纪末,我国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存在剩余或短缺的问题,但是在农产品供给以及食品数量安全方面,还是取得一定成果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应种类日益丰富,有效缓解了食品数量安全问题,然而却忽视了食品卫生安全。市场竞争日趋积累,食品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很多商家将添加剂和化学色素等有害物质应用到食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而导致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2.3贸易壁垒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严重影响。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无法出口,而其原因就是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之所以出现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国际的标准,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缓慢,进而影响到了农产品的质量。

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3.1保障农产品安全

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是绿色农业农产品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绿色农业的应用对于减少资源短缺现象,缓解人口增长问题给粮食资源带来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基于现代绿色技术,这也对绿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满足现代人对于食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3.2保障生态安全

种群规模和物种数量在生态环境中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表现。而生态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的维护下,得以保持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生态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生态结构被破坏。

3.3保障资源安全

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因此农业生产应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农产品,具体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为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确保农业生产的资源安全。

3.4保障农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并且农业是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重要物质基础的来源,因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也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绿色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4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措施

4.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减少化肥使用率,需要创新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养分供应管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施肥;合理使用农家肥与有机肥,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效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需要综合应用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生物调控及非化学药剂的驱虫药等措施,以利于促进生态平衡,保障农产品质量。

4.2提高农产品产量与效益

提高农产品产量就必须应用现代新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食品的需求。绿色农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重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的提高,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3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及排放

降低农业生产所需能源的消耗与排放,首先需要重视清洁能源、新型能源的创新与推广,并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农业,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推动生态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利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翁伯琦,徐晓俞,罗旭辉,等.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J].山地学报,2014,32(2):141-149.

[2]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52-158.

[3]钟天娥.河北省环首都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市怀来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3,16(7):23-25.

[4]武倩,李茜.国内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研究评述[J].农业与技术,2015(9).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

0引言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农业也不例外。现阶段特色农业电子商物发展空间较大,市场潜力也十分大,通过电子商物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特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可以扩大特色农产品相关经营模式,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现状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取得的创新成果巧妙地融合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增强经济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而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则包括以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发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涉及特色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特色农业产品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物流管理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政府对特色农业电子商物极大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电商条例来促进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发展有了一个安全可靠、强有力的支持环境。目前特色农业电子商物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但其未来的发展还是可观的。

目前由于农村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一些特色农产品保鲜期短,易变质,对物流配送要求比较高,开展电子商务困难,农村线上交易很难普及,许多因素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发展。另一方面,受传统消费意识的约束,农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化起步晚。

2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2.1政府的政策支持

农业是基础产业,国家政府一直以来都很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投入和扶持。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发展,特色农业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领导人相继提出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政策和一些技术上改进的建议[3],为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了帮助。

2.2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大国,而且城乡差距很大,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选择将个体农户组建成一个大的团体组织,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嘉兴市的农业市场拓展到国外,甚至世界各国。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体系。

2.3前者的经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在技术上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国外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给嘉兴市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3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存在的问题

3.1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运输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加上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保鲜期短,易变质,导致销售风险增大,大多数农产品还不具备开展网上销售的条件,尤其是特色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难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很多农产品还是以面对面的交易为主。

3.2特色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不健全

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中,在线上下单没有问题,但是物流在配送方面,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并且农村交通状况不太好,使得农村电商在物流配送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3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是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对于电子商务的运营和管理这一方面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相关技术,还要具备对于农产品市场发展的调研研究的能力,掌握和了解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特色农产品知识,还要拥有网络营销的头脑。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懂得电子商务运营的人才不是很多,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相对比较缺失。

4“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措施

4.1培养现代化特色农业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农民是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高农民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意识是毋庸置疑的。目前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电商运营人才缺乏,要推动“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培养和发展相应的电商运营人才。农民是农产品的第一生产者。所以也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互联网及信息意识、商品运营意识,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应用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搜集、信息、互联网交易等技术,还要加强他们对互联网使用的风范防范意识。同时,还要重点培养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电商运营专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逐渐培养出一支素质良好、能力超强、结构合理的“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商运营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嘉兴市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商运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2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农产品由于其生长的地方和季节不同,农产品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不易储存、运输,物流配送要求高,而且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多,流动的成本高。所以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将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4],创建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为“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电商运营提供有力的帮助。为了能够跟更好的提升特色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5]。比如,在物流的配送环节增加冷柜,着力保持产品的新鲜性;同时可以采用非接触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对农产品从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温度检测,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3培养出一批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专业化人才

目前农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大户品牌意识不强,加大对农村特色农产吕种植基地的人员培训,提升他们的品牌意识,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产业提升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打造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结束语

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探究了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提出了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目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经营规模小,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将不断普及和深化,开拓特色农业电子商务销售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陈志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6):171-173.

[2]许艳.“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山西农经,2015,10:4-5,9.

[3]张亚楠.山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物质技术(整理2篇)
  • 下一篇:财务会计主管的工作职责(收集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