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实践与认识心得体会(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4 栏目:办公范文

实践与认识心得体会范文篇1

(一)“递阶式”的实践性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实践性活动。人的实践性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满足个人需求。青年的实践性与一般人相比具有日益拓展、逐步完善的特质,体现在实践意识的自觉性,实践范围扩展性,实践能力的完善性。1.实践意识的自觉性。随着青年实践范围的拓宽,实践意识逐渐觉醒,开始由自发转向自觉,青年的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增强,由少年时期家人或学校主导的实践开始走向开展个人独立的实践活动。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也迅速拓展,表现为突破了实践认识的范围,抽象思维与归纳思维得到巨大发展,能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2.实践范围的扩展性。进入青年时期后,自然性的急剧变化引起青年实践活动的迅速拓宽,青年的实践范围由窄变宽,突破了少年时期狭窄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的生理逐渐成熟,使在少年时期受到身体机能限制的实践活动成为可能,生产实践活动范围得到拓展。此外,由于心理的逐步成熟,青年自我意识的凸显和独立性的彰显,青年迫切希望摆脱家庭与学校的束缚,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因此使青年的社会实践范围从家庭、学校开始走向社会,开拓自己独立的实践空间。3.实践能力的完善性。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青年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由少年时期的被动的适应世界,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向发展。青年也正是在认识和改造环境的同时改造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与成人相比,由于认知和阅历有限,又具有动态性、突发性、随机性多变性的特点,显得不成熟、不老练、不理性。因此,实践效果虽有显著提升,但具有不稳定性。

(二)“趋熟式”的社会性

“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来说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阶级关系、伦理关系、亲属关系、民族关系等。青年的社会性与一般人相比具有日趋成熟的特质,表现在社会角色日趋多样、社会需要日渐增加、社会地位逐步提升以及处理社会关系能力逐渐增强等方面。1.社会角色日趋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面不断扩大和社会关系的逐渐拓展,青年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由单一向复杂多样转变。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过程中,社会性因素逐渐渗透到青年的自然性中,逐步超越生物规律成为青年行为的主要控制力量。青年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社会角色,积极探索人生,尽力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并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2.社会需求日渐增加。青年社会活动的增加、社会关系的拓宽、社会角色的增多都从客观上促进了青年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相比少年时期单纯的物质、生存、安全、愉悦的生理需求,青年的社会政治需求、生活物质需求、文化道德发展需要、社会沟通与缓解矛盾、社会认可等社会需要不断增加,但是又不如成年人的社会需要那样稳定和理性。这些客观需求成为青年社会化的内在驱动力,促进青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3.社会地位逐步提升。青年的社会地位较为特殊,一方面青年是社会变迁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青年又常为社会变迁感到痛苦。青年在发展过程中有“异时性”特点,也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劳动者的人在时间上的不一致。青年自我意识,智力机能、社会认知上已逐步成熟,特别渴望参与社会生活,从依附性的少年生活中解脱、独立出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青年成为合格劳动者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凸显出青年身心成熟的前倾化与独立劳动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青年承担社会义务的增加,青年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从少年时期完全的从属地位、客体地位、边缘地位,逐步转向主导地位、主体地位与掌权地位。4.社会关系处理能力逐渐增强。进入青年时期,青年的社会关系开始由简单逐步向复杂转变,由不稳定性逐步转向稳定。青年的人际关系逐步由儿童时期单纯的家长、老师、同学的社会关系转向复杂的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随着处理社会关系经验的积累,社会规则的认知,行为规范的实践,青年逐步懂的如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逐渐由薄弱转向成熟,社会关系也逐步由不稳定趋于稳定。青年本质属性的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急剧变化的自然性是青年逐步完善的实践性与日趋成熟的社会性的物质载体,起着基础的作用;逐步完善的实践性则是青年急剧变化自然性与日趋成熟的社会性得以实现的中间环节,起着中介作用;日趋成熟的社会性乃是揭示青年本质最根本的特性,制约着青年日趋成熟的自然性与逐步完善的实践性。三者不同时期量上的组合的改变引发青年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青年的本质属性,不能偏颇任何一方,才能形成最佳的合力,促成青年的健康成长,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青年本质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新启示

(一)尊重并积极应对青年“突变式”自然性规律

立足青年生理与心理的变化与需求开展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尊重并积极应对青年急剧变化的自然性,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青年具有急剧变化的自然性,在这个阶段,突变的生理与心理带会来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极大转变。青年的需要的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评价标准,只有青年的需要被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被青年所认可和接受,青年才能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态度,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包容青年。尊重青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获得他人的尊重是人的重要需求,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理解青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对青年的人文关怀,相互理解则是非常重要的方式。理解主张交流的双方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所以理解能够使双方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倾听对方的想法,获得心灵上的亲近,增进信任感。关心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教育者要关心青年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对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交流,全面的了解和关心教育对象。包容青年就是要允许青年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反复。一些学者把青年时期比喻成“狂风暴雨期”、“危险期”、“紧张时期”。由于青年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变化,将会产生诸多矛盾,造成青年在思想上的反复和情绪是的不稳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细心观察,耐心疏导,允许青年生理成熟与社会心理成熟之间的出现阶段性的矛盾。

(二)激励并促进青年实践属性的“递阶式”完善

激励并努力促进青年实践属性的完善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开发功能的重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增强青年的实践自主意识,培养青年的实践探索精神,开发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青年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1.增强青年的实践自主意识。人的主体意识是人对自身主体能力、主体地位、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体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引导青年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使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青年进行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全面的认识到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自身的活动对于社会以及价值客体所具有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对于自己需求的科学判断和客观选择,也能增强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2.培养青年的实践探索精神。主体精神是人们主动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心理倾向与表现。人的主体精神包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主体精神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动力[6]。3.开发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指主体人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能量。开发青年的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力决定了青年实践属性逐步完善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青年的实践自主意识是把握全局的关键,起着导向作用;青年的实践探索精神是促成青年实践属性完善的内在驱动力;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则为青年实践属性的最终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7]。

(三)引导并推动青年社会属性的成熟维向的发展

社会属性是青年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青年最根本的发展方向。掌握青年社会属性的发展方向,就等于掌握了青年的发展未来,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掌握了青年的未来也就掌握了国家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引导和推动青年的社会属性作为核心目标,引导青年社会化成熟的政治导向,培养青年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属性。这是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保证功能重要体现。青年时期是青年自我发展矛盾的凸显期。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体的独立性、选择性、自觉性与客观的不成熟性、可塑性、受制性的对立与二重,使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与冲突。1.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导,帮助青年平稳的度过矛盾林立的过渡期,顺利地实现青年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注重加强青年的社会角色的学习与认知,培养青年的角色能力,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培养科学的需求观,建立理性的生活目标,自觉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统一。2.全面分析青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个人的社会地位,鼓励青年学习掌握生产生活技能,获得独自谋生发展的能力,为步入社会迎接挑战,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青年的社会主体地位作准备。3.加强青年的社会规范教育。社会规范是生活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各种社会规则的总称,是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青年进行系统的道德、法律规范学习,建立较为完善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体系,养成自觉运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支配自我行为的习惯,才能具备与他人良好的交往能力,协调的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更好地促进青年社会属性的成熟。

三、结语

实践与认识心得体会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实践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及其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统一和凝聚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利器。

为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担负起传承中国特色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任务,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快速成才,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首要标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是指其掌握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是指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念,并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行动。

通过对首都四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路径呈现出单一化、机械化的倾向,这是部分大学生不了解、不认同、不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原因。”这种现状要求高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与践行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渠道。本文认为:社会实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渠道。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途径,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途径,不但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更能有效地强化其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行为。如何才能发挥社会实践这一载体在加强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的认知与践行中的作用,本文强调要紧紧围绕“专、精、特、新”四个字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合作机制,进而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和践行能力。

“专”主要是指专门理论支撑和专业方法指导

高校教师要在理论上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这对于自身加强实践修养和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都非常重要。中华民族一向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无数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证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独特、成熟的理论。其理论渊源远可以追述到朱熹的“知行常相须”、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近可以从教育家蔡元培的“好学力行”和教育家陶行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寻到根源。

同样,马克思主义也十分重视和强调社会实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所有机械唯物主义相区别的重要标志。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追随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实践,提倡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早在1937年,在《实践论》中就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③。”之后的历任国家领导人更是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断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与践行水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大学生群体专业各不相同、学科背景不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改进社会的过程,对大学生个人而言,它也是大学生的个人行为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而积极践行的有效途径。应当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如何策划选题?如何着手设计实践方案?依据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指导。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适度加入实践教学环节,为确保实践的科学性,应该向学生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集中讲授社会调查和统计等专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选题、设计调查问卷、策划研究方案、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都能通过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深入认知和科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成熟的理论可以提升人们的理念,只有校方和一线教育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认识不清、保障不力、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本,真正改变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也才能真正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坚定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信念。

“精”主要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精深研究

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精心组织和认真指导,是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的具体体现。教师的精心程度体现着其责任意识和工作状态,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否取得优秀成果的关键,教师的认真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

教师能否进行精心的指导,除了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以外,还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教师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时期,1978年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严峻的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职务腐败频繁发生,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发展不协调、不均衡和不可持续等等。中国的确处在先进与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的状态。与此同时,世界局势也是风云变换,纷繁复杂。全球化与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更为认清国情社情增加了难度。在世情、国情、党情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对学生影响巨大。作为教师应当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坚定信念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朝气蓬勃,崇尚民主和自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同时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也比较深,价值多元化趋向比较严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当前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象牙塔,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理解他们,很难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上述两个条件的实现,要求教师首先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去,努力洞悉社会现象,及时运用最新理论成果回答大学生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需要,洞察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点,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认知,认知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此外,大学生的精深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指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依然是青年获得真才实学、全面提高素质的大课堂”。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浅尝则止,只有进行精确深入的研究,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才能从社会实践中真切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真谛,才能正确认识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世界,才能真正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特”主要是指有特色的选题和研究视角

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突出“特”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做到精深研究,就必须在选题和研究视角方面突出特色。如何才能突出特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本专业的结合就是与自身的特长相结合。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切入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实践和实训环节,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和践行能力。

二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其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与大学生鲜活的生活相结合,其选题与研究视角才能突显特色,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践行水平。

三是与社会各方力量相结合,注重社会合力的形成。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除了学校以外的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为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需要重视与社会各方的有效沟通,争取各方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此外,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必须是对社会的真切观察和了解,要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社会实践选题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实践的成果才能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也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巩固。

“新”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的指导者要用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着重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这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因循守旧只能严重制约人的自由发展,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校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融入到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中。社会实践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认真制定实践教育和教学计划,通过精心设计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性地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接受来自社会竞争的挑战,提升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是,由于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我评判能力,自我认知时常处于非理性状态,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深层次的教育形式,帮助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开发创新潜能,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专业课题实践、社会调研项目、组织策划主题活动等,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真正使其学会认知、做事、生活和生存。

构建社会实践途径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合作机制

在围绕“专、精、特、新”四个字下足功夫的基础上,要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还需要构建起共同融入的协同机制,这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为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必须强调党的领导,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研讨;逐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机关院系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着力建设形成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高校党委要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二级单位,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建立起各级党团组织,政治辅导员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要注重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三观”动态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各二级教学单位考核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其学生培养工作的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及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形成齐抓共管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第三,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导向示范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和激励教师,用先进典范带动师德师风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考核、评聘,严肃查处违纪、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笔者认为,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践行能力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专、精、特、新”。不断加强专门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的方法指导;教师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精深的研究;在充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有特色的选题,从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合作机制,进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践行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首都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状况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2YB18)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②徐光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9版。

③《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0页。

④《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89页。

实践与认识心得体会范文篇3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踏入社会前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是一次很好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是在课堂掌握不到的宝贵经验。今年寒假,我也运用长假的机会进行家教社会实践,也终于感受到教授知识的不容易,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有了非常大的收获,对我的今后学习非常大的帮助。

二、实践内容

1、实践安排概况

(1)实践时间:

2012年1月10日–2011年2月10日每天9:30—11:30

(2)实践内容:

针对学生的在学习英语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加强辅导。

(3)实践地点:

新疆哈密铁路十二街小区。

2、实践工作内容

我的学生是一名高中生,作为他的老师,首先我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他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但是有点懒惰,上课容易走神,特别是英语总是他的弱点,无论怎么学总是不见起色,以至于到后来只要看到有关英语的东西就头疼。因此他的英语成绩不尽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入重点大学。而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忧。

在第一天的两个小时的上课中,我尽量与他聊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当然是有关于英语的。对于他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从培养他对英语的兴趣开始。从英语的一些趣味小故事,到比较出名的美国大片。我发现他的表情也变得鲜活起来。但是只要我一提到他的课本,或是一提到有关语法的东西,他的眼神又开始晃悠了。这使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一天的两小时家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跟他相处得还算愉快。

为了改善他懒惰和喜欢走神的毛病,我给他讲了我同学的经历,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经常给他聊类似的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他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对他的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他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其实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中间休息的时间里,他会和我聊一些课外的话题,包括年轻人追捧的非主流,流行歌曲,以及他爱玩的网络游戏。对于他说的话题,我都认真去听,从这些我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和他一起分析这些流行文化,讨论发展的趋势和之所以能流行起来的原因,从中我发现他的见解很独特,同时在我的引导下,他也能有更多更正面的阐述。通过这些交流我告诉他,在分析一个事情时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才会更为全面,这些思路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很有用处的。我平时会布置他用简单的英语写一些小随笔或是日记。他就在这段时间拿给我看,与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我也就趁此机会修正他句子当中的错误,拓宽他的写作思路。

由于每天做家教,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开始的几天,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那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并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三、实践结果

1、实践收获

(1)工作的辛苦

一个月来,每天都是按时到学生家里进行辅导。整个假期几乎没有睡过懒觉,等到晚上还要对第二天的上课内容进行准备,是非常辛苦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每当老师认认真真的给我们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体会到老师的用心和不易。我们应该尊重。

(2)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让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处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4)专业的重要性

我的专业是英语师范,所以在实践中,应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要灵活运用。要想使学生和老师配合的好,老师就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机应变。书本的知识都是很系统的很笼统的,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丰富起来。准也只是学的好与坏,关键是在于在事件中运用得如何。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1、实践体会

(1)体会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勤奋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看到他的进步,我也很欣慰。这些天来,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他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这次社会实践,不但让我的实践能力,口才能力,处事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更是体会到了老师的苦心。我相信这些实践中的收获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并且会让我受用一生。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城市设计笔记(整理2篇)
  • 下一篇:委派主办会计工作职责(收集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