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费用预算论文(收集5篇)

时间: 2024-07-04 栏目:办公范文

费用预算论文篇1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算造价预算编制造价编制桥梁造价预算造价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迎合经济的发展需要,公路工程在近几年得到较快进步。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在公路桥梁管理中,预算造价管理是桥梁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随着公路桥梁建设规模增大,建设周期延长,投资额度增大,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都相应提高。种种环境因素,迫切要求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桥梁的预算造价,加强对桥梁建设工程的预算标志,提高公路桥梁投资的经济效益。

2、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编制概述

公路桥梁的预算造价编制的工作程序和一般流程可以总结为:制定初步工作草案,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明确预算造价计价定额和相关使用范围,根据工程量计算公式和相关计算方式,获取各类费用、项目及准则;在熟悉掌握工程相关图表、信息和文字解释后,进行施工现场勘查,审核校对好工程量,之后开始计算工程量;要审查施工规划中的施工方法和内容,确保施工方法经济合理、科学可行、安全稳定;在完成工程造价及费用、价格相关处理及运算后,重新做好审查及校对,提供最终计算结果,并装订成为说明文件。

在编制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编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编制过程中,计算较为复杂。随着近几年来桥梁设计和工程完工水平的逐步提高,施工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结构,新型技术和工艺的使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程质量,但对工程预算造价编制却非常不利。在核查公路桥梁项目各个流程中的工程数量时,要结合桥梁工程的建设特点,综合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等桥梁骨架工程,综合分析,确定工程数量,同时要兼顾同核心工程相关的辅助作用的工程数量。确定公路桥梁骨架工程数量时,都在设计图表中进行说明,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依据相关定额说明,结合施工开始前设计的施工组织,套用定额来进行造价的计算。然而由于辅助工程数量未在图表中说明,导致依此计算的预算造价有失准确。实际确定时,需要结合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工程实际要求和预算编制人员的实际能力,将历史计算资料作为参考,确保工程预算编制和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3、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编制的控制原则及影响因素

3.1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编制的控制原则

优化公路桥梁工程成本,编制桥梁预算造价时,要根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力求将工程成本降至最低;确定控制目标,掌握工程最新动态,实现成本动态管理;明确责任,预算编制权、责、利相互协调和控制。利用成本的最低潜力,进行定期成本目标调整,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优化成本。

3.2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的影响因素

影响桥梁预算造价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要从施工的角度出发,对拟建的桥梁工程进行现场调查,结合具体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条件进行经济性分析比较,提出优选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直接费用方面,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包括:

3.2.1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空间设计的体现,主要包括材料运输、材料供应、供水供电、工地仓库、临时工程、预制场、拌合场、加油区、大型设备工作面等布置及安排。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决定了预算直接费用的多少。平面布置不合理,容易导致运输的价格、临时工程费用、平整场地费用、场内运输费用、材料运输费用及租用土地费等产生较大差异。

3.2.2施工工期

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照合理的工期进行劳动力安排、材料的供应、设备的配备。施工工期延长,各类费用都会增加,直接导致预算造价超标。工程质量、费用、进度三者是相互制约的。

3.2.3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标准设计,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施工,才能减少技术措施费用及辅助工程费用。桥梁上部构造的施工方法有预制安装、现浇施工、悬臂施工、顶推施工、转体施工、横移施工、逐孔施工及提升与浮运施工等。

3.2.4运输组织

公路桥梁的运输组织要力求运输距离最短、运输量最小,要减少材料和设备的运转次数,避免多次中转,力求直达工地了;同时要装卸迅速,运转方便,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于施工。

4、公路桥梁预算造价中如何剥离和提取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人员在完成设计图纸的同时已进行了计算。施工计价的关键是如何从设计图纸中提取工程量。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计价工程量的基础资料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4.1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桥梁基础、下部和上部工程。一般设计图纸已经给定,按照定额的要求,可较容易确定其计价的各项工程量。

4.2辅助工程

如属于基础工程部分的,有挖基坑、围堰、排水、工作平台、护筒、泥浆船及其循环系统等;属于上下部工程的,有拱盔、支架、吊装设备、提升模架、施工电梯等;与基础和上下部工程都有关联的,如混凝土构件运输、预制场及其设施(如大型预制构件底座、张拉台座、门架等)、拌和站(船)、蒸汽养生设施等。这些辅助工程的计价数量,除挖基坑外,都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并参考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取定。

4.3临时工程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所需的生产、生活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等,以费率的形式计入现场经费内;②大型临时工程,包括临时轨道铺设、便道、便桥、临时电力线路、临时通讯线路、临时码头等,根据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数量,逐项列入桥梁造价内。

4、公路桥梁预算造价

4.1路基工程预算造价。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进场后,需要清除原有路基区域内的灌木林丛、植物及腐殖土等,需要进行砍树、清理地表土及挖除树根等工作。工程预算造价中要提取相关费用,树木以棵为单位,清理地表土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路基清除费用。路基清理完成后,要回填至原地面标高所需要的土石方数量,根据设计部要求进行填筑计算。路基开挖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分别根据土壤和岩石的分类及性质来计算,对硬土、普通土、松土及坚石、次坚石、软石等不同性质的区分计算。土石方的运输和压实都分别计入土方和石方两项,计算单位为立方米,根据土方和石方的类别来分别计算组费。路基土石方在开挖、运输、装卸过程中,都是按照天然密实体积来计算,填筑时按照压实或夯实的体积来计算;石方爆破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当以填方压实体积为工程量,采用以天然密实方为单位的定额时,所采用的定额应乘以相应的系数。所有的挖方应计价,对于填方要根据土源来决定是否计价:如果是路外借土,要计价;移挖做填调配利用,则不计价;本桩利用这一数量不参与费用的计算,其挖方已在挖方内计算,其填方已在填方内计算;远运利用只计算其调配的运输费用;借方计算其挖、装、运的费用,其填方已在填方内计算;弃方只计算其运输费用,其挖方已在填方内计算。套取定额计价时,要考虑自卸汽车运输定额的土方运输损耗,确定损耗系数的原则是要在相应土方系数的基础上增加0.03,但弃方运输时,不应再次计算运输损耗。机械施工中土、石方,挖方部分机械达不到需要由人工完成的工程量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其中,人工操作部分,按相应定额相乘以1.15的系数。

推土机主要进行50-100m短距离推运土方、石渣等作业;铲运机主要适用于中距离的大规模土方转移工程;装载机适用于公路工程中土、石方铲运,以及推土、起重等多种作业,在运距不大的或运距和道路坡度经常变化的情况下,如采用装载机和自卸汽车配合装运,会使工效下降,费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单独采用装载机作为自铲运设备使用;施工机械按单位费用最低的原则选取,一般来讲,工程量大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该选择大功率或大吨位的施工机械,工程量小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该选择小功率或小吨位的施工机械,

4.2桥涵工程预算造价。

桥涵工程量的计算较为繁杂,定额计价项目具有多样性,计算和提取的难度较大。为了提高计算和提取的准确度,要按照施工顺序来提取工程量,一般按照挖基----基础工程-----下部工程----上部工程的顺序进行,要考虑相应的辅助工程顺序,确保工作程序系统化。预算造价人员要尽量规避在提量中出现措施,提高计算和提取的准确度。桥梁主体工程在设计图纸中通常已经给定了工程量,只需要根据定额的要求,即可确定计价的各项造价。但是在定额计价过程中,要注意:

4.2.1混凝土工程计价时,除了钢吊桥、钢桁架桥中的桥面系混凝土工程外,都不应该包括预应力筋系统和钢筋。

4.2.2除轨道铺设、电讯电力线路、场内临时便道、便桥未计入定额外,其余场内需要设置的各种安装设备及构件运输、平整场地等均摊入定额中,悬拼箱梁还计入了栈桥码头,使用定额时均不另行计算。

4.2.3计价中,除非有特殊说明,在混凝土定额中,要综合上下架、脚手架、爬梯及安全维护措施的搭拆费用、摊销费用,在使用定额时,不再另外计算。

4.2.4定额中混凝土工程均已包括操作范围内的混凝土运输。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平均运距超过50m时,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混凝土平均运距,按混凝土运输定额增列混凝土运输。

4.2.5定额中的模板均为常规模板,当设计或施工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有特殊要求需要对模板进行特殊处理时,可根据定额中所列的混凝土模板接触面积增列相应的特殊模板的材料费用。

4.2.6行车道部分中的桥头搭板,应根据设计数量按桥头搭板定额计算。人行道部分的桥头搭板已综合在人行道定额中,不得另行计算。

5、结束

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开始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存在预算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预算造价中,工程量是构成主要要素,除开发生工程变更外,不得随意更改。要合理安排预算造价的计算顺序,尽量连续计算,防止出现重算、漏算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汪桂英试论如何确定公路桥梁预算造价[期刊论文]《广东建材》-2012年8期

[2]白永胜BaiYongsheng如何确定公路桥梁预算造价[期刊论文]《科学之友》-2009年20期

[3]熊涛XiongTao谈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的确定[期刊论文]《安徽建筑》-2006年4期

[4]杨照叔YANGZhao-shu造价计算在公路桥梁中的确定[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3期

[5]侯媛婧浅谈公路桥梁预算造价的确定[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3期

费用预算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交易成本;部门预算;制度构建论文摘要:按照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属于事前交易成本。编制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的差异及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交易成本产生。因此,应加强基础性制度构建,使财政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工作规则制度化,建立预算资金使用的激励机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主体的财政支出改革是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改革,而部门预算改革在这三项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与公共财政对部门预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制预算编制参与主体的情况下,由于编制参与主体行为目标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编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很大。一、理论回顾在交易成本的理论界定方面,威廉姆森论证了“契约人人性假设与“经济人人性假设的内在联系——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在交易成本存在原因方面,他特别强调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人性以及资产的专用性,同时将交易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纠偏引起的争论不休的成本,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的成本,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1]。交易成本经济学作为一门分析经济组织的制度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运用来解释公共预算制度的设计(Bartle&Ma,2001;Patashnik,1996)。在这种分析框架中,预算被看成一种合同。实际上,四十多年前,公共预算专家瓦尔达沃斯基就已经表述了这样的观点(Wildavsky,1964,p.2)。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预算过程就是制定和实施预算合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交易成本:形成预算合同时必须支付事前交易成本,如讨价还价费用、信息费用、决策时间和协调费用等;确保预算合同能够实施的事后交易成本[2]。本文分析的形成部门预算合同的交易成本,从其内涵来看,为威廉姆森定义中的事先的交易成本,即签订预算契约的交易成本。在对官员行为的研究中,尼斯坎南认为,官员与其它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3]。而官员的效用最大化即预算最大化。根据缪勒的模型(1999,中译本),设预算部门通过预算获得的收益函数为:B=B(Q),B′0,B″<0由预算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生产函数为:C=C(Q),C′0,C″<0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预算单位官员,其追求预算最大化的约束条件是获得的预算数要能弥补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其目标函数为:Ob=B(Q)+λ[B(Q)-C(Q)]其一阶条件产生B′(Q)=[λ/(1+λ)]C′(Q)B(Q)=C(Q)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预算资金最有效率使用的条件应为预算支出给官员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给其带来的边际成本,即:B′(Q)=C′(Q),而拉格朗日乘数λ却表明了预算支出的扩大趋势,即B′(Q)<C′(Q)。由此可知,预算单位官员不是在预算资金效率最大化的生产条件下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追求预算最大化。二、各参与主体之间交易成本分析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分配预算资金。由于预算资金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因此,作为预算委托—关系中的重要一层委托人[4],财政部门需要对预算编制的效率及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负责。因此,在本文中,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这一层委托—关系中的行为目标被设定为预算编制效率最大化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官员(即预算用款单位)“追求预算最大化,即意味着预算单位以追求本部门预算最大化为目标。

费用预算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绩效管理;实践思考

一、项目经费管理现状

(一)项目经费的界定。本文所指的项目经费是高职院校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由财政资金或非税资金安排,在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用经费。项目经费按照支出性质分为专项公用类项目和发展建设类项目两大类。专项公用类项目,是指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特定项目。包括:大型会议、培训类项目;重大宣传、活动类项目;重大课题调研、规划类项目;信息化运行维护项目;大宗印刷类项目;房租类项目;物业管理类项目;其他专项公用类项目。发展建设类项目,是指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一次性或阶段性发生的属于基本支出外的建设项目。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类项目;大型修缮类项目;信息网络购建类项目;设备购置类项目;其他发展建设类项目。

(二)JH职院近三年项目经费执行情况

二、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一)项目评审论证不够充分。高职院校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驱使着校内各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上报项目预算随意性大,水分多;而学校出于经费总量、评审时间的限制,评审项目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论证不够充分。

(二)项目预算编制不够严谨。高职院校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和量化分析。项目预算编制时间短,高职院校从收到编制预算通知到按期限上报预算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期间要完成数据采集、预算编制、内部审批等程序,难于细化地编制项目预算,缺乏严谨性。

(三)项目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高职院校项目预算管理注重预算的制定和下达,忽视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跟踪。而项目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控制体系,使得预算执行不到位,执行率不高等现象。JH职院近三年项目经费执行率虽逐年提高,但均未达到85%。项目支出标准不明确,项目预算管理“软化”,执行中存在随意调整、追加等现象;甚至占用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汽车燃油费、办公用品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的开支。

(四)项目绩效评价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对财政预算项目实行绩效评价,主要目的是为完成财政部门布置的任务,绩效评价关注的不是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而是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缺乏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项目支出大多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投入效果具有间接性和社会性,投入与效益在时间上具有迟滞性和不对称性,当期衡量、评价其效益情况,具有很大的难度。

三、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项目经费管理常态化。完善制度是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项目论证、绩效目标申报、立项评审、项目预算审定、经费执行监督、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与整改等规定。成立项目经费论证小组,由分管业务领导、项目统筹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等人员组成;成立项目预算审核小组,由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审计监察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组成;成立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审计监察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等人员组成,促使高职院校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注重项目立项评审,确保项目预算合理编制。加强项目的论证、审核、筛选。强化绩效理念,项目预算要求“立项有依据,绩效有目标,计算有标准”。项目预算论证小组对提交的项目申报书及有关附件资料进行论证,项目是否符合学校总体建设方向,项目建设的总体设想、依据、规模是否合理妥当;对项目的组织、技术、经济及财务等方面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学校项目预算审核小组统筹全校项目资金安排,对项目资金预算是否合理;配套资金落实是否确有保障等进行审议。按规定程序论证立项后,上报财政部门审批。

(三)严格预算执行监督,提高经费使用的合规性。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经费确定后,项目责任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有计划按进度执行预算。学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要强化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真实性实行全面监督。实行预算项目控制,专款专用,不得相互占用或挪用。项目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重新上报审批,并加以详细说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跟踪了解,对项目使用和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以保证项目经费按核定的预算合理使用。

(四)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重视考评结果反馈应用。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项目经费使用评估、监督、检查和管理,实行项目经费绩效考核制。建立项目追踪反馈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真正实施对项目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统筹项目的部门要及时申报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考评结果作为次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以重点支出或重点项目为抓手,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对绩效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单位,学校可采取不安排项目或削减下年度支出预算的方式进行问责。

参考文献:

[1]任瑞璋.关于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工作研究2013年第3期

费用预算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经费预算管理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费用预算论文篇5

关键词: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现状

只有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医院资金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但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分离,医院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对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意识淡薄

医院员工普遍缺少成本控制意识,只注重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利用,盲目的购置医疗设备和开展新的医疗项目,而缺乏可行性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忽视成本费用的控制,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认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管理活动,致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未引起全院员工的高度关注。

(二)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相分离

医院在预算管理上,将主要着眼点落在了如何编制预算上,而并未了解编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成本费用,合理安排支出。因此未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造成员工成本意识谈薄和大部分预算项目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浪费,而重要的预算项目上资金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

医院管理者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和预算管理制度,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单一是指财务部门的事情,只是财务部门的一些管理活动,没有提高到医院全局性的活动,致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成本控制体系只停留在事后控制层面,被动的的体现财务成效,没有建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成本控制体系,致使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高消耗、高成本的运行模式严重制约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预算编制简单成本核算粗放

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属于一项复杂而费时的工作,医院通常将目标结余作为预算目标,用前期收支结余的数据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将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及整个医疗市场作为综合考量因素,由院党委会和预算委员会集体确立医院的年度预算。目前大多数医院未使用预算管理软件或预算管理信息化支持较为薄弱,前期数据统计不准确,预算编制过于简单,于是便造成医院的预算编制结论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较好的成本核算有利于成本的控制,能再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消耗,但目前医院对水费、电费、药品费等公共费用的计入方式都比较粗放,未按照科室实际发生的费用金额计入到科室成本中,而是按相应的分摊方式分摊到各个科室中,成本核算的不够精细容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缺少准确性和真实性,有碍于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五)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未纳入到绩效考核中

由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成本控制的情况缺乏监督和考评,导致各科室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在预算的编制上缺乏科学性论证。科室购买设备或开展医疗项目均无可行性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支出超预算,相互拆借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没用真正起到控制成本费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二、改善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增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意识

医院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医院整体的运行与全员的参与,而并非有财务部门独立的运行和管理。医院应转变观念,加强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对职工开展相关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培训工作,利用学习手册、组织集中学习,向职工讲解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使预算管理和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如此,医院职工可以把掌握的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让预算管理真正起到事前控制成本支出的作用。

(二)以信息化集成为支持,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将预算管理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在预算编制时,医院可以根据预算管理系统查询前期医院整体和明细的收入、支出、工作服务量情况以及各科室各成本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再结合科室申请购买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作为综合考虑因素,确定本年度预算,做到了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避免了不必要支出的开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预算执行中,通过信息集成后的预算管理系统,可以直接从成本核算系统中提取各科室实际发生的预算执行数,预算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各科室的预算执行率,对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可以实时监控,使医院的成本支出做到事中控制。

每季度医院可以将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系统中各科室的预算执行率和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增强了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医院的成本支出做到事后控制。

(三)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做到管理精细化

医院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量,不断地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使医院的每一笔收入项目和每一项支出都能对应到具体的科室中去,做到精细化管理。

(四)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纳入到绩效考核中

医院将成本控制指标和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能更加有利于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开展,增加全院职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调动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员工的目标和医院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与科室经济效益和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相挂钩制度。按季度将科室的预算执行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纳入靠季度考核中。2.将成本收入率、收支结余率、人均结余率等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到科室的绩效考核中。3.对科室大型的医疗设备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医院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纪瑜,张宇蕊.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优化我国部门预算工作流程[J].财会研究,200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差异化管理(整理2篇)
  • 下一篇:共享单车的技术分析(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