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收集5篇)

时间: 2024-07-05 栏目:办公范文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巩乃斯河灌区改造成效

1.灌区基本情况

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位于新源、尼勒克两县巩乃斯河北岸河谷地带,呈东西向狭长地带分布,东西长约67km,南北宽约4.3km。现状灌溉面积32.45万亩,规划灌溉面积36.98万亩。灌区为自流灌溉,引水水源为巩乃斯河。灌区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63.1mm,渠系分为干渠、支(斗)、农渠3级,骨干渠道分为干渠和支渠两级,干渠长度74.2km,最大设计流量19m3/s,加大流量22m3/s;支渠共46条,均为南北走向,垂直于干渠和等高线布置,总长度138km。灌区为农牧业交错区,主要作物为冬小麦、玉米、油料、亚麻、甜菜及牧草等。

灌区于1967年建成以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干渠紧贴阿吾拉勒山北山坡,受工程建设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灌区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条件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建设交叉排洪建筑物,在融雪性洪水及湿陷性黄土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洪水入渠、淤积渠道、冲毁渠堤的现象,加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导致渠系淤塞加剧,建筑物病险情况严重,对灌区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2.规划与完成情况

自1998年中央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来,灌区各级管理部门积极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灌区续改建规划于2001年得到水利部批复,根据水利部对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批复,巩乃斯河管理处分别组织编制了三期可研报告,经自治区水利厅审查,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后,分9个年度开展了实施方案建设。2010年完成骨干工程规划投资,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面貌大为改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骨干工程的输水能力大为提高。项目实施以来,共衬砌防渗干渠30.39km,整修干渠10km,续改建支渠16条共66.31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05座,渠系建筑物完好率由改造前的10%提高到65.6%。干渠上游的过水能力从改造前的12m3/s提高到16m3/s;干渠实际过水长度从改造前的43km延伸至64km,距渠首43km处的输水时间从改造前的三天降至目前的两天;实际输水量从改造前的9700万立方米增至现状的2.68亿立方米左右。

(2)灌溉用水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提高渠道衬砌率的同时直接减小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系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经测算,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2提高到0.56,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38提高到0.48,灌溉用水效率得到提高,灌区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由改造前的754立方米/亩降低到459立方米/亩。巩乃斯河下游灌区2010年总引水量为2.68亿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平均年节水量为0.64亿立方米。

(3)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工程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中对干渠5km高垫方渠段和25km险工险段进行了加固改造及衬砌防渗,保证了灌区输水安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05万亩,灌区灌溉面积由改造前的32.45万亩提高到33.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由改造前的22.18万亩提高到31.65万亩,实灌面积由改造前的10万亩提高到目前的17.68万亩;同时,渠道衬砌防渗后,过去渠道淤积、渠坡崩塌、渠床杂草丛生等现象得到控制,渠道规则、流畅,输水能力大为提高,灌水周期缩短,及时有效地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玉米产量由1998年的70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1150kg/亩,小麦产量由1998年的30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460kg/亩,黄豆产量由1998年的18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245kg/亩,2010年灌区粮食总产量达到6.22亿kg,增产效果显著,灌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000元,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要做法与经验

(1)注重项目实施的连续性。按设计连续实施项目的做法一方面在前期建设中优先解决险工险段的除险加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后期改造中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引发的负面影响。

(2)投资规模要与管理能力相适应。对于巩乃斯灌区而言,工程建设管理力量薄弱,施工工期极为短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遵循年投资规模不宜过大,项目安排期数不宜间断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安排合理施工工期。因灌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灌溉需要,每年可用于工程施工的时间不足3个月,每个建设周期从实施方案批复、招投标、施工队伍进场、备料、混凝土预制、保养、安装都需要精心安排进度,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地做好项目储备为各年度工程的正常施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明确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要材料的统一采购控制,把好材料进货关,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进场。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在灌区所在地采购质量过硬、管理体系健全、信誉良好的企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施工质量隐患。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规划投资偏低。由于灌区规划投资估算是1998年编制的,工程实施10年来原材料、人工及机械设备费用的增加,致使部分规划指标没有完成,灌区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规划中未改造的工程内容对灌区的安全运行以及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影响较大,特别是干渠衬砌中甩项、遗留渠段将成为新的险工险段,严重制约渠道过水能力,威胁运行安全。

(3)部分干渠衬砌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及防冻胀垫层除草技术处理不成熟。由于部分渠段芦苇丛生,施工中渠基没有采用除草措施,运行不到2年,芦苇就从施工缝和伸缩缝处长出来,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使混凝土板开裂破坏。

5.建议及总体评价

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实施方案遗留工程,继续积极争取自治区、州政府支持,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发挥整体效益;

(2)继续做好补充规划疏导山前洪水排入巩乃斯河,研究总结渠基湿陷性黄土和芦苇丛生地段的抗冻胀垫层处理经验;

(3)加强灌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档案资料管理,注重续改建效益资料的累积;充实工程建设、灌溉管理力量。

巩乃斯河下游灌区批复的实施工程已接近尾声,回顾10余年来的工程实际,本灌区规划基本符合灌区现阶段实际需求;项目实施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灌区输水能力、实灌面积大为提高,节水、增产效益明显,灌区对保障农牧业生产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使灌区工程逐步成为了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1]伊犁河流域规划报告,1998.

[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4]新疆农牧产品成本效益资料汇编(1998).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2

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区从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和惠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精细蔬菜产业园经过近5年来的建设,目前已初具框架、初具规模、初具特色。精细蔬菜园区已成为惠山区农业生产中颇具活力的产业基地之一,精细蔬菜产业园区已成为设施农业的典范,。目前惠山精细蔬菜园区的叶菜已占无锡市场上市量的46.5%,成为全市最大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惠山区精细蔬菜园区位于洛社镇的石塘湾地区。涉及杨西园、林庄、石塘湾、秦巷、张皋庄、陡门、五秦、及天授等8个行政村的全部或局部。洛社精细蔬菜产业园总体规划1.1万亩,已建成核心区5200亩,包括取得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2500亩(证书编号:wncr-js03-20541)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益家康小南瓜、益农康甘蓝、益家康生菜等还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其建设标准较高。已投入近7000万元进行了路、沟等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建设,建成12000平方米连栋大棚,2000平方米深液流栽培,9000平方米岩棉培无土栽培,2920余亩钢架大棚,2000亩节水灌区,其中微喷滴灌万寿河灌区556亩。300亩防虫网基地,20亩水芹棚架。(钢架大棚3400亩,防虫网300亩,水生蔬菜1000亩,露地蔬菜680亩,连栋温室大棚20亩)。在蔬菜生产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设施条件。园区路、沟、桥梁、泵站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建设完善,新建5-6米宽的主干道路5231米,3-4米宽的支干道路4309米,3米左右宽的机耕道9561米,新建中型和大型水泥沟渠19084米,新建喷滴灌、排涝及灌溉用的各类泵站7座,新建桥梁8座。第一期93套39687平方米崭新的菜农公寓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菜农公寓将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原则,分别在四个点建设110套6688平方米的菜农公寓。核心区配备产品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冷库500吨。

对照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菜农公寓每5亩40平方米,泵站每500亩1座,蔬菜废弃物处理设施每5亩3立方米,及五库房、水泥场地、产后处理冷库、工厂化育苗中心等等。以及配套的为农服务社、菜农学校、农资超市、农家乐产品展示及农产品交易中心等有待建设完善。

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推广应用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广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是要改变自古以来的传统耕作习俗,以科学的方法按照最好的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灌溉方法、输水方法、灌溉系统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四大类:

1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关键技术通常可归纳为工程节水措施和非工程节水措施:(1)减少灌溉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降低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用水量;(3)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4)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细化的灌溉措施,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

1.1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

长期农作生产过程中,我们的农业生产采取的均是采取挖土成渠把水输送到灌溉地头。但在输送过程中,有的水资源已经被白白蒸发掉,造成水量流失。专家调研统计,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渠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仅有50%~60%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这些都表明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要搞好输水环节,制定正确的方案实施节水策略,这对于节约农业成本是很关键的

1.1.1渠道防渗对渠道防渗而言,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三面光渠道。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使得过水断面变小。

1.1.2管道输水不仅仅是渠床渗漏,在输水环节中也会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改善这些输水损耗。

1.2节水灌溉方法(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1.2.1微灌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集中于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作物灌溉水量消耗严格控制,其包含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

1.2.2喷灌选择喷灌技术则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一般采用的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有时也可采取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进行田间输送,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为农作物提供水源。

1.2.3灌溉渠道防渗当前生产中常遇到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

转贴于

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

2011年度,洛社镇精细蔬菜园区在市、区、镇水利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认真学习省水利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发改委关于省节水行动方案的有关文件,通过学习和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充分认识了开展节水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上级有关创建省节水型灌区的实施意见、条例和要求,我园区引进科技创新节水减排新技术微喷灌溉,全方位实施创建节水型灌区。在投入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的同时,制定和实施了园区全程节水减排实施方案,环环衔接,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了我区节水减排的排头兵,成为了我区农产品节水灌溉的一个亮点、示范点和辐射点。

园区加强组织管理,成立了节水灌区领导小组,构建组织了节水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了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设备和全程微灌质量控制操作规程,建立了管水取水台帐,园区在无公害生产农产品的基础上,投入165万元引进和安装了微灌节水技术及设备设施,建立健全了微喷滴灌系统,全部实施微喷节水灌溉。同时,园区切实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措施到位,微灌管理制度到位和节水目标到位。

微喷滴灌万寿河灌区556亩微喷滴灌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正常运行。

蔬菜园区道路通畅,灌排分开,控制自如,实现了路沟渠配套,形成了完善的灌排系统,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田间用水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田间灌水量减少,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田间养分、农药的流失量也大为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随之减轻。

洛社镇石塘湾蔬菜基地变频恒压供水微喷滴灌系统一、微喷灌实施区概况生态农业园位于惠山区洛社镇杨西园村,园区总面积5000多亩,目前巳初步形成特色蔬菜产业基地。由于用水条件和方式不能满足科学、生态要求。本设计方案主要是通过实现变频恒压自动给水的微喷灌系统实现蔬菜产业园的科学用水。选泽150亩蔬菜园作为核心示范区块,安装变频恒压自动给水的微喷灌系统,,并要求为微喷灌系统下一步扩大灌溉面积预留接口,以实现全区的自动化高性能的灌溉。

二、设计理念及方案

(一)、田间设施设计

1、棚内设施:在各大棚内建设悬挂式微喷灌设施以适应各种蔬菜作物的需求。由于微喷灌系统设计成悬挂式,常年无需拆除,悬挂式微喷灌选用50l∕h小旋轮微喷头。

2、工作压力:选用的微喷头工作压力区间为0.2—0.28mpa,故田间工作压力控制在0.22—0.3mpa间。此外,尚可通过限压阀控制工作压力。

3、流量计算及分区设置:微喷头亩均50只,小时用水量为50×50升=2500升。平均亩用水量为2500升。150亩基地小时用水量为375立方。由于工作压力区间偏窄,加上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将作业区间划分成3个灌溉小区,每个小区最大供水量为125立方/小时,每次满负荷作业可灌溉1个灌溉小区,每区灌溉2小时,共6小时可实现一个轮灌周期,完全可满足蔬菜种植要求。

4、过滤系统:在进水池设置初级过滤装置,在首部安装砂石过滤系统,实现二级过滤系统。

5、统一供水与农户自我管理问题:在各大棚安装手动阀门,由变频控制系统实现自动供水,农户按需要随时可应用灌溉系统供水。

(二)、主管道系统

1、主管道材料选择:地埋主管道选择d160×0.6mpa,d110×0.6mpa,d90×0.6mpa的upvc管。地埋支管道选择d63×0.6mpa的upvc管。地面管及阀门选用1.6mpa的upvc管材及pe材料。

2、管径选择:根据分区获得的满负荷流量,确定选用d160,d110为主要管道,d63为支管道田间滴灌系统选用d32的pe管,微喷灌系统选用d25的pe管。

(三)、供水首部:

1、jw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由4台容量为7.5kw、1台引水罐用管网联结成一套完整的供水系统,设计田间工作压力控制在0.25—0.3mpa之间,4台泵全部投入运行流量达到120立方/时以上,设计容量为32kw,供电变压器容量为32kw,三相四线,用25平方毫米铜芯电缆进入变频控制柜。

2、系统工作时先由一台变频泵投入运行,随着用水量增大时,第二台、第三台泵陆续投入工作,当用水量减少时,能自动关闭工频泵工作,直到由一台变频泵工作;灌溉系统不用水时,整套系统进入休眠状态,管网压力由气压罐保持,当有用户进行灌溉作业等原因使气压罐压力低于设定工作压力的85%时,变频泵自动唤醒投入正常供水运行,如此循环保持自动供水。以上运行程序固化在plc可变编程控制器中,根据压力传感信号控制和切换系统运行。

(四)、jw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技术参数

一、总体要求:

(1)、流量0—120立方/时

(2)、田间工作压力0.25—0.3mpa

(3)、3台7.5kw水泵

(4)、即开即供

二、设备选择:

(1)、水泵选用isg50—200立式泵体,流量35立方/时,扬程32米,

转贴于

电机功率7.5kw/台

(2)、变频器选用瑞士abb公司进口产品

(3)、plc可变程控制器选用日本三菱公司进口产品

(4)、引水罐规格d1200*2000毫米

惠山区洛社蔬菜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蔬菜基地的灌排水问题,大大提高了项目区蔬菜的用水能力,减少用水损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单位水的产出率,降低蔬菜田的灌溉成本,节约水资源和用水成本,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达到了节水减排的目的。我们要以这次项目实施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改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继续积极争取省、市的项目支持,努力扩大蔬菜产业园区的建设范围,努力增加节水灌溉等设施的面积,不断改善广大菜农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增产效益

灌溉增产效益可采取列表计算:

增产效益计算表

农产品名称蔬菜

种植面积(亩)556

农产品价格(元/kg)2

有项目产量(kg/亩)5600

无项目产量(kg/亩)4600

亩均增产量(kg/亩)1000

分摊系数0.4

亩灌溉效益(元/亩)800

灌溉效益(万元)44.48

合计44.48

蔬菜园区工程实施后灌溉增产效益44.48万元。

(2)节水效益

蔬菜园区工程实施后节水效果可达到85%,蔬菜是高耗水农业,亩均需水量按500m3计算,亩均节水425m3,项目区年节水量23.63万m3,水费按0.2元/m3,年节水效益4.73万元。

(3)省工效益:

节水工程尤其是砼防渗渠建成后,可节省每年清理土渠的工作量,一般按每亩节省1~1.5个工日计。每个工日按80元计。556亩×1.5×80=6.67万元。

(4)经济效益:

为上述增产、节水、省工等效益总和。即44.48万+4.73万+6.67万=55.88万元。

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可解决菜农的灌排水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蔬菜园区蔬菜的用水能力,减少用水损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单位水的产出率,降低灌溉成本,节约水资源和用水成本,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增加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提高了实施区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又有力的保障了全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项目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园区设施条件,提高蔬菜基地节水灌溉能力,优质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促使菜农改变原有灌溉习惯,避免因大水泼浇形成地表径流而造成水肥的极大浪费,有效的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蔬菜良种良法的配套,无公害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增加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措施,减少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

虽说蔬菜园区采用了先进的灌溉技术,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灌溉的不足

1.认识模糊,重灌轻排

只强调灌溉忽视排水。园区本身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

徐长河贯穿南北,万寿河连接东西。水资源丰富,还有喷灌系统,灌水不成问题。由于认识上的模糊一方面造成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用水紧张。有的农户一见到瓜,茄类蔬菜叶面出现暂时的萎焉就补充水,结果造成叶面系数过大,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抑制,病害增加,有的农户播种大水漫溉后,还在排水沟中保留齐田面的水位半天到一天。

2.哇低沟浅,排水不畅

面与沟的高低差很小,沟与沟不相同,甚至有些沟名存实亡,断头沟随处可见,发挥不了排水作用。

3.大水漫溉,土壤返盐和酸化

大水漫灌造成水多气少,水气比例失调,同时引起土壤返盐和酸化

4.灌溉设施损坏严重

5.灌水时间太长

二.不正确的灌溉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1.水多气少,造成无氧呼吸

2.影响根正常生长和生长量

3.增加病害

4.产生有毒气体,破坏土质

5.影响种子发芽

三。对策和措施(合理灌溉)

1.根据蔬菜的需水特性进行灌溉

2.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灌溉

3.保持菜田的灌溉设施良好

4.掌握灌溉标准

5.间歇喷灌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3

对现有基础性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管理能力,优化传统制度,确保各种相关配套设备完好,使得道路通达、田中水土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提高。采用规划的灌溉技术,将水源的输送与排出迅速有效地进行,免受严重的洪灾;渠道修建完善,相关设备齐全,灌溉用水由源头至田园能够迅速流通,用户在灌溉用水中可对进地水用量及时间进行灵活控制,减少渠道输配水损失与灌溉水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水土资源科学地应用,减轻灌溉污染的现象,维护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2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的执行规则

2.1输水及配水。第一,渠道的设计与建设。对渠道设计与管理进行合理的评估。如依据渠道用水的系数、灌溉水的有效率、设计的使用期限、相关建筑的占有率等规则进行。针对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水的总体设计。由于田块不一样的实际状况,其灌溉的有效率也会产生差别。如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丰水田,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要>84%,而对应的缺水区,灌溉有效率>74%;对于水稻作物的丰水区,它的灌溉设计有效率>94%,相应缺水区的灌溉有效率>82%等。对于流量较低的支渠,斗渠、农渠的灌溉水应用系数最好超过0.86,支渠和斗渠一般>0.96,农渠>0.91。渠道的使用期限一般以超过三十年为宜。相关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标准要与相关规范相符,斗门、农门等固定设施宜应用工厂化生产的装配结构,渠道建筑物其配套率宜高于95%;第二,管道的设计与建设。对管道设计与建设工程进行有效地评估。如依据管道的设计使用期限、灌溉的有效率、相关量控率、配备的安全设备、管道用水的应用指数等方面展开工作。对于田间井的灌溉地区的管道用水,它的利用指数最好超过0.97,渠道灌溉地区利用指数超过0.94;配套率宜达到100%,支管的间隔宜低于100米。管道的使用期一般设定超过三十年,管道相关的量控一定要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符,达到运行管理的要求。2.2排水项目。对于农田排水项目进行有效地评估。如选择排水的相关准则、沟渠之间的距离、沟渠的最大深度及相关建筑设施的建设率等方面开展。用管道亩均长度指标对高标准农田排水项目作出评价。排涝的设计标准要与规定相一致,暴雨重现期设为5至10年,容易遭受涝灾等南方地区设定为10年,其他普通的地区为5年为宜。对于暴风雨的历经时间及排水的时日设定要做到:旱作物区l-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域1-3天,暴雨3-5天排入耐淹的水深。旱地排除水渍的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9米,水田的排渍最大深度一般设定为0.5米,玉米等旱田耐渍的最大深度要超过0.4米,耐渍时日不要超过四天。排涝的指数、暴风雨的经历时间,暴雨的强度、除涝的面积等,不同区域的排涝方式要与相应的规则相一致。排水沟渠以上的浮桥、水闸等重要的建筑设施一定要保证完备,相关的配套建筑率宜高于95%。明沟的间隔:平原为30-40米,山区为50米,明沟亩均长度大于6米。明沟的深度要考虑到农作对于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参考国家有关的设计规定来设计,平原为1.2米,山区为1.0米。2.3田间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首先,对喷灌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对管道式的喷灌要选择固定管道的亩均长度,对移动式的喷灌还要选择功率的机组来控制面积。喷灌的设计有效率一般会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对经济作物宜高于95%,关于大田的农作要超过84%。喷灌的均指数、管道网络设计等一般超过0.7。喷洒水的应用指数具体包括:风小区域宜高于0.9,风大区域宜高于0.8。特定管道的亩长度要超过4米左右。其次,对微灌的设计与规划。一般包括设计的有效率、实行微灌的平均指数、特定管道的长度等方面。滴灌的灌溉水的平均指数一般超过0.9,微喷的灌溉水平均指数一般要超过0.95。滴灌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要超过0.95,而对于微喷的灌溉水的应用指数一般超过0.9。微灌项目关于田园的主要管道总长度通常要超过7米。2.4关于农田、道路与相关设施的具体设计及管理标准。第一,农田土地的设计与规划。农田土地项目一般有土地平整、田间布局方式等。土地平整后一般很集中,进行耕地的表面一定要符合平整的精度标准,如玉米旱田的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5厘米以内,水稻等水田地表的平整度应当在2厘米以内;条田与格田规格先要符合农机化的生产标准,再考虑节水、节地与省工等效益,需结合当地条件与耕作模式来决定。最后实现机械设备可通畅地行驶,道路宽敞平坦,农田的水流动适量顺畅,高质高效地进行田园的机械化生产;第二,田园道路的设计与规划。田园的道路主要是指:各个田地与村庄之间、机械设备与农业相关的资源运输过程中行驶的主要干道。田间道路通常和当地人们住房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的乡间、村镇的公路连接、宽度等建设,应当与国家规定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有关规定相一致,路宽一般要设定在3-7米,应配套必要的桥、涵等设施。生产路的宽度要符合当地农机具的具体实行规定,一般3-4米,路基一般要超过地表25-45厘米左右,能够设立单行的车道。关于田园道路的通畅程度,如果是平原地区,一般要超过96%,对于丘陵地区,一般要超过82%;第三,关于农田及道路等农田水利项目的管理方法。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实行高标准的项目一定要实现很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具体是对于农田水利项目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相关的项目执行有较高的质量,在科学地对农田水利相关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规划以后,还要抓好具体执行的情况,当地的政府要与相关技术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农田水利各个项目的异常现象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案将问题解决或有效地防控,如遭遇洪水、道路塌陷等。其次,在高新科技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时代,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的各个项目时,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从而让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此外对于“渣滓工程”等还应当有效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地区,目前还不建议展开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3结束语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相比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生产力的提升,在实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的时候,还需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质宜地提出关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标准。这一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我国的高标准农田水利的项目,有效地提升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质量,为未来制定出相关建设标准的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省农委发展计划处.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将“五个集中”要求落到实处[J].吉林农业,2016(19):44.

[2]福建: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备案制[J].中国标准导报,2016(09):12-13.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设计保证率

Abstract:thedevelopingoffarmlandirrigationprojectandpromotefarmlandirrigationprojectof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newcountrysideisanimportantmeasuretosolvetheproblemof"agriculture,countrysideandfarmers"thekeymove,thearticletothefarmlandirrigationprojectdesign,thispaperanalyzesthefarmlandforirrigationprojectconstructionforreference.

Keywords:irrigationandwaterconservancy,irrigationengineering,planninganddesign,andirrigationdesign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项目整理区水文地质状况调查。

土地的整理工作,在农田水利的建设施工之前,首先就要考虑到土地整理项目制定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是否平衡。在对项目整理区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调查后的可行性报告中,首先要对项目区的水源的来水量以及可供水量,做出一个科学的而合理的灌溉保证率,使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灌溉的保证率来进行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我们在对其进行需水量计算时应考虑到该地区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土地的利用方向,要考虑到水资源本身的平衡,因此,对该地区进行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设计标准

农田的灌溉输配水工程,就是逐级的将合适的水量输送到相应的农田中,它涵盖了渠道系统和系统上部的相应建筑,在设计农田的灌溉工程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灌溉设计的保证率。而灌溉设计中的保证率则是根据项目当地水文气象,灌区规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以及灌水方法等因素作为基础,然后再结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取值而得到的,其中灌溉的保证率一般都应不低于75%,在双季稻或是粮食的高产区要不低于85%,而在中,西缺水的地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也不能低于60%。

三、灌溉渠道布置的设计原则

(一)总体规划布置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灌溉渠系统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合,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色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水开分,各自独立的满族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排)等措施处理,不必为了照顾局部而影响全局,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

(二)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渠道工程必须要安全可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开有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干渠沿线的地质条件要好,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合适的排洪,泄洪设计,如溢洪堰,泄水闸等。

(三)综合利用的原则。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工,开展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还应考虑采用库,塘,渠,并用,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平原地区要采用河水相井水灌溉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1)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在确定干,支渠的布置方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四、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一)灌排渠系统布置的要求。首先,要尽可能的实现渠道的自流灌排,从而节省灌溉渠道灌、排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等费用;其次,要尽可能的缩短灌溉渠的长度以减少渗漏等水资源的损失;其三,减少灌、排渠的数量,减少或避免灌溉渠道同道路和农田的交叉,最后,灌,排渠的市尺才布置尽量减少对机耕和交通的影响。

(二)输配水渠道系统。土地整理的项目当中,田块的大小和方向的布置都要结合该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输配水的渠道设计也要根据这些田块的,耕作条件以及当地现有的水利工程等来进行配置。输配水渠道的系统通常都分为干,支,斗,农这四级,在各级的渠道上都有相应的渠系统建筑物,其中包含了节制闸,分水闸,渡槽、陡坡、跌水、倒虹吸、涵洞、桥梁和量水建筑物等。各建筑物的设计都要进行必要的水力与结构设计。在结构的确良断面较小时也可适当的简化。

(三)灌溉渠道的选择。灌溉的渠道有许多种,其中包括U形渠和短形渠等,这其中U形渠的输水的能力强大,但是施工技术要求却较高,它适用于农渠和斗渠的装配。U形渠的节水和防渗的效果要好于其他类型的渠道。短形渠垢特点是节约土地,可是对管道材质的要求却很高,单位的造价较高,灌溉渠道种类的选择是要结合灌溉项目地区的水源情况,地形条件,耕作制度以及整理项目资金的投入等来进行挑选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灌溉工程进行设计,以适应灌溉渠道的选择。

(四)渠道防渗工程设计。灌溉渠道的防渗工作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输水渠道的透水性。因此建立灌溉渠道的防水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渠道中水的渗漏,它是我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和保护水土的重要工程,所以我们在防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的条件和灌区的规模等因素,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最终确定出防渗材料的应用和防渗工程的布置。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尽可能的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工程规划。

(五)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的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地面的灌溉方式有喷灌,微灌,溉润灌以及调亏灌溉等。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对项目地区的水源,地形,土壤以及耕作形式进行全而后考察,如新疆的库乐勒市,在乾地土地整理后,农业用地的灌溉技术就采用了固定式的带压滴灌方式。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慧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耗水系数;农业灌溉;影响因素分析;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23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0.018

Abstract: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isanimportantreferenceindexofirrigationareamanagementlevel.Agriculturalirrigationwatercyclelawofdifferentspatialscaleswasresearchedand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ofagriculturalirrigationinQinghaiprovincewascalibratedintypicalagriculturalirrigationareaofthemainstreamandtributaryoftheYellowRiverandthecontinentalriverbasininthenorthwestinQinghaiprovince.Onthisbasis,theinfluencefactorsof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we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factors’properties.Theorderofimportancewasbasedo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ethod(AHP).Keyinfluencefactorsofagriculturalirrigation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wereselectedanditsdirectionanddegreeofinfluenceweredetermined.TheresultsshowedthatsuchfiveInfluencefactorsascomprehensivecoefficientofseepagefield,withoutwater-savingirrigationratio,averagegroundwaterdepthadjustmentcoefficient,bucketditchesdepletionrateandliftirrigationrateweremoresensitivelyinfluencedtheagriculturalirrigation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Accordingtotheanalysisresults,suggestionscouldbeputforwardforstrengtheningagriculturalirrigationwatermanagement.

Keywords:waterconsumptioncoefficient;agriculturalirrigation;influencefactoranalysis;Qinghaiprovince

本研究在青海省湟水流域、S河干流河谷区和柴达木盆地等主要农业区,选择典型灌区,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农业灌溉耗水量及耗水系数监测试验[1],分析了灌区耗水机理和水量平衡关系,揭示了灌区耗水量的变化过程及机制,率定了农业灌溉耗水系数。研究发现典型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量监控系统和渠系“最后1km”问题严重;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未建立,供用水计划、调度方案和灌溉定额执行不到位;三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按统计面积收费和计划外用水现象不利于提高用水水平;四是节水意识淡薄,节灌比例较低,斗门启闭管理不严格等。因此,在耗水系数研究基础上,根据用水管理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农业灌溉水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为制定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挖掘农业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建立初始水权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1研究背景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报告》([2987]61号),明确了沿黄省(自治区)用水指标,其中分配青海省黄河流域年耗水量14.1亿m3。《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国函[2013]34号)和《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2]表明,1956~2000年系列黄河利津站天然河川径流量由580亿m3减少到535亿m3,全河可供分配水量减少了约8%。根据黄委年度可供耗水量分配计划《黄河可供耗水量分配及非汛期水量调度计划》(2010~2013),2010~2015年,下达青海省计划分别为12.18、12.99、14.36、12.97、12.27、11.85亿m3。按照《黄河水资源公报》(2008~2013),2010~2013年青海省实际耗水量分别为12.07、12.15、10.09、10.56亿m3,期间实际耗水量占下达计划的比例平均为85.4%,其中,2010年达99.1%。从分配指标及实际耗水量对比可见,青海省耗水量已接近分配指标。

根据《青海省水Y源综合规划》,对青海省黄河流域耗水量的分析和预测,2023年青海省地表水耗水量达19.3亿m3;2030年地表水耗水量达22.9亿m3,其中湟水流域达到14.5亿m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水资源配制形势极为严峻。但同时,根据2013年《青海省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青海省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3,更低于世界先进水平0.60~0.80。青海省现状农田灌溉用水量为9375m3/hm2,远高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343m3,以及全国平均水平402m3。从用水结构来看,青海省黄河流域农田灌溉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70%左右,保障农业用水是促进青海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也是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依托。

可以看出,青海省水资源形势严峻,农业用水问题突出。2012~2015年,通过多次现场查勘,选择青海省黄河干支流及西北内陆河流域典型农业灌区,采用多种水文学方法,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了农业灌溉水循环规律和耗水系数研究[3]。

2耗水系数影响因素判定

从本项试验研究设计出发,全面收集研究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地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性资料,典型灌区灌溉用水控制计划、灌溉定额、灌溉方式、作物结构、渠系工程状况、水费及计价方式、灌区运行管理等指标,典型灌区和典型地块引退水情况,土体尺度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等。遴选出农业灌区耗水系数关键影响因素,确定影响方向和程度,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从水资源管理和耗水系数两方面进行归类、合并、精简,选择综合性强、代表性高、影响大的要素集,剔除内涵接近的冗余和重复因素,建立符合研究区特点的评价体系,包括主要影响因素。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因素包括灌溉用水管理、灌溉效率评价、渠系工程状况和灌区环境等4个方面。

从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灌溉用水管理因素包括灌区管理体制及主要经营方式,用水计量方式、水费征收率和征收方式[4],灌区配用水制度制定及应变方案,灌溉期灌水定额细化、调整计划制定等内容,上述因素对灌溉用水效率和渠系工程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灌溉效率评价因素包括渠系工程设计、配套建设和维护情况,灌区种植结构及上下游差异,用水制度监督执行情况,灌区采用的农作措施,灌溉方式及节水灌溉情况,灌水定额执行情况等,用水计量方式和用水户节水意识也对灌溉耗水系数产生重要影响;渠系工程状况因素包括灌区管理机构性质、灌区管理体制及各级责权划分情况、渠系工程配套和维修养护、渠系输水方式及防渗措施、输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情况、灌溉水价及改善工程设施投入等,上述因素对渠系水利用、渠床渠坡抗冲能力和输水能力、渠道渗漏、输水成本等有重要影响;灌区环境因素包括灌区地形地质地貌、气象和水文特征、土壤结构及性质、灌区种植结构及变化情况、灌区地下水埋深、赋存条件及补径排规律、灌溉水源及引水保证程度、灌区灌溉方式和灌水方法等[5]。

经综合分析选出10项重要因素,按其对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和性质,分为3类:一是对计算影响较大(Ⅰ);二是可能发生较大变动(Ⅱ);三是分析中数据准确性较差(Ⅲ)。分类情况见表1。

3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专家对各指标的理解,通过将各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公式1),再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公式2),根据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值可确定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分析法计算的各指标重要性权重值已为总和标准化形式,故对重要性权重值赋予正负号,以体现该指标对于灌溉耗水系数的影响方向,作出重要性标准化值龙卷风图,如图1所示。

式中,n为判断矩阵对应的最大特征值,W为判断矩阵对应于特征值n的特征向量。

结果(图1)表明,对耗水系数计算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为田间综合渗漏系数、非节水灌溉比率、地下水平均埋深调整系数、斗农渠退水率、提灌方式占比、斗农渠防渗率、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干渠防渗率、干渠退水率和灌溉水源保证率。

可以看出,田间综合渗漏系数综合性较强,与灌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各方面具有密切关系,该因素重要性最高,并与其他因素高度相关,在典型地块和典型灌区尺度上与耗水系数变化趋势呈反比;斗农渠退水率反映灌溉效率,与灌溉管理水平和渠系工程状况高度相关,以斗渠为计算节点,在典型地块尺度上与耗水系数变化趋势呈反比;地下水平均埋深调整系数为综合反映区域水文地质、地下水利用以及灌溉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灌区尺度上与耗水系数变化趋势呈正比;非节水灌溉比率综合反映灌区灌溉用水水平、种植结构、用水效率和灌区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灌区和研究区尺度上与耗水系数变化趋势呈正比;提灌方式占比反映灌区环境和用水效率,对耗水系数计算影响较大,但该因素相对稳定,在灌区和研究区尺度上与耗水系数变化趋势呈正比。

4建议

根据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水资源管理和使用中,应从健全完善现行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出发,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重点解决“最后1km”问题;②科学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对由于城镇化建设等导致的实灌面积变化情况及管理漏洞产生的“黑地”进行专项核实;③完善用水计量方式和水费征收制度,建设斗门以下田间渠系用水计量设施,并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④提升农业灌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开展灌溉制度和灌水定额相关研究;⑤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并加强节水教育,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措施贯穿于农业灌溉用水的审批、用水计划和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为实现提高用水效率的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三农”可待续发展以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性矛盾等提供支撑。

5小结

在青海省农业灌区耗水系数研究基础上,将影响耗水系数的相关因素按影响性质分类,经过重要性标准化分析,影响因素龙卷风图表明,田间综合渗漏系数、非节水灌溉比率、地下水平均埋深调整系数、斗农渠退水率、提灌方式占比等因素对耗水系数的影响最重要。据此提出了加强青海省农业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用典型农业灌区耗水系数监测试验数据进行耗水系数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时,由于存在时空和分析要素等方面的差异,从具体的典型过渡到更为一般的规律,代表性会对各因素的重要性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吕文星,周鸿文,王永峰,等.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作物耗水系数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692-4698.

[2]张学成,潘启民.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3]周鸿文,袁华,吕文星,等.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15,37(12):46-49,53.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面试成功后不想去该怎么处理(收集4篇)
  • 下一篇:县域乡村旅游规划(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