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收集5篇)

时间: 2024-07-06 栏目:办公范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1

一、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互助式自主学习,可促进生生互动,使信息交流不再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以不同方法来分组,如把相同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同学分为一组,以增强信息交流的对等性,降低层次差异;或将学习能力与水平不同的同学分为一组,实现以优带弱,使其共同发展.此外,班级整体分组时,还可混合上述两种方法.一般而言,以4~6人为小组,构建信息交流的小“局域网”.在教学中,教师是控制中心,引导不同“局域网”组合为“广域网”,这样,以缩短信息传输进程,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让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实验配备:若干张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铁架台、铁片、刻度尺、米尺.引出探究问题: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经验:下落时,重的物体要快于轻的物体,那么物体下落时其速度和物体质量存在联系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时其速度快慢的影响因素吧.你们猜猜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相关?学生交流、讨论后,通过总结得出这可能与物体表面积、重量相关.教师继续诱导:请你们借助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于是不同小组展开了不同探究:①利用一铁片与一张纸进行实验,使其于同一高度同一时下落,实验观察后,发现在空中下落时,纸片慢,小铁片快.②将一张纸片揉成纸团,然后与铁片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地,这表明物体大小、形状影响着物体下落快慢.③取出两张大小一样的纸片,把一张揉成纸团,让它们由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纸团下落的快.④将两个纸片揉成不同大小的纸团,使其由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纸团越小,所受空气阻力则越小,这表明空气阻力对下落快慢有影响作用.教师提问:通过实验可获得什么结论?于是学生总结出:空气阻力是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影响因素.无空气阻力时,在同一高度物体自由下落时其运动状况一样.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学习源于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若缺少一定的问题,亦或学生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会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提问,或者师生共同提问,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则需适当提示、点拨、引导.

例如,在讲“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时,有学生会猜测:要探究的是什么功?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明其原因,其他学生则加以点评,然后统一认识:本课探究的是合力功,其原因是加速度决定于合力,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相关.接着教师提问:若想求出速度变化,则要测速度,那么在实验室中有何方法来测速度?生:打点计时器.接着诱导:请你们设计一个探究合力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方案,说说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如何安装器材?通过讨论、总结,最后得出实验方案(略).

三、课题型科研探究式自主学习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2

【关键词】数学学案教学三维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6(b)-0042-01

1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编写学案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设计,供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所以,学案教学模式,关键是学案的编辑。要出一份适合我校学生情况、落实教学“六要素”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的好学案,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编写学案工作量大,不是某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备课组所有老师的集体行动。我们的做法是,按教学单元分工,负责某个单元的教师主笔,编好初稿后,通过邮件发给其他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审核、修改后再付印。

2在学案编写中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

编写学案还是落实“知识、能力、情意”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学案中如何呈现,需要结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作为根本出发点。对课本内容重新整合,把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突出开放性与探究性。

例如,总理在北京某中学听了一堂《三角形全等》的课,这堂课老师只讲了一种证明方法,然后围绕这种方法,进行例题讲解和多种形式的习题训练。温总理评价这堂课时,指出可适当增加课堂容量。诚然,教材的内容编排上一节就是一种证明方法,但在教学中如果也是一堂课讲一种、用一种方法,那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不用多加思索,肯定是按这种方法朝这个方向去找条件来证明。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第一堂课,设计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四种证明方法,在后面几堂课再加强这些方法的运用。这样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3把数学学案教学打造成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这种模式,为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案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学探究,使思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道例题后,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先有时间进行思考。思考的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探索解题途径(无论这种探索是否成功),这对任何类型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思考后,如果自己获得成功,且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简捷,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方法不佳,虽然获得成功,其解题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教师如能给予相应的引导和点拨,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外在的因素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这正好调动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胃口,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互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加以启发或讲解,学生就会形成对知识的良好识记效果,通过长期的训练就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校数学课堂自开展学案教学以来,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喜欢上这种学习模式,因为我们在学案设计中,有后进生可做的题,也有优等生做不完的题;后进生能体验会做题的喜悦,优等生也面临难题对他的激励。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互助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落实了课内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到学生中去进行课内巡视和个别辅导,了解反馈信息,引导学生从尝试矫正中形成技能;学生从“听讲防止出错”,改为在“尝试、纠正中减少出错”。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4数学学案教学在落实“六要素”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承担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显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3

油田党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案例进行了剖析和挖掘,油田公司纪委就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足以说明,油田公司纪委、检察院对加强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意识的首要措施。通过具体案例表明,多数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主要原因就是丧失理想信念,丧失道德水准,丧失法纪意识,导致思想上动摇,认识上空虚,心态上失衡,最终行为上失控。可见放松自我教育、放松自觉学习、放松自我警醒多么可怕。同志曾经指出:“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这充分说明,党风廉政教育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屏障,必须以求实创新的思维,持久深入的抓紧抓好。

当前,油田上下面临的反腐倡廉形势不容乐观,就企业而言,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任务也较为复杂。从2011年油田公司纪委和检法机关全年查办案件和涉法案件中可以看出,涉及处、科级干部的量和涉案率占绝大多数,占总量的72%,立案案件占总量的88%;由司法机关全年移送的违法案件总量同比上升,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都是利用职权插手工程、物资,为亲朋好友经商谋利,收受贿赂等。一些我们较为熟悉的干部,工作了一二十年,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就是几件事没把握好,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悔莫及。因此,企业各级干部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正确认识和提升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的认知程度,强化自身教育,重视开展教育,带头示范教育,推动反腐倡廉教育扎实深入持续开展。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努力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讲腐败结局,悟清廉人生”主题教育活动,是油田党委全年围绕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干部廉洁从业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油田党委、纪委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精心组织,层层推进。活动覆盖了党员干部群体,侧重于重点岗位人员,突出于科级以上干部。通过学悟结合,讲剖互动,使教育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循序推进。活动中,要形成机关科室部门领导、基层大队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案例讲解,精心策划活动方式的氛围,特别是基层单位党政正职都要亲自登台参加宣讲,亲自动手收集制作案例材料和多媒体资料,充分体现“有形领导”的行为风范。目前,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已经开始尝试案例警示分享的预期做法,让警示教育的意义得到升华。继续保持和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探索和研究今后警示教育的接替性措施,使警示教育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推动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最终实现和达到案例警示分享的规范化目标。要充分利用好电视、教育基地资源,充分发挥好媒体和平台的作用,通过开辟反腐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反腐基地系统学习培训,与纪委、检察机关协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等形式,促进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前不久,油田公司分别召开了惩防体系建设推进会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门会议,分别就下步落实油田公司“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实施意见”、学习贯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六个三’要求”和加快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上述会议精神,要深入学习领会油田公司党委惩防体系建设方面的要求,深刻明晰体系框架承载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定位,认真总结和提炼企业在推进体系运行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的经验成效,承前启后,立足创新,改进充实,力求实效,认真研究确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和跟进措施,力争在体系推进和源头预防上有所建树,推动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综合能力培养措施

新课程中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非常高,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素养。尤其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越发的现代化,教师应该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中,尽快适应环境的改变,放弃重视书本教育这一传统观念,把教学目标或者说是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方面,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不用依靠他人帮助,独立解决。

一、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进行科学研究,再将课外知识与之放在一起加以整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拓展能力来获取知识。如在进行“单摆周期测量”实验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能不能从单摆摆到最高的那点作为计时的起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自行探究寻找答案:单摆可不可以以最高点为计时点?为什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我们要作为一个引导者,要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只有我们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其去发现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自行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取知识,并且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进行自学,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总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间,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相信很快学生不仅自学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例如教师在对《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进行讲解时,开始,要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尝试着寻找问题的答案:

实验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学生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和纸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产生的现象是:重量较重的金属片先落地;相对于金属片重量较轻的纸片后落地。老师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由此实验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就下落慢呢?学生们的回答都不一样。

实验2:老师将纸片揉成纸团,再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现象:两个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实验3:老师取两张大小薄厚都一样的纸片,把其中一个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下落前先让同学们猜猜看:一样重的物体,两者会同时落地吗?现象:纸片下落较慢,纸团下落较快,纸团先落地。接着便向同学发出提问:为什么相同的纸片,重量一样,只是形状不一样而已,一个纸片,一个纸团,他们下落的快慢就不同?有的学生回答认为是受到空气阻力,所两个物体下降才不一样;而有的同学心里也是疑惑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只受重力,那么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让同学互相讨论,合作,互相交流实验方案——怎么样测量下落物体的加速度。

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老师不做参与,只是在一旁观察,必要时进行一下引导。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其实是个定值即匀加速运动。

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不断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其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合作才能共赢

在教学中,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便是指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则是这多种途径中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广泛参与进来,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可以探讨他们感兴趣的,例如物理概念的形成,怎样设计实验方案,怎样解决问题等。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方针:(1)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努力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时;(2)学习任务量重,需要几个人分工合作时,比如在一些实验中,需要有人操作机器、有人进行画线、有人要站一边读取数字、有人要做好实验记录及进行数据分析等工作时,就要好多人一起合作完成;(3)学生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则需要互相商讨时;(4)在自主学习有些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时,需要学生共同合作时;(5)学生思路受限制需要互相启发时等等。

四、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准则对物理教学来说又是一项重大挑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联合实际,着重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进行挖掘栽培,让学生心里明白应该怎么样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外,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认识新事物、对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并自如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5

摘要:高一物理有不少重点和难点知识,许多老师会选择重复操练或多讲解几次作为巩固。但往往效率低下,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走下坡路。在常规做法中学生的许多智能也无法有效的被挖掘和培养。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一些活动探究来突破高一物理的难点。我们借助活动探究来弥补传统物理课堂的不足,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关键字:活动探究;多元智能;高一物理难点;物理情境

一、提出问题

在高一物理中,会有许多难点知识出现,许多老师会选择题海战术或者重复灌输的做法,但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许多课堂的教学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课程仍然局限在教室内开展,物理课也是如此。更多时候,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物理情景或生活实例,“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错过了最佳体验时机,效果就会差很多。虽然,有时也有实验或者课件视频,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或只是平面的观察。学习的生成性不高,也很难有拓展性可言。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开放式”平台存在,让学生走出教室,拓展知识,认知社会!

再者,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某些学生擅长言语,即语言智能;有些擅长逻辑,既数理智能;而有些则擅长视觉、空间关系或自我反省智能或自然观查智能等其他智能。我们目前的课堂无法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智能。这就导致课堂的活跃分子集中在几位同学上,长期下去打击了有其他智能特长的同学,有失教学的公平性。这也迫切需要开设课外活动来弥补这一漏洞,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借助学校活动探究的平台,开发一种新型的物理活动模式。从而,学生可以走出教室,亲身体验课堂中的一些物理情景,体会生活实例。同时,也为了帮助不同智能特长的学生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产生更多的物理学习热情。

1.该活动开发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课题(2)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3)活动开发的情景分析、资源评估及前期准备工作(4)活动探究的开发实施(5)学生学业成绩评价(6)活动探究的实施评价和调整

2.活动的组织模式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作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全部活动探究的设置时间。每门校本课程根据开班的总人数平均向每个班投放,如开班人数为100人,一个年级目前是14个班,则每个班平均分到的人数为7人,学生自愿报名,最后根据报名人数作一定的微调。每个班所有人都必须参加校本课程,原来的教室和班级将全部打乱。每个班的教室作为新的校本课程的活动场所,其他场所可以是实验室、图书馆、电脑房、操场、报告厅甚至是校外。

活动的探究也在这样的机制下开展的,活动的探究可以选择一个场地作为基地,通常是实验室或者操场。更多的活动场所是随课题的开展而变化的。

初步的流程安排是:

(1)成立小组:针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的可以通过活动探究而设立若干小组。

(2)分工合作:

(3)开展的途径和支持: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②网络查询、书籍考证

③实地考查和访问

(4)评价:①自评(组内)

②互评(组内)

③其他小组评价

④教师评价

二、实践研究

(一)探究内容的分类

1.对高一物理概念进行活动探究,为明确概念,对概念加以辨析。

案例一: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探究

伽利略在研究中分析了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是由空气阻力影响引起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一小组设计这样一个方案.

不同石块从5层楼高空下落,测其下落的时间。

实施过程:

a组:一个同学在5楼窗口同时放下2个轻重不同的石块,一个重约10克,一个重约20克。楼下的同学用秒表计时,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多做几次,石块从横竖不同角度下落,发现结果均差不多。

b组:对上述条件进行改变,一石块上绑上塑料泡沫板,总质量仍不超过20克,另一个石块保持不变,重约20克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别明显。

石块平均时间/s高度

约10克2.135楼窗口

约20克2.075楼窗口

绑上塑料泡沫板共重约20克3.455楼窗口

由此分析下落快慢的确与空气阻力有关。

为了使这个探究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共同商议下对此探究进行了拓展。

拓展:把一鸡蛋用自备材料的处理下,从高空下落(5层楼),要求:

①包装+蛋不超多100克。②保证蛋落地后不碎,若破了即失败。③以时间最长为佳,总质量最少为佳。

组内进行了制作:

方案1:直接用旧报纸包裹,报纸旧后比较柔软,包裹性好,下落时阻力较大,但要保证鸡蛋不破,包了多层报纸。

方案2:用线包住蛋,外面用纸盒包裹,并把蛋用绳子进行架在纸盒中央。

方案3:用塑料空气膜包裹,外面再用旧报纸包裹。

结果方案2试验时,蛋破了,成绩最佳的是3号方案。从验证到拓展的过程中看,都有这样一个流程:即设计方案、寻找材料和设备、动手制作并探究、记录并总结、最后反思。

分析与总结:由于概念类型的探究本身难以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所以这个案例设计的有点简单,但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能亲身去感受影响下落快慢的因素,这已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给学生这种活动平台,学生根本不会去探究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活动探究的实施,有些概念被学生掌握也只是个表象。探究活动比死记硬背肯定要有用的多,也要快乐的多。很多时候,在轻轻松松中就学好了物理,就突破了一些物理的难点知识。

高空落蛋是这种类型的探究的拓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从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快乐,甚至能跳出书本这个框框,用到了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种充满挑战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2.对物理规律进行活动探究,从实际模拟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二抛体运动的规律探究

斜抛运动从物理规律中可以通过分解得到: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是竖直上抛运动。一个学生对斜抛进行推导后得到:

竖直向上的分速度:vy=vosinθ

竖直向上的分运动的时间:t=vosinθ/g

竖直向下的分运动的时间:t=vosinθ/g

所以,总时间为:t总=2t=2vosinθ/g

水平的分速度为:vx=vocosθ

水平的位移:x=vocosθ*t=vocosθ*2vosinθ/g=(2sinθcosθ)vo^2/g=sin(2θ)vo^2/g

所以,当θ=450射程最远。

同时,y=vyt-gt^2/2y=(x/tanθ)-gx^2/2(vocosθ)^2,是一条抛物线的轨迹。

研究思路:当时有小组表示可以通过标枪的运动来验证,但标枪本身长度过长,虽然可以观察到这种曲线的轨迹,但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后来就选择了水火箭。

小组内部分同学查阅到水火箭的资料:

水火箭: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是利用水和空气的质量之比(水的质量是空气的816倍),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

发射原理:用橡皮塞紧的瓶子,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把气体打入密闭的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超过橡皮塞与瓶口接合的最大程度时,瓶口与橡皮塞自由脱离,箭内水向后喷出,获得反作用力射出.水火箭和火箭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推进的媒介由高温空气变成水而已。在发射水火箭前会灌入空气达一定压力,由於高压会自然向低压流去,故在喷嘴被打开时,空气自然向喷嘴流去,但由于水挡在前方,故水会被空气推出火箭,而火箭也藉此获得向前的速度。

制作:一个可乐瓶装上一定的水,塞上橡皮塞,橡皮塞中间穿过一个气门芯。在瓶底再套上一个被截掉了底部的可乐瓶,中间黏上3片裁下来的塑料片,做成尾翼。

实施:在往气门芯不断打气后,气压增加,橡皮塞被弹出,水会喷出来,水的持续喷出成为水火箭的反冲力。结果发现,水火箭朝不同角度飞出去,路线的远近会不同。理论上是45度最远,实际是大约是50度左右,查阅资料后发现是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探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装水量,也会导致水火箭的射程有差别,但轨迹几乎都是一条抛物线。同学们询问老师和资料考证以后,知道装水量会决定水火箭出射时的初速度。

反思:在此类案例中,要求各成员分工合作,各自发挥特长,从理论推导到最终设备制作完成,都体现了各成员的辛勤劳动。通过该类型的探究,全体学生在制作和探究过程中,不经意间就掌握了规律的特点。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在潜移默化中熟练了规律,这比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重复推导规律要好很多。这样对基础差的同学就有一种帮带作用;对于基础好而实践能力弱的同学也有一种促动作用,在制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3.对习题进行活动探究,可以看清题型的变化和条件,做到立体式的读题。

案例三制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演示仪

圆周运动中常见的两类题型:

习题1.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柱形转筒,绕其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体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小物体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至少为()

A.B.

C.D.

解:要使物体不下落,则摩擦力需要与重力平衡,也可以看成物体和转筒是粘连的,N=mrω2(N为水平弹力)

fmax=μN重力与摩擦力恰好平衡时:mg=μN=mrω2得到ω=

习题2.在光滑的圆锥漏斗的内壁,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在不同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的速率大于小球B的速率

B.小球A的速率小于小球B的速率

C.小球A对漏斗壁的压力大于小球B对漏斗壁的压力

D.小球A的转动周期小于小球B的转动周期

错误分析:很多学生的错误是受第一题的思维定势,误认为:ωA=ωB=ω筒

正解;两者受力情况一样,但与容器的角速度不等。

研究思路:

1.先选用较为粗糙的两个物体,在匀速圆周的容器内进行演示,如图所示,物体与容器可以一起相对静止的转,甚至可以到竖直面C上转。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防洪安全措施(收集3篇)
  • 下一篇:大学户外活动策划方案(收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