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整理2篇)

时间: 2024-07-07 栏目:办公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监督;意识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应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风险属非经营风险。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支付风险

随着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管,这就使得有些事业单位一味的注重预算的执行进度,从而形成了本单位的各个部门间预算经费相互挤占的情况,给这些事业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选拔方法,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事业单位内部所引发的,是因为对内部资金的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一些单位不重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或仅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而不重视规章制度的落实,造成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政府职能的延伸,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单纯的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关,可以说风险意识淡薄是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个别事业单位有以下几方面不足:第一,会计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和贯彻始终。导致相互制约在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力度减小,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第二,有些部门虽然制定了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执行,制度形同虚设。第三,在管理体制上,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3.财务监督乏力

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但没有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反而乱用单位的经费。或者截留单位专款,或者有收入故意不报账;“坐收坐支”,设立自己的“小金库”;自己私人的消费由公款来报销;各类财务表单混乱,账目不清,支出性项目缺乏控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重要的是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违规监管方面,而缺乏对以防范风险会计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和对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为了有效的做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企业内部提高对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以使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风险观。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第三,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风险一旦发生,财务人员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

2.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包括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制度以及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等。可以第一,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必须明确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第二,单位和个人印鉴要分离,会计出纳要分设,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资金拨付审批和经费支出手续要完备,确保资金安全;第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升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

3.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管理制度

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应加强监督指导,开辟与各单位之间沟通与联系的多种渠道,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规范财务管理;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并督促化解风险,彻底将各种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制度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4.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第一,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开展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体系,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着灵活性,对于风险比较高的事业单位应该设置比较低的报警点,相反,设置比较高的报警点。第二,定期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照标准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与所处的区域(安全区、预警区和危机区)。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探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与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单位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优化、完善等工作,以便更好的抵御来自外界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各种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之中,并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经济效益与利益等。

一、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层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没有很好的内控组织部门。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完善的高级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消耗非常的严重,同时增加了成本的费用,加大了财务风险。二是缺少财务风险的思想意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加了经营的风险系数,但是单位内部的风险意识却没有提升,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严重的缺乏风险意识。三是没有财务内控制度的动力,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经费的支持,这样就增添了单位在经营中的成本费用,有些单位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无视财务内控制度给单位带来的深远影响,藐视了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盲目性投资与融资给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扩大单位规模的方式推动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用这种发展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范围与功能,虽然这种方法能给单位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的系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市场的形式与变化,就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会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与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财务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互制约、相互束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预防工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每日的财务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并要保证定期的进行财务汇报工作,实现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化。二是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设置内部财务监察部门,例如:将群众举报、岗位工作人员离职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审计、稽查等。三是财务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合工作。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家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意识,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协同财务部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就是企业的文化,同时它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工作人员的精气神,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员工之间的融洽氛围,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步伐,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的水平,更好的发挥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是为了更好的推行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为了控制某一个部门,而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队伍内部的整体活动情况,需要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因此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结合单位内部各项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在整体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运行与发展。其次,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人处于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主体地位,所以要做到对人的控制工作。例如:对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定期的培养与考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等。

(四)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离不开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单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监督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并要及时的做出预防的措施,高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观念

首先,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宣传活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力度,提升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将这些思想意识传达到各个部门,将财务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传达到每一个人,从整体的角度提升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丰富自身有关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知识,保证在出现有关财务风险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灵活、多变、从容、冷静的思考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预警机制,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方面的系数降到最低。现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理财方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进行短期运营的过程中,关注盈利问题的几率非常的小,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现金的支配方面,因为现金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运营活动的具体保障,是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现金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算评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风险的预警,为单位领导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财务内控制度

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建设的中心思想,以资金管理办法为主要的核心。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收取非常多的款项,而且其中有些账目已经变成了坏账,就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内控制度,降低死账、坏账的发生概率,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等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方案。财务的预算活动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财务预算合理的情况下,将单位整体的预算目标细致的划分到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并要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系数。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同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此说,财务内控制度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优化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进行制定,保证内控的时效性能,并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建立规范化的监督审计系统,与内部的审计部门相结合,完善内、外监督与审计体系。在财务内部建立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审计与监督的质量,体现出其权威性。外部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加强队伍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认知的审计与核算财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监督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大力的建设内控制度、管理机制、预防财务风险等,还要有单位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措施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外资,2013(9):177.

[2]樊兴飞.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防范[J].西部财会,2011(5):21-25.

[3]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6):164-184.

[4]王炜.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8):136.

[5]葛敏娜.探讨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4(15):57-58.

[6]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1(10):36-37.

[7]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97-98.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永不放弃高一周记(收集2篇)
  • 下一篇:高三下学期化学总结(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