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互联网为何有如此威力呢?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吗?“互联网+”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技术并没有本质革新,但数据化的世界让“互联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从IT技术层面上看,我还未在互联网里看到历史性的创新技术,TCP/IP/HTTP与通信行业的协议及技术相比,简直弱爆了。TCP/IP/HTTP连服务品质的保证都难以做到,而传统通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非常高,即使停电地震也要保证通讯质量。但是,互联网就是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老姜认为,“互联网+”背后的本质是“数据的流动”。互联网让数据流动了起来,在企业,人,设备三者之间产生了自由流动,换言之,互联网通过数据把世界连接了起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世界被数字化了,企业,人和设备都开始生产数据并传播数据,互联网则让数字化的世界流动了起来。这些流动的数据孕育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它们描述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移动设备位置数据的产生,催生了LBS相关移动产品的创新,比如滴滴打车。人产生并传播数据,催生了自媒体,那些拥有众多铁杆粉丝的大号则具有了极大的商业价值,比如罗辑思维,张德芬等大V。
流动的数据,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让我们再看看,流动的数据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流动的数据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世界被紧密地对接了起来,中间环节不再被需要,“中介”成了被革命的对象,靠信息垄断赚钱的时代即将过去。比如,网购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阿里巴巴,京东及唯品会等电商公司如日中天,正是因为电子商务使得品牌制造商与用户直接联系在了一起,砍去物流多次流转的层层环节,信息完全透明化了。
其次,流动的数据破除了时间的限制。数据的流动在线化,数据可以7*24小时流动,而且信息是实时的。有着丰富夜生活的年轻人们有福了,下半夜“逛街购物”不是梦想而是唾手可得了。这些大大创造了新的商业需求。
再次,流动的数据破除了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天然具备面向线上所有的用户的特点,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不再像普通门店那样只服务一个区域。马路两侧的国美和苏宁都可以存活,因为过马路是有成本的,顾客选择一家店,进去逛了,选中了,就付钱了。但是互联网上,网站间的转换成本非常低,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各种信息都可以看一遍,相互比较。这使得互联网具有了一家独大的特性。
最后,流动的数据也催生了时间的碎片化。人们在任何闲暇都可以上网,尤其是移动设备带来的便利性,这产生了“注意力经济”,哪个产品获取了更多的注意力,哪个产品就会受到青睐。
流动的数据聚合需求,未来数据就是能源
流动的数据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它带来了什么样的商业价值?那就是“聚合”价值,流动的数据聚合了需求!中国有5亿多网民,各种看似不大的需求,乘以庞大的网民数量,都是一个巨大的需求。例如特卖需求,在二三四线网民的热捧下,成就了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唯品会。
在此互联网大潮中,“互联网+”应运而生。但是“+”这个提法会让人产生简单叠加的误解,我认为“互联网X”更能体现互联网的影响力,尤其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倍增或倍减的效应,而不是简单叠加;互联网带来的是改革或革命,而不仅仅是改良,然后延续旧的生产模式;互联网带来的是撬动,是通过解决一个行业痛点来撬动整个行业,甚至挟君子(用户)以令诸侯,而不仅仅是推动行业的进步;互联网带来的是组织结构的变革,人才变成了最重要的,吸引人才并打造一个商业模式的孵化器,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而不仅仅是强化和传承原来企业的成功。
2015年5月6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总部获悉,中海油销售公司正讨论为成品油销售业务“加上”互联网,并已获得互联网企业的邀约。早在4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也宣布与阿里云合作对石化业务进行技术升级。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说,这不是股份合作,只是购买技术服务,阿里将为中石化构建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传统石化行业纷纷试水“互联网+”是企业转型升级大形势下的主动出击。但也要妥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贸易中的安全支付、危险化学品物流、进口配额分配等问题。纵观整个石化产业链,互联网所能带来的改变仍然有限,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等“内功”则将导致“互联网+能源”成空中楼阁。
石化企业纷纷转身
2015年5月4日刚刚卸任的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非油业务是个金矿,2015年的前2个月增幅超过60%,是在国际油价下跌后难得一见的一抹亮色。”自2014年起,中石化就已经着手布局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腾讯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去年8月,中石化与互联网巨头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中国人保和麦盛资产三方总计出资100亿元成立人保腾讯麦盛能源基金,入股重组后的中石化销售公司,占股2.8%。中石化表示,这将在移动支付、新业务开发、媒介宣传、O2O、地图导航和用户管理及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促进其发展。
其实,同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也早与中石化有过合作的传闻,在几经周折后,直到最近才得到确认。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郭晓科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中石化凭借其3万多家加油站,2.4万座易捷便利店,8000万加油卡持卡客户,每日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如果能将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将变为宝贵财富。”
目前,非油业务收入在中石化营业收入的比重尚不足1%,而国际上的同类企业非油业务营业额和毛利占比往往都超过20%,可见中石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中石化预计还将全面启动基于互联网的车联网、O2O、互联网金融等6大创新业务。
与中石化同步,中海油也在加紧布局“互联网+”中。但与中石化不同的是,中海油将侧重点放在了互联网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上,他们在上游有“数字油田”;中游有“智能管道”;下游有“数字炼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化部总经理尤钊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动态调配生产和消费,互联网技术下,我们可以做很多。”
此外,中石油的能源一号,山东地炼背景的金银岛、易贸,交易所背景的华东石油交易中心的油品汇,民营企业背景的各种石化商城,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各种侧重和形式的“互联网+能源”已经不胜枚举。
安全:企业转型根基
石化行业积极触网,除了受到今年两会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政策鼓动以外,也是其自身转型升级需求下的必然抉择。但这样的转型不可能毫无阻碍,首先就要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对于中石化与阿里的合作,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表示,除了由于阿里的云计算已经通过市场检验并获得认可以外,也与中石化自身强烈的触网意愿有关。他说:“近期,国内要求打破石油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石化双雄的行业垄断地位受到冲击是迟早的事情,中石化需要积极探索非油业务,在战略转型中获得先机。”当然,非油业务业绩的迅猛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广为石化企业看重。
但任何成功转型都必然要面临挑战,当传统行业遭遇互联网时,确保网络安全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能源”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企业安全边际的扩展和侵犯个人隐私。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URL链接)多达到99409个,较2013年增长230%。“信息泄露、网络攻击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安全挑战,”尤钊瑛说,“包括中海油在内的很多企业网络和系统,经常都会遇到不同方面的攻击。”
在互联网与生产结合的过程中,企业的安全边际不断扩张。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说:“随着原先独立运转的庞大企业迎来更多智能化的设备,并被接入互联网,企业的安全边界也超越了厂区。”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王英说:“仅在工业基础设施方面,就面临着数据窃取、通过信息数据破坏工厂等等。”去年7月,特斯拉车载系统被国内互联网公司360轻松破解。“攻击者可以利用程序漏洞,远程控制车辆,实现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操作。”360公司某负责人说。
此外,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侵犯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有评论认为,中石化与阿里在进行大数据的“转移”和“托管”过程中,不排除发生技术上大数据泄露的可能。
好产品是最终保障
网络安全其实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石化行业在与互联网融合时,还将遭遇众多独有的问题。“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尤钊瑛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能源行业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积极适应。”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可以被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过程,循环往复。互联网的应用没有颠覆生产本身,只是对其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却会产生深远影响。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互联网+”之于石化产业,最主要是电子商务形式的引入。纵观石化行业的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的大宗商品交易层面,其中涵盖内贸和外贸两个方向;另一个是微观的零售层面,其中分为危险化学品和非危险化学品两个方向。这两个层面四个方面在物流、监管、支付、融资、销售、买卖双方身份和资格认定、票据开发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需求和难题,有些问题又是相互交叉,共性的。
在国际贸易方面,石化企业将面临进口配额如何分配、国内外买家的真实性识别、跨境支付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内贸方面,企业将面临物流问题、质检问题、上游确权问题和支付与票据统一问题。在危险化学品零售方面,主要面临配送问题、政策配套问题、监管问题、资质认定问题。在非危险化学品方面,要面临的是第三方支付问题,配套融资方式有限等问题。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关键技术
1、导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互联网正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互联网在实现开放对等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向整个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而能源互联网是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能源互联网,旨在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利用,进行更广泛的分布式互联系统优化,实现能源分布式的有效供应,形成坚实的能源基础架构。
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借鉴了信息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但同时也有所区别,双方在网络功能、结构、设备、协议、服务、安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类似和不同。
借鉴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将向着扁平化、分散式域控制,以及以能量为中心的网络等方向发展。鉴于电力能源的清洁性、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优势,能源互联网将主要通过电力互联网的形态体现。
2.1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求
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能力的需求可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2.1.1多样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
2.1.2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能力和海量信息存储能力。
2.1.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规范的业务处理能力。
2.1.4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2.1.5强大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上述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具备以下特点。
2.2.1开放互联。
2.2.2对等分享。
2.2.3智能高效。
3、关键技术
3.1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能源互联网发电设备包括传统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最主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是新兴的发电技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发展相对成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中具有最大商业化发展规模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很多优点,如无噪声、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且分布广泛、不消耗燃料、建设周期短、经营成本低、无长距离传输、可现场使用、结合建筑物具有更好的便利性等。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常规发电无法比拟的发电方式。在能源互联网中,任何有风能和太阳能的地方均可以作为一个小电站配合电网进行供电。
3.2储能技术
储能装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储能设备可以改善电能质量,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储能设备的应用是一种能够提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增加了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可靠结合是解决例如电压跌落、阶段时间停电等电网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储能设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功率的质量。另外,储能设备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电力市场中,分布式电源通常并网运行,有足够的存储功率,可以将电出售给电力公司,来满足电力调峰和紧急供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储能装置主要有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如蓄电池、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
3.3远距离输电技术
远距离输电技术符合我国电力发展的当前预期,也是国际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着重发展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自2011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逐渐出现了电力短缺的状况,例如浙江省,全省在2012年最大电力短缺额约近1000万kW,电力的可靠性供应难度逐渐增大,所以从其他地区到浙江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方式。运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能源传输问题,而且能节省煤炭资源,因为输电的经济性优于输送煤炭且输送效率基本相当。该技术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优化其他产业的研发和加快其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能够起到催化作用。
3.4电网负荷的相关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可用于各种AC和DC负载的一种先进的智能电网。最近几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应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车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电动车的联系,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将在今后继续加强。电气化运输系统,特别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源互联网即插即用的功能需要能量管理系统来管理在不同负载时的转换器和通信。该系统可以基于本地信息进行快速响应,而当电压下降时,电网故障或者停电等事件发生后,系统可以从电网平滑切换,自动实现孤岛运行。
3.5相关信息技术
目前,中国首个开放开源为主导的能源建设云平台已经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以“互联网+能源”为主导,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成功开发了电建云平台。能源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能够驱动传统能源建设行业在工程、流域、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产业升级。云计算可以根据即时网络数据,按需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计算,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等特点。大数据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海量信息的采集、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的预处理及其分析应用等。能源互联网的数据量比传统能源数据量要大,且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能源传送、用户能源用量、电动汽车的接入、电能计量及分布式电源、能源日常的运行管理等数据,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能源、交通、建筑等各大行业将会形成有效交互和融合。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互联网将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徐天就此分析,对光伏生产企业而言,这预示着今年第四季度将出现一轮新的订单潮;其次,这意味着项目的立项、建设以及收益期的提前,原本今年没有机会立项的项目很可能将获得审批并投入开发建设;最后,上调装机规模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光伏项目投资热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这一热潮的袭来表示了担忧,认为在全新的机遇面前,光伏行业反倒更应对电站项目投资持审慎的态度。
徐天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受到政策的推动,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前沿科技管理手段的引入和充分的前瞻性是决定行业发展增速的重要前提。同时,对项目质量的管控、资产价值和项目盈利水平的正确评估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
为迎合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相中了“互联网+”。而能源互联网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光伏发电产业。当前,多家光伏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与能源互联网快速融合,大数据则成为了现阶段企业布局能源互联网的先决条件之一。
事实上,不用等到未来,大数据正在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但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体系与融资模式等方面却与国外金融市场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光伏电站项目认知度也有待提高。与欧美等国的光伏项目相比,中国的光伏项目融资利率一般要高出2倍-4倍。
徐天介绍,光伏项目建设投入期较短,但收益期较长,这意味着投资者与金融机构需对这一长达20余年全寿命周期的资产收益具有一定的把握力,或者说对数十年资产风险的控制力。因此,电站资产风险评估可有效解决光伏项目融资难题,并成为光伏行业对接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
市场与资本双因素提高移动互联网投资热度
研究显示,2000-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事件118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96起,披露投资金额为6.63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690万美元。(见图1)
从历年的投资规模情况来看,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事件的最高值,共发生26起投资事件,其中有22起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9800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45万美元。2007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披露投资金额总值最高的一年,在25起投资案例中有24起投资案例披露了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20017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834万美元。不过从历年的平均投资金额来看,2006年平均投资额为1025万美元,创历年最高值。
2007年可谓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第一波热潮,主要受三大因素的拉动: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互联网厂商如腾讯逐渐加大向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渗透,原有移动互联网厂商如空中网、3G门户等进一步发展,差异化的应用/服务丰富了移动互联网产品,同时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究带来了新的血液;三是各类细分业务的不断出现,除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外,手机游戏、手机支付、无线广告及各类独立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业务的出现使投资方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投资点。此外,中国移动网络扩容也优化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传播介质。
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共发生11起,其中8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额为7256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907万美元,预计随着手机游戏、移动视频、移动支付等细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2010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行业仍将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我们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加之充足资金,预计2010年移动互联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将有所提升。
从单笔投资金额的角度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近十年的投资案例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移动互联网单笔投资金额集中分布于500万美元以下,共发生55起投资事件,占总投资案例数的46.61%。
从投资轮次的角度分析,2001-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中,SeriesA投资案例数量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共披露投资案例53起,占总投资案例44.92%,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45起,投资总额为20486万元,占比为30.92%。此外,有24起投资案例未披露投资轮次,占比达20.34%。
从投资地区角度分析,2001-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热点区域以北京为主,北京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为57,占总投资案例的48.31%,其中已经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48起,总投资额为38849万美元,占比高达58.63%,平均投资额为809万美元。上海地区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数位居第二,投资案例总数为17起,占比为14.41%,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3起,总投资金额为2849万美元,占比为4.30%,平均投资金额为219万美元。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北京、上海、深圳地区是投资活跃地区,尤其是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网络游戏市场盘整将至
中国网络游戏进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从萌芽、成长到成熟、从运营到“自主研发+运营”并行再到海外运营,从单机游戏到联网对战再到3D网络游戏。2010年,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即将进入盘整期,除技术、产品、运营、渠道拓展方面发生变化外,资本市场运作也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网络游戏行业的热点话题。
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发生17笔投资,其中已经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5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10027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668万美元。总投资案例数量同比下降19.05%,披露的投资金额总数同比下降44.12%。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投资案例集投资金额首次出现下滑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资本市场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更加冷静和客观。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发生92笔投资,其中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为5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42030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37.37万美元。从2010年上半年的投资情况来看,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有6笔投资,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5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1035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59万美元。(见图2)
我们认为,2010年下半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看点有四点:
一、中国相关部门对网络游戏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一年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措施,从内容创意、研发到市场运营,乃至虚拟货币运营等网络游戏的各个环节加以管制与规范,尽管短期来讲,将减缓部分网游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出现行业的小幅盘整与洗牌,但是长远来讲,对中国网游产业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预计内容管制、虚拟货币管控仍是未来网络游戏监管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网络游戏合作运营趋势明显。
相比于网络游戏发展前期市场的“自产自销”,2009以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同类厂商之间的合作案例日渐增多,网络游戏的联合运营表现尤为明显。如腾讯与巨人联合运营网络游戏《绿色征途腾讯版》、腾讯游戏与北通联合运营《地下城与勇士》、盛大游戏与金山联合运营金山3D游戏《剑网3》等,同业合作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趋势之一。
此外,异业合作态势也日渐明朗,如巨人网络首款的体育社区网游《体育帝国》与体坛网在北京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创网游异业合作的全新模式;盛大网络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展开全面战略合作等,相继拉开网络游戏异业合作的序幕。
我们认为,同业、异业合作将较好的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优秀的产品+良好的运营”将推动网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众多中小厂商的入局,联合运营的案例将逐渐增加,但是切忌盲目联合运营。
三、网络游戏将成为连接娱乐产业各环节的桥梁。
网络游戏是目前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众多细分市场中发展较好的市场之一,也是获利雄厚及发展迅速的行业之一。在众多的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网络游戏凭借其特殊的属性成为将众多细分领域融合的桥梁,如网络文学的版权溢价可以通过出售版权给网络游戏,盛大文学的《星辰变》正在尝试进行多版权运营;影视作品未来也将通过网络游戏的改编增加溢价,如2009年6月,博瑞传播拟以最高不超过4.81亿元收购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权,此举意味公司将正式进军网络游戏业。2010年6月,华谊兄弟与移动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掌趣科技达成协议,以1.485亿元自有资金获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这次注资表明华谊兄弟进入游戏行业的战略布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预计未来将有部分影视机构进一步开拓网游行业。
四、部分上市网络游戏公司发展值得期待。
在中国的上市网络游戏公司中,有两家公司在2010年下半年的业绩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完美时空,新老游戏交替之后,预计新游戏《神魔大陆》、《魔界》等都将成为公司未来营收的增长点;另外,2010年,完美时空收购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宝宏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是网络游戏公司在文化娱乐领域的全线布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二是网易,一方面《魔兽世界》即将开服,另一方面《天下贰》(3D游戏)等游戏将于2010年下半年开展大规模的市场营销,作为中国3D网游的先行者,预期市场表现存在上升空间。
能源存储成为清洁技术投资新热点
所谓能源存储,主要是指将电能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使转化后能量具有空间上可转移(不依赖电网的传输)或时间上可转移或质量可控制的特点,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合用电需求的方式(功率、电压、交流或直流)释放,为电力系统、用电设施及设备长期或临时供电,如电池储能、飞轮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等。
从行业的界定来看,能源存储隶属于清洁技术行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能源存储技术提高电网使用效率,最终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能源存储技术帮助电网平衡波峰和波谷时期的用电需求,平稳度过电能调度中短暂的电力中断,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之一,减少因时间/空间上供求不平衡导致的电力浪费。
其次,能源存储技术使得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时间、电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使用无论对电网还是对用电设备都会造成很大冲击,进而阻碍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以及向用电设备供电。
再次,能源存储技术为汽车、内燃机驱动的重型动力设备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污染源提供相对清洁的动力来源或者通过混合动力的方式提高能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