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改革;互助、合作、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434;G637.2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研修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借助校本研修,不仅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且为创办有特色的初中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校本研修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教育一直在追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老师并不能主动落实,“灌输式”教学较多,课堂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校本研修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育人观。
2.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保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室统筹、副校长负责、中层落实、备课组贯彻、教师实践”的五级纵向管理体系。出台了《南航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纲要和推进意见》,修订了教师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通过管理层的校本研修,制定了《新课堂合格验收标准》、《课堂教学现状调研与观察表》、《学生合作效能观察表》,完善了集体备课、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的新规定。制度是管理的灵魂,新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的后续管理提供了保障。
二、校本研修为团队建设提供路径
1.丰富研修方式,彰显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主体地位
(1)通过主题研,编制新课堂载体
实施课改的首要工作是编写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因此,教研组最初的研讨主题是“导学案编写原则及使用要求”。备课组根据研讨结果完成“三案”设计:暑期分工编印导学案即为“初案”;集体备课时再次研讨形成“共案”;授课前教师个人结合学情进行调整为“个案”。教研组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新的研讨主题,“如何防止导学案变成习题集?如何检查导学案中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导学案编写如何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等。通过主题研讨,我们完善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为架构新课堂奠定了基础。
(2)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新课堂模式
课例研究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策略的再现和描述,是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研究活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一课三议“模式,即课前上课教师说设计思路为“一议”,课后听课教师集体评课为“二议”,上课教师回看课堂实录,自我寻找存在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为“三议”。
第二种为“观察评议”模式,即课前备课组集体备课,课中教研组长将听课教师分成三个组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三个组汇总意见进行评议。在课改初期,我们设计的观察点分别是“学生学习形式及时间观察”、“教师讲解时间及有效性观察”和“课改课达标项目观察”,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一是具有诊断作用,二是具有互助作用,三是具有导向作用,是新课堂模式建构的实践依据。
(3)通过骨干辐射,解决新课堂问题
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骨干教师不仅可以先觉先行,而且由他们带领的备课组或教研组也成为中坚力量。如课改伊始,大家对放手让学生展学、评学后课时进度完成不了感到非常困惑,我们就召开全校教师会,让骨干教师谈自己的问题解决办法。改革,必然会遇到困惑和难题,除了行政强行推进外,让骨干教师和优秀团队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更有利于唤醒全体教师的主体意识,便于促进教学行为发生变革。
2.提高研修层次,融入专业人士和信息资源
(1)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引领课改方向
校本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改革而引发的探索某一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学校借助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以“互助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多次接受高校、省市级科研专家的现场指导。我们组建了核心研究小组,明确了研究内容,并将研究自交给备课组。由备课组面对突出的问题自选小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组内教师共同实践,最后收集信息,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成果。
(2)以区域教研为依托,扩大课改影响
校本研修虽然立足“校本”,但不能“闭关自守”,仍然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特别是要赢得市、区教研员的关注与支持。我区教研员多次在航初组织了区域性教研活动,如复习讲评课开放活动、现场集体教研活动、复盘式评课活动等等。有了教研员的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更准确,教学方法更得当,教学效果更显著。通过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不仅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宣传了学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3)以共同体合作为契机,营造课改氛围
全国的许多课改共同体,在校际资源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经常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近几年,我们不仅组织教师赴多所课改名校实地考察学习,而且还邀请了镇江、杭州、江苏等地的老师、校长和教研员来校献课,借助现场听、评课活动,彼此交流经验。
三、校本研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我们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小组内对学采取“同质对学、异质助学”的方式;小组内群学运用“学困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归纳”的方式;大组间展学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评学则采用生生质疑、师生评价的方式。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展学评价表》用于班主任培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范式》供教师教学设计时参考。
2.促进学校共同管理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本研修体现了四种行为,一是教师经常谈论教学,具有持续性。二是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促进思考和讨论。三是教师互相评课议课,经常交流反思。四是教师有自选择研究主题和行为。这正是学校共同管理精神的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得到认可、加强和支持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参考书目:
《校本教研指导》(邹尚智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研修的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为研修内容,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有关教师和教育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汤老师所论述的校本研修,特征如下:一是强调了研修主体和研修内容,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研修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研修行动要基于校情,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二是强调了校本研修的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即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三是指出了校本研修的综合性,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有机融为一体;四指出校本研修是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
我校在定位校本研修时,主要依学者汤立宏的观点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校本研修融入“弘美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实践方式之一。
一、“弘美教育”的阐释及建设现状
(一)“弘美教育”的阐释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弘美教育”是以“立仁弘美”为核心价值观,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的教育。所倡导和追求的美,不是表面理解的仅仅限于美,而是包含了德、智、体、美,包含了教育的本|特征。
弘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体系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育人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等。学校核心价值观处于精神文化体系中的最高逻辑位置,育人目标与办学目标,校训、校徽、校歌处于次级逻辑位置。
弘美教育的办学实践体系办学理念体系的载体,包含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具体可分作: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管理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等等。
(二)“弘美教育”建设现状
2015年,学校选择了从学校办学实践线索切入,在尊重和延续首都师大二附中的历史和传统,不断裂、不隔断、不偏离及符合学校发展事实和文化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访谈、调研,采用倒推法,提出了“弘美教育”这一核心词,进而对理论基础、基本内涵、表述形式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弘美教育”的理念体系进行完善,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育人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等等。
现阶段建设的重点在于:
1.根据文化建设方案所提供的框架,形成具体的可落实的操作方案或行动方案,具体行动计划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课堂、管理、环境六个领域。
2.构建落实学校文化的行为抓手,确保学校文化从概念到实践体系再到行为的落地。
包括:课堂行为标准、教师评价标准、仪式等等。
二、“弘美教育”中的校本研修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出发点
1.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体系只有一个逻辑起点,然后依照学校文化操作变量依此分解这个概念。在逻辑分解过程中,使用统一逻辑下的不同概念表述各个逻辑层级。“弘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词,由此而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立仁弘美”,育人目标“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办学目标“立仁书院弘美花园”,在这一具有和美的价值属性、结构化的功能属性、行动论的方法属性、自洽的逻辑属性的文化结构中,“立仁弘美”是学校文化的源头,是实践所支撑的核心,是工作的出发点,育人目标则成了学校工作的作用点。
2.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所站角度不一表述多样,但基于“实际问题”成为了研修具有共性的出发点,“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员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上述王祖琴版定义,强调了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场所,教师及专业人员、学校领导的研修出发点为教育(改革)实践。
(二)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
1.校本研修主体
在诸多研究校本研修的论文中,强调了教师是研修的主体,而课程及课程的实施则是校本研修的聚焦点,但我们应该看到,从课程实施本身的角度看,课程实施既不是学生每一个人相互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独立进行的活动,更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课程也成为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因而,就课程一个方面看,校本研修的主体可有以下组合: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师―年级组,教师―教学干部,教师―德育干部,教师―校长等等。课程领域内,具体研修内容不同则组合方式不同。
2.校本研修的内容
将“弘美教育”的理念体系进行落实,需依据实践体系构建行为框架,上文论述,我校工作的重点确立为:教师、学生、课程、课堂、管理、环境六个方面。这六个操作变量之间,及与理念体系的操作变量之间,逻辑关系具有自洽性,即逻辑自洽性,指概念、观点的前后一贯性和相容性,均在校本研修的范畴之内。
综上两点,我校将全员(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均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辅之以专业研究人员,以不同的组合形式,研修本领域或跨领域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但都基于“立仁弘美”核心价值观,为教师的发展及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服务的原则。
(三)校本研修的技术路线
我校校本研修遵循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
首先,在确定研究问题和预期的研究目标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获得一些思路和启示。
其次,开始着手研究工具的开发和测试。
随后,修正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后,进行大规模的正式调查;再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描述现状,发现问题。
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形成调研报告。
(四)校本研修的模式
1.研修模式建立的原则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以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的研修手段,不是一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教师校本培训的简单移植。在我校校本研修模式的确立上,需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弘美立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为育人目标服务。
(2)坚持“以校为本”的理念,本校作为研修的基本单位,以促进本校学生的培育、本校教师及本校的发展为研修目的。
(3)坚持“以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研修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专业观念、改造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效能。
(4)坚持“行动研究”的原则,遵循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
2.教师校本研修的模式举隅
(1)接受―借鉴式校本研修。主要是通过经验分享和理论知识的更新,促进教师与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整合,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研修活动的组织应当注重帮助教师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和自主建构上。其具体做法有: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读书活动(研读优秀教育论著论文)、教学案例观摩研讨等。
(2)反思―探究式校本研修。主要特征是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修,有较大的自。其具体做法有:对教学活动分片断进行分析提炼的“微格研修”,以系列性课例为载体的“课例研修”,以教学问题解决为主要线索的“教学诊断研修”,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追忆评析的“案例反思研修”,以典型学生或教师的成长历程剖析为主的“个案研修”等。
3.以“弘美课题群”为带动有机整合校本研究模式
2015年至今,已立项市级课题两项、首师大共同体课题两项:
区级课题17项,覆盖了15个教研组,18人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113人次参与区级及共同体的课题研究,注重学科间的打通,注重关注学科的前沿信息。
以此组成了:
(1)以《“弘美教育”理念及践研究》为统领,《首师大二附中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一级课题。
(2)以首师大共同体课题《首师大二附中“弘美”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为示范引领的,包含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实践要素五个课题为主的二级课题。
(3)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研究――以首师大二附中为案例》为龙头的涉及具体学科的,聚焦具体学科问题的三级课题。
(4)校级课题、备课组小课题、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为四级课题,让研究落地生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整合研修方式,及时校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工作状态,提高教师员工素养,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办学目标。
三、校本研修与“弘美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校本研修是实现“弘美教育”理念的主要实践方式
从本校教学教育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到以本校教师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选择研究程序,例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等,再到选择评价方法,每一环节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将理念落实落地。
(二)校本研修融入到“弘美教育”体系中,成为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师文化部分以“魅力教师”来命名。魅力教师有两个标准,一是有学问,二是有品位,弘美教育的这两个词在教师身上投射出来。
在组织建设上:成立以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研修队伍,突出校长、领军人物的研修引领作用。加强市级、区级、校级课题立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明确时间节点和成果形式,要求提交合理规范的研究报告,争取发表。
在制度建设上: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过程收集制度、结果评价制度。在引入首师大附中年度评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制定《首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研修过程记载考核制度》、《首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质量评估方案》。
四、校本研修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弘美教育”这一大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运用校本研修的策略,不断梳理和完善学校办学实践体系,从管理到课程到公共关系等一系列文化建设,能将育人目标落在具体的实践领域,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体现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段特点,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保持和传承我校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的一定优势,提升我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