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方法原因防范
前言: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与治理的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林业病虫害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是决定病虫害防范治理的具体成效。本文主要以林业病虫害的具体形成原因入手,对其防范办法进行简要概述。
1.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具体原因
我国目前大约有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万公顷的森林,天然林占其中面积的65%,大约有8725万公顷,人工森林面积约有4645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35%。随着人工森林的大面积增加,森林病虫害也伴随而生。
1.1人工森林的自愈能力与防御能力较弱
人工培育的森林构造的生态结构式一场脆弱的。人工森林无法对外来的有害生物进行防御和自我治愈。所以只要有害生物侵入,就会在短时间爆发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并袭击大面积植物,这是森林病虫害经常大面积流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的爆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1.2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病虫害失去了天敌的控制
我国天然森林的面积比较广阔,超出人工森林面积约1/2,但是,在农林产业中主要是以木材的生产为中心,由于对森林的长期大量的过度砍伐使天然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急速下降。森林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森林的原始结构和天然森林独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生物链产生断层,森林害虫的天敌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都被破坏了,它们渐渐从森林中消失,森林病虫害失去了天敌的遏制,快速且大量的繁殖生长起来。
当发生森林病虫害时,由长期大量砍伐天然森林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将会在森林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地区通常利用大量的化学药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大量的化学药物不仅导致了有害生物的死亡,同时也将大量有益生物杀死,破坏了附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而病虫害对坏境的适应能力要远远超过有益生物,当病虫害对化学药物产生抗药性时,农林植物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2.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我们也应从一个客观的实际的角度出发,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家就曾建议我们“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问题我们应从自然地角度出发,我们以前总是以人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事物,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客观的态度”。人类一直将森林病虫害看做是有害而无益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在自然界中,有着规定的自然规律,森林病虫害就是遵循其自然演化的规律、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适度的森林病虫害促进植物的自然整枝以及优胜劣汰植株,可以增强人工森林自身抵抗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自我至于能力。
从生态学术的监督出发,森林病虫害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完全属于负面影响,必须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不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完全的消灭,对森林病虫害的生长速度和破坏度进行控制。将曾经的“绝对消灭”观念转变为“相对防治”的科学理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整体的规划,以预防和整治森林病虫害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在以人为本的基本考虑下,注意它的实际用途之外还应注意各种植物的平均分配。
将植物中在适合的环境中,让植物适应自然季节和气候,并进行合理的保护。这样可以达到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在其符合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上,为人工培植的植物群建立较为适宜的、具有地方地域特色的植物群的生态规律,它的生物规律是相生相克的,植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身与周围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影响。以此规律为依据推测,人类对于人工森林的种植行为,就是将植物本身的生长进行合理科学的培植,在同一范围内的植物的生长可以在彼此之间起到促进的作用,共同分享同一种天敌。
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道理是经久不变的,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森林的日常保健,可以使森林植物得到健康的生长,并增强森林抵抗病虫害的侵害。可以达到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作用,森林保健首先应注意对于健康和无病虫害的树苗的挑选和种植。其次是选择适宜选种的树苗种植的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选择正确的种植土壤,可以确保苗木的健康成长。
人工的森林出需要日常保健之外,还应该注意日常的养护,阳光照射、适宜的水分和良好的空气流通环境是幼苗快速健康的成长的最主要条件,生物科学的预防与治理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具有着较为特殊的优势,生物防治是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生物防治的主要特点是它不伤人畜、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既可以做到对生态的调控,也可以保持生态的平衡,并对森林病虫害起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化学防治的作用完全否认,它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比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大规模、物种较多且繁殖能力快速的森林病虫害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防治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
化学防治手段对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是具有显著地作用的。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科学的专研精神,并将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在各级中进行普遍推广。我们要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放在自然环境中移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解决,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向向病虫的自身调节能力与植物的自身调节能力相结合,并遵循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生态本省效应发挥。将其发展为一个全面的知识层面,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影响,从而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持续向前发展。相信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良好的成绩。
结束语:
我们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科学的管理与防控。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重要方式,将多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的结合,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治理与控制,从而确保森林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病害;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关键技术;生物防治
前言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树品种,是适应寒带和温带高山的常见树种,是主要的针叶用材树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林业资源。落叶松容易受到落叶松毛虫的侵扰,导致落叶松生在受限,进而影响到落叶松生物、生态和经济价值,是比较顽固的病虫害。我国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落叶松毛虫病害的记载,进入到21世纪,由于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落叶松毛虫病害呈现高发和频发的趋势,已经成为林业主要的病虫害。林业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方法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工作。林业技术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对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工作防治病虫害的质量和水平。
1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再认知
1.1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
落叶松毛虫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学名: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在我国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等主要落叶松林区,是危害红松、樟子松和云杉等针叶型树木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时期是幼虫时期啃食落叶松、红松等树木的松针,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和代谢,严重则会导致落叶松林大面积死亡。
1.2落叶松毛虫危害的症状
落叶松毛虫幼虫主要啃食落叶松松叶为生,且幼虫虫龄较长,危害时间持久,在落叶松毛虫高发年份,在落叶松林中落叶松毛虫可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使落叶松林地在远处看似火烧般焦黄一片,有落叶松老虎的俗称,落叶松毛虫病虫害若连续多年发生,可引起整片落叶松林的大量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2落叶松毛虫病害发生的原因
2.1生物学原因导致的落叶松毛虫病虫害
首先,在人工造林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纯落叶松林,这是导致落叶松毛虫高发的重要原因,在比较大的区域内落叶松毛虫有较为适宜的繁衍空间,导致落叶松毛虫泛滥成灾。其次,在大面积退耕还林的工作中,没有对林下的植被进行清理,导致松毛虫容易越冬和躲避天敌捕食,引发落叶松毛虫数量剧增。最后,人工造林和天然林生物种类稀少,食物链没有构建完整,导致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数量少,给落叶松毛虫一个扩大繁殖的客观机会。
2.2天候变化导致落叶松毛虫病害高发
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暖冬、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自然现象导致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暖冬的出现给落叶松毛虫越冬带来的极大的便利,降水量变化导致了落叶松毛虫虫卵较高的孵化成功率,综合的因素导致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酿成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
3落叶松毛虫防治措施
3.1加强营林管理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措施
首先,在总体上看,加强营林技术,特别是人工林营林管理,创造落叶松毛虫不能生活和繁衍的环境是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措施。其次,营林过程中应该推行混交林营林技术,实践证明针阔混交林对减轻松毛虫危害有明显作用。最后,加强营林后对落叶松的林间经营和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保护灌木及地被物,促进林木速生、郁闭,形成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
3.2加强生物防治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
生物防治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生物的天性和规律防治落叶松毛虫病害,首先,推行以虫治虫技术,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有很多,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自然界都有天敌,例如:松毛虫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可以对落叶松毛虫虫卵进行寄生,松毛虫绒茧蜂是落叶松毛虫幼虫的主要寄生虫类,松毛虫狭颊寄蝇是落叶松毛虫蛹期寄生的昆虫,马蜂、黑蚂蚁以捕杀落叶松毛虫为食物来源。其次,推行以菌治虫技术,一般使用苏云金杆菌对落叶松毛虫进行防治。最后,推行以鸟治虫技术,麻雀、喜鹊是落叶松毛虫的主要捕食鸟类。
3.3落叶松毛虫的其它防治措施
首先,灯光诱杀,利用落叶松毛虫成虫的向光性可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做光源诱杀落叶松毛虫成虫。其次,人工捕杀,对于落叶松毛虫害发生在面积小、易于捕杀的区域时,可采取采摘的方式进行捕杀,落叶松毛虫幼虫体表刚毛有毒,人工捕杀时要注意防护。最后,性激素干扰技术,利用落叶松毛虫雌蛾散发性外激素招引雄蛾的特点,在落叶松林地释放人工合成的落叶松毛虫性激素,干扰落叶松毛虫的繁衍。
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林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森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耐低温、材质良好和生态效益高等优点,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常见的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且危害非常严重,落叶松毛虫高发不仅给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创建带来了制约作用。在人工林面积增加、城市绿化加快和森林资源开发深入的影响下,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在我国北部林区属于高发和频发的林业病虫害,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的形式将愈发严峻。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有高度的重视,在技术的层面上掌握预防和治理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防范,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对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和研究,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达到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效果,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防治病虫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恩裕,尹泰龙.落叶松毛虫虫情预测的研究——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的测算[J].吉林林业科技.1980(02)
[2]郭树平,张润生,田丰,王立夫.拟除虫菊酯毒绳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1984(12)
[3]牛延章,姜敏华,孙国华,刘建军.落叶松毛虫羽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85(03)
[4]刘士臣.应用杀灭涂棒防治落叶松毛虫效果较好[J].吉林林业科技.1986(03)
[5]贾春生,由士江,王力.落叶松毛虫CPV感染落叶松毛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6(03)
关键词月季病虫害;现状;发生因素;防控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685.12;S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57-01
月季是南阳市市花,有较长栽培历史。2000年南阳市石桥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月季之乡”。目前全市栽培面积近1000hm2,年产月季种苗1.2亿株,盆栽月季500万盆,产值2亿元以上,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但是由于长期管理相对粗放,监控防治技术落后,加之产品贸易往来数量巨大,使以根结线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影响了月季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特别是对出口产业造成了严重制约。2010年以来,笔者对月季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
1月季主要病虫害种类
南阳市月季病虫害达数十种,危害严重的有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月季叶蜂(NeosyristasimilisMoscary)、介壳虫(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地老虎(AgrotistokionisButler)等[1]。
2月季病虫害的危害现状
2.1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南阳市月季主要集中在石桥镇,目前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常发性病害以及月季叶蜂、介壳虫、桃蚜、地老虎等常发性害虫,发生范围在不断的传播扩展,发生面积由5年前100hm2增加到逾150hm2,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2.2主导性病虫危害日益加剧
根结线虫病、根腐病[2]是月季生产的主导性病害,对月季的危害日益加剧,每年发生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0%,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发病轻者引起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发生严重时,造成绝产和大量植株死亡[3]。
2.3外部病虫害不时传入
由于大量引进新品种和相互间交流,外部的病虫害不断传入,5年前调查常见叶部病害只有4~5种,现在已发展到10多种,危害枝干、叶、芽的介壳虫、红蜘蛛也由3~4种扩展到7~8种。
2.4毁灭性病虫害已经临近
一种杂食毁灭性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扩散迅速,在不足5年时间内,已从山东省、河北省传入到河南省黄河南岸,发生面积已达到3万hm2之多,正向南阳市月季产区逼近。
3月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影响因素
3.1气候异常
近年来气候异常,连续几年出现大范围的暖冬现象,极端低温天气较少,使月季各类越冬病虫的存活率高、繁殖率加大。
3.2种植设计不合理,预防重视程度不够
南阳市月季近90%集中在卧龙和宛城区北部几个乡镇,局部引发的病虫害很容易扩散蔓延。实施月季与单子叶农作物轮作是预防多种病虫害的最好办法,但由于生产地集中,单个公司土地面积有限,在种植设计安排上,很少能兼顾,轮作面积不到总面积20%。另外,大多数生产公司没有专业的监测预报技术人员,缺乏预防措施,往往在造成严重危害时才组织防治,并且多个生产公司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很难相互协同。
3.3防治技术落后,防治面积小
目前大多仍以人工机械和化学药物防治为主,缺乏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性能良好的防治器械,致使防治面积小、效果差,目前有效防治面积只占总发生面积的1/2,污染也比较严重。
4防控治理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搞好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月季品质、稳定产量、提高价值、壮大产业的重要措施[4]。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使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快月季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水平。
4.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选择适合月季生产与销售的适宜区域,将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纳入到整体生产规划中,实行花、菜、农相互轮作相对集中的生产带,以提高月季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加快月季产业的发展[5]。
4.3重视预防,综合防控
一是提高监测预防水平。在月季生产区设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科学防治。二是常发性病虫害防治。对常发性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发生的种苗,种植前合理进行消毒,加强管理,以增强树势。发生病虫害时,组织专业队,相互协同,采取以人工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进行科学防治。三是主导性病虫害防治。对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主导性病害,防治难度大,需要实施轮作、土壤消毒、选抗病害品种、健壮无病害种苗、苗木消毒、生长期施药等综合治理措施。四是外部病虫害监控。引进种苗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检疫,发现病虫害必须进行彻底处置,如果发现带有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务必进行销毁。引进新品种,最好进行隔离试种,以确定可否使用。
5参考文献
[1]李文鲜.月季[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王邦磊.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M].郑州:河南农业出版社,2009.
[3]孟彦贞.月季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28.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策略
病虫害防治作为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对保护农作物资源,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污染,还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因此对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讨十分必要。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内涵及主要方法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内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运用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减轻或防治病虫害。它属于有害生物控制的内容,也是保障生物安全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供应人类食物的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作物生态、安全。
1.2主要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减轻病虫危害。
(2)深耕细作,清洁田园。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而冬耕措施不仅可直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病虫源;还可使表层土内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土表,被天敌寄生或取食,使其不能羽化出土,土内一部分病菌由于日照强射而被直接杀死,达到防治目的。
(3)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偏施氮肥往往会加重病虫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钾肥特别是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性。
(4)其他方法:如保护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对光、波的趋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压低虫口基数,土壤杀毒,生长过程利用各种农药等化学方法防治等。
2.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总结
2.1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由于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如传统种植改变成日光温室、耕作制度的变化如连年重茬种植,不合理轮作、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致使当前农作物病虫害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的病虫害,使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增加。
2.2依赖化学农药,忽视综合防治
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防治处朴永范调查统计[1],我国在90年代后期每年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用量就已达23万多吨,其中稻田用药量占30%~35%左右,农民滥用农药、用药时间掌握不准、随意增加剂量、乱混乱配等现象在一部分农村普遍存在,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天敌等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增加了投入,影响了针对性的防治效果,还导致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增加了防治难度。过分强调农药的作用,忽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只注意靠“应急”治标,而不注重治本及最后的结果,反而引起病虫害越治越难治、越治越多。
2.3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民对科学的防治时间不了解、防治方法不当、农民的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最终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农作物减产或者病虫害加重等现象,归根结底是农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缺乏,导致不能把握最佳防治时间,在选用农药及剂型、配制浓度等方面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对症下药;农民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还不清楚,不能从病虫害发生的环节着手解决防治问题,这也是防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施药器械落后,跑、冒、滴、漏等现象严重导致雾滴大,雾化质量差,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4技术到位率低
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植保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经费和投入不足,所以很难大范围大规模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技术知识得不到有效解决。他们把把农药当作唯一的控害抗灾手段,盲目用药。此外还缺乏大力度地对田间病虫害的基础调查工作,病虫害防治的有关指标体系得不到完善。
2.5其他问题
如农药经营户服务意识淡薄,乱混乱配农药销售给农户,不能科学合理的开方卖药,误导农民用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技术服务相对滞后,病虫害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或技术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病虫害测报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农户家中;不重视健康栽培,过量施用氮肥而不重视施用有机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作物长势较弱,抗性较低,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存在农药选择不对口、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农药配制方法不当、喷施农药方法不正确、施农药时间不当等盲目防治的误区。
3.今后防治工作发展策略及注意事项
3.1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高植保科技入户率
通过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加强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等措施,提高监测水平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准确。强化植保技术推广示范户建设,能及时把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防治药械维护管理以及病虫害预测信息、新药械、新药物、新技术传递到农户家中,提高植保科技入户率。
3.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确定综合防治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控制农业生物灾害的基本国策,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纳人到农业技术推广法或其它有关农业法规之中,改变重研究、轻推广的做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减少产量损失、减少投人和环境污染、提高效益的根本出路,也是发展“两高一优低耗”农业的重要保障之一。只有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保护利用天敌等田间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提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辅以物理、化学等其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3.3加强农民培训,普及综防技术
首先加大经费和资金投入,加大国家公益性植保技术服务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其次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植保技术服务网络,扩大对农民的服务范围,最后建立科学的施药理念,全面提高农民的施药水平。抓住防治适期,组织现场培训。农业科技技术人员要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会,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3.4针对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加强防治
首先弄清病虫情况,对症下药。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摸清病情虫情,正确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其次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再次掌握施药技巧,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要针对性地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并控制好喷药速度,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最后要适时施药,施农药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根据虫的活动规律,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除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外,一般以下午四时以后为宜。
3.5其他策略及注意事项
如农业防治为主的栽培措施,比如合理轮作,种植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提高平衡施肥水平,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保护利用有益生物,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防治工作中注重生物安全意识;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认真研究,有效控制其危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药质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应急防治能力等。
4.结语
总之,我们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农作物栽培及对人体健康重要性作用的认识,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对待。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并加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注重综合防治手段的运用,促使农作物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优化策略;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150-02
承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一直非常重视林业防虫害能力的提升。随着近些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承德市的林业防虫害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难题,究竟如何优化策略提升林业的防虫害能力是整个承德林业控制和管理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1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
林业病虫灾害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减少林业的病虫灾害,会给林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多优势。而对于减少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1加强检疫工作,进行动态监测
承德林业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但是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的时候应把重点放在当地发生频率较高和次期性病虫害上。尤其是在冬季,由于特别寒冷的天气、冰冻会改变林业的部分生长环境,而之前的部分次要或是普通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便会转变成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应特别注意。
1.2群防群治,分类防控
由于林业间的病虫害种类较多,这些病虫害对于林业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提高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不能对于这些病虫害进行统一治理,而要对其进行分类,再进行群防群治,分类防控,实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同时需要提高普通民众的园林安全意识,并严格保证林业工作者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确保工作人员健康。而对于一些病情和受害等级比较小的林种,可以仅对主要的次期性病虫害进行防治。总之,林业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同时进行综合治理。
1.3依托科技,提高实效
在威胁林业健康发展的病虫害中,除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本土的不变化的病虫害种类,还有一些经由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断发展变化的种类,这些虫种由于经过多个地区以及生态环境,其可变因素多,不能根据正常的防虫措施来进行治理。这就需要人们借助科技,综合多种学科对该病害虫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针对该病虫害群的治理方法,从而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施绩效率。
1.4积极营林,主动防林
在承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要措施还是先对林业进行防护,积极主动地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护工作,减少有利于病虫害生存繁衍的因素,控制林业的生长环境。减少药物的投入,降低对于林业生长不利的程度。可以在最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并且降低治理林业病虫害所需要的设备成本。
1.5加大投入,工程治理
对于林业防治工作的投入,还是应该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群众投工投劳为投入方式,严格有序遵循投入准则,并且各部分乃至个体应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对于林业的发展,政府也应适当设立预测,并且适时对林业危险性病虫害进行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防护治理。地方对于林业的治理更应承担主要责任,及时观察林业发展,适当加大对于林业的投入,共同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
2优化策略的主要措施
2.1防控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主要有2个方法,一是平茬更新,二是生物防治。结合承德林业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到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的基础上,生物防治法更加适合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较平茬更新更加省时省力,利用病虫的天敌进行虫害防治也是未来林业虫害防治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快速高效、应用简单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旅游城市的承德。当然,病虫害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林业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更加需要通过增加林区生物多样性来遏制灾害发生的环境[1-2]。
2.2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防控
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控也要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首先,进行资源信息管理。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处理,以避免因为单一数据分析造成的数据缺陷。其次,进行林区分类经营区划。利用GIS技术将不同的林区进行功能划分,并进行可视化的规划展现,方便林区总体经营。然后,进行林业专题制图。林相图的制作对整个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林相图也是林业总体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要根据林相图来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病虫害防治措施更加有效和科学。最后,要进行采伐设计管理。应用GIS技术将根据整个林区生态平衡来下达采伐指标,经数字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到图纸上来,提前限定采伐量,避免盲目采伐破号林区生态,同时,也可以通过GIS来规划林区地理的空间分布,根据不同的林区地理空间分配不等的采伐比重,通过分析相关地理属性间的相关关系来进行方案配置,最终实现林区生物多样性,保障林区的生态平衡和健康有序发展[3-4]。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优化策略的防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间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水平,且将如今的科技与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相结合,有利于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实时监控,更是能对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身尽其责,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一起共同努力。
4参考文献
[1]林雪朝.优化策略提升林业防虫治害能力[J].浙江林业,2009(11):33.
[2]叶志坚.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