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
围绕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不断保持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的较高满意率和较高的安全感水平。在工作中,以轨道交通市政动迁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为工作核心,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为重心,为地区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
社区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维护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深化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开展与“*”等组织的专项斗争;保持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第一阶段是通过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实现先行突破,将*、*、*等小区创建成率先达标的“平安小区”;同时创建一批率先达标的“平安单位”,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50%以上。第二阶段是20*年,通过整体推进,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创建能力,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80%以上。第三阶段是20*年,通过巩固成果,攻坚克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90%以上。进而为创建成“平安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平安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争取社区“五大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即: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有序的经济环境。
三、立足长效,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稳定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情况,20*年*街道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把握主动权,要深化创建活动、强化制度管理、构建三级网络,使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1、深化创建活动,即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开展以加强居民住宅安全防范,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减少案件发生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小区”建设;以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防范各类案件发生,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单位”建设;以加强区域安全防范,及时处置各类矛盾,提高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平安社区”建设。同时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全社区平安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首先要将创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全面考核的工作机制,要把创安工作向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向治安复杂地区、重点场所拓展;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强防控能力方面发展,切实提升创安工作实效,提高创安工作水平,保持创安工作全覆盖。其次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齐抓共建,要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每项措施有部门落实。
2、强化制度管理。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区综治委的领导下,由街道党政领导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进行工作目标分解,领导责任签约并检查督办;二是实事推进机制。每个阶段(年)把群众有需求、能感受、能参与的重点问题列为实事项目,加以落实解决;三是联建联创机制。将平安建设与社区党建、文明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一起、指标一体、推进一致,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见效;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项目和标准,每年年中组织讲评,年底进行考核,对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宣传发扬,对工作不力或严重失误的通报批评。
3、构建多级网络。即社会治安巡控网、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和矛盾纠纷调解网。社会治安巡控网:建立由社区民警、治安巡逻网格警、社保队员组成的社会面网格化巡控网络。群防群治防范网: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有力保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在群防群治中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有效整合消防联队、安全监督员、房屋租赁协管员、社保劳动监察队伍等专职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安全监督员队伍,实现全覆盖的安全检查监督网。矛盾纠纷调解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民调解三级网络,积极探索由专职社区民警参与日常民间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四、抓好“五大”实事,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基础
今年要抓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五项实事,这些实事项目对应的问题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群众比较关心,反映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为社区平安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让平安建设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这五项实事是:
(一)建全队伍,完善网络。充分发挥街道处置中心的作用和将建成的社区事务“一门式”的功能,强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地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群众治安防犯队伍要进行调整的整合,加强队伍的培训,编织治安信息员网络,做到点、面结合,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二)建立来沪人员和房屋租赁信息管理队伍。加强来沪人员管理,建立外来人口和地区房屋租赁管理的两级信息平台。今年街道将合同公安、房地、城管等部门组建一支地区外来人员和房屋租赁管理队伍的工作网络,并建立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市政府制定的“居住证”、“租赁房屋管理”两大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管房、管证、管税、管人”。
【关键词】社区消防现状发展未来
1社区消防建设的现状:“四级网络”下的社区消防管理体系
1.1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决定社区消防的主体
“社区”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为(community),其意义中含有“共享、共有”的意义。由此可见社区的意义主要是一个相对自主、自制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由于社会时代的特点“社区”的提出是以“社区建设”为前提的,这就给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带上了政府行政化的烙印。在我国现今,城市管理体制为“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网络(市、区、街、居)”。现今中国国情下,社区消防的建设和发展取决于主体即社区居委会的职能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消防管理结构的基层派出所的监督是否到位也从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社区消防建设要立足于现今中国的管理体制,立足于社区基本建设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2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盲点”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涵盖了消防建设的内容,同时社区消防建设也促进和保障了社区建设的安全发展。但由于体制等各个方面的不健全,社区消防工作存在许多“盲点”。
(1)社区公共消防设施缺乏合理规划。由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许多社区的划分是在城市的建设中自然形成,其整体设施未被纳入一定时期的城市规划体系,致使许多公共消防设施未达到社区消防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消防道路的形成、硬化、城市消火栓的建设、城市消防水源的引入等等。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渐进性,社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往往滞后于社区的建设,在许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住宅小区已经投入使用但其消防设施还远未达到使用要求。最后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往往不能确定一个社区的大小、范围,在这期间公共消防设施往往得不到满足,例如我们无法要求插建的一栋或几栋楼设置消火栓。
(2)社区消防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社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公共消防设施(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道路等)和建筑消防设施。
随着社区功能的完整,社区内部的建筑形式和设施也呈多样性发展,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等设有自动消防的建筑不断增加。相对于普通建筑,这些建筑中所设的消防设施,对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层建筑还存在“立足自救”这一防灭火特点,消防设施的完整有效已经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人身安全。这些都给社区消防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1.3对消防设施维护和监督人员的培训存在空白
由于社区建设单位和中介组织的不确定性,对这类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仍处在对设备的功能性培训上,未能提供相对专业的完善的知识性教育。同时对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即基层公安民警的消防知识的培训也应该加强,特别是加强对消防法规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法可依”的同时做到“有法必依”。
2排缺补漏全面加强社区消防建设
正是由于现今的社区消防工作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消防建设才更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才能开创社区消防建设的新局面。
(1)完善社区消防设施,搞好社区消防硬件建设。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审批程序,将其纳入建筑消防设施审核验收范围,并在审核、验收过程中做到“综观全局,不放细节”,既能考虑到城市消防规划的发展,又要考虑社区建设的发展。对于应设的消防设施一定要设计到位,验收合格。打好社区消防建设的基础。
(2)抓好社区消防建设“三级网络”管理,建立消防管理新体系。对社区消防建设进行合理的的监督和管理,使实现社区消防安全的保证。首先应针对现行的城市管理体系确立新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其次,应针对各个管理阶层指管理目标。居委会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社区消防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要坚持群众性消防工作,在社区内部实现防火安全责任。同时应将本社区的消防工作同本社区的建设发展计划相结合,保障消防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物业公司周围对社区进行管理的企业,其法人应为其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依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工作;物业内部的保安部门应该为其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消防工作的具体实施。
3全面民主化进程下的自主型社区消防
前文中提过“社区”(community),其意义中含有“共享、共有”的意义。中国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面民主的自主化、自制化的社区,居民的共识、自主上升为一种“同意权力”,即一种共同的约束力。现在业主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权力。到那时居委会的作用一定会随之转化,也将不在作为一级政府存在,因此社区消防的主体也将不在存在。社区消防建设也必将向自主化、多元化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消防”的消防观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也会是消防建设趋于民间化。我们的社区消防也应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机构。用义务消防的形式取代对社区消防的人为管理。应该通过全面法律意识、社会风尚、社会责任意识的极大提高,来达到社区消防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新型社区消防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
[3]马西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