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3 栏目:办公范文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篇1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会计电算化建设未能得到单位重视

不少企业普及会计电算化是由于市场发展趋势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必然要求,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跟风,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将会计电算化当成一种代替手工核算的利用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理解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系统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会计电算化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完成了会计过去的手工记账、确认、报告等环节,并代替了部分过去人工意义上的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等,从而才能为保障公司财务内控水平提高提供实施保障。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建设性开展,一要征得广大领导的充分支持,二要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三是需要公司单位能够正确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所以不少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建设停滞不前。

(二)电算化培训成果不佳

不少企业电算化软件应用时未能配套建立出必要的管理制度,使用电算化软件时不够标准与规范。同时,不少会计队伍工作者的职工们技能知识较为老化,学习电算化知识缺乏必要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这些员工培训与学习也难以保障实践培训成果。

(三)会计电算化被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孤立

有些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认为财务单位的电算化,和公司内部其他单位部门没有联系。如此一来,电算化工作虽然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记账,但是与其相关的信息分析与为其他单位部门提供决策等,都与单位其他部门存在必然联系。所以,显然诸如有些企业认为会计电算化与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必然联系是错误的观念,需要对其观念予以及时调整。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的主要促进对策研究

(一)需要扭转观念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建设历程起步相对较晚,不少中小企业机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观念也始终停滞不前,仅此认定它是手工记账转化为电子记账的一种应用手段。因此,针对于此,企业应扭转对会计电算化的这种不正确、片面的认知观,首先要重视电算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非老龄化员工的技能培养,以青年员工带动老龄化员工;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参与公司的企业管理有关工作,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真实与适用的数据信息,促进单位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二)加强电算化会计人员的全面培养

由于会计信息下的诸多平台软件应用需要计算机系统予以支持,所以会计软件配置优化的基础工作需要会计实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予以深刻了解,包括初级的软件操作平台应用、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了解、会计信息的保护防范等。同时,对于企业会计软件选用而言,一要满足单位的生产经营需求,二要满足电算化的实际建设要求,以确保电算化平台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可为单位企业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三)合理优化电算化配置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系统属于计算机设备,所以计算机硬件设备质量好坏也直接关乎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成果。因此,首先要确保硬件系统组成模式正确与可靠,即结合实际单位经营需求,选择出合适的单机系统与多用户系统;其次,待硬件组成模式确认以后,应进一步考虑诸如CPU、内存、硬盘、打印机、电源等的设备配置优化,以此为公司会计电算化建设实施提供基础运行保障。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篇2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超过手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准确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准确、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三、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思想不重视,轻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有些企业的思维观念停滞不前,未能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优越性,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外部有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以及企业内部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软硬件的缺陷,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展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等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系统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全面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然而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

四、当前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1.转变观念,全面规划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认识会计电算化,要同时重视人才和电算化,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单是核算工具和方法的改变,也是对会计本身一次重大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以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

配置核算精确、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会计软件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定点开发和购置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单位都采取后一种方式。各单位在购置会计软件时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选购软件时主要考虑合法性、整理性、方便性、安全可靠性、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硬件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石,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制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4.培养和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成败。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除了核算工作外,也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配备满足企业的电算化人才,有两种办法可行: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并且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使企业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完善企业人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电力企业成本管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地区电力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电力企业作为其主要供应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不断升高,导致了国内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压力不断加大,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电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的核心力量,拥有庞大的电网资产,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具备一定的电网运维成本。电力企业的成本包括购电成本和供电成本,供电成本中大部分属于不可控费用,购电费用与不可控费用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是由于供电成本本身的基数相对较大,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可控费用也不可轻视,所以提高费用效率对电力企业运营意义重大。电力企业大多数都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基础,成本核算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但是相对于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的严格管理要求,目前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标准缺失。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还相对比较粗放,未建立统一的成本标准,同一业务在不同地区的耗用成本参差不齐,对企业开展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不能精确核算输配电成本。目前电力企业的核算办法不能提供准确、真实、详细的输配电成本资料,与电力企业改革中输配电成本分离的制度相矛盾。

(三)与业务衔接不足。成本管理与业务计划、生产管理等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申报与核定成本预算还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衔接不足。

(四)如何提高电网运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需要进一步探讨优化。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具有一般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坚持的一定规则;强调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相关性之间的权衡;要实行会计分期等。同时,和全面预算管理一样,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与财务会计核算相比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管理相关性),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相比,又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它主要是一种事中和事后的信息处理技术;要进行规范的科目帐户设置;会通过科目结转进行成本归集和分摊;可以作为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等。

四、作业成本法在电力企业实施应用中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来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方法,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来分配成本,并把成本分摊到花费成本的对象,它相对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供电企业通过引入作业成本法,将引导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果本身,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一)精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就是可以精确核算成本,根据作业的层次设置会计科目,基于生产作业核算成本,可以正确统计各项作业的消耗,解决输配电成本混淆的问题。

(二)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进行分区域的成本效益分析,开展成本管理业绩考核,帮助企业实现对成本的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最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现成本管理与业务协调统一

根据业务工作划分作业的层次,每项作业与实际的工作内容一一对应,这样可以使业务人员了解、掌握每项作业实际所需要的各项费用,从业务的角度理解财务的成本,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与业务协调统一。

(四)基于作业制定标准

作业成本法,依照标准化的成本依据,准确预测并预算成本具体数据。根据其相关数据,考虑其他变化因素,对未来作业水平及变化趋势做出科学评估,使成本预测更加精确、可靠。

五、作业成本法在电力企业实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新的作业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用在制造业中,目的是为了通过作业成本法更精确地将间接费用分摊到多种产品中,分别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产品进行定价。但是相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间接费用对产品的分配意义不大,故不能全部照搬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做法,而是要更加关注作业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区分出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与产业链,有效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灵活运用作业成本法,结合管理理念,有效控制电力企业成本费用。

(二)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成本效益对电力企业而言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行作业成本法必然会涉及到庞大的原始数据统计与收集,原始数据的统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导致成本相应增加。作业成本法在有些企业不容易被接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据统计收集工作比较繁琐,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在作业成本法的项目设计初期,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作业重心,梳理各项作业及作业动因,对于统计数据的工作,灵活应对。

(三)建立信息支持系统,实现作业成本法与财务管理有效衔接

在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等多种原始数据,如果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就可以提高其收集数据的效率,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作业成本法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作业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协调等,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并使作业成本在财务核算上得到有效反映。

(四)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推广

电力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成本费用进行研究,可以先选取一些企业中的重要作业进行试验,根据试点的情况不断完善、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应用,不可盲目地追求结果,进而没有经过尝试就采取措施,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五)领导的重视是作业成本法推行的重要保障

推行作业成本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改革,而获得领导的重视是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基础,因为作业成本法涉及到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的分解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给予支持,也需要各部门的员工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才能保障其顺利推行。

总之,电力企业的作业成本法不是简单地按作业计算产品成本,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要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求,为编制作业预算、评价工作业绩等提供准确、真实的成本数据,并尽可能降低电网运维成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其管理控制,改进电力企业的自身经营方式,要想真正利用好作业成本法,从而加强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月.作业成本法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2008

[2]李永初.电网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初探.广西电业.200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收集8篇)
  • 下一篇:“好媳妇”事迹材料(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