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一、积极调整并科学布局医疗资源
(一)合理调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医疗机构的规划和建设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实际服务人口和扩充医疗资源的任务要求,重新调整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医疗资源薄弱的新城区和人口流动比较集中的街道、人口规模在10万以上的街道倾斜,鼓励我市三级优质医疗机构到我区设点建设社区医院或门诊部,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要根据调整后的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建设规模、用地面积等,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用地,并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城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同时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进行项目规划审批要征求卫生行政部门意见。(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
(二)改善我区医疗资源匮乏现状。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建设,对服务人口较多,业务量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规范要求,保证用房面积,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区域需求。认真落实省《关于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精神,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范围,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机构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落实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强医疗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三)加强人才引进。制定区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落实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各项优惠措施,加强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我区卫生人才队伍断层、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推动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局)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促进卫生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设立卫生人才培训基金,支持优秀青年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进修,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五)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质量管理和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深化全科团队建设,完善全科团队服务规范,强化责任医师制度,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方便群众就医。发挥好基层卫生网络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严格监管医疗机构。要监督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持整体医疗服务功能,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按照标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
(七)扩增资源总量。积极主动服务辖区内市级医院建设项目,帮助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项目快速推进。深入落实《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相关要求,积极协调启动五缘国际医疗园区和中医院第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医院第二期早日投入使用,完成区公共卫生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卫生局、区投资促进局、区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社区卫生服务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在区域卫生规则中的意义和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一、从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原则看,推进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的重要措施。
以提高人群健康为中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应遵循的指导原则。以居民的健康需求为依据,这也是区域卫生规划区别于传统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特征,根据这一指导原则,必须对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从而使卫生服务的供给和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的基层作为着眼点,卫生服务供给顺应需求,走出医院大门,深入到社区,改变传统的坐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面向个人及家庭,并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基本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价廉、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就近就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
为了掌握社区的医疗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近年来,我市对区域内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了抽要调查,其结果城市居民需要医疗照顾率为81.4%,期望得到的医疗保健形式为“定期检查59.17%、家庭门诊16.88%、预约门诊16.46%”。为此,医疗服务必须顺应客观变化全方位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从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看,社区卫生服务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途径
区域卫生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卫生服务需求,合理确定卫生资源的配置,并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解决条块交叉、自成体系、机构重复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与需求脱节的现象,促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建立起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社区卫生服务就是促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动,合理配置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实施,我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结构与居民需求已不相适应,老城区内医疗机构设置过密,资源过剩,老城区外其它区域,一级医疗机构密度低,甚至有空白,部分居民就近就医有一定困难。而对资源现状,我市通过《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制定,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思路,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主动引导卫生资源由老城区流向新城区。城市基层医院举步维艰,为此,采取多样化服务形式,向社区和家庭化方向挺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使资源配置合理流向,结构调整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从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看,社区卫生服务是重组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切入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改革与完善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这也是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长期以来,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功能与任务相互交叉,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出现困难,卫生资源存在严重浪费。构造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组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机遇。因此,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能只看作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民措施,而是对现有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四、从区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看,社区卫生服务是强化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现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卫生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三级医疗预防网被冲破,部分初级保健任务难以落实。而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使社区初保有了落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内容,溶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为一体,使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强化,成为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目标的有效措施。
五、从改革医疗保健制度看,社区卫生服务可推动医改的进程
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使广大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得到保障,从而开发居民潜在的医疗需求,扩大医疗保障的履盖面。为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社会医疗保险只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而将奢性服务、特殊服务排除在外,并采取共同支付的办法限制过度需求和减少浪费。同时社会医疗保险还将按照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制约为主、对需求方制约为辅、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原则,建立健全健康保障机构的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由于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以及预防和促进健康的任务,必然要成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通过预防为主,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可以逐步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可以解决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实行双向转诊,降低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促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