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3 栏目:办公范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范文篇1

关键词:印制电路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89-02

国家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旨在通过在试点高校及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摸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卓越计划强调要“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从当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电子化学科技发展的不断综合化及加速化,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探索电子领域中化学工程教育规律,创建与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化学与电子的复合人才的印制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电子化学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电子化学“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领域,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而随着电子化学品成分趋于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将化学知识与电子工艺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在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工艺技术领域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印制电路工艺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2]。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印制电路高科技人才的专业,在应用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渐完善“化学”与“电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在国内是首创,是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3]。2013年我国印制电路行业总产值到达236亿美元,占全球产值的43%,尽管我国是印制电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印制电路产品,国外从制造设备、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要想改变我国高端印制电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化学理论基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印制电路工艺、制造等相关工作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卓越工程师潜质的毕业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该文从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科生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卓越计划修订印制电路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培养实用创新型印制电路工程人才的思路。

1印制电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PCB)产业每年以25%以上的高速度发展,已跨入世界PCB大国之列,伴随着印制电路产品发展,要求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设备。我国印制电器材料工业在扩大产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于提高性能和质量。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科技人才的基地,但目前对印制电路教学的重视度同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单从学时分配上就可见一斑。从我校情况看,应用化学系本科生印制电路教学分成《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专业必修课,32学时)、《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专业实验选修课,8学时)二个教学环节进行,在第三学年第2学期内完成。《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课程组在教学中,按照PCB技术发展历史与基础、基本材料、线路设计、线路制作、三废处理、质量管理和发展趋势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包括印制电路基板材料、印制板设计与布线、照相制版和图形转移、刻蚀和焊接技术、化学镀与电镀技术、孔金属化技术、多层及HDI板的制作技术、特种印制板制作技术、印制板工业三废的控制、印制板质量与标准化、印制电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部分内容。《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实验训练项目包括:PCB布线贴图的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的学习、PCB照相底版的设计与制作、孔金属化工艺及技术、印制电路板图形转移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线路制作及线路保护技术与工艺等几部份实验内容。

1.2存在问题

印制电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知识面广,工艺制造问题及节点设计学习难度大,加之很多学生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基础不扎实,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尝试将互动讨论式教学、PCB工业制造案例教学、学生调研式教学、学生小组作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因课时所限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授课时往往还是无奈停留在学生对PCB制造的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工艺能够正确了解的层次,很难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到对印制电路线、孔构件、电气信号稳定性及任意层Cu互连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构造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创能能力。同时对国内外印制电路电气结构设计规范的比较介绍也难以进行,对印制电路结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介绍也不足。所以依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效果分析,印制电路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印制电路课程的课程大纲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针对性不强;(2)教学内容对国内外最新印制电路制造的新理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吸收不及时;(3)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程实际针对性不强;(4)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较低,整合高校、企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较少;(5)课时偏少,未做到因材施教;(6)很多学生侧重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较差,从而对印制电路板制作工艺产生畏难心理。

2印制电路课程改革思路

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应是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印制电路技术横跨信息电子与新材料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培养方式对于化学与电子融合领域复合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于我国印制电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匮乏现状,通过分析印制电路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改尝试。

2.1课题教学及实验科目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化学系印制电路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合现代印制电路材料、结构、体系及设计方面的最新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开发出基于“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的课件。并科学划分及衔接本科与研究生的印制电路课程内容。针对印制电路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采取凝练授课内容、主讲精讲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课后结合作业自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方式精炼教学内容;同时将实验模式从讲授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在优化理论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印制电路课程开放实验教学大纲,启动印制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引入实际工程设计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掌握印制电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构筑开放实验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加强实际工程训练

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形成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努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创造“研发训练、工程实践、创业体验”的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环境,将先进工业化技术引进实验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及假期让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参与印制电路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逐步改进为实际工程设计题目。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使印制电路实验学科更具有自己独特气质,实现从实验向设计研究阶段的转变,改变传统实验与设计研究脱节的现象,学习体验大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使我校应化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成长为技术或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2.3激发学习兴趣,力求因材施教

现代印制电路技术是许多学科与技术相互渗透、交叉的产物,是一个从事电子仪器与设备设计与开发技术领域合格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以资深教师进行印制电路课程学习动员,绪论课主要介绍印制电路发展的最新特点、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印制电路面临的瓶颈技术课题、印制电路未来的光电路发展前景、印制电路行业状况及国内外重大印制电路技术革新等。通过印制电路学习动员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的兴趣。鼓励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LPKFProtoMatH100数控钻机BoardMaster5.0、CR5000等印制电路工艺设计软件,为做毕业设计及适应毕业后从事印制电路设计工作做准备;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课题,构建“基础性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训?创新实验”的递进式、工程化、创新型的实验体系,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化学虚拟工程模拟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的先进工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个性潜力、以期达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健全身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2.4电子―化学相关知识的拓展

在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以及各种新型整机的研制、生产与应用,都与化学及其工艺过程密切相关,印制电路课程是以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电子化学学科方向为主线,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合成与光电技术、能源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在化学课学习阶段对印制电路所需的化学知识点扎实掌握,鼓励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印制电路课外书籍及科研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等,从而改善学生因化学基础差而对印制电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的状况,保证学生印制电路知识的系统性。

3结语

我国要从印制电路制造大国转变为印制电路强国及至创新强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印制电路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修订印制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侧重工程应用型现代印制电路制作实验教材,精炼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化学知识与电子产品结合起来,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印制电路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印制电路制造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卓越计划要求的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林文松,刘延辉,何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工程材料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2013(6):139-140.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49-02

0、引言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工科课程体系中占有关键地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实践性强、知识面宽,概念较抽象。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检验所学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维,并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能力和积极性。

因此,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由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积极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将EDA技术应用于数电实践教学,丰富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缺陷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主要缺陷是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实验设备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实验中,教师简单讲授实验的理论知识,提供74系列固定功能的标准芯片,认识芯片原理和基本功能后,按照教师或实验指导书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自底而上”地构建数字系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懒于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备大多还是采用几年前的实验箱,设计功能有限,设计方案缺乏灵活性,设计中需芯片量大、接线复杂,效率低,同时学生对实验箱里的电路不能彻底理解,实验就成了按照实验指导书插线、验证的简单工作。实践内容主要是74系列芯片功能验证,简单系统的设计,设计手段脱离社会需求,没有先进的EDA设计软件与设计方法的讲授与实践。

2、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或实验指导书的思路,按照指定步骤进行实验,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设计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组织成一个个实践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所需知识进行相关设计和融合,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各个实践教学任务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可操作、系统、开放、涵盖全面且具有工程『生的教学任务;针对每一个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分解为确定任务设计目标、任务设计分析、收集相关所需知识、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与改进等五个步骤进行引导性教学,逐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2.2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构建了由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工程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基础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认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常用芯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验设备认知设计的过渡,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精神。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设计任务,学生自行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并进行电路功能的测试;该层次是实践教学的中心,大多数同学应该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工程创新性实验是通过课程设计完成系统的电路设计、仿真、制作、测试等整个项目的系统工作,提交完整设计报告。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自行拟题,自由组合形成电子设计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引入EDA技术教学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以硬件搭建为主,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采用常规TTL逻辑器件进行数字电路的搭建和设计,该方法操作对象为实际的电子元器件,具有易懂、直观等优点,但是一旦设计错误,必须重新进行搭建设计,浪费设计时间,同时线路连接错误有可能导致烧坏芯片,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管理。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EWB、MAX+plus等优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开发软件不断涌现,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原理图设计、硬件语言输入、波形输入、仿真设计、可进行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等方面的工作。EDA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系统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借助EDA技术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和调试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内容为讲述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需把先进的EDA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通过EDA软件演示设计过程、验证设计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EDA开发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

3、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

(1)积极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培养综合设计创新能力。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过程中重点把关设计题目质量和学生设计过程。

(2)开放型实践教学是数字电子技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积极建设开放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开放型实验学习中。

(3)积极组织院级、校级科协机构,让学生组成数字电子技术设计项目小组,共同讨论进行学习。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院级开展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参与电子设计竞赛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侯丽华(1966-),女,满族,吉林伊通人,长春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教授;杜波(1976-),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72-0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更新快的特点。如何在有限学时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长春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了自动化专业面向基础工业基层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业企业现场实际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开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思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电路服务,电路为电力电子系统服务,系统为电力电子应用服务的理念作为教学内容设置的主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精选理论内容,强化技术应用,及时而恰当地引入电力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2.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将电力电子器件、变换电路作为传统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作为实用内容,将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生产线作为新技术,对典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系统分析作为讨论内容,将科研课题引入课堂作为启发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渗透行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课程的讲授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选择、驱动与保护电路为基础,以AC/DC、DC/AC、DC/DC、AC/AC变换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及电路设计为核心,以微机控制的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作为新的控制方法和新技术,把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入课堂。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路为教学的重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运动控制系统”深入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营造真实的、先进的工程环境为目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现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24台套,开发了电力电子技术仿真研究平台,构建了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编制相关的教学文件。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自主性实验和学科竞赛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技术资料、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培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课程组精心设计了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由基础实验走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再过渡到创新性实验。开设了晶闸管整流、逆变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应用有初步认识;对直流斩波、交交变换以及PWM控制技术部分的实验,则由教师给出电路参数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主电路、驱动电路等,完成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软开关技术的实现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密切联系着当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电力电子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同时对本课程的应用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实验项目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主训练。

3.增设课程设计与调试环节

开设了1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调试实践环节,以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为载体,将电力电子器件选择以及电力电子主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设计、组装、实验和调试“四位一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搭建各种常用电力电子电路,且可方便地调整电路的参数进行仿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也为日后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将“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变成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加快了学习步伐。通过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力,增强专业素养,逐渐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被动变主动汲取知识。

为了分析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学生弄清电路中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笔者制作了本课程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做成影音资料带到课堂上,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并把电力电子前沿的研究状况、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图表、图片等方式充实到教学课件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同时,建设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网站资料丰富,包括教学资料和典型工程实例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考试过程全程化

教师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和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平时作业、单元测验、实际操作、撰写报告或论文等方式加强形成性考试评价,并安排阶段性考试以强化学生平时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弱化期末终结性考核。

2.考核内容能力化

考核内容围绕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核心这个目标设置,结合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体系,加大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分析、实际电路分析、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技能的比例,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多元化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考核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开发设计相结合的形式,变单一形式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

五、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探索课内与课外培养的有效机制

按照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成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依托电力电子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运行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制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运行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激励政策、管理办法、评价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保障体系。

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组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水平直接关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水平。按照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教学培养和科研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实行青年教师实验室坐班制、深入工业企业生产实际、选派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七、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计算机、新能源系统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创新实验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生学习技巧点拨9点(收集3篇)
  •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