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沉浸式语文教学(整理2篇)

时间: 2024-07-25 栏目:办公范文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篇1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职英语应改变过去单纯学习语言的倾向,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中职英语教学

Researchontheintroductionoflearningcontentandlanguagetogetherinto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

ZhangRui

【Abstract】Inordertofollowthedemandofthenewtimes,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shouldchangethepasttendencyofsinglylearninglanguagetolearningcontentandlanguagetogether,shouldcultivatetheskilltalent,strengthensecondaryvocationalstudents’competitionabilitytoobtainemploymentandimprovethe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efficiency.

【Keywords】LearningcontentandlanguagetogetherSecondary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

在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格外引人注目,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文仅就如何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ionlearningCLIL)引入中职英语进行探讨。

1.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方式的背景。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这里的语言,系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或外

语;内容,系指非语言学科的课程。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地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新需要,这一矛盾就会推动外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

除了时代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之外,这一外语教学的逐步调整和改革也是外语教学本身发展使然,是与外语教学相关学科,诸如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语域理论。

2.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引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也就意味着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体。我国中职英语教学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意识,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语言交往能力,又有专业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它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部分。面临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率,探索适应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路,是我国教育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根本战略措施。

2.2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周济部长多次强调指出: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等),中职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因而切实提高中职生就业竞争力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就业方面来说,中职生除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优势外,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可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能培养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强化英语学习的目的,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顺应了中职发展的要求。

3.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与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正确的形式有助于实现正确的内容。CLIL之所以可以作为中职英语教学的模式,本质就在于它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客观实际。它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具体表现为:

3.1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模式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某种专业领域的工作为目标的教育类型,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强调对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对中职毕业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随的直接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门英语能力无疑将起到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学应紧紧围绕中职人才服务,以就业为使命,加强实用型、应用型英语教学。CLIL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将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与专业紧密相连的实际应用。

3.2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模式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新修订的《中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中职英语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突出能力、注重使用是中职英语的特色,因此,中职英语教育应有别于普通中学和大学。

新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打好语言基础是重要的,但也是相对的。基础的厚薄决定于培养目标与教学时数。中职学制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时间用于各种实习、实训,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为180课时左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中职英语教学目标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的需要,以能力为主线,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力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CLIL,它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它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开阔了专业视野,实现英语学与用的“零距离”接轨。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4.中职英语教学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可行性。

4.1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改革,也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

4.1.1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些职业技术课。

荷兰有些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旅馆管理,使用法语或西班牙语来教授一些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手段。

4.1.2浸没法(immersion)。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内容和语言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美国,浸没法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

在这三十多年里,除了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浸没法也陆续被其它国家进行研究和实验,许多西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4.2引入符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方式。浸没法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浸没法双语教育(immersionbilingual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称为“沉浸式双语教育”。196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兰伯特(St.Lambert)率先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革命性的教学实验,标志着20世纪全球范围的沉浸式双语教育运动拉开了帷幕。

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实施类型。根据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沉浸式双语教育可以分为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和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它们的差别可以用下图表示。

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

我国是单语国家,再考虑到中职生的入学水平,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比较适合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

4.3沉浸式双语教育的成功要素。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在政策、财力、人力等诸多方面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师资队伍的保证,教师是双语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育的任务只能通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实现。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主讲教师接受硕士教育,或出国进修,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

③创设校园外语环境,让学生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学会用外语发通知、写标语、办板报、广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④语言理论的支撑,教学工作“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把语言视为一种技能,强调语言实践和熟能生巧,而不是过多的强调语法规则。

⑤科研工作的配套,注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应用多媒体辅助双语教学。

综上所述,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它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否采用CLIL,哪些课程适合采用CLIL,都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新路。

沉浸式语文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及状态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是由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老师创立并正在实施研究的一项课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制订一个较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于此课题研究及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指导下结合语文“沉浸式”教学的特质,我们尝试初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因有效沉浸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上教师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忘我体验,即最佳学习体验的过程。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因此其评价体系的确立必须适应和体现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一)建构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一堂有效的“沉浸式”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设置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让学生在优质经典语言的熏陶下,浸润其中,充分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彩,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学生能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规范精彩的语言,通过模仿及创造,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精彩的经典文本,在确保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可沉浸因素。例如,诗歌和散文教学应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韵律和意境中;小说教学应让学生投入到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中;议论文教学可让学生在理趣思辨的环境中获得乐趣;说明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准确的表述和明晰的条理中得到启示。

3.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课堂中的结合使用,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沉浸”作铺垫,学生沉浸体验能够在教师为他们创设适合的前提条件下获得。同时改变以听教师“教”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积累。

4.教学流程的实施

在教学流程上,遵循先“浸”后“出”的原则。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领入”与“导出”:创设氛围―领入情境―发问设疑―精辟讲解―举一反三;从学生角度来说是“浸入”与“跳出”:入情入境―诵读吟咏―体悟品味―解疑交流―积累运用。

在评价中,必须强调关注以下几方面:(1)有否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沉浸和主动探究的前提。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活动的参与者,保持与学生人格、心理上的平等,达成与学生情感的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2)有否注意思维训练的梯度。“沉浸式”课堂教学由“浸”而“出”的过程应由浅入深,有梯度,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感。(3)有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沉浸式”课堂教学力求师生共同沉浸,而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沉浸式”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主动求知、积极参与的场所,教师应给学生主动表述的权利和积极表现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学生自读、自练、自省、自评(包括互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4)有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个体的沉浸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沉浸式”课堂教学要积极保护学生的求异性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获得适合于自身的发展。

(二)创立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校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的评价,“教师”与“学生”都是评价的对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评价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其中学生评价应是课堂评价的重中之重。

1.教师评价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沉浸式”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更应围绕沉浸目标的设置、沉浸文本的选择、沉浸的途径运用以及沉浸教学流程的体现等方面来加以考察和判断。问题的设计应既根据备课计划,又根据学情和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生发问题,围绕目标恰当地处理。提倡以教师反思为核心的“自评―互评―点评―反思”的评课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邀请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综合指导。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重中之重。我国传统的评价机制存在着评价对象错位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是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教学实施的结果,因此,评价学生学习就是评教,即“以学论教”。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3.评价原则

“沉浸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评价力求坚持如下原则:体现发展性的原则,立足过程评价与坚持全面评价,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全面性的原则,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心理品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趣;注重过程性的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习惯、方法、情感表现等;重视互动性的原则,不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样化的原则,促使评价由封闭走向开放。

4.评价的内容

“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内容包括:(1)学生的参与度。“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应该尽量做到百分之百,力求每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沉浸体验。(2)学生的状态。“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应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学习的快乐感受。“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反馈情况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表现来判断和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对文本提出质疑并探究,是否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沉浸体会,是否有拓展研究的兴趣等。总而言之,“沉浸式”课堂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听讲、问答、讨论、练习都动机强烈,兴趣浓厚,学习积极热情,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更强。

(三)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

结合前面对评价要素的分析,我们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两个版块,即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再根据每条指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赋予不同的分值,由此确立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

此外,书面检测也是检验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质量、考查学生语文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考试要力求突出其对沉浸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与发展;考试内容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基础,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三、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那么教学评价则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评价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了解教学系统运行的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可设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业务水平高且客观公正的教师、专家、学者组成,选出业务组长。进行课堂评价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充分了解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深刻地理解评价的目的、理念、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指标的内涵。观摩课前要求评价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标准,熟悉研究教材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听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并初步评定有关的项目及分值。最后整理信息,作出结论: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检查收集到的信息能否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和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分数,评出等级;写出写实性评语,指出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掌握情况,利用量化评价是恰当的,但它又难以切实评价探究、实践能力和情感状态;况且课堂教学量化评价只局限于课堂时效,对于课堂教学的后续影响很难作出及时评价,因此必须结合质性评价(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从不同角度不断了解学生,进而形成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其借助的手段是日常观察、记录等,但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评论结论一致性差,因此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只是从操作层面上看,目前还很难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其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对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只有与时俱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审计经济论文(收集5篇)
  • 下一篇:中学交通安全宣传内容(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