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收集5篇)

时间: 2024-07-27 栏目:办公范文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篇1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现在的大学生都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别人处在平等位置,以前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已经不存在。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因此我们之间建立真挚深厚的友情。

事实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总之,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篇2

[关键词]深层次礼仪自向他向自重形象意识

[中图分类号]K8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6-0155-03

一、深层次礼仪的内涵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约定俗成表示尊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按通常的理解,礼仪一般是人们都能用眼光看到观察到的,比如一个人主动和他人打招呼,热络地跟人寒暄、客气,这都是讲礼仪的表现。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境里礼仪更多地体现为礼仪形式,即礼仪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深层次礼仪指什么?本文所谓“深层次礼仪”指的是更为成熟深厚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礼仪行为,是融入个人修养之中,内外兼修、内外一体的完美圆融的礼仪表现,是透过礼仪的外在形式所体现出来礼仪的伦理内涵和人文内涵。深层次礼仪是潜藏在深处的礼仪核心和实质,是个人人格完善的一种综合表现。

探讨深层次礼仪必须要考察礼仪的起源。从人类学角度探讨礼仪的起源问题,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即礼仪起源于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中群体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原始社会时期,以狩猎为生的不同个人和族群在与他人发生联系时,首要的便是要表明自己的友善和对敌意的放弃,采用的方式包括放下武器或者保持距离,或者向对方摊开手掌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暗器。社会学意义的礼仪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祭祀行为。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们不能认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因此,希望通过祭献牺牲、膜拜和供奉神灵的方式获得宽宥和保护。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和英雄崇拜等,正是这种畏神、敬神、祈神心理的展现。礼仪习俗中积淀深远的人文内涵,原本来源于关乎人神关系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思考。只不过延至今日,人们早已习而不察了。

通过上述这样一种简略的陈述,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礼仪的起源表明,施行礼仪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人神关系和人际关系,礼仪施行的受惠者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学习礼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深层次礼仪的范畴覆盖了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礼仪的大部分范畴。本文主要以个人礼仪为例,结合个人礼仪的不同侧面来论述、探讨深层次礼仪问题。

二、礼仪的“自向”与“他向”

人为什么要与他人打交道?人与他人打交道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打交道?人与他人打交道首先是因为人是社会、群体的动物,人与他人打交道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获得他人的认可、帮助,人应该用符合礼仪的方式与他人打交道等。这些说法在今天是常识,多数人都不会反对。具体联系到个人礼仪,谈论和探讨礼仪与己与人的关系,其实问题依然复杂。

礼仪对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修身自炼的过程。人为什么要对人讲礼仪?讲礼仪首先是个人建立自我信心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人打交道建立关系,这个人肯定是缺乏自信,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会是手足无措、慌乱无定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如何与人交往的礼仪比较熟悉,知道应该如何说话,行为举止怎样做才算得体,那么这个人的自信显然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们说讲礼仪首先是个人的内在要求,是于己有利的行为。关于自我的礼仪和人格完善,我们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自向”和“他向”的问题。所谓“自向”,指的是上述所谈及个人自身的需求。所谓“他向”,指的是施行礼仪对他人的影响和效果。“自向”要求自我首先要善,自始至终坚持以礼待人,即具善心善意,摒恶心恶意,甚至于怀有“宁愿人负我恶我,我始终向善不恶意度人”的抱持。“他向”即是在人性假设问题上笃信并坚持人性本善,始终对人怀着善的期待,始终相信人能弃恶从善。在礼仪的“他向”行为中,相信人性本善与否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始终怀着善意与他人相处,但别人冷落你,不搭理你,甚至对你怀有很深的成见和误解,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我不管你怎么看我,我始终对你热情相向,我不用去猜度你为什么如此对待我,反正我始终以善意待你就行了。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忽略了对于“善”的信念的坚守,不相信善力量是正能量,能够改变世界,这是很可悲的。传统儒家一直坚持人性本善,这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否则,同为儒家的荀子所主张的人性本恶为何不被历朝历代所肯定、认可和推崇呢?

从本质上建立对礼仪的正确理解是实施礼仪行为的基础,缺了这个基础,个人的行为可能就常常是无法控制的,没有根本的价值观和理念来支撑的,是即时的、短视的,带有功利色彩的。举例说,我为什么要对他人怀有善意啊,对方算计我怎么办?如果对人缺乏防范之心,做人肯定是要吃亏的。这些延自祖训的东西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历来的现实就是这样用事实来教育人的,生活中你如果不这样做,很有可能你就只能一直扮演冤大头的角色。然而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重新问一问,这样做这样看待真的正确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需不需要来一次改变,把类似的问题来一个真正的正本清源,回到事情本来就应该单纯的源头上去呢?在世界范围,许多外国人都觉得中国人太聪明了,和中国人合作让人不放心。其实不是太聪明,而可能是太过狡诈,充斥内心的复杂东西太多。而这些东西毫无疑问是应该清除的,或者说是需要我们今天努力克服的,是到了应该将被污染的人心导引回洁净一面的时候了。慈善、诚实、和谐是普世价值的要素之一,显而易见的道理,深层次礼仪的根同样应该扎在普世价值的土壤上。

三、自觉实施礼仪,悦纳他人

在个人的礼仪行为中如何体现出礼仪的深层次,最明显的表现应该是自重与尊重他人。这里的自重指个人自身行为得体,有分寸,讲规矩,不越矩,不超出常规。拿个人的举止行为来说,我们一般所熟悉的说法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样”,但这个仅只是粗线条的要求,细部的东西其实才是最应该注意的。比如就“站”来说,就有距离适度的问题,以及站的时候是身体积极适度地朝向对方一些,还是呈防卫性地略微后避一些的问题。坐的问题也同样,是大大咧咧的满坐仰坐,还是有分寸地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又或者是小心翼翼地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以及坐下之后是否将双腿不停地晃动。礼仪是人际相处的剂,个人的行为得体能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惬意,彼此更愿意持久相处。如果相处的一方是粗俗无礼的人,那么有教养懂礼貌的一方是不愿意跟你多打交道、长期相处的,除非他别无选择。

个人礼仪中的“自重”要求可以与儒家要求以“慎独”对待自己等同。即自我要对礼仪有发自内心的要求,不可随意放松自己,宽纵自己。比如在社交场合,如果吃饭时喝了酒,要注意不要满嘴酒气地近距离和不喝酒的人聊天;饭后如果有应酬,跳跳舞什么的,千万不要在满嘴酒气的状况下搂着女士跳舞,那样很容易手脚动作过分,逾规矩。礼仪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当礼仪与教养相联系,礼仪就必定不是单一体现出来的,而是全方位综合体现出来的。对于个人来说,礼仪的内在意识树立起来之后,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应该无时无处无不体现出良好的礼仪修为。这里我们先不说正面的行为,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行为是有损良好教养的行为。常看到有人在饭店吃饭喝酒大声吵闹旁若无人,想抽烟就抽烟,也不管旁边是否有孕妇、小孩。时时处处看到排队时总有人插队加塞儿,又或者在地铁、公交车上抢座、抢道,在旅游景点占据拍照点拍个没完不让人等。这些现象均是缺乏教养的体现。良好教养的人际出发点是为他人着想,方便他人、不扰邻是原则。这方面我们很多人的行为真的是差距较大,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上升到教养的地步,可以说这个人的礼仪修为就达到一个相对圆融完善的境界了。因为教养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流露,是深层次内在所决定的外向流露,而并不是为着什么目的而刻意做出来的外显行为。

尊重他人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当成好人看,不预设前提地给他人涂上负面颜色。这里我们提出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悦纳他人”的问题。所谓悦纳他人,由字面含义可知指的是我们要怀着喜悦和高兴的心情接纳交往对象。首先是内心真诚地不预设前提地和对方交往,并将这种喜悦在脸上表达出来,让交往对象明确感受到这种悦纳。其次是要能包容对方,不要求对方必得与自己同步,在交往时即刻就表现出与自己同步的“悦纳”。在当今之世,证明自身的友善可能需要一个延时等待的过程,这个实在没办法。尽管如此,我们还得始终抱持这种悦纳的胸襟和心态。因为这是人们消除彼此戒心、降低各自防范之心所必须付出的艰苦努力,是根治社会人际异化乱象的必由之途。

四、具备形象意识,对己负责

礼仪既然是一种教养,那么礼仪肯定就是一种自觉自为的行动,深层次礼仪的内涵也毫无疑问地应该触及这个层面。如何做到自觉自为?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许多人均有共识的问题――具备自我形象意识。所谓自我形象意识,指的是个人随时随地均要意识到保持自我形象的必要性,并且说话做事有分寸,不逾规矩,防止因失礼行为导致形象受损。同时,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还应该延伸到自己所在的单位、集体、部门,即个人还应该意识到我不仅仅只是我自己,我还是单位、集体、部门形象的一种体现。只有这样,个人的礼仪自觉才会有定力、有推力,个人才会不管有没有人认识自己、审视着自己,都始终做到知礼懂礼,用礼,不失礼。

关于自我的形象意识,还有两层含义需要我们每个人明确,这两层含义即是:第一,形象是需要塑造的,要通过不断努力塑造积极正面、健康友善的自我形象;第二,形象是需要持续保持的,不能是有事时我们需要刻意地去塑造形象,无事时就形象不形象放一边,不管不顾由它去。深层次礼仪要求的形象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要顾及脸面,首先是自己的脸面,其次是单位、集体、部门的脸面。这里绝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要求个人要有所担当,首先是对自己有担当,对自己负责;其次是对单位、集体、部门有担当,对单位负责,对部门负责。也正因为有如此种种复杂的缘由,人们才把礼仪定义为规范、准则,所以我们才强调礼仪其实也是一种决定着人们如何行动的观念和伦理。

礼仪不是小儿科,礼仪本来就是复杂的。深层次礼仪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深层次礼仪付诸实现是我们唤醒人性之暖、人情之美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篇3

【摘要】如今各大高校将“社交礼仪”作为一门素质教育通识类的课程在各专业进行普及,这不光能够培育学生的基本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鉴于社交礼仪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怎样选择最佳的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来说十分关键。

【关键词】社交礼仪教学考核革新

社交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觉形成并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他的素质和礼仪。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自觉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礼仪课便顺势而出,不少高校还把它设为必修的基础课程。

一、社交礼仪课内容的变动

高校中的学生学习素养和文化礼仪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清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将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成礼仪概论、穿衣礼仪、见面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吃饭礼仪等。并且要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传授社交礼仪的整个过程中。礼不光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目前的礼仪教学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以国际礼仪通则为准,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述西方的礼仪规范,对于中国礼仪的讲解较少,学生能学到的也不多,更谈不上继承、创新和传承了。因此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礼仪的历史起源等有关的书籍,如《周礼》、《礼记》等,更方便学生的理解。除去对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实践上的应用,社交礼仪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还要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能处变不惊,举止得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课程开展方式的革新

(一)严格挑选授课老师

老师的严格挑选对于保证社交礼仪的高效性十分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挑选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以笔者在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社交礼仪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授课的老师却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了差异,有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法学专业、政治专业等;老师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反而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在笔者看来,要想社交礼仪课程能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要在老师的筛选上面下功夫。在现今社会,考取证书是一个既普遍又能得到认可的方式。学校可以规定,教授社交礼仪课的老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国际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虽然过分的提高要求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总有这个证书,就说明老师经过了严格的礼仪授课培训。

(二)老师集中备课

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证课程的高质量,就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备课。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引发所有参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尤其是目前还有专门的社交礼仪专业研究,从事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老师正如笔者所说,专业涉及面很广,术业有专攻,大家聚在一起备课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精去粕。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教学职业的看法,对于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细思考并且回想我的日常,我发现并没有这种感觉并且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正好借题发挥一下,在我看来集体备课能减小老师对于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能给人补充最新营养的水。集中备课的条件下,任何有上进心的老师都不愿在同行面前出丑,不想说陈旧的知识,不愿意被人拖着走,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追随时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例如,在讲社交礼仪课的形态部分,要讲述站姿,一般老师都会把基本的动作进行分开教学,然后再深入的讲一些不良站姿,通过老师自己来讲述和示范,一节课45分钟,大概只能讲这一个知识点。然而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直观的讲解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里专家的示范,图文并茂,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简单易懂的演示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而,在许多大专院校,因为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老师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有点像给病人看病开药只靠看片子的医生一样,并不会传统的望闻问切,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提议,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赖它减少教学负担。

(四)点面结合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因为实践才是z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交礼仪课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每堂课的内容中都要点面结合,涉及到实践与理论,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接待礼仪,点的训练可以有模拟电话、互换名片等,面的训练可以有办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实践,完成点和面的结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做的好与不好,是否标准等等。这种微互动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老师单方面讲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礼仪规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喜欢,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了课堂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上课地点延伸至会展中心、签约仪式、接待宾客等。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具体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鞒械男问剑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

参考文献:

[1]赵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J].教育界(下半月刊),2010.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篇4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

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

(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什么是习俗?

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14、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1)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2)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15、什么是礼宾序列?它有哪几种主要的排列方法?

它又叫礼宾次序或礼宾排列。它是指在外交活动中,依照国际惯例与本国的习惯做法,对于应邀而至的众多国家、团体或个人的尊卑顺序,所进行的合乎礼仪的排列。

当前,在各国的外交实践中,礼宾序列共有以下五种具体排列方法。

(1)按照来宾的职务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2)按照外交活动的参加国国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3)按照来访国告知东道主该国组成代表团,或是决定派遣代表团的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4)按照有关各方正式抵达活动地点的具体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5)不进行明显的尊卑顺序的排列。

16、《礼记》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请问你怎样理解?

(1)这体现了礼仪的原则中敬人原则;(2)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而且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3)在礼仪中,对待他人的要求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要做到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17、什么是合十礼?

信奉佛教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盛行合十礼,合十礼就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下俯下,合十礼以跪拜为最尊敬,蹲着行礼次之,平常是站着行礼。

18、个人形象六要素是什么?

(1)仪容,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2)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3)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4)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5)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6)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19、个人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对社交礼仪的理解篇5

关键词:高校;形体礼仪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30-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录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查询有关形体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文献,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通过对部分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形体塑造、礼仪知识的需求;与高校部分教师了解以往高校体育课程对形体礼仪课程的开设情况。

3、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学生对礼仪、形体学的知识需求问卷,对5所高校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00分,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最终通过相关数理统计,获悉数据。

二、结论与分析

(一)学生对礼仪课程需求情况

在调查中获悉,仅有4所学校开设了《形体礼仪》课程,仅有78.6%以上的学生对《形体礼仪课程》有较浅的了解;在问题(您是否渴望可以进行形体塑造与礼仪方面的学习)调查中,91.6%的学生表明很希望能进行学习;在问题(是否赞同形体礼仪课程能将形体训练和礼仪文化相结合教授)调查中96%以上的人持赞成态度。可见,大学生对形体塑造和礼仪文化的学习有着很高的需求。

(二)形体礼仪学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1、现代学生礼仪教育缺失下的现实性需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知识群体,他们接受着前沿的文化,感知现代文明,汲取着深邃的思想。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文明的行为的现象。主要表现有: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礼仪文明意识淡漠;仪容仪貌有失文雅;礼仪践行手足无措;知礼而不会行礼等。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素质和整体形象。同时,也就无法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得体的职业素养。

2、通过形体训练能提高体能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础

形体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的一种体育运动。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美的形体,同时教会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健身活动。形体训练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课,内容丰富,动作形式多,锻炼部位广泛。学生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和强度不同的成套动作练习,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和提高身体素质,也可纠正局部的毛病和先天不足,达到改变和改善不良体型。

3、通过体态仪容礼仪训练塑造学生的良好职业形象,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体态仪态教育从培养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出发,教育学生学会仪表美、仪态美、言谈美、举止美,是学生内练良好素质的原动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的教学,进行各类微笑、注目、表情、坐、立、行走等多种身势仪态动作组合训练,不仅培养个体表现力、展示个人魅力,举手投足更显优雅气质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要尊重他人,文明行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礼仪修养,使学生在就业的现实压力和就业需求中增加自信和实力。

4、通过现代礼仪训练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人际沟通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良好得体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成功的关键。通过现代形体礼仪课堂,组织一些集体的活动、情境模拟,了解和学习社会职场中的人际社交礼仪,从而增加学生与各类人员接触的频率与密度,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通过优雅的言谈举止,有效地与不同性格的人员打交道,形成关心群体的意识,友爱和善的态度,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诚实守信的品德。通过教学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交际礼仪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好准备。

(三)新课程开发下的现代形体礼仪学课程开发

1、现代形体礼仪课程目标和目的

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强烈的背景下,社会对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高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的大目标,体育教学部门也应参与其中,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服务。现代形体礼仪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传授公关社交礼仪基本知识来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提高学生注重养成良好的修养、个人形象,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进而提高与社会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2、现代形体礼仪课程与传统形体课程内容的开发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电力技术论文(整理2篇)
  • 下一篇:秋天的怀念仿写(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