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变电工程预评审的必备条件
1.可研预评审的必备条件
(1)设计资质的情况。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电压等级工程项目设计资质,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材料和设计委托的相关文件。
(2)站址和线路路径落地。技术方案、站外道路、站外电源、地质情况、站内外给排水方案等要落实。可研报告不应该违背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规定,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3)获得必要的文件与协议。取得报审项目接入系统的评审意见;同时工程的可研方案、审定的规划方案及上级电源点配方案保持一致,如果需要有调整则需要相关部门出具书面认可;报审可研项目线路路径的协议要齐全,沿线相关规划、国土、重要交叉跨越、县级政府等相关协议要齐全。站址、线路的勘测工作完成以后,要出具有效资质的勘测报告。
2.初设预评审的必备条件
(1)取得必备的文件、协议。报审的初设文件需要取得可研评审意见和可研批复以及项目核准文件。初步设计的文件应依据电网项目的可研核进行准建设方案和规模的编制。投资和占地均不能超过可研批复。
(2)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初步设计的文件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初步设计的文件要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两型一化”变电站、“两型三新”输电线路等基建标准化建设成果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电网项目的站外电源、站外水源、站外道路、大件运输、安全稳定装置等配套设计方案应同时提交评审。
(3)设计资质的情况。需具备相应电压等级的设计资质、设计中标通知书或设计委托文件。
二、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评审的要点
输变电工程设计评审要关注整体,注重细节。评审要点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工程总体技术方案以及造价水平必须全面掌控。笔者对设计评审在输变电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本人在变电专业评审的工作经验得出以下评审要点。
1.项目可研阶段的评审要点
在项目可研阶段进行设计评审时,需要将评审重点放在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建设必要性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国民经济及电网现状分析是否正确,数据是否截至报告编写的前一年。
(2)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平衡是否准确,各种电气计算是否正确。
(3)项目必要性论证是否充分,电网发展规划概述是否正确,设计方案是否明确,项目建设规模、电气布置、主接线形式总平面布置、主要设备型式及参数和主要建筑结构形式等要确定;线路的路径、导地线、气象条件、绝缘配置、杆塔及基础要确定;各专业主要的工程量要确定,主要工程量清单要提交;单独立项的工程科研项目要确定;确认外委单项工程的设计文件。
(4)接入系统方案有无比选方案,推荐方案是否与最新规划成果保持一致。保护、通道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整理设计及相关规程的要求。
(5)估算中的项目划分及计算标准是否符业国家及行业标准。主要工程量是否与技术方案保持一致,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是否有相关依据。总之,应结合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可研设计评审,确保评审以后的设计方案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投资合理性、资源节约性及运行方便性等要求。
2.项目初设评审的要点
(1)变电专业变电专业的重点要从主要的技术方案及总平面布置两个方面来把控:第一,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否与可研批复一致;进出线排列是否合理;当需要有外接站用电源时,是否具备外接站用电源的设计方案;电气计算是否正确;设备选择是否符合站址区域海拔高度和污秽等级的要求;设备选型是否满足整理设备;当采用GIS设备时,应充分论述必要性。第二,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符“两型一化”的相关建设要求;是否采用整理设计方案及模块;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布置是否合理;间隔排列和出线方向是否符合系统远景规划;布置方案应不少于两个,并提出优选结论;占地是否优化,各配电区之间的连接是否合理;能否满足远景扩建的要求。
(2)线路专业线路的技术方案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核实新建变电站是否明确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以及远近期过渡方案;初设路径应提出两个以上的可行路径方案;路径协议是否完整、有效;初设线路长度原则上不能超过可研批复长度;对于走廊清理工程量较大的工程应在评审会议召开前提供支撑性材料。支撑性材料可结合设计图纸、影像照片等表述;核实地线选型。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系统通信、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等要求;第二,大跨越初步设计阶段跨越段路径的测量、水文、地质条件和塔位、塔高等应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大跨越路径应结合全线路径进行多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重点对推荐路径方案和跨越点进行评审;大跨越导地线除满足一般线路段要求外,评审还应包括考虑允许载流量、塔高、基础、施工与制造等因素后进行的导线截面方案论证,精确法进行的导地线力学计算,导地线的振和防舞动措施及相关费用等内容。
三、结束语
关键字:IEC61850;关键技术;改造;改进方案
StudyonanewmethodofStagedDigitalRetrofitofSubstationbasedonIEC61850
Abstract:Intheearly21stcentury,thepropositionofSmartGridbrokenewgroundforthepowerindustryaroundtheworld.IntelligentSubstation,asthephysicalbasisofSmartGrid,wouldgothroughtheentireprocessofsmartgridconstruction.Themaincontentofthisthesiswhichhasbeenfocusedonanalyzingandresearchingthetechnologyofthedigitizedsubsutation,mainlyincludes:IEC61850,nonConventionalInstrumentTransformer,theintelligentcircuitbreakerandsoon.innovationsofthisarticlearetoproposeanewstructuredrehabilitationprograms,andprogramsarecomparedwiththegeneral,andpaoposestheimprovementpaogram.Intheendtheeconomicbenefitofthedigitalsubstationisintroduced.
Keywords:IEC61850;keytechnology;transform;improvedplan
0引言
目前,国内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从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发展现状和经济效益来分析,拆除原有的常规变电站而新建数字化变电站的成本太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进行完微机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变电站,新设备还没有产生效能就更换,势必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因此,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是最佳方案。既有效地利用传统变电站现有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又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点,使当前正在运行的传统变电站过渡到数字化变电站。本文针对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分阶段进行传统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实施方案[1]。
1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
1.1IEC61850标准
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的基础首先在于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进而实现互操作。IEC61850标准作为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惟一国际标准和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变电站内、变电站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基础,是变电站信息建模与信息交互的必然选择[2]。
IEC61850标准与以往的通信规约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规约主要用于传输电力系统实时数据和一些定值及配置信息,完全基于点表方式,缺乏对变电站系统模型和功能模型的描述,也没有将系统应用与通信技术进行分层处理,同时还缺乏一致性测试,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受到通信技术的限制,传输的信息量偏少,且互操作性差,扩展性差。
IEC61850具有3项基本目标:①真正意义上的互操作;②功能自由分布;③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SA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与以往的变电站通信标准相比,IEC61850体现出如下技术特征:①功能分层的变电站;②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③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④变电站配置语言。
1.2非常规互感器
非常规互感器的应用是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智能变电站内新一代的二次装置支持电压电流值的小功率信号输入及数字信号输入,以及基于IEC61850标准的过程总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式互感器在技术上有了应用的可能性,在实际工程中也具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3]。
国际上将有别于传统的电磁型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新一代互感器统称为非常规互感器(NonConventionalInstrumentTransformer,简称NCIT)。非常规互感器依据其变换原理可以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系列,有源非常规互感器又称为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EVT/ECT),无源非常规互感器主要指采用法拉第效应光学测量原理的互感器,又称为光电式电压/电流互感器(OVT/OCT),见图1-1:
图1-1非常规互感器
Fig.1NonConventionalInstrumentTransformer
有源式电子互感器主要指罗柯夫斯基(Rogowski)线圈互感器,简称罗氏线圈,又称为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EVT/ECT),其特点是需要向传感头提供电源,目前成熟产品均采用光纤功能方式。
无源式电子互感器主要指采用光学测量原理的电流互感器,又称为光电式电压/电流互感器(OVT/OCT),其特点是无须向传感头提供电源。
关键词:变电站;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集约化发展
1概述
为了实现国家电网全面提升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细则。河南省电力公司评价细则后,即作为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标准。为了使变电站能够达到省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评价标准,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变电站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并在商丘供电公司柘城运维站实施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商丘供电公司变电运行部等单位和部门的广泛认可。下面从日常运检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PMS系统五个方面探讨研究变电站精细化管理的方案研究与实施。
2日常运检管理工作
变电站的日常运检管理是变电站最核心基础的工作,变电站值班员每天的工作即是对变电站管辖的设备进行巡检管理。变电站管辖的设备包括:变压器、油浸式并联电抗器、断路器、隔离接地开关、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组合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地网、电缆、无功补偿系统、母线绝缘子、避雷器、站用电系统、架构基础、端子箱、避雷针、开关柜等设备,如智能变电站还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变电站是一个设备密集的场所,为保证站内设备的运行稳定,变电站值班员要非常熟悉自己所管理的各种设备,严格按照规程巡检管理,不能有半点马虎,对于变电站主要设备变压器的运维管理,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变电站主要设备变压器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是文章重点讨论的问题。
变压器设备的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安装投运技术文件。在变电站建设期间,安装投运技术文件要完善。安装投运技术文件包括:设备技术规范书、出厂试验报告、交接试验报告、运输记录、安装时变压器有没有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安装质量检查及评定报告是否齐全。这些安装投运技术文件都必须输入到PMS系统中,以接受检查及备日后资料查阅。变电中的变压器检修时期的技术文件包括:变压器设备评价报告、变压器检修记录、规范记录设备履历卡片。其中,变压器检修记录、设备的履历都要记录在PMS系统中。变压器的技术档案包括:竣工图纸、设备使用说明书、停电例行试验报告、带电检测报告、变压器故障跳闸记录、建立红外图谱库、变压器本体非电量保护校验记录等记录,值班人员要非常熟悉这些资料。对于变压器的非电量保护校验记录情况,必须严格检查出厂时进行的气体继电器、油流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压力突变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温度计校验报告。值班员交接时要进行的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温度计校验报告。值班员还要认真填写每两个试验周期之内进行的温度计校验报告。对变压器建立台账,记录设备各参数详细情况,并记录入PMS系统中。
3专项管理工作
每年地市供电公司均会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方案,对所管辖的变电站进行精益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此项专项管理工作对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起到了监督整改的积极作用。在专项管理工作进行中,评估专家会对变电站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精益化管理标准进行评价,对优秀经验进行推广,并指出需要整改的地方,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生产必须的管理环节。
商丘供电公司柘城运维站在商丘供电公司2016年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中,专家组对柘城运维站的设备维护工作评价很高。专家特别评价柘城运维站断路器的管理非常到位,断路器的设备出厂铭牌齐全并清晰可识别,没有油污灰尘的污染,断路器的运行编号、相序标识齐全清晰可识别,断路器支架没有锈斑和变形,断路器连接法兰和螺栓没有锈斑、脱落的油漆,接地线没有松动、锈斑,断路器的安装基础没有下沉和被破坏的现象。断路器绝缘子的表面清洁,没有裂缝、无放电痕迹、没有破损,法兰没有开裂现象,绝缘子的金属法兰与瓷瓶粘合部位牢固,防水胶没有脱落。但是,专家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电力电缆的管理需要优化改进。变电站电力电缆是不易维护管理的部分之一,电力电缆不像变电站其他设备位置明显管理方便,电力电缆广泛不够规则,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专家组建议值班员要对变电站建设时期的竣工图、直埋电缆走向图等图纸认真研读了解,掌握变电站电缆走向和光缆走向。值班员要定期检查电缆是否有变形,检查电缆的外绝缘套是否破损和裂缝。值班员要定期检查电缆连接终端设备线夹是否松动、发热,及时发现电缆是否有明显弯曲现象,巡检导体连接棒有无锈蚀、开裂,套管和法兰盘尾管是否有渗油现象。值班巡查电缆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电缆的终端套管的外绝缘是否破损,是否有异味和异常响声,电缆的终端套管表面是否脏污现象,有无放电和灼伤痕迹;检查室外电缆终端头的防水措施是否完备,是否有无抛挂物;判断引流线长度是否合适。
4标准化安全管理
变电站生产操作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进行日常标准化安全管理。对于变电站的标准安全管理规程主要包括:带电操作安全规程、设备检修安全规程等。
5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
2015年柘城运维站参与了商丘供电公司的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该变电运维站是一座220kV变电站,2016年该变电站被省公司抽中参加220kV变电站评选。在评选考核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结果即为各单位同业对标中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指数成绩。为了能在今年的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柘城班组按照评价细则做了好各种资料的迎检准备工作。柘城运维站组织值班员学习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细则,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查,完成各种设备的资料准备工作。
6结束语
为进一步规范变电站精益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文章从日常运检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研究变电站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分析查找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落实整改,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国网对变电站精细化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维鸽.35kV变电站如何进行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