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管理教育
一、管理教育中教学案例的要素与类型
1.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案例也称个案、实例,通常指对某一事件或过程及其背景、条件等的描述性资料。常见于管理学以及医学、法学等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管理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是指围绕管理课程中的特定教学内容而采集和编撰,体现一定教学目的,描述现实事件及其背景与条件,由文本、数据、音频、视频等资料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信息单元。一般来说,教学案例中必须包含事实、问题、目的等三个基本要素。“事实”即教学案例必须以在管理实践中实际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出于教学以及商业、法律等方面的考虑,案例呈现中可以有选择、掩饰、改编,但基本事实必须来自管理实践,不可搞成凭空虚构的艺术创作。“问题”即教学案例必须包含实际的管理问题。唯此才能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目的”即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于每个案例,关联何知识点,验证何理论,训练何能力等,编撰者必须胸中有数,不可单纯追求所谓“剧场效果”。
2.管理教育中教学案例的基本类型
管理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有应用式、思考式、开放式、拓展式等四种基本类型。“应用式案例”的案情与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节较简单,篇幅较小,一般是围绕问题直接展开表述,没有冗余或干扰性信息,有明确易见的答案,多用于教师对该知识点的说明、例证,以及训练、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常见于基础课程的讲授及标准化考试,适用对象主要是没有或较少管理经验与管理训练的非管理专业学生、管理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低资历的基层员工等。“思考式案例”的案情与某一知识单元有对应关系,情节相对复杂,篇幅相对较大,一般是围绕该知识单元的主题展开表述,信息提供比较充分,不一定有唯一或最佳的答案,多用于教师对相应知识单元的例证,以及检验与训练学生对相应知识单元的掌握与运用,常见于讲课、作业、课堂讨论及开卷考试,适用对象主要是有一定管理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基层干部等。“开放式案例”的案情往往是对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描述,提供的信息是全方位的,包括某些背景、冗余、干扰性信息,头绪较多,篇幅较大,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是综合性的。这种案例不仅没有唯一或最佳的答案,甚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是开放性的,常见于深度讨论及专门的案例课程,适用对象主要是中高级管理干部,如MBA、MPA教育和高级管理培训等。“拓展式案例”的案情往往不是与某门具体课程相关,描述的多为传统管理知识与工具无法有效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理出思路,给出概念,提出方法,不仅创新与拓展知识,也服务于管理实践,一般只见于高级研讨班等研究型教育。
二、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的意义与形式
1.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管理科学本质上是关于“能力”的科学,而不仅是关于“知识”的科学,因此管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不能停留于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如何做”,即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如培养临床医师必须接触病人,培养律师必须接触案件一样,管理教育必须引入并倚重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地完成理论与实残、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其次,管理科学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而不仅是关于“事”的科学,因此管理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与事打交道的“智商”,还要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情商”。案例教学中阐述观点、表达立场、说服他人、团队合作、权衡应变等,本身就是管理能力训练。严格说来这些案例教学的衍生产品本身就是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而非“副产品”。
2.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为主要特征,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基本诉求,兼及信息处理、逻辑思维、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围绕教学案例建设和使用而展开的教学实践过程。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可分为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生主导型等三种主要形式。在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多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等选取相应的案例,采取例证、分析、提问、演示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讲课,教师扮演“导师”角色。在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进度、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思路、角度、方法,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引导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课堂讨论,教师扮演“导演”角色。在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的方法、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完善性、创造性等,通过讨论、辩驳、置疑、答辩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多用于作业、考试,教师扮演“评论家”角色。
三、管理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的要点
1.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搞好案例
首先,案例要真实。凭空编造案例顶多起到例证的作用,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对于那些来自管理一线学生,虚构的案例难以欺骗他们。其次,案例要新鲜。新鲜的案例不仅更贴近企业当前实际,使学生有真实感、现场感,而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意识。再次,案例要数量。保证同一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现场反应等有灵活选择的余地。
2.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现场组织工作
首先,比较复杂的案例应安排学生的预习环节。如集体课堂讨论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还可要求学生准备讨论提纲;独立完成作业的案例应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其次,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避免冷场,讨论开始时教师要先“暖场”,营造轻松热烈的气氛;讨论进行中要“挑拨”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先安排好“种子选手”在发言不踊跃时打破僵局;人数较多时可先分组讨论,给更多同学发言机会,再由“意见领袖”代表本组发言;条件具备、内容合适时,可以组织“互动游戏”提高参与度;可以布置学生根据实践经验自行“设计案例”等。有没有学生参是举例说明与案例教学的根本区别。再次,及时引导,避免游离主题,讨论失控。教师要始终保持冷静,及时对讨论的中心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示、明确,对已经讨论充分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终止,对尚未讨论或讨论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引导、提示,对游离主题之外的问题要及时制止、转移,对开放性的问题要有诱导、暗示,讨论结束时要及时点评等。
3.案例教学没有固定格式,要灵活务实
管理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年龄、素质、专业、基础、经验、期望值、班级等往往差异很大,过分教条地认为一定什么样子才是案例教学,不顾条件地坚持开展案例教学些环节等,都是不现实的,要懂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变通。
参考文献
[1]黄维德,组织行为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于其课程教学来说,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更多地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结合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过程结合实践的、非常有效的实用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案例呢?一般来说,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叙述。这些案例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了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而这些记录对我们处理现在或者是未来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案例的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②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③让学生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学生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有两方面,一是使用案例教材,它主要包括: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案例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案例相关的教学笔记、根据案例设计的讨论计划、根据讨论计划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技术等。另一个是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他们清楚教学的理念,能够设计教学方案,编制教学案例,并熟悉案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研究、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其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实践性非常突出,要求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课程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案例教学法大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要求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并拟定方案,然后参与课堂讨论,交换意见,形成有创意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从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理论知识的讲授多,照本宣科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多。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增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成本最低、最节约时间的“社会实践”。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怎样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派遣劳动者的管理的知识,结合周占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中的《劳动关系协调》,笔者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应包括: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案例材料(如本案例)或创设案例情境(如:《李先生与KDJ公司所引发的劳动纠纷》)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分析、阅读,如:本案例给出三道思考题:①李先生到底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②KDJ公司为什么不承认与李先生之间存在劳动关系?③派遣劳动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由于本案例来源于工作实际,可读性较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理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身学习的方法。
2.分组讨论。当一个个充满睿智和灵感的结论初步形成后,则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案例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按奇数将学生分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一旦形成,较为固定。为什么选择奇数呢?主要是为了方便形成小组结论。由案例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民主地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地记录各种意见,组长组织讨论,形成小组一致意见,有疑问的带入全班讨论。
3.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一般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小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进行全班集中讨论。全班集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述评。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总结述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完成案例提出的问题,并对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做出结论;同时把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它方式获得的知识相联系,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基础。第二部分是由教师对本节案例课进行评价,做出全面总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案例所传递的信息,更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或案例法,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的举例法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为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法。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法。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法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学生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这是简单的举例法很难达到的。
第二、案例教学法不能适合传授所有知识技能
由于教学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方法在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及在经济、法律等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案例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技能的传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够理想。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代替其它的教学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要考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尽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真实环境,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学员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的环境,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其它教学方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技巧性更强,要求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从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划拨相应经费,引进、配备资深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第二,学校应多途径解决案例编写和质量问题。案例的编写和质量水平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过十来年,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案例缺乏,相关学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实践来编写和完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合作也是丰富案例素材的方法之一。当然对以往案例的补充和修订同样是案例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渠道。有些案例虽然陈旧,但企业背景和问题的代表性仍然突出。对于这样的案例,应该追踪企业的发展现况,补充案例对象企业的最新资料,检验以往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使得案例教学课程能保持持久的真实与鲜活。
第三,学校应积极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进行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案例教学中,除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考虑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实际运营经验导致的纯粹纸上谈兵的问题。所以吸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加盟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队伍中,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杨海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2]王明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难点及对策.北方经贸,2008.10
[3]赵文芳.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05
关键词高职数学;计算机应用;数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33-04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数学教学也面临改革,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数学教学增强实践性,数学实验这门课程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平台开展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基于过程导向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学生通过上机验证数学计算结果,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接受知识。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高职数学课教学中引进计算机应用,在微积分的几个重要环节,根据高职学生理论基础差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应用方案,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跨过微积分传统教学中的几个环节,使得所要求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达到传统数学教学达不到的目的,以期望高职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学软件的类型及选用
数学实验软件平台由若干数学软件组成,它提供各种强大的运算、统计、求解、作图等功能。数学软件按用途,一般可分为整理数学软件和专用数学软件两大类。常见的整理数学软件包括MATLAB、Mathematica、Maple和MathCAD等,其中MATLAB以数值计算见长,Mathematica和Maple以符号运算、公式推导见长,MathCAD以绘图、设计见长。专用数学软件主要是为解决物理、数学和其他科学分支的某些计算问题而设计的,专用系统在符号和数据结构上都适用于相应的领域,如绘图软件类、数值计算类、有限元计算类、数理统计类、数学公式排版类、数学编程类等。
软件Mathematica的用户群中最主要的是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但是,Mathematica还被广泛用于教学中。数学中的许多计算是非常繁琐的,特别是函数的作图费时又费力,而且所画的图形很不规范,所以现在流行用Mathematica符号计算系统进行学习,从高中到研究生院的数以百计的课程都使用它,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此外,随着学生版的出现,Mathematica已经在全世界的学生中流行起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工具。
就学校而言,在微积分教学中,笔者认为选用Mathe-matica较为适宜,它的主要特点是:从某种意义上讲,Mathematica是一个复杂的、功能强大的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符号演算、数值计算和图形。它可以自动完成许多复杂的计算工作。显然,针对高职数学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涉及有关微积分方面的知识,通过Mathematica的三大功能,很多问题都能很轻易地解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选用它的主要原因。
3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仅就导数问题及导数的应用问题在引入计算机应用后,探讨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概念的背景定义几何意义推导公式或介绍相关定理性质例题作业等。
笔者的思路:讲解简单的数学概念来源,类似的问题提炼出来,如何解决,数学软件直接解决,省去若干繁琐的中间步骤,得到期望的结果。就像是足球比赛中,为了达到进球的目的,有很多打法,如压迫式打法、短传渗透式打法、长传冲吊式打法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类似于足球中的短传渗透式打法,强调的是中间过程(背景、定义、定理等,注重逻辑推理等),当然技术性要求较高。笔者思路中的教学模式类似于足球比赛中的长传冲吊,快速通过中场,省去中间的若干环节,如讲解定义、定理等过程,甚至求导过程(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等应用)的省略。尤其是基于高职学生基础差的原因,省去理论上的若干环节,用数学软件直接得到相应的结果,以求达到所要的目的。在笔者看来,这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当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使得他们更加尽善尽美。相当于足球强队配有不同的几套阵容,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打法。
1)求导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过导数概念的引进、定义、几何意义、推导导数公式之后,就是利用导数公式求导。
显然,碰到稍微复杂一点儿的情况,中间求导(部分过程省略)涉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问题,相当繁琐,不易计算。
2)导数的应用――作图问题。在函数作图这个案例中,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际涉及的概念有很多项。通过一一讲解各项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才能归纳解决最后的函数作图问题。因此,了解各种概念的相关性及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明了整体思路,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描绘函数图形时,它主要体现在: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确定函数的奇偶性;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确定曲线的凹向与拐点;确定曲线的渐近线;需要时,还得由曲线的方程计算出一些适当的点的坐标;把上面所得结果,按自变量大小顺序列入一个表格内,以观察图形的大概形态,然后描绘成图。
依据上面结果,按自变量大小顺序列表(表1)。根据表格作图,见图1。
上面的作图步骤第3、第4项,也就是前面做的任务1和任务2,即是导数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花费的学时较多,授课顺序这里不再详述,仅导数相关概念及相关运算法则连带练习,就耗费相当多的学时。而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求导数,则省去在函数求导、导数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高阶导数等很多时间。
4改变教学模式
介绍简单数学概念数学软件使用软件求解结果。
案例1的数学软件解法:描绘的曲线。
用Mathematica软件直接图解,由于Mathematica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可以分两步来研究和讲解导数和函数图形的关系。而且不需要会手工求导数及如何运用导数相关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只需要按照Mathematica数学软件要求语法格式输入相应的命令运行即可,来达到求导数和作图等目的。相关命令及分析见图2和图3。
图中涉及的Mathematica操作命令为:定义函数求导数(可高阶求导)求解方程作图相关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命令,有些命令顺序相关性不大。做题过程中,学生当然需要掌握有关Mathematica命令的相关语法,这里不再详述,相关部分的命令格式详见有关书籍或Mathematica软件帮助。
案例2:作函数的图形。
解法1:传统解法(由于篇幅有限,传统做法省略,类似案例1)在前面的任务2求导中看到,仅一阶、二阶导数就很麻烦。
解法2:直接用Mathematica求导,相关步骤及理解等同案例1,见图4(求导等)及图5。可以看到,相比案例1更复杂的情况,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以上通过案例1及案例2的传统的理论课环节,及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两种解决方法来描述案例,学生可从实际的案例,用Mathematica做题的作图过程中体会,再理论上对比理解这个案例。
5数学软件知识扩展
通过比较Mathematica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看到了它们的差别与优劣,实际上,将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后,产生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讲授相关的数学软件操作常识,通过指导学生上机实验,或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或验证数学结论。本项研究以教学模式为着眼点,强调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或学科的差异,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基础好的学生或专业要求高的情况,增加数学实验课的有关内容。课上引入计算机应用,对一个数学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根据问题的性质,提供多种计算机解决方案。
除了数学软件Mathematica、MATLAB等,还可以介绍学习应用数学编程类软件、办公软件Office等常用软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通过不同软件,可以给出多种解法,但并不是所有问题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都能解决,每个软件都有它的强项及范围和应用领域。
回归分析问题或其他问题。以一元回归为例,常用办公软件就可以解决得很好,在基础数学的理论教学中应实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学科的差异,引入计算机的应用,对于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学生,至少可介绍两种计算机解决方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于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介绍常用的、容易操作的软件方法,如可以讨论用计算器和Excel解决一元回归问题的差异,引导学生对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Mathematica作为软件工具,结合导数和导数的应用等数学内容,用数学软件求解来组织教学内容,省略了传统数学教学理论上难懂的过程,定义―定理―性质等推导过程,直接用数学软件解题,让问题变得简单化,在学生能够体会到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下实践数学软件。这里推荐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讲解知识与训练技能,适用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此案例为背景,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解决或本门课程后续章节讲解打下一定的基础。
过去训练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手工计算,后来用过高级语言编程……),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图形功能和方便的数学软件,使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算法和软件,在屏幕上通过数值的、几何的观察、联想、类比,去发现线索,探讨规律。最后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映川.高等数学讲义[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