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肝脏疾病预防及个性化方案(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9 栏目:办公范文

肝脏疾病预防及个性化方案范文篇1

乙型病毒肝炎是一种由于感染乙肝病毒,造成肝脏炎性病变,损伤体内各种器官的疾病[1]。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严重者可能转化为肝硬化或者肝癌,严重侵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乙型病毒肝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全身无力、水肿、易疲劳、失眠多梦等。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不规律也会加大该疾病的发生概率,近年来,乙型病毒肝炎的发病概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上应该对此引起重视[2]。本次研究主要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600例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00例,实验组300例,所有人员经过常规检查没有任何异常。其中,实验组人员中包含157例男大学生和143例女大W生,人员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5±0.5)岁;对照组人员中包含155例男大学生和145例女大学生,人员年龄在18.5岁到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8±0.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建议学生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等。实验组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应该给实验组大学生普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其次,应该对乙肝病毒性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者进行管理和控制。第三,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作息习惯,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第四,建立相关防控小组,定期培训防控小组的人员,从而提高防控小组对乙肝病毒型肝炎患者的预防控制水平有所提升。分别在六个月后、十二个月后、二十四个月后,对两组人员再一次进行常规检查,确定两组人员的感染情况。

1.3感染评定标准

进行常规检查后,检查结果呈阳性或者初次测量呈弱阳性经过再次复查后仍然呈阳性则可评定为感染者。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六个月后,实验组大学生发病率为0,对照组大学生发病率为1.33%;十二个月后,实验组大学生发病率为0,对照组大学生发病率为1.67%;二十四个月后,实验组大学生发病率为0.33%,对照组大学生发病率为2.33%,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于该疾病知识了解的程度,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同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相对来说也比较深[3]。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体内其他脏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寻求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相关研究发现,有效的预防手段能够降低该疾病的发病概率。为了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有关机构应该加大对该疾病的预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该疾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同时,针对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防治病情恶化,该患者的家人也应该进行相关血清检验,确定是否被感染。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选择600例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00例,实验组3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干预的大学生在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大学生,且疾病知识程度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他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少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司海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3(5):2245一2246.

[2]吕秋莹,谢旭,张顺祥.深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住院费用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0(z):222一224.

肝脏疾病预防及个性化方案范文篇2

脂肪肝人群中不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比例高,更重要的是脂肪肝可以预测将来发生糖尿病。

日本、美国、意大利研究报道,对没有糖尿病的人群进行7年追踪研究发现,那些患有脂肪肝的病人经过7年之后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又将现在还没有糖尿病的脂肪肝病人视为2型糖尿病的后备军。脂肪肝不仅引起肝脏的各种异常,而且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伴随,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的共同关注。

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全球患病率为20%。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最近上海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达到15.35%。按上海人口1600万计算,上海目前脂肪肝人数约达到250万人。其中大约有50%的人群(125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中达到糖尿病标准的人数约达36万,那些已经进入到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和糖代谢尚处在正常范围的脂肪肝人群是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

如何诊断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大多没有临床症状,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右上腹胀满或隐痛等。随着体检的普及,通过B超诊断出的脂肪肝患者日益增多。其次是一些患者偶然检查发现肝酶升高又没有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肝病的证据,也没有药物或中毒等原因,这些患者大部分可能患有脂肪肝,如果做B超检查或肝脏CT可以进一步证实。肝脏脂肪含量>5%就可以诊断为脂肪肝,但是肝脏脂肪含量>30%时B超检查才能检测出来,也就是说,当B超和CT诊断出脂肪肝时,已经不是早期。

目前,国际上诊断和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和肝脏脂肪定量的金标准是肝穿刺作病理检查的诊断方法,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别至关重要。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肝穿刺病理诊断对明确病因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都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探索无创的肝脏脂肪定量检查的方法。国外自1994年开始应用磁共振波谱(1HMRS)方法无创性精确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近几年国内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磁共振波谱测定方法,正在临床推广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仍然限于肝脏脂肪定量研究,如果欲明确是否存在脂肪性肝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或与其他肝病进行鉴别诊断仍然需要肝穿刺病理检查。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症状,不痛不痒,许多患者对脂肪肝并不重视,以致部分患者出现持续的肝功能异常时才来就诊,此时已经不是早期单纯性脂肪变性阶段,而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在此阶段,不仅肝脏损伤加重,而且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风险的伴随率大大增高。

及时筛查糖尿病

一旦诊断为脂肪肝,应该到医院的相关专科就诊,首先要明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如与各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损害以及酒精性脂肪肝进行鉴别。然后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肝损伤的程度与肝脏脂肪含量有密切关系,脂肪沉积越多,肝脏损伤越重。因此需要测定肝脏脂肪含量,国内有些单位已经开展CT半定量的方法,我们医院同时开始进行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可以精确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对于一些反复肝功能异常而诊断不明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肝穿刺病理诊断。

对脂肪肝的重视不能仅仅放在肝脏上,由于脂肪肝患者是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所以对脂肪肝患者必须筛查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筛查方法十分简单,通常采用标准的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糖耐量试验可以早期诊断是否有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的程度以及确诊是否为无症状性糖尿病。对于脂肪肝患者我们给出的建议是:重视脂肪肝,警惕糖尿病!

脂肪肝可防可治

脂肪肝可防可治。其防治原则是:早期发现,规范诊断,综合治疗,贵在坚持,重在预防。医生会根据脂肪肝的程度、分期、代谢异常和风险评估,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生活方式干预,即饮食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通过降低体重可以使肝脏脂肪含量逐渐减少,随着肝脏脂肪量的下降,不仅脂肪肝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糖代谢异常可以改善,原有的糖尿病可以减轻。医生和营养师根据个体情况量体裁衣制订出合适的营养和运动处方。需要提醒的是减肥速度不宜太快,快速减肥反而可以加重脂肪肝。因此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对于生活方式治疗后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合理选择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封面专家

肝脏疾病预防及个性化方案范文篇3

老年人;胆道疾病;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1资料与方法1.2治疗方法:1.2.2麻醉及手术方式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因症状重,病情危笃,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下,施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计6例,其中2例并作胆囊切除。其余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共施行单纯胆囊切除30例;胆囊切除加胆道内引流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4例;胆囊切除胰腺被膜切开减张加引流2例,剖腹探查取活检I例。1.2.4术后处理①术后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循环血量,选择广谱、低毒、肝血浓度高及胆道排泄率高的抗生素,适当应用激素,并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

2结果3讨论

随着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日愈增多与病种的日愈复杂,老年胆道疾病及其合并症的概率也在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外科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问题。老年胆道疾病常并发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远较一般胆道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得多,为手术期的各种问题也复杂得多,能否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常直接影响患者的最终结局[2]。3.2麻醉、术式选择与术中管理问题大多数老年胆道疾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并发有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麻醉有其特殊的特点[5],术中牵拉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心脏骤停,且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未能证明哪种麻醉方法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我们认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加气管插管浅全麻是比较合适的。全麻的优点在于可确保患者配合手术,完全控制气道并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引分泌物,缺点在于常需使用肌松剂,而肌松剂残余是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某些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则可达到避免使用肌松剂并确保患者配合手术的目的。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对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应遵守根据病情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原则,术中不应过分强求手术的彻底性,特别不能过分强求做内引流,以免创伤加大,术时延长,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对于以胆道梗阻为主要病变的病例,引流一定要达到梗阻以上的胆管,才能达到目的。如系肝胆管梗阻,则须引流梗阻部位以上的肝胆管,常需切开肝脏,这样的手术,急诊难于解决,可留待二期手术。对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不管选择何种麻醉、何种手术,我们认为术中均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师进行管理,应用监护设备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气心电。监测,随时注意心肺功能的特殊变化和血容量的维持。

3.3术后处理的几个问题预防和治疗术后严重并发症是老年胆道手术成功的关键[7],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注意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压波动、血糖变化,提高预防意识,并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胆道疾病特别是有梗阻性黄疸者,术前常有水电解质失衡,加上术后又多带引流管,大量液体丢失,因此围手术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持合适的尿量,是术后必须首先注意的问题。由于全麻插管,切口疼痛,咳嗽无力及原有的并存呼吸系统病症等因素,老年胆道手术后极易并发肺炎。我们认为术后加强口腔护理,鼓励和帮助患者排痰。采用抗生素及化痰药物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早期翻身,合理选用抗生素等措施,对防止术后肺炎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预防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溃疡,也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因为一旦发生,病情急转直下,死亡率极高。我们的体会是术前使用制酸剂7~10d,有条件者应用洛赛克和善宁,围手术期选择有效的、肾毒性小的、胆道排泄率高的抗生素及短期使用激素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特别是有梗阻性黄疸者常合并营养不良,术后早期合理的完全肠道外营养能避免损害重要脏器功能,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我们体会应用脂肪乳、复方氨基酸、应急早期低热卡和适当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等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2]席鹏武,王瑞清,李罡.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煤炭医学杂志,2007,6(5:407)[4]皮执民,主编.消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8

[5]张少华.老年胆道手术及麻醉问题(附320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5(4):201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水务半年工作总结(整理2篇)
  • 下一篇:个体口腔诊所年度总结(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