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收集3篇)

时间: 2024-07-30 栏目:办公范文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范文篇1

以乡村旅游为背景,运用信息设计的方法,研究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的流程,在社会需求分析和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乡村旅游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及视觉转化与表现,为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推广宣传旅游资源,为新农村走向信息型城市综合体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流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乡村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更多的时空障碍,其传播方式和途径发生的量的超越和质的改变。信息视觉化设计将一系列信息数据转化成视觉图表或图标,使繁复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信息受众,以实现“用视觉去思考”的最终目的,实现信息的高效有序传播。

一、研究背景

旅游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因其明显的特色和多样的性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社会热点。2006年我国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更加凸显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党的十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充分利用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经营美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十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紧密联系十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日趋活跃,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日趋增长,人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是区域旅游发展和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该研究可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在区域范围内,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为新农村走向信息型城市综合体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其他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现实参照,还可为区域内其他产业的信息视觉化设计提供示范。

二、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

(一)乡村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接待活动。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旅游开发的行为发生在乡村地区既包括以乡村事物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也包括以非乡村事物,如观光资源、温泉和宗教场所传统资源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城市与荒野间连续体内人们文化特点的旅游。乡村旅游最大的吸引力是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主要的客源市场是都市居民,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村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风情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特产、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二)信息视觉化

信息视觉化是对大容量信息整合、归纳,从而进行视觉设计的―种方法,其本质是从抽象数据到视觉化结构的映射,是交互式的视觉展示。信息视觉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最终是要实现从视觉化中进行数据挖掘,为决策服务。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是旅游信息呈现的独特途径和形式,是对信息架构运用艺术化、视觉化的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清晰的信息传达、有效沟通及使用。

三、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设计流程

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实施社会需求的分析,以数据库的建立为基础,通过信息筛选与整合,利用视觉转换与表现来实现。

(一)社会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分析是人们借助各种途径了解和掌握并分析相关信息的能力。社会需求分析的质量和水平,是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前提,也是信息视觉化设计的驱动力,其水平直接影响整体水平。社会需求分析主要借助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来完成,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大量文献信息、电子信息、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

乡村旅游的社会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需要哪些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或者说哪些乡村旅游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化,以提高人们旅游的方便快捷,这就关系到乡村旅游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二是社会需要怎样的乡村旅游视觉信息,即通过对乡村旅游信息的视觉化设计能否实现积极准确的引导人们,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影响人们旅游中的出行、游玩、休闲,甚至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这涉及到信息的视觉转化及表现。

(二)数据库建立

信息是人们传达意思的内容。信息由一系列有效数据组成,数据是信息的原始形态。通过这种数据按一定程序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加工才能产生有助于实现特定目的的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想要对什么信息进行视觉设计,就决定了要收集怎样的数据类型,即这些数据是数量的、序列的、范围的还是什么等,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这些数据与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是否存在本质的联系。

乡村旅游信息视觉化,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原理把信息视觉化、符号化、图表化,使信息更方便、快捷地传达。乡村旅游数据库包含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主要分为两大块,即乡村旅游消费者信息和产品信息。消费者信息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旅游动机,一般来讲划分为三种(农事活动为主――回归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村寨景色为依托的环境旅游――生态绿色的乡村旅游、农村文化风俗为目的的旅游――体现为旧地重游、实践学习的旅游形式);二是消费者消费意向水平;三是消费者喜好。产品信息涉及到五个方面:一是属性:根据消费者乡村旅游动机,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有:休闲旅游(农家乐、渔家乐)、观光旅游(观光农业、科技观光、古村落观光)、收获品尝(采摘节、垂钓)、学习体验(夏令营旅游)、运动休闲(温泉、高尔夫球、攀岩)、以及复合产品等;二是规模:占地多大、客容量多大、同时可接纳住宿、就餐人数等。三是特色优势;四是位置和交通;五是价格。以上信息数据,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一个乡村旅游信息平台。

(三)信息筛选与整合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将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依据设计的目的,选择有用的、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是一个由繁到简的筛选过程。毫无保留地将全部信息呈现给读者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信息网络时『弋,我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如何使我们更方便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信息还需要加以分析、解释并表达,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质量严重影响信息结构及视觉化设计的整体效果,建立明确、合理、清晰的信息关系是信息筛选和整合的关键。

乡村旅游涉及到的信息包括很多:旅游位置、景点特色、消费水平、条件、行程等;在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设定涉及目标,突出中心概念;其次要对已经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筛选,去粗取精,保留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说受众最感兴趣的乡村旅游信息,比如:乡村旅游景点分布、景点特色、线路等。通过对乡村旅游现状的调研,分析其旅游资源、客源信息、线路信息、交通信息等,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与整合设计,使得信息的传达更明晰有效。

(四)视觉转化与表现

信息视觉转化与表现是指将信息形式转化为视觉形式并合理表达,即信息内容的视觉转化与表达。信息是抽象的,如何对信息进行视觉转化和表现是信息视觉化的核心。信息通过视觉转化使信息传达更方便、准确、更易识别,因而更有魅力和价值。乡村旅游信息的视觉转化主要通过视觉信息图形(图标)、视觉信息图表、视觉信息地图三种形式表现。

1.视觉信息图形(图标)

康德说:“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的视觉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图通常表达一定的视觉内容所要传达的信息,而形是一定内容上的适合形式,具有形式美的表现力,图形所要表达的必定是具有内容的美的形式。乡村旅游信息涉及到旅游主客体的方方面面,如何使旅行者在繁杂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锁定所需信息,视觉信息图形(图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将乡村旅游的特征、旅游项目、客容量等通过图形(图标)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人们能更加快捷地捕捉信息,为决策服务。

2.视觉信息图表

视觉信息图表是以数据为依据而设计出来的,表现事物的客观内容、信息含量大,视觉信息图表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其内涵也远远超过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理查德・乌尔曼首次提出“视觉信息图表”的概念,他将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看作是一种构造信息结构的方式,认为信息结构设计师的根本任务是设计对信息的表达,即信息结构设计师应该能够提取复杂环境和信息中的内核并将其以清晰、美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传达方式,将文本形象化、时空层次化、信息秩序化,通过对图像、文字、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来处理一些单靠文本或数据很难解释的信息间的相对关系,并试图通过视觉语言提高信息传达的感染力、丰富性及交流的效率。

乡村旅游视觉信息图表不限于常用的数据图表,它所涵盖范围更大,它将乡村旅游信息量化,将视觉审美艺术与准确的乡村旅游数字文本信息结合在一起,用适当的视觉语言将数字与数字间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和归纳,形成既生动又容易识别的图表格式,使人们以最少的时间消耗和最大的趣味性去阅读乡村旅游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过于乏味的描述性文字。

3.视觉信息地图

视觉信息地图的设计关键在于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信息地图是一种做减法的设计。视觉信息地图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重要资料。乡村旅游信息地图可解决区域范围类旅游的信息传递。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分布视觉信息地图、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地图、旅游项目特色地图等。日益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使得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如何通过乡村旅游信息地图一目了然的找到目的地才是一张好的视觉信息地图的标准。

四、结语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范文篇2

云南“数字乡村”项目完成了全云南省“省、州市、县、乡、行政村、自然村”六级共计13万余个信息网站的建设,是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州、县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六级的农村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云南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报道。

多级网站集群技术同时在正在建设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平台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全省所有科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共1万余个单位)用于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等项目。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开发基于B/S结构,充分运用门户应用集成(EAI)技术、门户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网站群的建设。系统主要由站群管理平台、站点管理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多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和数据库平台构成,具有较强的整理性,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社会价值。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优势:

・通过门户网站集群的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满足国家制订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采用网站集群技术统一建设政府部门信息化门户,可节省大量政府信息化投资经费,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有利于统一管理网站集群,实现规范、一致、有效的管理,显著降低网站的运维成本。

・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极大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

云南数字乡村工程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信息化项目,第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主管副省长任项目组组长,是我国的第一个数字乡村工程项目,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云南“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荣获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数字化创新奖”。

2009年度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36-02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看农业,更看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化和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各个领域,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搞好信息服务的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认真开展云南省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速度加快

一是云南省已经建立省级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和16个州(市)、129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省厅设立了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和农业信息中心,16个州(市)建立了信息工作行政机构,玉溪和临沧两市成立了信息中心,85个县区建立了信息工作机构,已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392个,县级以上有354人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工作,农村信息员3685人。二是硬件设施明显改善。通过“数字乡村”工程、“金农”工程等建设,网络运行终端开通至乡镇,网络信息服务覆盖到了村。2010年年底,全省农业系统共拥有计算机5767台,服务器188台,数码相机2328台,摄像机675台,打印机1843台,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初步建立,各州市、县区、乡镇农业部门均配置了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并实现互联网接入。与“十五”末相比,计算机增加2391台,增71%;服务器增加142台,增1420%。三是服务平台蓬勃发展。云南省已建成以农业信息网站群和数字乡村网站群为龙头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全省有146个农业信息网,1495个“数字乡村”网站、137637个数字乡村网页,行业专业网站126个、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82个。各级农业部门还和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企业紧密合作,开通了“三农信息无缝覆盖系统”、“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农业新时空”等服务平台。

1.2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重视和加强农业信息队伍的建设,坚持把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省农业厅设立了主管农业信息行政管理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和主管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农业信息中心,各州(市)农业局设立了信息科,玉溪、临沧市农业局还成立了信息中心,各县农业局都有负责农业信息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部分县农业局设立了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新平、华宁县和景洪市农业局成立了信息中心。据2012年统计,全省农业系统现有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专、兼职人员8000多人。现有农村信息员9832人,其中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有4640人。

1.3“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数字乡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加强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两年的努力,工程建设如期完成。首先,建立了稳定的“数字乡村”工程信息网络中心,建立了村级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有1020万张图片、120万条乡村信息、5000多个乡村视频,建立了覆盖省、16个州、129个县、1348个乡四级共1494个“数字乡村”网站集群和15万余个村级网页,形成省、州(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全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最后,通过“数字乡村”信息平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成效显著。各地通过“数字乡村”信息平台,为政府及时了解农村村情和农民了解农产品市场动态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4“两网”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农网存在的问题,全省统一规划,建立了全省农业网站群,实现了统一管理、分级的网站管理模式。并从升级改版、栏目设计、内容丰富、服务增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造,扭转了过去办网水平不高、访问量下降的被动局面。年均信息量由“十五”末的不足10万条发展到现在的50余万条,网站年总访问量由100万人次发展到现在5000万人次。2010年,省农网共审核信息6万条,同比增长81.8%;16个州市网站累计信息22.2万条,同比增长123%;129个县市区网站累计信息32万条,同比增长216%,其中有106个县信息量增长超过20%。省网总访问量达2999万人次,同比增长48.5%;16个州市网站累计访问量2142.3万人次,同比增长72%,有11个州级网站访问量增长20%以上,有些网站如临沧、曲靖、大理、昭通成倍增长;129个县市区网站累计访问量3466万人次,同比增长52%,有89个县级网站访问量增长20%以上。云南农业信息网在全国省级农业门户网站评价中保持第九位,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百强农业网站”称号。2010年,省级数字乡村网共审核各类信息14192条,同比增长73%;16个州市网站共审核信息19963条,同比增长87%;129个县级网站共审核信息40034条,同比增长109%。11494个建制村完成了基础信息更新,占全省的86%;96231个自然村完成了基础信息更新,占80%。全省共制作上传视频文件34566个,其中乡镇视频1258个,比例为93%;建制村视频11507个,比例为88%;自然村视频20801个,比例为19%。

2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人员认识不到位

“十二五”规划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日益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家农业部也将农业信息化列入工作的重点,许多省(区)高度重视,加大了投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云南省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比较滞后,当下云南省各级农业部门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硬件、软件设备缺乏和老化问题突出,有的地方农业部门甚至无力支付联网费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2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各级财政逐渐加大了对农业信息的投入,但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比,对农业信息建设的投入仍然相对不足,占农业总投入的份额也较少,从省到州县,仍未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照国家“金农工程”建设要求,计划安排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费达2000多万元,同时也要求云南省按等比例进行配套。因此,这也是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

2.3资源整合不足

各级农业部门还没有对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统一的规划与整合,信息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些问题造成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匮乏和信息资源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农业信息利用程度低效,而现有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所起作用还有很大的差距。

2.4农业信息网站点击率存在差距

近几年统计,各级农业信息网的点击率都比较低,有的网页甚至1个月的时间里也没有几个人去浏览。许多页面比较呆板,没有吸引力;有些网页陈旧,长时间没有更新内容;有些网页信息量少、质量低,难于快速查找所需信息。另外,对网站的宣传也不够,外界人员知道农业信息网的也不多。

2.5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实行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具备相应的信息化人才,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云南省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有些州(市)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由于这些信息工作体系不健全,职能不清,管理不顺,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3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云南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建设完善全省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加强省级信息中心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省级支撑、服务全省信息化的水平。加强州(市)级平台建设和县级网站建设,努力适应本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省、州(市)、县级联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全面推进云南省农业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3.2共建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业部也多次强调整合信息资源的问题,并有明确的要求。要以建设云南农业信息网为重点,坚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农业系统各级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把农业部门的各类资源汇集起来,进行科学的配置,努力实现设备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3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线,不断探索创新,拓展体系内容范围,加强信息,强化服务和互动功能,重点做好信息宣传、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各项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发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提供政策法规服务,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业咨询,产品、供求、价格信息,通过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促进云南省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3.4加强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信息化人才体系

推进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设施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要尽快建立一支既懂农业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以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网络知识和农业信息采集、分析、预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员培训,加强乡(镇)、村级基层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力争做到平均每个乡镇有3~5名、建制村有1~2名合格的兼职农村信息员,最后通过培训,提高信息队伍的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定岗定位,实行责任制管理,夯实农业信息服务基础。

3.5积极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

要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通过合作共建,把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与云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物制药技术论文(整理2篇)
  • 下一篇:情人节的活动策划案(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