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绿色金融解决方案(收集3篇)

时间: 2024-07-30 栏目:办公范文

绿色金融解决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绿色科技;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09-01

“绿色经济”是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国家权益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绿色科技”正处于爆发性成长初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1积极的政策环境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将“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的趋势。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截至目前,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4个科技合作协定,并将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列为优先合作领域,“绿色GDP”的发展理念也已经成为政策制定的焦点话题。2010年伊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我国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到2023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理,力争到2023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编制再生金属及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市场机遇

一是市场规模。根据科学技术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其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更可高达几百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绿色科技”项目组(ChinaGreentechInitiative)公布的《中国绿色科技报告2009》显示,中国绿色科技市场存在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绿色经济转型迹象已经出现,并预计在最理想情况下,广泛采用更清洁方案最终所能带来的市场收益潜力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

二是六大重点领域。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科技产业”主要包含以下六个大的领域,其产业链至少涉及126个行业:

(1)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类: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污染物的减少、控制技术,改进资源实用性、存储力以及循环再利用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有30个行业,包括:碳监控、碳封存、碳的捕集和储存等。

(2)智能电力、绿色电网和能量储存类:智能电力、绿色电网和能量储存类包括鼓励信息技术以及由工业、商业和家用大力控制何时以及如何传输和使用能量的电力输送关联的技术。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25个行业,包括:高级测量、动力管理的网络设计、电网核算,电池、新颖电池化学等。

(3)能量功效类:能量功效类指能够大大减少废旧能源的技术,如:先进光源和可控制的、智能的――容易被用户掌握运用的管理体系、高效能热水器等设备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8个行业,包括:LED照明、有效热转化、能量管理显示系统等。

(4)绿色建筑类:绿色建筑类主要是指降低建造对环境的影响,或运用改良设计或建造方式、建设材料的创新使用、新的硬件或软件的应用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4个行业,包括:绝缘材料、绿色水泥、室内空气过滤系统等。

(5)可再生能源类:可再生能源类包含向可再生能源转移的创新型利用和促进方法,如:低排放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发电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8个行业,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薄胶片制造、太阳能电池板膜等。

(6)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类包含运输和机动技术的应用,以改进燃料功效、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油耗或降低车辆行耗,还包含智能交通在内。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21个行业,包括:车队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公共交通操作员使用的路由和数据解决方案、物流管理等。

3面临挑战

一是国民“绿色科技”观念有待提高。我国人口有13亿,“绿色科技”观念认识不一,推广普及“绿色科技”困难较大。同时,市场仍存在对绿色科技解决方案及存在益处的认知度不高,使得使用者仍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习惯方式;而不发达的产业链造成了地域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脱节,而某些市场的高度集中,降低了效率并影响创新能力。

二是“绿色科技”的使用成本仍相对较高。与传统的可替代技术相比,“绿色科技”解决方案仍然显得十分昂贵。部分“绿色科技”产品虽可通过相应的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技术的价格优势。

三是在融资瓶颈尚待突破。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制约,中国的“绿色科技”的产业化融资仍然受到较大限制。而部分“绿色科技”前期投入大和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也使一些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介入其中。

四是面对复杂的监管挑战。国内的区域性政策众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管主体很难统一,出于对政策及相关制度理解和把握程度的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绿色科技”将面对复杂的监管挑战。

参考文献:

绿色金融解决方案范文篇2

国外碳金融发展中,碳债券的发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节能减排资金不足的方式。碳债券是为了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发行的企业债券或国家债券。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行碳债券是一条较优的渠道。

国内外有关碳债券设计思路的设想和讨论

债券的发行,尤其是国债的发行,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满足创新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在过去的两百年间,为了应对环境或者社会的挑战,就有很多政府层面主导的创新。例如:欧洲下水道系统的建设、国家电网的建设、现代医疗设施的建设等。为了满足低碳减排及改善世界环境的需要,相应地,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国外在碳债券发展方面已经提出了一些设想,有些国家还尝试着将一些设想应用到了实践中。

一些正在研究中的设计思路

与通胀率或者碳排放价格相关联的指数关联债券

指数关联碳债券把利率的设定与政府碳减排目标、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国内化石燃料价格或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价格相关联。当政府没有达到减排目标或者低碳项目产品的价格没有达到政府许诺的价格时,政府应当付更多的利息。这样的设计,使得政府有更大的驱动力来完成碳减排指标。

指数关联碳债券将降低大型新能源项目的风险。清洁能源项目实质上与传统能源项目的风险几乎相同,但是其项目竞争力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在项目执行期间,投资者无法规避政府达不到排放目标的风险,也无法规避化石燃料价格降低或者碳排放权价格降低的风险。这时,指数关联的碳债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在整个项目期间,碳国债的利率与上述风险指数紧密相连,当风险发生时,碳国债支付的利率相应上浮。

碳债券利率随风险加大上浮的原因是:低碳项目的盈利率取决于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水平,假如项目无法实现盈利,债券投资者会承担更大的无法足额收回本金的风险;假如碳价格没有达到约定标准,碳债券的利率提高可以使投资于新能源的投资者更为保险的锁定投资收益,即假如碳价格没有达到他们投资前预期的价格目标,他们则可以通过收取更多的利息来弥补投资于企业股票、债券的损失。

这种碳债券扩大了低碳领域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组合集合: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新能源公司的股票和债券,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国家发行的碳国债。

零息债券

这种债券的到期期限设定10~30年,到期之前不付利息,比较适用于支持萌芽期的新能源技术或者是在高风险国家投资的项目。这种债券就像一种孵化器,帮助新兴行业和公司成长到足够强大和低风险以后,再将公司卖出获得盈利。零息债券由于其长期债券的设计框架,使得其能够取得上述的效果,但是关键点在于:需要政府的担保。

常规抵押债券

这种债券适用于符合新能源标准的新能源公司,通过出售生产出来的新能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收入流。这种收入流可以保证债券被评级到AAA级别。债券投资者投资于AAA级别的债券,可以保证在债券到期日前每年都获得现金收益。债券的安全性由公司固定资产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现金流来保证,其中现金流由国家上网电价(FIT)政策来保证。目前在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安大略省都已经实行了FIT政策。

政府及有关组织关于碳债券的讨论和相关建议

世行成功的发行了多支绿色债券,这已经吸引了许多国家政府的注意,某些政府已经意识到,绿色债券模式是一种让私人资本支持政府节能减排项目的有效方法。例如:

美国国会提出筹建绿色银行。2009年3月,美国国会议案提出筹建“美国绿色银行”,用以对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资金来源由美国财政部发行“绿色债券”来解决。议案还提出美国财政部应首期发行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为绿色银行筹资。

英国政府计划发行绿色债券。英国联合政府于2010年6月公布了气候融资计划草案,草案提出了“提供确定性和激励机制,吸引私人部门投资绿色技术”的绿色投资银行的设计框架。该草案还计划发行绿色债券。

英国的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提出环境债券的建议。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一直主张由经合组织各国政府发行与二战期间的战争债券相似的“环境债券”或“绿色债券”。这些债券将被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工业项目,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不算太高但是比较安全的回报。

加拿大关于绿色债券的提议。2009年1月,一个有影响力的加拿大环保组织PowerUPCanada(由四名前总理支持)呼吁发行一个410亿美元的“绿色”刺激计划,由政府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将仿照现有的加拿大储蓄债券模式,并会支付相同的利息。

爱尔兰关于绿色债券的提议。爱尔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议建立一个新的爱尔兰绿色交易机制,通过征收碳排放税(4亿欧元一年)和拍卖碳排放权(2013年以前不会实行)以及发行绿色债券来完成筹资。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债券建议。UNFCC主席曾发表过多次讲话,提议由发展中国家发行绿色债券,由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购买债券,债券收益由销售温室气体减排额来实现。

国际上有关碳债券的实践

世界银行的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简介

世行的绿色债券从固定收益投资者那里筹得资金,用以支持有益于减缓气候变化进程的项目,或者帮助由于保护环境而受到利益影响的人们适应这种新的低碳的生产方式。该债券是由世行委托瑞典北欧斯安银行设计的,目的是为满足需要投资于AAA级别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者需求。2008年以来,世界银行已发行超过2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的发展前景如下:短时间内新能源技术的成本大于化石燃料,此时需要碳债券的资本扶持低碳企业;在将来的某一时点,化石燃料储量降低,价格趋于升高,而新能源技术在不断进步,成本降低,此时获得的收益将用于偿还投资者的本金。

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的特点

支持可以通过努力,减少或避免碳排放的项目,包括:为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对电厂和输电设备进行的改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的建设;对有明显减排效果的新技术的资金支持;运输业效率的提高,包括替代燃料的使用和水路运输;废品回收与垃圾处理(抑制沼气泄漏)和节能型楼宇建设;通过造林和防范毁林的碳减排活动。

对于无法避免的,需要加强管理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预防洪水(包括造林和流域管理);食品安全改进和建设有抵抗极端天气能力的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和防止无序采伐森林。

按照以上的特点和已有标准,预期可以得到世行绿色债券支持的有:(a)投资于中国大中型企业的提高能效的项目。(b)在中国农村使用可替代性能源的项目,例如沼气池的使用和其他生物能源的利用。(c)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公众建筑内安装太阳能供热系统等提高能效的设备。(d)提高阿根廷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e)对墨西哥的碳减排综合治理,例如水土保持。

目前世界银行已发行的绿色债券的项目

世界银行已经发行了十几种绿色债券,下面主要介绍其第一支债券。世行发行的第一支绿色债券是较小额度、面向私人投资者的债券。在2007年的12月,世行通过荷兰银行发行了以欧元计价,6年期,面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名为“Eco3+bonds”债券。这种债券支付浮动利率,但是年利率至少3%。年利率与股票指数相关联,即荷兰银行的生态价格回归指数,这种指数是根据生产可替代能源的公司,例如从事水电和垃圾回收的公司,或者根据减轻环境污染的公司的业绩来制定的。

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债券

欧洲投资银行的第一支环境债券

该债券发行于2007年,是一支五年期零息债券,总额为6亿欧元,由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发行。筹集的资金已经用于在欧洲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项目。

欧洲投资银行的第二支环境债券

在2009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第二支气候债券,以瑞典克郎计价,主要针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投资者。债券发行总金额为22.5亿瑞典克朗,2015年2月17日到期。其中17亿瑞典克朗为固定利率,年息2.95%;5.5亿瑞典克朗为浮动利率,每3个月付息一次,利率为3个月瑞典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加上10个基点。

美国政府发行的可再生能源债券

美国财政部在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通过绿色债券融资22亿美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低息贷款,为它们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这种债券和税收抵免的效果相似,不过区别在于债券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倾向于扶持那些计划中、正在筹资建设的新项目,例如太阳能或者风电企业。

一般来说,债券发行者需要支付利息,不过在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模式中,联邦政府以税收抵免的方式对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

标准普尔与点碳公司的合作

标准普尔计划2011年夏天推出一项服务,即评估一项碳减排工程预期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可能性和数量,同时评估环境债券潜在的市场。标准普尔的碳交易市场领导迈克•威尔金表示:“这项服务的目的是评估碳减排信用的交付能力,包括交付数量和交付时间。”

标准普尔是与点碳咨询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这项服务的,公司目前的想法是采用1~6的级别而不用AAA+到D-的评级法。对项目评级的依据是点碳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评级的结果对于碳信用买家、卖家进行风险分析很有用处,他们很可能愿意购买风险评级结果;债券发行人也会比较关注针对公司的评级结果。

IFC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项目

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11年1月25日在香港发行了第一支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用以支持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债券的发行意味着从离岸金融市场筹资支持中国大陆项目获得了成功。这种年利率为1.8%的五年期债券筹集了1.5亿人民币(约2300万美元)资金,用以支持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这笔资金将用于帮助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自主研发制造的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炉。这种燃烧炉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钢铁和石油化工生产。通过这种中期债券的发行,使得那些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重点环保项目也能得到资金扶持。

IFC为神雾公司提供的贷款预计每年可减少16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可为北京和湖北省的贫困地区提供600个就业岗位。作为长期的投资者和顾问,IFC还将帮助神雾公司了解全球最佳的工业实践并和其他私人公司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国际金融公司不仅为神雾公司提供了长期的资金和强大的信誉保障,也使神雾更好的了解了全球清洁技术领域的标准和最新信息。

2012年后碳债券的发展前景展望

碳债券的发行量将增加,碳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法律效力到期以后,各国政府如何调整低碳经济政策,这个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提上议程的方案之一就是发行支持“国家适度减缓行动”(NAMA)框架的碳债券。预期2011年的年底,就会有一些试验性的小规模的“NAMA碳债券”发行,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活动。

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IETA)正在大力提倡“NAMA债券”市场的发展。在NAMA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制订规章、政策实现“可核定的碳减排量”,同时通过碳债券市场获得资本支持。通过这个债券市场,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向固定收入投资者融资,以低利率加上销售碳信用所得的收益作为偿付手段(由多边银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或发达国家政府为利息作担保)。

要使NAMA碳债券走入正轨,当前的任务是组建一个由各国政府组成的“NAMA债券董事会”,来决定各国可以融资的额度、项目准入的标准以及如何监管,认证等问题。不过由于碳排放权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2012年后世界低碳减排形势的不明朗,目前有些机构投资者对于低碳资本市场持观望态度,也有些人对于此债券的吸引力持怀疑态度。

发展中国家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需要发行碳债券。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失效后,国际碳减排机制的前景未知,但是鉴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目标,我们确信即使京都议定书失效,也会出现其他的更好的替代方案,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歧将会越来越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不需要承担碳减排的义务,不过从2013年开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被要求履行碳减排义务。届时低碳经济大量资金的需求,会使得资本市场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届时碳债券也会取得迅速的膨胀式发展。我国应该早做准备,在理论上将碳债券的设计方案、操作上的道德风险等实际问题研究透彻。

碳债券的发行和发展不会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碳债券方案虽然会导致政府债务的提高,不过这些债券的期限大多都是10~30年的长期债券。政府有足够的时间找到通过减排盈利的办法,例如:政府可以对碳排放企业征税、在商品市场上征税等等。虽然在短时间内,征税的办法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可行,但是长远来看,二十年后,当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观念更加关注以后,这些也许都是可行的。我们的碳债券方案就是既提早实行了环境保护的行动,又解决了当前节能减排对资金的大量需求问题。

绿色金融解决方案范文篇3

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设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引导金融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马骏指出,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U、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还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和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表示,绿色金融各细分市场的进展程度不同,发展并不平衡。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发展很快,并且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定引领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但绿色保险,特别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代表性的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绿色债券的确是目前成长最快的绿色金融产品。未来还有很多绿色金融产品亟待发展。ABS(资产证券化)、PPP、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发展空间大,还需要一步步地探索。”马骏告诉记者。

绿色金融的新商机

“作为券商,我们一般会为绿色项目提供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和非标准化的工具,如绿色产业基金等。”近期东北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朱建军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交通处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一同为湖南省某地市筹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逐渐减少及整车生产厂商保有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新投产建厂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朱建军表示,该项目将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车配套改革、网约车部署、智能装备、智慧交通等入手,打造新的产业布局。“绿色债券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比如,某项目的总投100亿元,券商在参考融资人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最高可提供50亿-80亿元的绿色债券,用于该项目。

同时,还可以用绿色产业基金的形式解决另一部分的资金缺口。产业基金相当于表外运营,不进入企业负债表,可以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同时能为企业提供3-4倍的融资杠杆。比如企业可以出项目总投30%的资本金,其余资金可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来补充。

近年来,尽管地方上发起的产业基金比较多、基金规模较大,比如2000亿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1000亿元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基金等。朱建军指出,实际上不少产业基金落地较慢,有时会因为较难寻找到适宜项目或基金管理上多层级沟通,资金无法高效投放落地。

考虑到项目的流动性和退出问题,可采用不同的金融结构解决资金问题。朱建军建议项目方寻找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当地企业进行联动,成立项目公司或采用PPP的融资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产业项目的专业化操作程度。另一方面,为项目建立通畅的退出渠道。”朱建军如是说。

融资探索:光伏行业

作为绿色产业之一的光伏行业一直有较好的融资渠道。光合联萌运营总监沈梦伟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各家银行都设有光伏贷,为户用型光伏提供融资方案。“银行的确起到表率作用,目前在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都希望为光伏行业做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光伏行业的融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型企业,包括一些组件生产型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另一类是投资企业,他们是通过投资开发电站,然后出售或持有收取电费获取收益的一类企业。这两类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的融资困惑。

光伏生产链上的企业往往面临账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现金流紧张等窘境,沈梦伟认为,供应链金融更适合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光伏投资企业的融资困惑聚焦在前期的建设成本,苏美达能源市场总监袁全对《经济》记者表示,环境、地理位置、政策、项目周期是否稳定,业主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银行向业主提供金融支持存在一定的门槛。“业主更需要从前期融资到后期运维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少能源企业更看重这块业务。

“光伏企业对电站项目的资金监管、质量监管以及项目处置,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我们更愿意为融资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沈梦伟如是说。

然而,在推进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沈梦伟表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产的风险评估问题。除了调查企业详细的信用档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更要有一套完善的风控系统。譬如,如何评价资产,如何进行风险尽调以及项目出险如何处置等。“一方面要严格把控项目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投资人的用户体验,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清洁能源融资举步维艰

同为绿色产业的清洁能源行业则面临另一番光景。

很多企业愿意发绿色债券,比如做清洁能源的上市公司亿利生态。2016年,该公司公告发行了绿色债券,之后便悄无声息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已公告,意味着有证券公司替该公司运作绿色债券,但可能在审批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项目本身有瑕疵,到监管部门那里便卡住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家都理解。其实中小绿色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CEO张誉铧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大的绿色项目需要几亿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发展起来。虽说绿色企业有益于社会,但多数金融机构并不能把它和经济回报联系起来。

张誉铧表示,福建永恒算是清洁能源企业中比较幸运的一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绿色金融机构的支持。“2012年获得了青云创投的股权投资,兴业银行共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绿色贷款,顺利渡过了初期项目开发的难关。”提到当时的心情,张誉铧表示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

“当绿色产业规模逐渐成型后,会遇到融资瓶颈。”张誉铧表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越来越难拿到资金了。“每个行业都有合同能源管理通则,但范围广泛,没有专业性机构对接,很难开展融资工作。”

据张誉铧介绍,2015年国务院取消了合同能源管理补贴,很多银行与基金都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借贷与投资都采取观望态度。福建永恒因此调整了业务模式,以能源服务替代合同能源管理。不过,张誉铧对此事表示乐观,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不少政策,相信未来关于能源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细则会出台,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国家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让中小企业更加重视绿色项目的开展,才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承接业务。同时,也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够认识到绿色企业的经济效益。”

清洁能源融资较难,不仅是国内。美国清洁能源投资面临巨大融资缺口。

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方面,金融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现有金融体系未能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态度和政策导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决策;二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效率偏低,受惠面较窄,无法对机构投资者产生充分的激励效果;三是美国资本市场运行模式与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并不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告诉《经济》记者,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都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都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对现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发展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单纯依靠财税激励已被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更加全面的政策组合,才能确保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投助力绿色项目

“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实属不易。”青云创投战略与研究合伙人卢琦对《经济》记者感慨:10年前的绿色市场比较“安静”。近几年,随着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国家开始提倡绿色金融概念,这个领域逐渐热闹起来。

卢琦告诉记者,绿色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凡是能够明显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的领域都可称为绿色领域。绿色领域的投资机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境技术,这类企业往往是重资产型,利润率相对要薄一些,需要扩大产能维持经营;二是清洁技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比如电池、半导体技术等;三是可持续技术,指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善于将智能互联技术运用在绿色产业中的企业。卢琦表示,青云创投目前会偏向可持续技术的投资,当然前两个阶段也会持续关注,但会更注意对市场风险和技术商业化风险的规避。

这种投资偏好也符合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最初绿色产业是考虑如何让能源生产更清洁,之后逐渐往应用端延伸,创新产生于怎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减少能源浪费,现在新的可持续技术企业会考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学习把能源的消费更精细化管理。

绿色企业生存和发展不易,需要投资公司给予更多帮助。卢琦向记者介绍,得益于青云创投深耕绿色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一直帮助被投资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用深紫外线LED做消毒杀菌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Rayvio(紫岳紫外科技),其下游应用场景很广泛。”投资之后,青云创投将其引荐给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政府。鉴于当地有不少医疗类企业和家电类企业,能够与Rayvio合作。翠亨新区政府对这类绿色项目很支持,这家初创企业得到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无菌车间等。卢琦表示,深入帮助被投资公司做战略方向把控、介绍关键资源,这种合作共赢的例子很多,从投资回报上就能够体现出来。

谁是解码器

“当下绿色金融还只是一个理念,它是有颜色、有态度的金融。”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E20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傅涛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上市或放贷会优先考虑环保企业,并没有给绿色产业特殊的金融政策。

环境产业有资产沉淀性强、收益稳定,但收益率不高、政府采购的比重大,年底集中收付款等特点,环保领域尚未形成自己的估值方法。“政府说年底要把这条河变清,环境企业的客户会一哄而上,企业的账款会很集中。”傅涛表示,它与其他支柱产业截然不同。“从金融报表来看,很多人看不懂环保产业,觉得风险特别大。”因此,金融与环境产业之间需要一个解码器。

朱建军表示,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如固定资产投资类的项目更为熟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比如地产项目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投资成本和总收益都能预算出来,都可以用债权的方式去提供融资。从规划设计、撰写可研报告、监管机构审批、金融机构介入、项目运营、项目去化率、资金退出等整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运作闭环。但绿色产业和金融机构所偏好的有抵押或质押标的的项目截然不同。银行缺少一种抓手,包括绿色产业的监管部门和审批流程也不同于固定资产类项目,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项目的专业判断能力。

在绿色项目中,绿色城镇化项目、节能环保主题的项目属于资金方比较偏爱的,如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该类项目既有政府政策扶持,自身又可创造收益,可形成较为优质的标的资产,融资较为容易。但是公益类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空气治理或雾霾治理、湖泊治理、乡村水治理,甚至是清洁能源的项目,一般无法直接市场化运营产生收益,该项目的现金流或产出情况很难预计,用发债或信贷的形式很难形成资金链闭环,也是部分绿色项目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对考核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整理2篇)
  • 下一篇:职场打招呼礼仪有什么注意事项(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