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卑微如果你问别人:朋友,你是否敬佩过蚂蚁?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会说没有。是啊,谁会敬佩这卑微的蚂蚁呢?但如果听听它们的故事,这种想法应该就不会再有了。知道蚂蚁窝失火时蚂蚁们会怎么做吗?仓皇逃窜?就地等死?都不是,而是众多蚂蚁抱成一团,形成一个球,尽量快速地向洞口滚动。虽说这样会让很多蚂蚁丧命,但尽管身为一个人,你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吧?你能想象在火海中,最外一层的蚂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吗?那是团结的力量,用少数蚂蚁的牺牲,换来整个家族的生还!多么伟大的力量。这力量,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现在的人们,都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获利,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吗。现在有几个人能在绝境中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拯救其他人呢?恐怕那是极少数。所以,卑微的事物不一定是渺小的,渺小的事物不一定就比人类卑微。蚂蚁家族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家有一只“第一淘气包”,它就是我的小乌龟。
我的小乌龟,虽然有个笨重的外壳,不能快速地活动,但是它很淘气。所以,我把它放在一个有洞的桶里。每当我刚给了它一小块肉时,它却用嘴叼到桶的洞旁,再用四脚或头,一个劲儿地把肉推出桶外,再嬉皮笑脸地爬回桶中心。我怕它饿着,就捡起肉,放回桶里。可它却再次推出去;我又检起来,它又推出去……直到最后,大家都筋疲力尽时,它才向我要肉,再津津有味地吃掉。唉!真拿它没办法!真淘气!
小乌龟的“住所”经常会漏出一点水来,这是什么呢?唉!当然是“龟大王”每天“不辞辛苦”地用锋利的爪子在桶上划呀划,俗话说:“持之以恒,就是铁棒也能磨成针。”可它呀,就是“持之以恒,就是再坚硬的桶,也会本王划破。”瞧!多淘气!
因为它的淘气,还弄出过一件好笑的事。那天,因为它的“住所”里的“地板”漏水,而我们又要出去玩,所以,我们就把它暂时放在一个我平时放玩具的桶里。而桶壁上有个钩。当我给它喂肉时,刚好就要出发了,我就把肉用个袋子装起来,还在袋上留个洞,好让肉掉下来。然后,我把袋子挂在钩上,就走了。
当我回来时,发现“龟大王”四脚朝天地仰卧在桶中心,肉掉在它的附近,看它那样滑稽可笑地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真是“淘气龟大王”!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真让我又可气又可笑!但是,我还是喜欢它,因为它的可爱与淘气都让我喜欢它。
有人喜爱忠心耿耿的大黄狗,有人喜爱为民除害的小花猫,有人喜爱憨厚可掬的大熊猫……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还要属外婆家的那只小白兔了。
小白兔全身长满了洁白的毛,摸上去光滑细腻舒适,感觉既温暖又舒服,远远望去就想是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兔子医生正在给病人看病。小白兔头上长着两只耳朵,像是一把剪刀,兔耳朵上长满了细小的绒毛,里面布满了许多弯弯曲曲的血丝,难怪看是去它耳朵有点红。让我感兴趣的是它那头上嵌着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明如玛瑙,红如樱桃,大如跳珠,有趣的是它的嘴巴与其它小动物不同,是三瓣嘴,看上去就像一个“人”字。嘴巴里面长着两颗锋利洁白大门牙,吃起萝卜青菜来又快又带劲,吃的时候,旁边的八根胡子一动一动的,真可爱!他还有四只腿,前两条腿又细又短,后两条腿十分健壮,肌肉发达,一蹦一跳的,速度很快,就连我要追上它也得费上好一番功夫一条短尾巴毛绒绒的,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它的背后。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每当我念起这首儿歌是就会想起外婆加的小白兔。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本组四篇课文作家所描写的动物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可以说本组课文是领着学生对他们眼中的小动物有新的认识,而这种新认识就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到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
根据这几篇课文都是先概括说后具体写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中心句,然后围绕着中心句再读课文进行圈点批画,最后在阅读中感受作者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在感受作者的语言同时,学生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对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曾经有这种感觉却苦不会表达的困惑,在这里作者用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把他们刻画的如此细腻。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后,更可能激起他们想表达的欲望,故在教学中我抓住这样的时机来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如在《猫》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我先引导学生用“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句式表达猫性格的古怪。然后从这段话中提取一些关键词“无忧无虑、一天一夜、屏息凝视、任凭……也……非……不可”等词让学生来描述一下自己家的猫。
本组课文《白鹅》和《白公鹅》是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语言风格迥异,叙述语气不同,但在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表达上又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随各有千秋,但最终都是一个目的——对小动物真切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这样的语言素材是最值得学生积累的,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积累达到人人熟读成诵,个个扎实积累。
回顾本组课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文本进行比较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引导上的不得力,使学生无从下手。最后没有办法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这个内容之间灌输给了学生。反思这个问题,还是自己在钻研教材上下的功夫不到。这个提醒了自己“不把教材吃透,就很难在教学中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