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小姨就来接我:“走,去乡下赶集去喽!”我惊奇的问:“小姨,赶集时什么?是不是把一群鸡放出来玩一会再赶到鸡圈里呀?”小姨哈哈大笑起来:“真有你的,城里的小帅哥啥也不知道。走,今天小姨带你见识见识。”我带着问号给小姨去乡下赶集去喽!
不一会就来到了乡下姥姥家里,姥姥说:“走,我们去赶集吧,街上转转去。”到了街上,我呆了,这里人山人海,那些小贩们买的东西更是琳琅满目,数都数不过来。这时,我看见了一些吹喇叭得人,我又装起了大博士:“小姨,这些人一定是去庙里上香的吧?”小姨惊奇的说:“这个城里的小家伙知道的还挺多的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我说:“看到后面的人手里拿着香呢,肯定是去庙里上香的呢。”我们也随着人群来到了庙里,小姨上香磕头很虔诚的样子,然后那里的奶奶给我了一条红布说保佑我身体健康考上大学。然后我们又去了街上,看到了一些人坐在凳子上喝着一些什么东西,小姨笑着说:“不懂了吧,没见过吧?这是藕粉。”我吓坏了:“啊,我们这里叫牛就说耦。那藕粉是牛拉的大粪吗?不是吧,能吃吗?”周围的人跟小姨都笑喷了:“乖,藕粉是莲菜磨出来的粉,可好吃了。”我明白了之后,跳了起来,要吃,我要吃。小姨陪着我转了一圈,吃了一圈,我觉得赶集的好东西很多很好吃的。见什么都想吃,嘿嘿。而且集上的东西都比城里卖的要便宜很多。
赶集挺好的,有好吃的好玩的。今天玩得很开心。主要是感谢小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赶集,可不是赶鸡哦!
星期六下午,妈妈让我和她一起去里村市场赶集。我问妈妈:“买东西为什么不去超市呢?”妈妈说:“集市上的东西便宜,实惠,而且是绿色食品。”
我们来到市场,集市上可真热闹啊!有卖衣服的、卖针线的、卖锅碗的······吃的、用的、穿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市场上人可真多呀!人流拥挤着,摩肩接踵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街上的小商小贩们在卖力的喊着,叫卖着,吆喝着,招揽着顾客。每个摊位前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挑选着东西,讨价还价。真是一个热闹又吵杂的集会。
我和妈妈先来到市场北边,有一家地摊上摆放着各样的刀具、工具、小电器······我一眼就看见了一把小铁锹,拿起来玩,有点爱不释手。我说:“妈妈,我想要这把铁锹。”妈妈问:“你要这个干什么?”我说:“等下雪了,我去堆雪人用啊。”妈妈赞许的点点头。妈妈又买了一把水果刀和叉子。
我们又往市场南头走,人太多了,挤扛不动,好不容易到了市场南头。我眼睛一亮,哇!一大车红红的老北京糖葫芦,晶莹剔透,色泽诱人,我看着很想吃。妈妈就给我买了一大串红红的糖葫芦。“嘎嘣”一口,脆甜脆甜的。
市场南头,都是卖蔬菜、水果的小摊。一辆辆农用三轮车上堆满了萝卜,白菜、苹果······卖东西的叔叔阿姨们满脸都是憨厚的笑容,在不停的吆喝着。妈妈说:“这些菜虽然样子不太好看,可是这些菜是农民们自己种的,没有农药,都是绿色蔬菜。”我们挑选了一些姜,萝卜,白菜和蒜等蔬菜,装了四五包。我帮妈妈抱着白菜,路边修车的爷爷看见了,夸我说:“圆圆长大了啊,会帮妈妈干活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的收获真不少!
今天是大年25日,妈妈突然说要去赶集,我也欢呼雀跃,和妈妈一起去赶大集。
在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各种小贩在人流中吆喝着,引人侧目。
我和妈妈来到一家卖莲菜的地方,妈妈随口问道:“莲菜几块钱一斤?”那个人似乎在捆什么东西,头也不抬地说:“3块钱一斤,鲜挖的,不可能再少了。”她手中仍然在捆东西,我和妈妈失望极了,刚走出去几步,那个人手中的东西都捆完了,税收放入了麻胶袋里,似乎有一点儿后悔,叫住我们,问:“你们要几斤?”那语气里有一丝不耐烦却又让人挑不出毛病。“3斤,便宜点儿吧!”一丝丝喜悦渐渐爬上了她的眉梢,之前的那一丝不耐烦早已荡然无存,她故作为难地说:“那······那好吧。”之后想了一想又补充道,“不能再少了。”妈妈一咬牙,想了想,又道:“5斤,2。5元,咋样?”“那好······吧。说实话,这价钱两本儿都不够的。”她更加为难了,但是脸上那一丝微笑却是抹不掉的,称的时候,她一会儿说自己的莲菜是纯天然的,一会儿又夸我长得高。脸上那一副谄媚的笑谁见谁吐。
买完了菜,我们刚想走,她却一下子把我们叫住了,妈妈说:“怎么了,少给你钱了?”那语气里透着一丝警觉。“哪里话!你才没少给呢!”她把刚才捆的那一捆东西拿出来,生怕我们不知道似的介绍说:“这就是艾,我在我的池塘边上种了一点,一年下来就这一捆,我还给晒干了,可以驱蚊子,泡脚也可好。不贵,就给你算10块钱一斤······”她脸上那笑意更浓了,简直达到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地步。我们禁不起的软磨硬泡,终于如她所愿,买下了这一大捆艾。
我们飞快地跳上车,逃也似的走了,她还在后面大喊:“哎!有机会常来,我这一段时间都在这儿,别人错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