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心中的清明,“燕子来时春杜,离落后清明”这是宋朝诗人晏殊心中的清明,而我心中的清明,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春游亲自然。
有多少次清明?多少次的春雨?多少次扫墓?又有多少次清明不在雨时?又有多少次春雨不在清明?而每年的清明,既有祭祀的肃穆又有文明的传统。
清明这天,我和妈妈早早起床,固为我们今天要一起去给姥姥扫墓。虽说我和姥姥并未见过面,但因是母亲的妈妈,心里有着对亲人深深的怀念。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熟悉的村子,见到了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
乡下的天格外蓝。走在小路上,花儿开放,好像在对我说:“清明节快乐。”成群的小鸟在天上飞翔,像是在为人们唱歌,而那歌声是那么优美,那么动听。
一个上午就匆匆忙忙的过去了,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下午。而之所以说是盼望,是因为我对扫墓这件事情真的很好奇,其实小时候的我也扫过墓,只是那些记忆有些模糊了。而之所以说是不太记得,是因为当时的我还不太懂事,到了那里也只不过是去旁边的草地上看看蚂蚁,捉捉蝴蝶,追追蜻蜓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参加过扫墓,而这次终于有了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
到了墓地,下面要先按照顺序来扫墓。首先要把一些黄纸一一点燃,点燃时因为有风,很可能会把周围的草点燃,所以要先把旁边的小草铲到一边,上面再把一个小瓶子里的酒倒在墓碑前。然后再把一些鸡,鸭,鱼肉放在盘子里,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花了不到15分钟,在祭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表情严肃,焚香烧纸,带走忧伤,折一枝柳,寄托哀愁。我也就有模有样的照着大人的样子做着,扫完了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
清风载着叮咛,明月写满祝福,云儿传递思念,细雨滋润心田。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清明节里,我们怀着严肃的心情,放飞希望的风筝,愿宁息都相安,愿悲情转欣喜,愿生死两相安。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是纪念已逝亲人,缅怀革命先烈的盛大节日,人们捧着鲜花,提着丰富的祭品,背着沉甸甸的鞭炮,为已逝亲人送去祝福。
清明祭扫的方式不外乎烧纸钱和放鞭炮,纸钱被火吞噬,缕缕青烟升腾,在风中飘荡,仿佛幻化成一串串深深的思念,又构成连接天地的桥梁,飘向天际,留下无尽的遐想,使人感受到远在天堂的亲人的幸福安详。
随着清明节被人们重视成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而备受关注后,这些祭奠方式的缺点也显露无疑,既污染环境又不安全,文明祭扫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倡议清明节用鲜花﹑纸船﹑风筝等寄托哀思,水面上,一只只满载祝福的小船驶向远方,送去浓浓的相思,与之映衬的是苍茫天空中的满载祝福的风筝,在天空翱翔,慰问给远在天国的亲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新颖的祭奠方式映入眼帘,点歌﹑网络祭奠等方式层出不穷。为逝去的亲人点他们生前最喜欢的歌曲,伴随着哀婉的音乐,沐浴于熟悉的歌声之中,一幅幅充满温馨的亲情画面重现脑海,仿佛珍重于亲人重逢,网络扫墓也不乏追随者,轻敲键盘,微动鼠标,打造一个独特的纪念空间,而且在虚拟的网络中,你可以用任何花装点,摆出精致的造型,可以奉上亲人最喜爱的美食,还可以写一封问候的信。总之,在这样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你可以为那些在天之灵打造皇家园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传承。它让我们懂得要珍惜和感恩。趁着亲人在自己身边,我们应挤出时间,放下手中的事陪伴他们,感受到真实的'温暖,这才是最具意义的。
逝去的已安然离开,活着的还要继续。清明节,就让我们一同满怀希望迎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