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收集11篇)

时间: 2025-07-14 栏目:三年级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1

“三月三,庙会场,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乡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今年,我跟着爷爷参加了这个盛会。

来到庙会现场,但见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娃娃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每个人都喜气洋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面、杂酱面、油泼面、担担面、刀削面、阳春面……”街道两边,一家家商贩一边娴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艺,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爷爷紧紧拉着我的手,向庙会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乐的东西也应有尽有。泥塑哨子各种各样,让人爱不释手;手工编织的竹篮小巧精致,让人依依不舍;小猴拉车和变魔术的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上了点岁数的婶婶、阿姨们,忙不迭地挑选花布和毛线;套圈儿的'摊位前,挤满了想试试手气的孩子们,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弹珠,有的孩子喜欢漂亮的发卡,有的瞄准了小手枪……

“西山王母开盛会,摆下蟠桃请众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独没请孙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说着,手上不停地捏着,这次捏的是“孙悟空偷蟠桃”。只见老人拿了一些粉红色面团,一捏、一搓、一压、一挑,一个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来,他拿起一块五彩的面团,压扁,做成了一条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块,用手搓来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边的小人,给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个抱着大蟠桃的孙悟空活灵活现地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爷爷二话不说,掏钱买下了它。

我举着这个面人儿,跟着爷爷循着喧天的锣鼓声,来到了大戏台。戏台上的演员穿着色彩鲜艳的戏服,浓妆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听不懂他们唱了些什么,硬拽着爷爷走开了。

傍晚时分,我跟爷爷离开了庙会现场。然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荡云霄的笑声……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没有散去。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2

过年最痛苦的事就是守岁,唉!,一言难尽。——题记

“小孩小孩你别馋……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放寒假了,我疯狂地写作业,终于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写完了大部分的作业,开始开开心心的过年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吃完饺子,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我们在屋里等待春晚开始,我呆在屋里,愿意看书就看书,愿意弹琴就弹琴,愿意听故事就听故事,若都不愿意,就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姐姐也不管,很快春晚就开始了,有趣的小品,我喜欢;搞笑的笑声,妹妹喜欢;悦耳的乐曲,姐姐喜欢;精彩的魔术,爸爸喜欢;优美的舞蹈,妈妈喜欢。我很困,但仍然坐在沙发上,因为我需要与窗户为伴,盆栽为群,靠枕为友,沙发为亲。暮宿沙发之上,夜游太空之中,我要守夜,我太难了!

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想让自己不困,可渐渐的,我的眼神涣散了;渐渐的,我的眼睛被五零二胶水粘起来了;渐渐的,我的头歪在一边了。突然我努力的'换了换头,让自己清醒一点,不到一分钟,我又重复了刚才的一套动作,十分钟,我已经重复了不下十次这套动作,突然姐姐嘟囔着:“终于到了。”什么?什么到了?难道是十二点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姐姐,一个饿虎扑食扑到姐姐面前,姐姐疑惑不解地看着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是不是12点了?”我满怀希望,“什么啊?我是说有一首歌要开始了。”姐姐哭笑不得。“啊!”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失望极了,垂头丧气的去看书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妈妈,“几点了?”“十一点半了”“太好了!”我满面春光,再等半个小时就可以睡觉了,我再也不困了,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起电视,不时还哈哈大笑,又过了一会儿,终于十二点了,我冲向床,一跃而起,一陷而入,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那一晚我睡得格外甜。

苦苦苦,不苦如何熬年夜?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包饺子、贴春联……而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赶集。

在除夕前几天,集镇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街边两侧商品琳琅满目,有对联、灯笼等节日装饰品,有款式各样的新年服装,还有农民伯伯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腌制品。这个街道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来赶集的人们更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大人们在集会中会根据家里需要挑选着过节需要的物品、食品。而小孩们就不管那么多了,只顾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他们就不会管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嚷嚷着央求爸爸妈妈满足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大门们满载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小孩们一手拿着自己吵着要买的玩具,一手拿着好吃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和爷爷一起去赶集,初次来到集镇,眼前一片缭乱,什么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先跟着爷爷去买年货,货板上新鲜的猪肉,篮子里有活蹦乱跳的老母鸡和刚下的鸡蛋。还有各种腌制的香肠、咸鹅等等。爷爷一会儿买猪肉、一会儿买老母鸡。我就问爷爷买这么多年货吃的完吗?爷爷乐呵呵的说:“过年了,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多准备些年货。”我不禁陷入沉思,孩子们长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团圆,是父母最期盼的日子。这时耳边传来吆喝声:“卖窗花嘞!”我拉着爷爷的手跑向窗花铺前,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让我爱不释手!有生肖牛、年年有鱼,各个栩栩如生。我和爷爷挑选了几张精美的窗花回家装饰。

陪爷爷买完年货,我们便来到美食区,有又大又圆的冰糖葫芦,裹上糖浆,红的发亮,风一吹,包在外面的糖纸便随风舞动,仿佛在向我招手,爷爷看出我这个小馋猫了,便给我买了一串。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纯手工制作,味道确实不一般。看,那边在蒸着又大又软的馒头、红糖发糕、包子等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忍不住的咽口水……爷爷给买了我最爱的红糖发糕,不知不觉,时间到中午了,我的肚子已经吃的饱饱的了。于是我和爷爷满载而归。

赶集,我家乡的特别活动,它向人们展示着生活的和美与幸福!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之幅员辽阔,民俗自然也种类繁多。东三省的面积虽不是很大,却占据了“鸡首”。在东北,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要吃饺子怎么办?上街买?不!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饺子,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萝卜馅儿的、白菜馅儿的、猪肉馅儿的‥.....一应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间,一出门就看见姥姥、姥爷正在厨房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我仔细想了想,却算不出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馅儿时碰撞砧板时发出的咚咚声。我走过去细细一瞧,只见姥爷正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卖力地剁着馅儿。手中的刀就似一条银龙,在屋外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却见姥姥正揉搓着一个面团。面团已经变得白白胖胖,摸一摸,凉凉的,软软的,很舒服。

又过了一会儿,姥姥和姥爷都站到了餐桌前,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揪面球、擀饺子皮;另一个放馅儿,把饺子包好。姥爷手持擀面杖,把刚揪下来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只一眨眼地工夫就“变”出了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姥姥接过饺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点馅儿进去,紧接着便用手指把饺子皮“缝”了起来。不知为何,姥姥总能舀出适量的馅儿,还能把饺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起了姥姥、姥爷的手艺。

又是一转眼的工夫,午饭已经上桌,饺子的香气侵袭着我,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蘸了点蒜泥,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个,只记得午饭过后,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饺子是东北的一种美食,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一个元宝形的饺子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民俗和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山城重庆,每年的春节都可热闹了。

在春节,我们重庆人也一定要吃最爱的火锅,火锅越红,代表以后的日子越红火。

今年除夕,我们全家人便坐在一起吃火锅。

火锅上漂浮着一层红红的'辣油,里面有各种香料,比如葱、姜、茴香、花椒……不一会儿,汤面上便直冒热气,这时菜也上齐了,我们便纷纷开动筷子,“先来涮一份羊肉卷。”我夹了几块羊肉卷,涮熟就吃,吃一口,哎呀,又辣又烫,我的眼泪都被辣了出来,但是无辣不火锅,过年吃火锅就是要麻麻辣辣。

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在歌声与欢笑中,大家一手捧着碗吃火锅,一边看着晚会,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过了多久,大家吃的很饱,也开心地看完了晚会。“新年好!”“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大家说着祝福的话语,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漫天焰火中带着欢声笑语回到了家中。

这就是重庆独一无二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6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7

北京过年买杂拌儿,四川人过年放灯,而我们湖南人过年却别有一番风味。

在大年初一,湖南人最忌讳粗俗不雅之言,认为只要挨了骂,就要挨一年的骂。大人们总要事先叮嘱我们,初一一定要说好话!万一我们说漏了嘴,大人们便马上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意思是红红火火,如若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忌”,意思是打发走了忌讳。

我们过年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风俗—放鞭炮。有人说不就是放鞭炮吗?我老家也有,那你就错了,我们放鞭炮一般在屋顶上。沿着屋顶上的一边放一长串红鞭炮,让人在鞭炮的尾部系一个导火索,然后把导火索系在一起,用另一根导火索把他们都捆起来,用一个打火机点燃,砰的一声,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大人们站在屋顶上撒红包下来,我们小孩子也顾不上捂耳朵了,奋不顾身地去抢红包,抢完后耳朵会短暂聋一会儿,因为那鞭炮声实在太响了!

这就是我们湖南,别有一番风味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8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最热闹的了,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会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到外面尽情的玩耍,大家开心的不得了,放着美丽的烟花,‘轰’的'一声,天空中展现出美丽的图案。大家开心地度过了着一个夜晚。

年初一早上,我吃好团子,就去我们村上拜年,每到一家,她们就热情的迎上来,放了一把糖在我的手上。接着,让我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吃好以后,我要走了,她们立即塞一个红包给我。然后有去另一家,另一家的人泡了糖茶,茶叶茶……之后她们让我坐在椅子上、吃糖,喝茶……过了一会儿,又去了另一家,另一家的人也是热情好客的,接着,去了好多好多的人家,红包越来越多了。

年初二,家人带我去串亲戚,一到亲戚家,亲戚热情的迎上来,好泡了茶。真是太热情了。吃饭时,桌子上摆满了菜,我们喝这饮料,吃着菜,吃好菜,我们要走了,亲戚又拿了一大包东西给我们。

年初三,亲戚到我家来了,我奶奶忙这,忙那儿,真是累坏了。我们又度过了年初四……

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9

每逢过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年,其中,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是不可少的。我国的祭祖方式非常多,有的以一个村庄为团体、有的以姓氏为团体。到了祭祖先的日子,大家聚集起来,来到村里的祠堂祭祖,但是,我家乡的祭祖与众不同。大年三十,就是家乡祭祖的日子了。家乡的祭祖是每家每户自己祭的。我家吃好午饭便开始祭祖宗了。

首先,祭祖是从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太太(是家乡的土话,也就是爷爷奶奶的爸爸),祭祖的食物丰富多彩,既营养又美味,比如:蹄胖,鸡,鸭,年糕,糕点,水果,不可以少的,接下来的菜是根据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菜来烧的,太太喜欢吃汤圆、带鱼、鲫鱼……所以,奶奶也烧了这些菜肴,等菜肴摆上桌,左右两旁还要摆上一排小小的酒杯,奶奶把它们满上黄酒,每个酒杯右边放上整整齐齐的'筷子,然后,还得点上一对大红蜡烛,等所有食物摆上了,接着,家里人开始一一叩头祭拜,过了一会儿,要把许多的纸钱啊,金元宝啊……烧掉,就好像把这些钱给他们送去似的。

我在边上看着奶奶烧纸钱觉得好玩,也情不自禁的去帮忙烧。接着,是祭我太太的爸爸妈妈了,我们也这样和前面的形式摆了起来,在这期间,我还闹出了一堆笑话呢!比如:我在帮妈妈折金元宝,站的累了,一屁股坐到了祭祖的凳子上,于是,妈妈似乎尖叫着说:“小桐!你不能坐上去的,这是让太太们坐的,你怎么能抢他们的坐位呢?”我说:“哪来的人呀?”“哈哈!哈哈!

这是我们想像的,其实,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们是为了纪念他们!”奶奶大笑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还有一个笑话,我看见奶奶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来,我正准备吃,就被奶奶大喝一声:“不能吃啊,这是太太们吃的。”我也笑了,我想,我怎么这么傻呢?接着,这样的形式,一桌一桌的摆了过去,一共摆了6次呢……这次的祭祖宗让我回味无穷,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祭祖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祭祖的非常多美食!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10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这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状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下午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天的比赛一定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11

今年,我并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在深圳过年,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深圳过年。

小年,大街上可热闹了,人山人海的,小店、便利店和超市都挤满了人,大街上卖冰凉粉的、肉夹馍……各式各样的零食小摊,甚至还有卖花的,妈妈说这是“迎春花市”。

花市里什么样的花都有,有迎春花、菊花、紫罗兰、百合花、水仙花……等等,我觉得最好看的是迎春花,既好看又香。

除夕那天,花市还在。中午的时候家家炒菜,从窗户里飘进来各种味道,红烧味、油炸味、辛辣味,有肉的味道、有海鲜的味道,各种味道,就和我听说过的百家饭一样。虽然没有见过,但一想大概就是这种味道。

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有各式各样的表演。我最喜欢看的'是魔术——变幻莫测,神奇的表演让人好奇不已。

凌晨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开着灯守岁,甚至有点像开派对,灯一会儿亮,一会儿黑,有节奏的开灯关灯,感觉这就是一场大型的灯花秀。

正月十六开学了,我有点舍不得,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三年级作文】栏目
  • 上一篇: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收集2篇)
  • 下一篇:跳绳小学作文(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