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4篇)

时间: 2024-07-30 栏目:初中优秀作文

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篇1

浅议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20071998尚星星

摘要: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企业乃至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反映了他的文化水平,这里的文化水平不是单指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透视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要从日常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处事行为做起,要从文化的学习做起,才能培养一批诚信、忠诚、正直、文明、善良的高素质员工。

一、人才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把员工搞的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员工小的事情也要等领导批示,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抹煞了,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就是说,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很会管理的样子,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不是去想方设法补救短的木片,而是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了,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企业里有了这样的管理者,员工就没有办法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它的主体完全分离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意愿相背离了,变成了与“人”互不相干的事情,这完全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与目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仅仅把招聘员工和吸引优秀人才看

作是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应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那么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呢结合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价值观念触入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中

在企业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用人标准时,应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统一起来,企业在考察被选用人的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考察他的价值观,使之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还可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制定招聘标准和条件要求时,最好能设计出突显本企业文化特色的招聘文书、告示,在面试题材中加人一些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从而可发现对本企业文化认同感较高的人员,为选择优秀人员加人本企业提供依据。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为企业选拔或提拔员工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减少工作失误另一方面还能在企业中起到辐射企业文化的作用,为企业聚集更多更全面的优秀人才。

2.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管理是在一定程度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人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企业在进行教育培训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企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培训,而且还要进一步深人到员工个人生活领域即非职业教育培训。非职业教育培训也称非正式教育,就是关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教育,这在日本的丰田公司叫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活动”,其核心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我们知道,光靠提高工资福利保健等劳动条件,还不能成为积极地调动员工干劲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开展非正式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活动方式,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开展非正式教育,对提高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协作力以及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为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3.企业文化的要求纳人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之中

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价值理念,激发员工的行为动向,改造员工的道德人格,强化员工的工作精神。随着员工的学历结构、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企业应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了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企业里考核与评价员工时,大部分企业都是以业绩指标为主,有些企业虽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也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只是根据个人的理解来进行的,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若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并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解释,通过对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诊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在考核员工时若将品质考核、绩效考核和创新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做到将才将用、专才专用、适才适用。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一个企业只要能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提纲

前言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风险。

(一)核心员工流失。

(二)开发低效或无效。

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环境的风险。

(二)零开发的风险。

(三)人力资源规划不当。

(四)人力资源开发的执行不力。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二)签订保证企业权益人力资源开发合同。

(三)注重人才储备。

(四)加强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五)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内容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专门人才,同时也会产生开发风险,由于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好人才开发规划,优化制度建设,提高执行效果,从而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风险规划

现代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培养起来的。谁拥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和卓越的人力资本,谁就拥有了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投资与收益比例关系问题,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时将面对一系列的风险,当然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是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时将最大限度的评估投资的风险和回报,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风险。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投资,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然是一种投资就必然会有一系列的风险,总的来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员工流失和开发低效或无效。

(一)核心员工流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出现的最大的风险后果就是核心员工、骨干员工的流失,这些员工的离职带走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往往伴随的是企业中一个精英团队地流失,同时由于岗位的空缺,会影响到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会对士气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生产效率降低,并导致员工不配合企业后续的人力资源安排,对于一些掌握了企业技术、客户等资料的核心员工,他们的流失将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更大的威胁。

(二)开发低效或无效。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实现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员工是一个企业与员工双赢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或者是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未得到提高;或者是开发的转化不到位,员工未将其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企业,都会会产生经济、时间、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损失。企业没有获得相应知识与

技能要求的员工,原计划的工作会随之受到影响,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开发成本测算出来,而间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则无法准确计量,但可以通过开发前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及其他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标的变化进行间接反映。

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环境的风险。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周期较长,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快速变化的,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制定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方案过程中,始终会面临着政策的规范与管理、面临着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变革、面临着行业的变化调整、面临着人才的竞争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企业没有认真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就会导致开发滞后或开发不对路,造成重大损失。

(二)零开发的风险。零开发是指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开发不做任何投入的做法,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仅仅是对员工组织了岗前培训,而不考虑员工上岗后的培训和开发,有一些企业家往往将开发成本转嫁给社会和员工个人,对员工进行一种掠夺性的使用,仅仅是对其支付劳动报酬,不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人员结构的优化,更多的是倾向于从外部人才市场聘请,员工的岗位技能未得到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会直接受到影响,员工职业危机感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弱,形成了不稳定的因素。这种零开发观念指导的管理行为很难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人力资源规划不当。没有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的企业,员工的开发是一项非常规性的工作,呈现出临时性、简单化的特点,由此,人力资源配置会进入一种非常规的局面,在解决人才供求缺口问题时捉襟见肘,不利于企业积极、灵活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人才开发规划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开发的盲目性、开发内容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对实际工作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着重培训轻开发、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开发手段单一,缺乏整体的开发部署,导致员工的职业方向不够明晰;在选择开发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技术条件、经营环境的变化、目的性不明确,开发的知识与技能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相对于零开发的风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认为开发是万能的,管理者急功近利,希望通过一两次的开发项目就能获得一支精英

队伍,能够一劳永逸,在做规划时没有考虑企业实际发展阶段的需要、开发对象的具体情况等因素,开发目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完全由管理者一厢情愿的强制推行,这样会使员工面临较大的压力,且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效果不会很理想。

(四)人力资源开发的执行不力。在开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到项目的落实,如工作时间、个人时间与开发时间的矛盾;开发创新与抵制变革之间的冲突;其它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等。如果上述问题在项目执行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在项目执行时没有给予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到项目正常进程,使整个工作偏离预期的开发目标,导致开发低效或无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规划与执行之间的协调与控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未达到相关要求。

(五)缺乏内部成长通道。人力资源开发除了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明晰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自我超越的潜能,经过开发知识与技能得以提高,员工会自觉主动地向更专、更精的领域去学习与探索,会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相应地也会需要更多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希望自身的价值在薪酬待遇、工作职位、工作条件等方面获得认可,如果管理者不关注员工变化了的需求,企业内没有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员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自我追求受到压抑,在较长时间的失望过后,其产生的结果或者是辞职转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是员工意志消沉,丧失了追求个人理想的执着,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使前期的开发效果归于零。这样的结果亦会对其他员工产生一个示范效应,使他们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持怀疑态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产生不满,后期的开发工作会更难开展。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一个好的规划应该目标明确、系统完整,可以动态调整。开发的目标要明确指向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为企业的发展预先储备专业人员;系统完整则要考虑开发内容、时间上的要求,从内容上来说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开发,时间上对一名员工的培养要结合他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长期的开发,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开发项目;动态调控

意味着管理者要密切注意企业经营环境、技术环境、人才供求、开发对象等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开发项目的目标、内容、步骤、对象等方面进行调整,保证开发效果。

(二)签订保证企业权益人力资源开发合同。确定好开发对象后,企业要与之签订开发合同。合同条款一般包括开发内容、形式、时间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为防止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后另谋高就,合同中要注明开发后的员工应在企业服务的时间、违约后的经济责任,对员工产生纪律和经济方面的双重约束,假使员工离职,企业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减少企业的投资损失。开发合同中一个重要的条款就是竞业禁止条款,如果在员工的聘任合同中未进行有关规定,则在开发合同中,一定要和掌握了商业秘密的核心员工签订竞业禁止的内容以保障企业的权益,在发生核心员工离职、侵犯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时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保护。

(三)注重人才储备。管理者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员工流失后出现的岗位空缺导致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在企业内部组建工作团队,避免出现个人控制某个工作项目的状况,工作就不会因为个人的离开而出现中断;除了团队建设还应该注意人才的梯队建设,以师徒的“传、帮、带”方式形成同一岗位的储备人才,当第一梯队人员离开时,后续梯队的人员能够迅速补充上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管理者要注意更新用人观念,处理好人才为我所用与为我所有的关系,积极探索各种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库,在需要时可迅速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通过聘请兼职员工、短期工,解决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人员缺口。

(四)加强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并进行配套的制度建设,以形成企业倡导的价值体系,从精神层面上给予激励,增强企业凝聚力,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式,降低流失率。企业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改变主要取决于上级决定的“伯乐相马”式的人才选拔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赛马”的方式由员工自己的才能来证明实力,为员工提供展示才能的“赛场”,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五)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要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的工作保障,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

将直接影响到规划制定的是够合理、相关制度执行是否规范、开发项目能否有效落实等问题,对他们的开发特别是更新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郑美玲。浅谈我国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岳珍。自主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篇3

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最大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能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办好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资源的优化配臵从社会角度看,一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二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资源的优化配臵,一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二要实现企业资源的转换。其中人力资源最为活跃,通过人的作用可以较快地完成其他资源的转换,信息资源可以转换为物资资源,物资资源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源。而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经济资源要转换成人力资源,速度较慢,有的甚至不可能。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即使其他三大资源丰富,也会失去优势,甚至变得毫无用处。如果一个企业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即使没有资金,也可以借款筹措,可以使借贷资金膨胀增值;没有厂房、设备可以购建,没有产品可以开发,没有市场可以开拓。所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第一重要资源。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才效能、人才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才开发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增强,一些优秀的企业已开始着手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企业用人机制不灵活,加上企业在用人上过多考虑裙带关系,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相对缺乏,表现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过少。与此同时,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尤其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才流失主要因为没有实行优胜劣汰,人们缺乏危机感;企业中论资排辈,缺乏竞争,任人唯亲;分配不均,奖惩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如果说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环境危机的话,那么人力资本的流失对企业则不亚于一场灾难。

(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培训体系落后,缺乏科学性。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企业需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在企业飞快发展的过程中有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供应。

(三)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对普通职工激励不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激励措施单一,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

企业的考核制度不规范,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考核走过场,不认真。2.没有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3.考核结果反馈不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并给出改正缺点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四、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培训与开发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岗位培训。前面在培训内容方面已涉及到,这里主要从管理方法的角度再次强调对新进厂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员工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视,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少,费用也低,但对增强职工主人意识,增强凝聚力收效颇大,有利于新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对企业充满信心,勇于去克服困难,使自己尽快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能者为师,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方法仍被国内外企业广泛采用,一个举目无亲的新员工,师傅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可以迅速消除新员工的孤独感。其关键问题是要物色好一个德才兼备的指导人。干什么学什么,进行岗位练兵,造就一大批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3)业余培训。利用工余时间或占用一部分生产、工作时间进行培训。(4)脱产培训。脱产培训又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这种培训是根据企业特定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培训,这种培训是建立在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基础上的。企业花钱培训人才,稳定性较好,一般不会轻易“跳槽”。

(5)攻关。遇到生产技术上的难关,组成攻关小组,让小组成员在攻关中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既能攻克难关,又可以培养锻炼员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6)咨询。借助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请他们提供技术资料,解答有关技术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7)鼓励自学为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应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自学条件,使他们自学成才。

(8)引进人才。对那些有才实学,而又是企业急需的缺门人才,应花钱引进,为企业所用。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培训开发的内容与方法放在一起,不等于培训与开发是一回事情。企业的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员工的培训面广,是以广大员工为对象的,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是针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的。培训是开发的基础,而开发则是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或知识的再更新。

(二)人才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目前,企业改革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及分流成了社会和企业的一大难题。同时,企业中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少,怀才不遇的人也不少,有的是学非所用,有的是用非所长,有的是大材小用,有的是小材大用,要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和企业都必须对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知道怎么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掌握激励员工的原则和方法,当好“伯乐”,知人善任。(2)从招聘入手,严把入门关。向社会公开招聘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主渠道。在招聘时应杜绝开后门现象,运用现代科学测评手段,择优招聘员工。被招聘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理论适应起点应高一些,这样可以为企业减少许多培训开发费用。现在已有许多企业明文规定不招收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有的甚至不招收大专以下学历人员。这种改革,现实还有困难,国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不能满足庞大就业队伍的需要。指令性分配尚不能取消,凭借权力进企业工作的现象还不可避免。但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择优录用员工的自主权一定会在企业落实。(3)要创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要使企业成为一个有利于让第一、第二层次人力资源向第三层次人力资源转化的场所。如何知人、用人,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企业必须营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②鼓励自荐和他荐;③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提供实践论,唯素质论;④有关工作项目尽可能公开招标,不要论资排辈;⑤职务定期互换,交流轮岗;⑥鼓励自学成才;⑦建立技术档案,功劳薄;⑧允许兼职。(4)改革工作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量单一品种的生产企业逐渐被淘汰,多产品、多品种、多型号、中小批量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实现均衡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势必要出现阶段性、季节性局部减产甚至停工现象,会产生一些临时性的“富余人员”,如果继续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会浪费许多人力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变动每周工作日数和时数,实行弹性工作制。(5)人员要流动,人才要留住。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招聘,而没有解聘,必然人满为患。目前大多数企业除了退休、内退、死亡或犯罪,很少有人能流出去。这样,企业需要的进不来,不需的人出不去,该留的又留不住,人力资源开发受阻,致使许多企业无法搞活。(5)人员要流动,人才要留住。报酬低,人际关系不协调,工作环境不理想,心理状态不佳是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这种趋势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留住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提高他们的相对报酬和福利待遇;②调动工作部门或工作岗位,用其所长,委以重任;③通过思想沟通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和人际关系。人才流动是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之一,提倡流动,但应该有序流动,依法流动。特别是企业花钱培训的人才,“跳槽”之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他们应该有所限制,有所制约,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他们,这也是亟待改革的重点。

五、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型社会”等国家的方针政策,实际上,谈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能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都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可持续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而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最优的配臵,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2)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中的员工,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使他们乐于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智慧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处理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三方面的关系,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钻研业务,不断改进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3)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与所耗费的差额。减少劳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力,科学配臵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保值增值,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拥有第一流的人才,才能充分而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第一流现代化技术,创造出第一流的产品。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只会付诸东流。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可见,注重和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搞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篇4

论文提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益凸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的问题是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非常之普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命中最为关键的方面,怎样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论文首先从总体上比较全面地列举了它的主要特征,说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说明企业建立真正的人力资源制度,其出发点和目标,就是充分“激活人”极大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从七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和正确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员工建设人力资源开发

论文目录:

一、当前我区电信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二、新时期员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正文:

员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轨迹昭示,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逐步取代土地、能源等成为主导性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应对其不断的创新,使其成为一切资源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相对于人力资源而言,不仅资本、原材料等传统竞争手段的有效性正在慢慢的减弱,就连技术这个对企业发展作用愈来愈大的生产要素也必须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的那样,人力资本(对人力投入,如教育、培训、健康等等而形成的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人自身生产能力的投资带来的收益率超过了对其他形态的投资收益率。对于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本相对贫乏的我区而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关注企业员工的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当前我区电信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目前我区电信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大多数企业的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二)企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的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作为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一个过程。其开发和整合有赖于企业战略的确立和明确,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新酬制度、调动、培训等与企业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功能。

(四)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无法统筹管理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人力资源部无法将企业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困难;人事部门的实际工作停留在主观层以下,造成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高级领导层受业务困扰,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不够。

(五)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和途径。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完善的工作流程的实践,难以提炼固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六)员工普遍对薪酬福利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有效地激活人力资源”。因为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是一种激励人力资源的手段,开发、培训人力资源,提升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拓展发展空间,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源的措施。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是激励人力资源的依据。留不住人才,通常是人才缺乏适当激励的一种不良结果。

二、新时期员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关注不够,缺乏开发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激励人才的热情,而更多地热衷于对物质资本的投入。这种状况在相当多的企业中存在,究其客观因素,20世纪90年代各要素对中国企业生产增长的贡献首推物质资本,其次是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再次是人力资本,最后是简单劳动,企业发展主要是依赖物质资本的投入,这种物质资本投入的高速发展,反映了劳动力过剩情况下对物质投资的饥渴,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企业组织者应当充分注意到后工业化国家以及成功企业的实践业已证明: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其贡献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ibm公司创始人沃森说,你可以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哪些人,我就可以重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由此可见,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资金、技术、物质的合理配置固然重要,然而一旦离开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投资缺位、错位、手段单一的状况。当前在相当多的企业中,过分注重资金、材料的获得,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8%左右,日本同期比重一直在3.5%左右。另一方面员工也跟着见物不见人,以自我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并不强烈,这方面的个人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同时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时,只重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往往忽视企业要有适合每一个员工发展的计划制定,造成企业利益实现和员工个人全面发展需求的冲突,员工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丧失了对企业的归属感,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这种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缺位,无论对员工个人还是企业,无疑都限制了其长远利益的实现。许多企业在吸纳人力资源时,一味强调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等所谓高层次人才,而不是从企业现实出发,充分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初中级人力不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又无所适用,形成人力成本虚高。此外,对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管理这三个重要因素,企业又过于关注技术等“硬件”人才,忽视管理方面的“软件”人才,看不到现代科学已经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实现了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成为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阶层,具有本科学历的多为理工科毕业生,现代管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较为缺乏或掌握不太系统,企业这种人力投资错位,对现实企业的目标无疑南辕北辙。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单一,基本以培训为主,辅之以职务、职称晋升,较少采取其他方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确保工作效率,一味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经济上对员工重奖重罚,从表面看管理力度很大,却造成了管理层和员工的不信任感日趋加深,矛盾冲突趋于刚性,最终影响企业利益的实现。

(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滞后。从外部环境看,整个社会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本市场亟待建立健全。当前企业之间人力资本的流动还碍于所有制、城乡等方面的条块分割,人力资源配置仍然未有完全步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健康轨道,企业的人才引入还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不恰当干预,存在着长官意识,而不是从人力资本市场顺利流入。但是我们知道,市场条件下,物质资本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来组合运作,物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赖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另外,人力资本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显示出优劣,市场按照优胜劣汰和供求匹配的原则把人才和企业有效的联系起来,为人才提供竞争的舞台,使得人力能够在各企业之间流动,并促成优秀的人力资本向好的企业流动。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一)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要实现人力资源开发观念上的转变。重视是发展的必要的前提,企业组织者在认识到物质资本是企业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时,更要认识到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稀缺的物质资本具有强大的替代作用,使得总产出可以在节约物质资本的情况下获得,并能够弱化和消除其它资本投入要素在生产中自然消耗形成的递减状况,对企业的发展呈现出收益递增的特性,认识到人及其知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主导性力量,也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及希望所在。惟有如此我们的企业方能摆脱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尴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同样设备、原料条件下,产品质量总体不如人家的困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

(二)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效益原则。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又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应当同物质资源一样周密计算其开发中的投入产出比即效益高低问题。

首先要看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投资结构是否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往往只能以市场承认的投入来计算,而不是按照实际投入来计算。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源投入必须与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弹性配置范围内。生产过程中,这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价值量上的比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极端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企业利益的实现。

其次,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有赖于各种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组织与个人的相互合作。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夫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印证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员工的需要层次已经不限于生存与安全的需要,正逐步上升到较高级的社交、尊重需要,甚至是自我实现,即希望通过取得工作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把企业资源开发管理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充分利用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为企业做贡献。实践证明:当员工在工作中受尊重时,就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趋向作出更多的贡献,并产生归属感、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三)促进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转变。人力资源潜力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其数量质量以外,还依赖于对其开发利用的水平高低。如果开发利用水平较高,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客观上就提高了资源的供给水平。因此,当前企业有必要加速建立“开发式”的人事管理体制,改变那种“重管理、轻开发”的格局。

首先,企业组织要界定企业发展战略及由此产生的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然后,通过严密的测评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以确认通过何种培养方式达到员工素质与实现企业目标的一致,并对培养效果定期评估及跟踪反馈。

其次,要建立面向未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对生产和经营活动是一种间接的投资,它所形成的是潜在于人力之间的生产能力,不象物质投资那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效果。针对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与产生效果之间存在迟效性又不能任意推迟,企业必须在眼前利益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迟效性、时效性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并为此加强物力与人力储备体系建设,形成人才良性循环的梯队效应,保证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行政管理学》郑志龙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

2、《市场调查与预测》孙国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

3、《商品学概论》万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

4、《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

5、《;流通概论》夏春雨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

6、《人力资源管理》萧鸣政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

    【初中优秀作文】栏目
  • 上一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小学作文(整理21篇)
  • 下一篇:绿叶对根的情意作文(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