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关于“火山爆发”的模拟试验的回家作业。
按书上的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我心里打满了一个个小问号。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竟然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真有意思。
可我的.心中的疑问都还没解决,便来不及兴奋,就急忙拿过手边的书查了起来。可翻了好久,却发现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
这个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还记得上四年级时,我们科学课新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她一来就把准备好的放入塑料袋中的工具工整的摆放到讲桌上,好像有备而来似的。她来了之后,并没有接着上节课老师教过的往下学。而是找了一篇新课文,其中就有动手做实验的。她把准备好的塑料袋打开,拿出实验工具放到讲桌上,有一个三角架,一瓶酒精,一盒火柴,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
她把三角架平放道将桌上,下面摆着酒精瓶子,点燃之后,开始冒出蓝色火焰。
接着又把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呈圆形放到三角架上,在把上面滴上一滴水。过了大约20秒,铝片上面的水滴已经完全融化了,又过了大约10秒钟的时间,铜片上的水滴也融化了,又过了一小段时间,铁片上面的水滴也融化掉了。
可是玻璃片上的水滴怎么也无法融化。过了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水滴还是没有融化,我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这时,实习老师对我们说,凡是导体物体上面的水滴事很容易融化的。而不是导体,厚度也很厚的'物体事不会或很难融化的。由于当时我还小,只把表面易懂的学会了。而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科学是很深奥的,才知道自己原来懂的一些科学知识只是皮毛而已。现在我终于明白科学家事很难当的,不禁对现在著名的科学家又多了几分钦佩。
科学就像一艘扬帆的船,带着我们到达光辉的彼岸。科学就像一支神奇的笔,带着我们写出奇妙的世界。今天,老师带我们作了几个妙趣横生的小实验。老师请田松洋同学为我们组演示“会吸水的杯子”。只见他拿出了一个白盘子、一个玻璃杯,一截又圆又扁的`蜡烛,蜡烛直径约2厘米。据同学们说,杯子是扣着吸水的,我非常好奇:杯子怎么会扣着吸水呢?田松洋开始演示了,他把盘子盛上一浅底的水,把蜡烛点燃,预备工作做好了。他又轻轻地拿起那个与普通杯子没有任何不同地玻璃杯,小心翼翼地扣在蜡烛上,他神态放松,好像根本不怕失败似的。我跪下一条腿,蹲在桌前仔细观看,杯子里充满了气,一瞬间气又消失了,慢慢地,慢慢地,火光越来越柔和,火苗越来越弱,直至最后熄灭。同学们一副迷惑的眼神,可好戏还在后头呢!杯中的水位上涨,一直上到蜡烛的高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科学实验居然如此神奇!难道有什么神仙致使这普通玻璃杯的水位上涨吗?难道这一切都是真实,不是梦境吗?之后听田松洋解释,我才知道:杯内空气因蜡烛燃烧而变热,变热的空气膨胀后会溢出杯外,接着,杯里的氧气用完了,蜡烛灭后。杯里变冷,气压下降。此外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体积减少,压力也会随着下降。于是杯内气压低于外面气压,周围大气的压力就把水挤到杯内去了。这个实验真有意思!科学知识的海洋真是一望无际,科学知识更是无穷无尽啊!这样有趣的实验我真想多做几个。
周末,我在《实验大百科》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鸡蛋的实验,这个实验很简单,我很感兴趣,决定动手来做这个实验。
首先,我把几个鸡蛋放进一个玻璃杯,然后倒进醋没过鸡蛋,马上,蛋壳上就出现了无数小气泡,轻轻震动杯子,小气泡就会争先恐后浮上水面,好像蛋壳开始呼吸了,真不可思议啊!
实验第一天,我总是好奇地跑去看一看,蛋壳的颜色越来越浅,我问妈妈:“还要等多久啊?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它捞出来了。”妈妈说:“它的衣服还没脱呢,别着急啊!”
第二天,蛋壳表面出现了一块块深浅不一的斑块,而且也不光滑了,变得粗糙。用手按一按鸡蛋,能感觉它变软了一点。好神奇啊,才一天就有了这么大变化。
第三天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去看鸡蛋,哇,鸡蛋的衣服不见了,只见一个淡橘色透明的鸡蛋泡在醋里,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里面金色的.蛋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到窗边,它在阳光下呈现透明的金色,就像一颗小小的太阳。我赶紧激动地去叫妈妈:“妈妈,快来!你看鸡蛋大变身了!”妈妈兴奋地跑过来,看着我手里的鸡蛋说:“哇,你的实验成功了!”
鸡蛋壳为什么会消失呢,我来告诉你吧,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到食醋里就会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并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会逐渐消失。但是蛋壳里那层薄薄的膜是不会被食醋溶解的,所以看起来是个透明的鸡蛋。
这个实验简单又有趣,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今天上科学课,张老师教我们做一个酒精灯实验。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科学教室,看到张老师已经在科学教室里面等待同学们的到来。一进教室我们都被桌子上的东西给吸引住了,老师安排我们六个人为一个小组,我们的实验马上开始了。
桌子上有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蒸发皿还有石榴棉网,大体结构就是这样的。张老师说:“首先拿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子的一面划一下。”“呲”的一声冒出一团带着一股难闻的白烟,看了一下没有小火团,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我又不紧不慢地抽出了一根火柴,再次尝试了下,“哇”大家一声尖叫,一团火焰立刻在顶端燃烧起来了,火柴终于点着啦!马上又有另一个同学把酒精灯的灯帽打开,用着火的火柴在酒精灯灯芯上小心翼翼地扫了一下,一团火焰在灯心的'顶头燃烧了起来,然后张老师快速让我们把灯帽盖上,又打开,再盖上,最后火焰消失。整个过程就好像一场神奇的魔术,震撼着大家。
从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了解到了酒精灯火焰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而且也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然。
用时我还学会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火焰心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今天的实验真有趣,它既挑战了自我,又锻炼了胆子。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的小朋友们都在家里上网课了。昨天我们上了一节有意思的科学课--研究惯性的作用。
上好课,科学老师让我们在家里用积木搭一个“过山车”,体验一下什么叫惯性。我把小时候玩的积木找了出来,仔细搭了一个“迷宫过山车”。
我想,过山车应该要有个斜面,这样物体才有可能往下走。搭斜面应该不成问题。我把一个长方体积木竖着放,把另一块长条积木斜靠在这块长方体的“身子”上,接着用一些扁条形积木搭了一个S形。可是,搭着搭着,我发现有一些积木搭得太靠里面了,跟其它积木没有连起来,我马上轻轻地把这些积木往外面推了推。哎呀,不好!积木散架了。
我只好再重新搭一个。搭着搭着,问题又来了。该往哪个方向搭好呢?往前面搭?有积木挡着。以这里为终点?身为一个“迷宫过山车”,它也太简单了点吧!我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S”的`正中间搭一座“长桥”。就这么干!我先用“凹”积木在“S”中间划上一笔,使“S”变成了“$”,再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搭好“桥”的两头,一座“迷宫过山车”就这样完成了。
我把这个“过山车”的照片发给了妈妈,妈妈帮我上传作业给科学老师后,我们收到了老师的评语:“有正确理解过山车的惯性原理,过山车迷宫很壮观!”
通过这次搭“迷宫过山车”的实验,我明白了:只有通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困难。
今天,我把我的好朋友陆嘉晨邀请到我自己的家里制作科技小制作。
这个小制作非同小可,它与“电”有关联。他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名为“加固密码”的科学实验。
首先,我们把家中的泡沫塑料剪下来,作为整个电路的“模版”,虽然简简单单一个“剪”字,但它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他就像是一只“拦路虎”挡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家伙给“弄”下来。
接下来我们又在模板上钻了两个洞,分别把两个系在电灯泡上的电线从两个洞里穿过。之后在“模版”的另一端加上了两节9伏特的电池,使连个灯泡能同时亮或暗。
经过一番调试之后,我和陆嘉晨的实验就进入到了最困难又最重要的一步——做开关。开关若是做成功了,我们的整个作品就大功告成;倘若失败,便前功尽弃!
我们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将电线搭在两个铁钉子上,不敢出一丁点儿的差错。经过我们一系列的精密计算以及细心的操作,我们终于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两个灯的`明暗!
我们又设计了一套类似于“莫尔斯密码”的密码,利用灯的明暗时间表达我们互相想要传递的信息。我们终于成功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希望我们以后能制造出更好的小作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
11月14日星期五多云
今天,星期五下午有一节科学实验课,在上课之前我和同学还在讨论,今天会做什么,大家也纷纷猜测,终于上课了老师说做万花筒。
按照材料包里的说明,先把三面镜子拼成一个立方体的三角形。这个非常难,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才能完成。之后,用透明胶固定。
第一步完成后,接着从试验包里拿出万花筒手工纸模板,折好后,在透明薄膜中剪出两个等边三角形,剪的时候这两个等边三角形要比万花筒模板三角形稍微大一点,这个对我来说有难度,一张的薄膜硬是让我剪去了一半,才剪出来,这时有同学告诉我,先要封住万花筒的一面。做完以上几步,我才发现,忘记把镜子表面的保护膜去掉,邻桌的同学看见了纷纷帮助我。
最后把镜子黏在万花筒模板纸上,放入小珠子、彩色纸屑,把另一片三角形薄膜黏在另一面,封住口万花筒就完成了。
我终于做完了,书上说对着光线,慢慢的'转动,透过小孔向里看,筒里就会出现美丽的图案,同时筒里的图案就会发生变化。我按照书上说的试了一试,果然如此。原来每一次转动万花筒,里面的珠子,纸屑在透明薄膜中的排列不同,在镜子中反射形成的影像也就不同了,所以才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图案。
这时我觉得科学的奥秘真多,真神奇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科学知识。
今天,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让我非常难忘。
上课铃刚打响,高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看谁的观察力最强!第一个实验的名字叫‘神奇的'水’。”我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老师。
高老师举起两杯水说:“大家请看,我左手拿的是一杯普通的水,右手拿的是一杯神奇的水。”又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鸡蛋来,“首先,我把鸡蛋放进普通的水中,大家看有什么现象发生?”高老师边说边做。
“鸡蛋下沉,水位上升了!”我们齐声说。
“大家继续看,现在,我把鸡蛋放进这杯神奇的水中,大家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有变化,有变化!”
“啊,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
“水也上升了,可是只上升了一点儿。”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喊起来。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啊?”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禁问老师。
“同学们,其实,这杯水就只是一杯盐水而已,因为盐水的浮力大,所以鸡蛋就会上浮。”
王富瑞说:“据说人们可以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睡觉、看书,是不是因为死海的海水有盐啊?”
“对!”老师赞赏地说。
后来,我们又做了握鸡蛋的实验,没想到使出全身的力气,用手心握一只鸡蛋却握不碎。
啊,科学真是太神奇了,我今后要好好探索科学的奥秘!
上课了,我们快速跑进实验室,这节课是我期盼已久的科学实验课,我知道老师又会亲自带着我们做实验。
老师抱着实验器材,大步走进实验室,她放好实验器材后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大家注意听”。我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也在悄悄议论着,都很好奇,接着老师说:“磁力的大小与导线绕的圈数有关,导线绕的圈数多磁力就会强,导线绕的圈数少磁力就会弱,我们现在需要证明一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然后老师把实验器材发了下来,器材是一根一米长的导线、一节五号电池、大铁钉和一堆回形针。我兴奋极了,连忙动手跟着老师做实验了。
我先把导线一圈圈绕在铁钉上,绕了二十圈,接上电源,去吸回形针,很多回形针被吸了起来;我又在铁钉上只绕了六圈,铁钉上却只吸上几根回形针。通过这次实验证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绕的`圈数是有关的,导线绕的圈数多,磁力就强,相反,导线绕的圈数少,磁力就弱。老师还告诉我们,科学家就是利用电磁铁磁力原理发明了发电机等等,老师还说,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就会懂得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家也是通过这些小小的实验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发明。
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我从中得到了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获得了知识。科学实验不但能开发智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力,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种科学实验让我们做。
今天,我要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
我飞快地跑进书房,材料已准备好,有:三脚架、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还有一杯饱和食盐水。我要做的就是把一杯饱和食盐水里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实验开始了,我先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在没有大人的看顾下使用火是很危险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模仿哦!”我学着《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开玩笑说道。
接着,我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方,再把石棉网架到三脚架上。它的作用就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因为蒸发皿是陶瓷做的,如果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受热不均匀,就会发生破裂,更严重的还会爆炸!
好了,我们接着讲接下来该干什么。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饱和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再把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加热,等到里边快要没有饱和食盐水的时候,就可以把酒精灯熄灭了。如果一直烧到没水的话,留下的`食盐就会四处乱蹦,如果被碰到,会很疼!不过我不确定会不会因为温度高而烫伤。
过了一段时间,我及时把酒精灯“盖”灭了。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不用嘴吹呢?你用什么把它盖灭呢?”如果用嘴吹,可能会发生爆炸,那是因为风把火带到酒精灯的内部,里面都是酒精,所以会爆炸啦;当然是用灯帽来盖灭啦!我满心期待,往蒸发皿里一看,哇塞,真的有白花花的食盐留下来,沾在碗边诶!不过,这些盐比家里吃的盐要细一点。实验大获成功。
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做一做这个实验,注意小心使用火!
星期五的科学课上,屠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燃烧白糖。
老师先让我们观察白糖的形状是怎样的,我看了看,总结出了这几点:很小的颗粒状物体、摸上去软软的,挺舒服。然后就让我们开始燃烧白糖了。器材很简单,一支蜡烛,几根火柴,一张餐巾纸和一些白糖。我们先把蜡烛点燃,再把白糖放在勺子中,把勺子放在外焰上。没过几秒钟,原来是白色的糖现在变成了棕色的'糖浆,搞得教室上空弥漫着阵阵的烟雾。烧着烧着,糖冒起了泡泡,起初是小泡泡,想岩浆那样,不停的翻滚着,沸腾着。接着,干脆像蛋挞那样:一个大泡冒出来,然后又扁下去,再冒出来,再扁下去……
我又用火柴蘸了一点点糖浆,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糖浆立刻凝固了,用手碰一下,手也不会沾上糖浆。在空中,还有一条细细的丝也似乎凝固了,像一根头发,虽然是凝固了,但轻轻一碰,它就断了。过了几分钟,更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糖浆居然在勺子上燃烧起来,越烧越旺。刚才还是冒着泡的棕色的糖浆,现在就变成了黑色的。就在这时,屠老师让我们熄灭了蜡烛,一次实验就此结束,我们看看勺子中的糖浆,像一块黑色的鹅卵石,但用火柴去碰一下,结果却大不相同,非常得脆。屠老师又告诉我们用火加热后的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这次的实验真有趣啊!
咦,“小孔成像”,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我也来做做看。于是我按照要求,找来了一张白纸、一块纸板和一支蜡烛。材料准备好了,但是要做这个实验,还得有人帮忙,于是我叫来了妈妈,让她做我的帮手。
实验开始了,我先用笔在纸板上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用水将圆圈内的纸板弄湿,浸湿后的圆圈用笔轻轻一戳,就在纸板上作出了一个小孔。小孔有了,下面将该点蜡烛了。我手拿打火机,试了半天也不敢打火,最终还是请妈妈把蜡烛点燃了。拿着点燃的蜡烛和其他材料,我和妈妈快速地跑到了洗手间。我留意翼翼地拿着蜡烛,滴了几滴蜡烛油把蜡烛沾在洗手台上,蜡烛放在最前面,带孔的纸板放在中间,后面放上白纸,妈妈帮我关上了洗手间的门,室内光线顿时暗了下来,只有蜡烛的光亮。可一开始我并没有在白纸上看到有蜡烛的影子,我有些着急。妈妈说“别着急,再试试”。于是我慢慢地移动纸板,让小孔对准蜡烛的火焰,这时,一幅奇异的景象出此刻我的眼前,我看见了白纸上倒立着火焰的`影子,我高兴得叫起来,我成功了!接下来,我还在妈妈的启发下,前后移动着纸板,发现小孔离火焰越近,影子就越大、越模糊,而小孔离火焰越远,影子就越小、越清楚,真搞笑!
妈妈还告诉我,科学家就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
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我从中得到了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获得了知识。
“哎哟!”我关了电脑,走了出来,发现在餐桌上放着几块海棉和几个盒子。妈妈走出来说:“今天就用这些东西做这次小实验!”我看了看海棉和那几个盒子,问:“用四块海棉和两个盒子做这个小实验,能成吗?”“管它成不成,你先做就行了,尽量不让鸡蛋碎!”妈妈回答。
我心想,用这么点东西,怎么办呢?难道用海棉把鸡蛋包住扔下去?还是把鸡蛋放盒子里扔下去?或者是把海棉包住鸡蛋放进盒子里扔下去?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回答。我用手在桌子上比划着,用心在头里思想着,忽然,我有了一个好主意——先用最大的海棉把鸡蛋包得严严实实的,再把泡泡糖盒底给垫上一块海棉,再把包着鸡蛋的海棉塞进泡泡糖盒里,然后把节拍器盒底垫上一块海棉,接着把泡泡糖盒塞进去,再在顶上垫一块海棉,最后把盒子放进一个塑料袋里,这样就可以了。
想好了办法,我马上开始行动,完成之后,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这次一定能行。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四楼。我先看准位置,然后一丢。只见那东西在树杈上弹了一下,然后又在绿篱上弹了一下,就掉了下去。我急忙跑到楼下,捡起塑料袋,想:这次肯定不会烂。于是往楼上跑,问妈妈:“你觉得它烂了吗?”妈妈回答:“我觉得它应该完好无损!”“原来你也这么认为!”我紧接着说。
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发现鸡蛋还是一个圆溜溜的小球,摸起来冷冰冰的。妈妈也赶了回来,来到厨房,一边喘气一边问:“鸡蛋怎么样了,是碎了还是没碎?”我欣喜若狂的告诉她:“完好无损!”妈妈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这次实验,我懂得要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成功。
今天下午,是课,我正在教室里悠闲地写着作业,这时,老师走进来,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个实验……”话音未落,调皮鬼小东就说:“以我多年的推理经验来看,桌上摆着一个鸡蛋,肯定是要比赛看谁吃得快。”老师笑了,说:“不,我们要来研究鸡蛋能不能浮到水面上。”
你就等着吧!三、二、一!呼啦,同学们一拥而上,把老师团团围住。只见,老师拿出一个碗、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和一包盐,看!她先把鸡蛋举得高高的,在我们眼前晃了一圈,然后,把鸡蛋放入盛满水的大碗中,鸡蛋好像一点儿也不给老师面子,头也不晃的沉入了水底。
这时,老师拿出盐并先放了一些,“嘘!”老师用声音提醒我们不要说话,要静静地等待,不一会儿,鸡蛋露出水面的'圆圈扩大了,我不禁心里想:鸡蛋竟然浮起来了,真神奇!此时,鸡蛋似乎在说:“你竟然把我升起来了,能把我升得更高吗?”老师受不了它的挑衅,气愤地倒了一大半盐,只见它不受控制地完全浮了起来,我大声地欢呼起来,鸡蛋终于被盐征服了。
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鸡蛋浮起来,奥秘就是浮力。清水的浮力比鸡蛋小,所以鸡蛋浮不起来;可是盐水的浮力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在盐水里浮了起来。
科学的世界真奇妙,下次老师还会给我们做什么实验呢?
今天,科学实验课上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小孔成像”。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着这个“小孔成像”东瞧瞧西看看。
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不管往哪个光源看,看到的都是倒影。我迷惑不解,于是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宝贝,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它是以直线传播的,当光透过小孔时,上方的光直线传播到下方,而下方的光直线传播到了上方,这样看到的影像就是倒着的了。”我恍然大悟,哦,原来光线是直线传播的,难怪我刚才看到的都是倒影。我拿着这个“小孔成像”好奇地这边瞧瞧那边看看。
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我离光源越近,光在里面这层薄膜上就越大。我把“小孔成像”拉得长一点,光越暗图像越大,而把它缩短一些,光越亮图像越小。这又是为什么呢?妈妈说:“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叫物距,我们的肉眼和小孔的距离叫像距。像距越短我们看到的图像就越小、光越亮。反之,像距越长我们看到的图像就越大、光越暗。”
经妈妈这么一说,我似乎明白了不少道理。我又拿着“小孔成像”到处观察,我发现了物距越远影像越小,而物距越近影像越大,真是太神奇了。哦,原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小孔成像”居然包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它让我明白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还知道了像距和物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看来学问真的是无处不在呀!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做个科学的有心人吧!
上个星期的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放孔明灯。
一进课堂,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放孔明灯。”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很好奇,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欢呼,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孔明灯的外表是一层黄色的薄纸,里面是由许多细铁丝搭建而成的。老师先把一块叫“植物油”的东西插到铁丝上,老师拎上面,叫一位同学帮忙拎下面,然后将“动物油”点燃。随着火越烧越旺,同学们也越来越高兴。渐渐地,原本扁扁的孔明灯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饱胀。这时,老师轻轻松开手,孔明灯先是悬在空中不动,不一会儿就慢慢上升,这时的.我突然想到,要是我能坐在孔明灯上,飞上太空环游世界,那该多好啊!当孔明灯快要升过老师头顶时,老师一把抓住孔明灯。这个情景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又一次欢呼起来。接着,老师叫同学用水熄灭孔明灯之后,又给我们重新演示了一遍。
后来,老师说:“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被困围,他利用风放出了自己制作的灯笼向外求救,后人就把这种灯笼叫‘孔明灯’。其实孔明灯是依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个原理而来的,热气球也是一样”。听了老师的解说,同学们连连赞叹:“噢,原来是这样啊!科学真得是太神奇了!”
这一节科学实验课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昨天上午,科学老师带领我们到七楼的科学实验室,做了一次惊天动地、振奋人心的科学实验——让碎冰里的试管里的水结冰。
准备材料有:一桶碎冰,一根小温度计,一根装了十毫升的自来水的`试管,一块干布和一包盐。要开始时,老师先让一号去领一桶冰冰凉凉的碎冰,摸一下仿佛进入了冰雪世界;让二号去拿一根又长又细的水温计,像一根小木棍一样;然后让三号去取装了水的试管;最后让4号记录每时每刻、每分每秒试管内水的温度情况。
实验开始了,科学老师拿起绿色小铲子在大大小小的碎冰上插了一条裂缝,好似恐龙灭绝时地面上出现的巨大涯缝,方便试管放进去观察。我们先将试管放进冰缝里,再将碎冰盖在周围,像盖房子一样小心翼翼;然后把盐撒上去,像天女散花一样又像下雪般;最后将水温计放入试管中,就开始静静地等待了。一分钟、二分钟……我看见组员们期待的眼神中看出了激动和兴奋,等待的时间漫长,可组员们仍然坚持着,因为他们都是相信一名话:坚持就是胜利!
我说得没错,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管里的水开始生出了一些小小的冰花,之后又开始结冰,又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成冰块。在组员们的脸上从沉漠至惊喜,最后都欢呼雀跃了!
我明白了,坚持就会有收获,就会迎来快乐!
今天,陈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了教室,手里拿着蜡烛、纸蛇和打火机。
陈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变个魔术,怎么样?”
“好——”全班拖声拖气地说。
“怎么没掌声呢?”
“哗、哗——”
只见陈老师把纸蛇挂在一个大大的三角板上,叫陈荣宇上来,要一动不动地立起三角板。做完这一切后,陈老师就开始了。她先用打火机点燃了蜡烛,再放在纸蛇尾巴边(蜡烛底下粘着纸盒,哦,我知道了,那是老师怕蜡油滴在讲台桌上);过了一会儿,纸蛇就转动起来,同学们欢呼起来。纸蛇一直转到老师将它拿起来才停下。
陈老师问:“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我们说。
“那么我就公布答案了。”陈老师说:“这是因为热空气在下面不停地上升,所以纸蛇才会转动,知道了吧?”
“知—道—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陈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根吸管,两头各挂一个杯子,又在一个杯子(乙杯)下画了一根着火的火柴,问我们哪个杯子会下降、哪个会上升,或都不动。全班同学又不约而同地喊道:“乙杯会上升!甲杯会下降!因为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真不错!”陈老师心满意足地说。
“叮当—叮当!”下课了,我们只能下次再上科学课了。
今天的科学课太好玩了,最好再来一节,真是太有趣了!
哈哈哈——
今天中午,我在公园里玩得汗流浃背。一回到家里,我就美美地喝上了一口可乐。可可乐喝多了对身体有害,于是我就用剩下的可乐做了科学实验。
我按照书里的内容,准备了薄荷糖还有可乐,准备做“可乐大喷泉”!
我先把三颗薄荷糖倒在碗里,又拿了一根筷子,使劲地剁着,大约剁了五分钟,薄荷糖变成了粉末。我又快速把薄荷糖粉末倒入一瓶刚打开的可乐中,我躲在了不远处。两秒钟之后,一股咖啡色的“可乐喷泉”就从瓶口喷涌而出啦!可是,可乐喷泉的时间太短了,不然,我还想在“可乐大喷泉”旁留个影,拿着照片给同学们看,告诉他们,这是我寒假去火星旅游,从那儿挖出来的喷泉呢!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百度。原来薄荷糖中有一种叫做阿拉伯胶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遇到含有碳酸盐成分的可乐后,就会发生剧烈反应,让可乐以惊人的'速度释放出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形成了喷涌而出的喷泉。做了这个试验后,也让我知道了,薄荷糖要是和可乐一起吃,后果是很严重的!
“可乐大喷泉”这个试验是不是很厉害呢?其实,可乐还能做别的,更多的实验。比如说:用阳光做“水箱”,把可乐变成冰的、打结的可乐等等。
从今以后,我要在生活中多探索,多动脑,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妈妈和我感冒咳嗽时,经常采用拔火罐的治疗方法,当妈妈拔火罐时,我好几次都在一旁观察。治疗师先拿一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放在妈妈躺的床边,然后用镊子夹住一团棉球在酒精里浸湿,接着用打火机点着湿棉球,最后她用点着的棉球在玻璃罐子里搅拌几下并快速将罐口罩在相应的穴位上。这时玻璃罐摸上去还是热的,我有时脑子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罐就像被粘在皮肤上掉不下来了呢?为什么我透过玻璃罐看到的罐口处的`那块皮肤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呢?
本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回去做实验,我做了好几个实验,其中爸爸从《让孩子着迷的科学游戏》书中挑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手掌吊瓶子”一起做。我们找来一个装过果酱的空瓶子,我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倒掉里面的热水,接着我迅速地把手掌盖在瓶口上,另一只手托着瓶底,爸爸打开凉水冲瓶子,最后等瓶子冷却了,我松开托着瓶底的手,盖在瓶口处的手掌居然把瓶子牢牢地吸住,瓶子吊挂在手掌下面。“为什么瓶子会挂在手掌下面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爸爸给我解释道:上述实验的原理和拔火罐是一样的。接着,爸爸妈妈又给我讲了空气的成份、热胀冷缩、大气压等知识。原来玻璃瓶是依靠大气的压力压在手掌、皮肤上的,瓶子里鼓起来的皮肤则是被瓶子里的负气压吸起来的。
通过做科学小实验和观察回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带着疑问去找答案,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一提到科学小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做科学小实验不仅让人觉得好玩,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常识课上,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以后,觉得这个实验实在好玩,于是,就想自己也亲自动手做一次孔明灯上升的实验。
回到家里以后,我放下书包就去找来了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又到邻居哥哥那里借来了一盏酒精灯,然后,我就动手制作孔明灯了。我先将酒精灯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后拿来一只完好无损的透明的`大塑料袋。我把塑料袋罩在酒精灯上,同时把它与塑料板连在一起。好了,孔明灯做好了。接着,我就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还把塑料袋用手帮助撑开,避免让酒精灯的火焰将塑料袋烧坏。哇,酒精灯上的火焰好明亮,又好暖和。
不一会儿,我觉得塑料袋有点热了,而且鼓了起来。于是,我就将手松开,塑料袋没有倒下,反而竖起来。慢慢地,塑料袋越来越大,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胖汉。咦,塑料袋果然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这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我站到桌子上面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子外面,将手一松,那盏孔明灯就向天空中升了上去。它越升越高,高得简直看不到了。啊,简直太过瘾了!
看着远去的孔明灯,我心想:1700多年前,诸葛亮就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做成了热气球,还载着人上了天呢!
啊,科学真是太伟大了,我爱科学!
今天呀,我可长见识了。因为科学课上,老师为了让我们真正的懂“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道理,现场为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老师先拿来了一个大水缸,其实,用科学的话说,那叫水槽。老师在水槽里装满了水,结果把我们弄得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不是要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吗,怎么还要用水?老师笑眯眯的解释,要做这个试验,必须先收集二氧化碳。可收集二氧化碳也用不到水呀?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你们待会就知道了。嘿!老师还卖个关子!
我的好奇被挑起来了,瞪大眼睛看着老师。只见老师又拿了一瓶装满水、颈口很细的.瓶子,叫集气瓶,她取了一块儿极薄的玻璃,将玻璃轻轻盖在集气瓶口,再把集气瓶倒扣在了水槽里。随后,老师又将一根软皮管的一头塞进了集气瓶,并找了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在软皮管的另一头呼气,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一阵“咕噜咕噜”声后,水槽里水中冒出了许多气泡,集气瓶里的水正同时快速下降,片刻,瓶里就没水了,而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
接着,老师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拨出了管子,把集气瓶拿出了水中,盖好了薄玻璃。随后,她取了一个长柄勺,勺子上面放了一截蜡烛,科学老师请了一位同学点上了蜡烛,待火苗节节高升的时候,她先让我们仔细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状况,又把蜡烛放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用手捂住瓶口,让我们观察蜡烛在集气瓶里的燃烧状况。我原以为蜡烛会继续燃烧,可蜡烛一放进集气瓶里,火就灭了。
今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一个小实验,可以把不同颜色的水分开。工具只需要两个杯子,一块塑料板和水!这么简单又有趣的实验,我怎么能不自己试一试呢?
我先找了个塑料饼干盒,剪下平平的一块,然后贡献出蓝墨水和红墨水,再找来两个水杯。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我大显身手拉!我把一个杯子接满热水,点上几滴红墨水,再把另一个杯子接满冷水,加点蓝墨水,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就出现了。我再把塑料片盖在蓝色冷水上,用手指压住边缘,眨眼之间,我把蓝色杯子倒扣在了红色杯子上,接着轻轻地把塑料片抽出来,这时,意外发生了,蓝色冷水迅速下降,红色热水迅速上升,很快,红蓝两色混合在一起,两杯水都变成了紫色。不是说好不会混合的吗?我挠挠后脑勺,再把书翻开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哦,原来要把热水放在上面,因为热水的密度小,只能上升,不会下降。没关系,把水都倒掉,重来一遍吧。这一次,我小心地把红色热水杯倒扣在蓝色冷水杯上,接着把塑料片取出来,一瞬间,奇迹发生了!红色墨水和蓝色墨水并不亲切,只是像蜗牛爬似的.慢吞吞地靠在一起,好像中间还是隔着塑料片一样。我的实验成功了!
我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知道了生活处处有学问,粗心大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前天,我们去实验室做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索了放大镜的秘密。
我们一班人一起到了实验室,一进实验室,里面的一张张宽大的实验桌上摆满了道具。有:放大镜、蜡烛、纸片、打火机。这时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是无比的快乐。老师先为我们讲了放大镜的组成,了解到了放大镜是由镜框、镜片和镜柄组成的。
实验开始了,我们组先把蜡烛固定到一个小纸片上,并把它点燃,只见蜡烛的火苗在不停的上下窜动着,显现出了它的无限活力。接着,老师又为我们发了放大镜,让我们把蜡烛、放大镜、纸片固定到一条直线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我们组的实验并不顺利,由于某同学拿的蜡烛太短,所以必须要把放大镜平放下,可这样纸板上又没有东西。我们想该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我们终于有了办法。我们把蜡烛轻轻抬起,“啊,上面有了。”大家都欣喜若狂。这时再看看,便会发觉白色的的纸板上有了一道明显的光束。我突发奇想,要是两个放大镜重叠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想不动手试试怎么知道。于是我便开始做属于我自己的.实验,我做着做着,心里抱着很大的希望。最终,我的实验得到了圆满成功。因为我发觉,两个放大镜重叠在一起,白纸上成的像和蜡烛的火苗完全一样(但是看着是倒立的)。
老师看我们的实验都成功了,便和我们说:“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这节课令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秘密。
科学书上有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特别简单,实验里的东西我都有。于是,我就按照科学书上说的`做了起来。
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塑料瓶、剪刀、水、水草、浮萍、沙子、小鱼、海螺等。
我先把塑料瓶剪去上半部分,用清水洗干净,再拿一些沙子放入瓶里,把水草栽在沙子里,再把浮萍放在水面上,过几天看看水草和浮萍栽活了吗?如果栽活了,就可以放鱼等动物了。
几天后,我一看水草和浮萍居然死了,我很失望。但我还想养水里小动物,我又重新做了一次实验。过了几天,我又惊讶地看到水草和浮萍又死了。可我毫不气馁,又重新做了一次试验,我就不信养不活你们,反正我家东边河里的浮萍多,捞都捞不完。
过几天,我又去看水草和浮萍活了吗?我一看,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忍不住地喊了起来:“吔!”我赶紧把鱼放在里面,小鱼在这么好的栖息地生活,它一定很快乐。看,它正快活地吐着泡泡呢,好像在说:“这里真好!我要一辈子在这里生活。”看它那眼神儿,又像在说:“谢谢你!谢谢你!我在这个地方太好了,我永远也不离开这儿。”
清清的水,嫩绿的浮萍,苍绿的水草,金黄的沙子,这儿太美丽了,不愧是“海底世界”。水清澈见底,小鱼清晰可见,它的一举一动,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过几天,我还要再抓几条小鱼和它一起捉迷藏,它就不会寂寞孤单了。
“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打响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跑到科学教室,往讲台上一看,呀!有一盒火柴盒、几根蜡烛,还有一个保鲜袋。有些人窃窃私语道:“完了,今天肯定要发生火灾了。”
顾老师跟往常一样,说:“今天我们要用这些材料做一个小型热气球。”听到这句话,我们都很惊讶,心里暗暗想:“怎么可能,就这一点东西还能做一个热气球?这是不可能发生的。”顾老师又说:“这个实验是靠着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往下降的原理来完成的。”我们大家都很疑惑:“我们只有两只手,不可能有四只手,这该怎么搞定呢?”老师听了眉开眼笑,说:“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们先把蜡烛点燃,然后再把保鲜袋罩在蜡烛上,等到保鲜袋鼓鼓的如同一个超大气球的时候,松开手,保鲜袋就像一个热气球似的飞了起来,可是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伤到别人,更不能伤到自己。”说着老师就把材料分配给了我们。
说干就干,我拿到材料,小心翼翼地打开火柴盒,拿出一根火柴,很快地往侧面一划,只听“轰”的一声,火柴棒头上立刻出现一团火焰。我怕火烧着我的.手,就急匆匆点燃了蜡烛,立马把火柴给吹灭,然后再把保鲜袋罩在蜡烛上。只见保鲜袋慢慢地鼓了起来,可是鼓到一半的时候,我心里一慌,一松手,保鲜袋就像一个调皮的娃娃,不听我的话,到处乱飞,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连忙把飞落在地的保鲜袋捡起来,重来一遍。我吸取了上回的教训,重新把保鲜袋罩在蜡烛上,保鲜袋缓缓地鼓了起来,等到如同一个大大的气球的时候,我连忙放手,保鲜袋就像一个热气球一样,直冲云霄,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耶!我终于成功啦!”
这个科学实验真有趣!
在流行病期间,我母亲让我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的Stem课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探索潜艇。
开课时,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向我介绍了潜艇的组成部分,即潜望镜、机舱和发电厂。然后,老师让我准备一盆水,我很好奇,准备一盆水做什么?然后,老师让我准备两瓶。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把空瓶子放进水里,但瓶子固执地浮在水面上,好像在玩漂流游戏。装满水的瓶子沉到了底部。我很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当我感到困惑时,老师笑着说:“这和浮力和重力有关。当水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当水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会下沉。”这是潜艇赖以生存的原则。
接下来,是制造潜艇的时候了。我要一个空瓶子装满水。然后他把一个带螺旋蜗牛的小塑料管扔进瓶子里。正如老师所说,它被称为“水母”。如果我使劲挤压瓶子,水母就会装满水,水母就会沉下去。我放手,水母就会流出水面,水母就会浮到水面。这只“水母”是潜水艇。老师解释说:“当潜艇的油箱装满水时,潜艇就会沉没。你给油箱充气,水被挤出,油箱变轻,潜艇就上来了。“哦,然后我意识到,潜艇就是这样工作的。
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啊!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必须努力学习!
你的手掌上着过火吗?如果你没有,那我会骄傲地告诉你,我见过别人的手掌上着过火!而且他的手还安然无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要从这个星期天说起。
“上课啦!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我听到这句话兴奋极了,心里就在想:手掌上怎么可以烧火呢?一个个疑问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
教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一位老师,他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一副眼镜,五官端正。他拿来一个量杯,一个长方形水槽,里面都盛了水,一瓶洗洁精,还有一个红色气瓶,大家都好奇地搬着凳子凑了上去。
老师神秘地说:“现在我要开始了。”只见老师往水槽里挤了一点洗洁精,然后把那个气瓶倒放在水槽里,用力的挤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本来离讲台很近的同学纷纷往后靠,生怕出什么意外。就在这时,水槽里冒出了许多又大又圆的泡泡,老师把手放量杯里洗了洗,然后捧起一大堆泡泡,掏出打火机,按了一下,火焰瞬间包围了老师的手,好可怕!我心想:老师的手不会变成红烧猪蹄了吧?过了几秒钟火熄灭了,老师的手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呀,秘密就在那个瓶子里面,那里面装的是丁烷气体。虽然丁烷气体是可燃物,那些洗洁精搅出的泡泡含有丁烷气体,所以看上去烧的是老师的手,实际上烧的是泡泡。
老师先后点了几个同学上去体验,可惜没有点到我。几个同学在台上害怕又有点兴奋的表情,也非常有趣,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科学是这么神奇!这么有趣!
今天,在我进教室时,就发现桌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碘伏,还有一盒火柴,我还以为是谁受伤了呢。
等上课了才知道,这节课要做一个叫《变色的碘》的实验,老师说着就开始做了起来,老师在玻璃杯里倒了少许的水,然后再把碘伏滴上五六滴进去,碘伏开始扩散,像一条条小鱼一样,轻轻一晃,水就成了淡淡的.棕色,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变得晶莹剔透,美丽极了。老师拿出三四根火柴点燃之后,迅速放到水里头,两者接触的一刹那火柴就灭了,之后迅速盖上盖子,再等了一会儿,杯子里就有了像纱巾一样的烟雾,铺满了整个玻璃杯,薄薄的,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老师神秘的笑了笑,像刘谦一样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把杯子举起来轻轻地摇了摇,溶液一下子又变成了透明的。我们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
老师又让我们试,我和几个男生就去了。我先滴了几滴碘伏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我晃了晃,一看成浅棕色的了,这好像我最爱喝的果啤一般,真想尝一尝。这时我一看,一个男生划火柴老是失败,我赶紧抢过来说:“我来吧。”他就给我了,我拿出三四根火柴同时划着,我立即扔了进去,他也迅速盖了盖子,明明玻璃杯里面有烟,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摇他,玻璃杯里的溶液都不变色,我们不服气,换着人摇晃着,但也不能改变什么,到了最后我才知道是碘伏放多了。
今天的实验非常的有趣,只要多观察多动手,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神奇的自来水
今天,我看电视节目里做了一个奇妙的实验——神奇的自来水。
为了验证这个实验,我跟着电视上重新做了一遍。这个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空玻璃杯子(方便用于观察)、几张抽纸、一块干抹布和自来水。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啦。第一步,拿出玻璃瓶子装上冰凉的自来水;第二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用干抹布擦干瓶口和手上的水,这样便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准确无误啦!第三步,拿出抽纸,盖在瓶口上,手要把每一个小角落都抓牢哟!要不然,水就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第四步,把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扣过来。等瓶子中的水慢慢稳定下来后,把握住瓶口的手慢慢松开,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没有漏下来!接着,我又试了好几次,水仍然没有漏下来。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冷水没有漏出来,那热水呢?于是,我又尝试用热水做实验,水仍然没有漏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在那儿冥思苦想了好久,还是没琢磨出个答案。“家庭科学家”爸爸似乎早就知道了,对我说“因为大气压强的关系,杯中装满了水,所以没有空气,纸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杯中水对它的压力。而下表面由于大气的压强,受到大气压力,这个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即使杯子倒立,水仍然不能把纸片冲走。”我点了点头,惊叹一个小小的实验原来藏着这么大的奥秘!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我还要亲自动手做更多的实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着科学,就有许多喜欢探索科学的人,那么就少不了一次次的实验和观察。我上过很多节科学课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做科学实验。
记得有一次科学课上,老师踏着“叮铃铃——叮铃铃”的上课铃走进教室。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老师提了一个包,不用问,肯定是要做实验啦!
果然,老师掏出了一个大玻璃水瓶,让两个同学去接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水的沉淀’一课。”接着,老师又讲了关于水中的沉淀物的知识,告诉我们一定的水才能溶解一定的东西。如果水少物多,那么水只能溶解和它相同比例的东西,剩下来的就变成水中的沉淀物。
老师要开始做实验了。同学们都瞪大眼睛,伸长脖子看老师操作,生怕自己看不见。只见老师把食盐放入接满水的.水瓶中。老师说:“食盐溶解和沉淀时看不清,可以放入一些高锰酸钾来观察。”说着,就往水中到高锰酸钾进去。突然,再放进去的一刹那,水变了颜色,紫色的“液体”像烟雾一样扩散,颜色慢慢的由浅紫变成了深紫,最后又变得紫的无法形容。果然,我们能清晰的看到食盐在水中慢慢地缩小着,最后化成了乌有。
虽然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做完了实验,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这既让我们学习到了水的奥秘又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我们对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你们知道吗?我能让水瞬间结冰!不可si议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来讲讲吧!
科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的`小朋友从冷冻室里拿出一瓶水,用手抹了一下,再拿瓶子用力敲了一下桌子,水瞬间结冰了。哇!好神奇!
为了体验一下这个神奇的瞬间,我准备开始试验。我找来一瓶矿泉水,把冰箱冷冻室调成了零下18摄氏度,然后打开冰箱,把矿泉水放进去,这时候就需要耐心了,因为这一步等待需要整整2个小时。我坐等右等,过一会儿看一下时间,哎,怎么才过去五分钟?!过一会儿又看一下时间,才过去了十分钟!我的心里忐忑不安,一边觉得时间过得比蜗牛爬还要慢,一边又担心瓶水瞬间结不成冰怎么办?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我打开冰箱,小心翼翼地把水拿了出来。这时,我能明显地感觉水还在瓶子里晃动。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紧握瓶子,用尽全力把瓶底撞向桌面。这时,瓶子里的水变成了冰!“我成功啦!”我开心地叫了起来。
大家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么?因为这种水叫“过冷水”,是由于水过于纯净,缺少凝结所需的凝结核,所以在冰箱里呆了两个小时都没结成冰。过冷水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受到惊扰就会结冰。这下大家知道了吧,其实真正的法宝是——纯净水。
今天下午,妈妈递给我一个快递包裹,我非常好奇,心想:这是什么呢?衣服?玩具?或者是书?我接过包裹,快速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装盒。上面写着科学小实验五个彩色大字,我很期待,因为我特别喜欢做实验。
我立刻掀开盖子,盒子里有许许多多的材料,有柠檬酸、维生素C、紫甘蓝粉还有量杯、搅拌勺,水龙卷风连接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激动不已。
我浏览了一下实验目录,一共有九十八种实验。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实验名字叫色彩爆发,我十分好奇,色彩怎么会爆发呢?难道像会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吗?
我根据实验说明,首先准备一瓶天蓝色色素,一个取样勺,六十毫升自来水,一个果冻杯,一片维生素C和一瓶碘伏。一切准备就绪。
接着,我将六十毫升的水倒入果冻杯;再将三十滴碘伏滴入果冻杯里,这时,我发现水渐渐变成了棕黄色。然后,我拿起天蓝色色素瓶,将五滴色素滴入果冻杯,水瞬间变绿了。最后,我将一片维生素C放入杯中,用取样勺将杯中水和维生素C进行搅拌,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变成了蓝色。果然,爆发出了不同的`颜色。可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仔细阅读了实验原理,原来是维生素C将碘伏吸收了,维生素C是还原剂,可以还原碘伏这是一种化学反应。第一次做实验,就成功了,我很开心。
2018年4月的一天,蓝蓝的天空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灿的太阳,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中飘游。我沐浴着晨光,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捧着一枚生鸡蛋,心中提心吊胆的,生怕它破碎了,一路小心翼翼终于到了学校。
“叮铃铃”上课了,白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立鸡蛋。”白老师的话音还没落,就有一位同学把鸡蛋立了起来,同学们都十分惊讶,也很羡慕他。
我心想:不就是立鸡蛋吗?原来这么简单?这算什么?小菜一碟。
我用手指摆成一个V字型,两个指头轻轻地扶住鸡蛋放在桌上,将它的底端对准桌面松开了手,不料我误打误撞竟然让这个鸡蛋立在了桌面上,我又惊又喜,成功居然如此的容易!然而就在这时,鸡蛋竟然一歪差点就滚下了“万丈深渊”,幸好我眼疾手快抓住了它,不然它就“壮烈牺牲”了。
顿时,我灰心丧气,准备放弃,同桌鼓励我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们听老师的话心静,手稳,就一定能成功。”于是,我鼓起勇气又一次开始立鸡蛋。我用双手扶着鸡蛋胖胖的“腰部”,慢慢地松开手指,鸡蛋就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左摇右晃。就在这时,老师提醒我们要找到鸡蛋的平衡点才容易把它立起来,我反复实验,努力寻找平衡点,鸡蛋终于像个战士一样稳稳地立起来了,我心里美得乐开了花,高兴得简直想一蹦三尺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真正明白了: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只有坚持,才会到来。
今天早上,我们最喜欢的科学老师来了,带着一堆教具走进教室,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要做一个实验——湿不了的纸巾。
同学们听了都很好奇,纷纷在讨论,班级里很多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样,他们都觉得纸巾一碰就会湿。我心想:老师啊,你难道当我们没有生活常识吗?这纸巾一丢进水里,马上就湿了,怎么可能不会湿?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实验开始了!老师首先把纸巾拿到我们面前给我们验证一下,确定这是货真价实的纸巾而没有动过手脚。我迫不及待地摸了一下,果然是真的,这下心里的疑虑越来越大了。接下来,老师把纸巾揉成一团,塞到杯子底部,然后倒扣这个杯子,慢慢将它放入到装有水的盆子里。我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仔细观察着眼前的实验,都不愿意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同时,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疑云,也特别好奇,杯子里的'小纸团到底湿没湿。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杯子倒扣完毕后,老师还停留了好几秒钟。
当科学老师将倒扣的杯子慢慢往上提,再拿出杯中的纸团时,奇迹发生了!杯子中的纸团竟然完好无损,居然没有一点浸湿的迹象。这时,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团:原来空杯子中有空气,当杯子倒扣着慢慢放入水中时,杯中的空气被压缩,压缩的空气让水不能够进入到杯子中。原来是这样,大家都恍然大悟,没想到科学有这么多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今天,日本冈山大学和浙工大的教授、学生教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人造鲑鱼卵和色彩分离。
我们一走进教室,便看见了玲琅满目的实验材料,眼睛应接不暇。有五颜六色的“色素”,有满而不溢的“水”,以及透明的试管等等。
冈山大学的大姐姐告诉我们:第一个实验是“人造鲑鱼卵”。此时此刻,我在想:“人造鲑鱼卵会如何产生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听实验过程。我们先打开“色素”(海藻酸钠),再用试管将它吸出来,放入“水”(氯化钠)中,便开看见一颗颗彩色的`鱼卵了。
我们用勺子把它们一颗一颗地兜出来,我试图用手去捏了下,发现是有弹性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变硬了,可能是没在“水”里了吧!
“色彩分离”非常简单:用水溶性水彩笔在咖啡滤纸上的下方画上一圈“点”,再将细小的一端向下折放入装满自来水的小碗里,其余部分搁在碗上。你会发现:在下面的那条滤纸正在吸水呢!
慢慢地,色彩变成了原来组合而成颜色,犹如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走入了咖啡滤纸中一般。
最后,我们发现:粉色不会变色,但是溢出来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多、大。因为它是滤纸的朋友。蓝色恰恰相反,溢出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少、小。因为他是水的朋友。
原来科学实验也可以那么有趣啊!
花能变色?亏你想的出来,是骗我的吧?我可没骗你,但请注意那花是假花。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新的科学老师——陈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说实话,我也挺怀念以前科学老师朱老师的,她教给了我们好多有趣的'科学知识。陈老师先为我们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又向我们说:“今天不上新课!”。啊!肯定又是自习,语文作业还没布置呢。错了,原来她要为我们做个实验。太好了,我最喜欢科学实验了!
于是,陈老师拿了两枝假得不能再假的粉色花束,一看就知道是用餐巾纸做的。有些同学说,是不是吹了那些花就会掉,或者叶子掉呢?这有道理。但我听到咱班“李大帅”李朗同学奇葩回答:“吹了能变真花,这可不是魔术”。但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有人竟坚定地说它们能变色。不可能!即使是魔术,它的漏洞也一定能容易地找出来。但陈老师也竟说:“对,它叫‘晴雨花’,阴雨天是粉色,晴天是蓝色”。看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我心里想绝对不可能,难道你们忘了老王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接着老师开始做实验,用吹风机使花变热,不一会儿,花变蓝了!老师解释道:“因为这假花的餐巾纸有氯化钴,才能变色。请问是温度的作用,还是湿度的作用?”。我原本认为是温度,但后来老师在变蓝的花上加了水,它更蓝了。我一定弄错了,但老师后来又说温度也起到的作用。
啊!真没想到,科学如此神奇!
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敲响了。这时,李老师拿着一叠书走进了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这天,我们来做一次搞笑的实验吧!”同学们可兴奋了,安静的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Yes!”这个声音恐怕早已传出了地球。
只见老师从书里拿出一张纸,将它撕成一片片米粒般大小的纸屑,之后将纸屑撒落在桌子上。最后,取出一把尺子,将尺子放在自我的衣服上,来回摩擦。几分钟过后,老师将尺子横放在桌子上方。同学们可奇怪了: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只见桌子上的纸屑像着了魔一般,争先恐后地往尺子上“跑”,有些没“跑”上去的纸屑,竟“站”起来“翩翩起舞”。同学们见了,纷纷离开座位,围在讲台,观看这场神奇的“演出”。同学们有的拍手助兴、有的惊叹:“哇!”,有的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
这时,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吗?”大家或许都急于想明白答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时,老师答道:“其实这是静电做的怪,当我们用物体互相摩擦时,就会产生静电。我们脱毛衣时,会听到‘咯咯’的`响声,也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这次的实验虽然十分短暂,但却十分搞笑。它不但增广了我的知识面,也增加了我对科学的热爱。
星期四我们的科学实验课教师讲到要回家跟爸爸妈妈做一个实验,我非常喜欢做实验,顿时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可以快点到家跟爸爸做实验。
我们知道物质的状态会随着温度的改变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讲的就是白糖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做完作业后,我迫不及待的就拖着爸爸赶快跟我一起做实验,因为教师说过这个实验比较危险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才可以做的。材料工具包括:不粘锅、油、白糖、竹铲子,煤气灶。首先,将不粘锅放在已开火的煤气灶上,倒一点油在锅里,等油略微冒出一点烟的时候,将糖小心地放在锅里,转小火,慢慢加热,用竹铲子慢慢搅动,不让糖烧糊,我观察到颗粒状的白白的糖慢慢变成了黄色的液体,所以高温是可以将固体溶化成液体的,然后将溶化的糖小心的装进凉的盘子里,让它冷却。爸爸说要过好一段时间糖才会冷下来,所以我先下去玩了,过了一个小时,当我回来时,我发现当糖冷却后,又变成了固体,亮晶晶的,好象玻璃,可以从盘子上取出来,因为盘子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当取出时就变成了一个月亮形的“糖玻璃”。我轻轻地舔了舔,真甜呀,我分成几块,送给爸爸妈妈和妹妹,这就是我的.感恩节礼物。
这个实验的结果就是甜甜的“糖玻璃”,而且让爸爸妈妈妹妹的心里也甜滋滋的,这是不是“甜蜜的科学实验”呢,做实验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以后要做很多实验变成一个科学家。
今天老师走进教室时,宣布了一个消息:我们这次要做一个科学实验!同学们都欢呼起来。
老师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的包里拿出了这次实验的用具:一个瓶子、白醋、色素、气球、小苏打粉,还有一张纸片。实验就要开始了,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
老师先将白醋倒入了瓶子里,然后在白醋中滴入几滴天蓝色色素,那色素一接触到白醋就像一朵花一样绽开了,啊,好美呀!老师摇了摇瓶子,白醋就变成了好看的蓝色。
接着,老师又把小纸片弯成漏斗状,插在气球里,把白花花的小苏打倒入了气球,把气球撑大套在瓶口上。老师特意提醒我们,这时不能不小心把小苏打倒到瓶子里。
最后,老师慢慢把气球竖起来,把小苏打粉倒入白醋中。此时同学们屏息凝神地盯着瓶子,连眨眼也不敢眨,生怕错过了这个时刻。哇,瓶子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瓶子里冒出了许多白色的泡泡,越堆越高;套在瓶口上原本耷拉着的气球也越变越大了。大家的.嘴巴惊讶得张成了O形,瓶子真的可以吹气球,实验成功了!
我们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其实是二氧化碳把气球吹大的。我们恍然大悟。
这次实验,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实验原理,还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六年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有很多令你印象深刻的科学实验吧,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特别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火上喷发”。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不但让我懂得了“火山喷发”的原因,而且明白了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自己不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定能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真谛。
“叮铃铃”科学鲍老师推着小推车走进教室,刚进门,一股洋葱的味道便弥漫开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小推车上。只见一个个小型的显微镜整齐的排列着,旁边还放着几个洋葱和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今天会不会让我们用显微镜看洋葱啊?”“看上去很高级的样子!”
大家想知道“洋葱”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以及怎样使用显微镜吗?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我来做个示范。”此话一出,全班顿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鲍老师。他拿出一片洋葱,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割下薄薄的'一层洋葱表皮,用镊子把它放到一片玻璃片上,滴了几滴用来显色的蓝色液体,接着拿一片玻璃片盖上去,然后再放进显微镜就可以了。
我们小组按照老师的步骤把玻璃片放进了显微镜,我看得脸都涨红了,愣是什么都没看到,这时,杨海佳拨了拨那个镜子一样的东西,“啊!”我的眼前突然亮了起来,一个个近似菱形的东西整齐的排列着,像银色的鱼鳞一样,从深到浅,还透着淡淡的蓝色。这应该就是洋葱的表皮细胞吧!我们组的同学争先恐后地抢着看,还叫来了别的同学一起来目睹这一“奇观”。这次我算是玩上瘾了,真希望下节课学科可以给我们看胡萝卜表皮,青菜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