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5000多年而风雨不倒,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其秘诀就是靠这种威力无比的中国精神。我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然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面对疫情,“逆行者”的坚定无畏、志愿者的大爱无私、医护者的奋勇向前,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这就是中国精神的集中缩影。
护目镜遮不住的坚毅专注眼神,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脸庞,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瞬间充满震撼之力,被历史铭记。在武汉方舱医院看书的“清流哥”,闲暇时间跳广场舞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无不代表中国人民的乐观坚韧。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抱有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挺起民族脊梁,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贡献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乐观坚韧,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
()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干劲,万人齐心协力建医院。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血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灾难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每一次磨练终究会铸成阻挡风雨的铜墙铁壁。从战“疫”中见证,在磨难中历练,“中国精神”奏响“凯旋之歌”,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典范文章有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责无旁贷。
一、怀革命先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如实地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斗争生活。例如《七根火柴》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刘胡兰慷慨就义》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就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在文章结尾满怀神情地写道:“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时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们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二、览名山大川,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里所谓的游览,并非教师带领学生去旅游胜地观光,而是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跟贺敬之走进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和李健吾一起雨中登泰山,与刘白羽穿过景色瑰丽奇特的长江三峡,跟徐迟去黄山“探险”。这些作者寓情于景,文笔酣畅,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把五彩缤纷三自然景色绘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景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图中,欣赏作者笔下的名山大川,把这些雄姿奇景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正如凯罗夫所说的,爱国主义与其他情感和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
三、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第一句,的确,热爱自己的祖国很光荣,古往今来,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如三国时期袁尚的部下审配,在将被曹操斩首时,刽子手让他面向南方,审配悲愤的说:“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说着向北跪下,引颈就刃,连曹操都感叹:“河北义士,何其之多,可惜袁氏不能善用矣!”又如宋末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在狱中长达三年之久,仍不投降,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有当代的董存瑞,他为了部队的胜利,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友牺牲,毅然冲到了阻碍队伍前进的桥型碉堡下,左手举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大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的胜利!
可是,爱国就只是为国捐躯、精忠报国吗?当然不是,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那么爱国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次,我正在外面玩,突然,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咦,是谁在唱国歌呀?我继续听了下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旧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安全的时候……”啊?国歌怎么会是这样的?他在那里胡改国歌?真是个不爱国的家伙!我正想去批评他,可是他是个中学生!我犹豫了,去吧,可能反被他骂一顿;不去吧,内心又觉得愧疚。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名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低年级小学生走到了那位中学生面前,先敬了一个队礼,接着说:“你好,哥哥,国歌是不能随便乱改的!”那个中学生一颤,连忙说:“哦,谢谢你提醒我!是我不对!”说着,他涨红了脸,走开了。
又有一次,在少年宫里,老师让我们随意作画,有一个同学画了一面国旗,上面有六颗星星,他旁边的同学严肃地对他说:“嗨,你不能这么画!”“我知道,我故意画出六个星星的!”那个画国旗的同学不以为然。“不行不行!国旗只有五颗星星,你不能画六颗星星!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你不能乱改!”“这……”画国旗的同学有点语塞了,接着,他擦掉了多出的一颗星星,举起来向大家看,说:“对,这才是国旗!国旗是不能乱改的!”
由此可见,爱国不仅仅是为国捐躯、精忠报国。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中,只要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同样可以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我可以说:爱国,不难;爱国,你能做到,我能做到;爱国,大人能做到,小学生也能做到;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爱我的祖国,不仅是因为她有多么辽阔肥沃的土地;我爱我的祖国,不仅是因为她有多么秀丽壮观的美景;我爱我的祖国,更是因为她让我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情实感。这情感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情感令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感到无比的安慰和温暖。这情感灌溉了我们的心田,凝聚了我们的力量。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从几十上百到几千上万个病患,随着患者人数的一路飙升,各行各界人士都关心疫情变化。上到国家领导干部,下至街道社区,普通老百姓都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拿着手机工作,学生是否在大连,体温是否正常,有无发烧咳嗽等症状……询问学生的各种情况,填写各种表格上报;社区的工作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展宣传劝导居民,冒着严寒测量体温,处理各种问题,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最令我敬佩的是那些身穿防护衣一刻不停歇的“白衣天使”。他们明知危险却依然挺身而出冲在战疫一线,为了人们的健康和幸福与病毒苦战着。每天坚守在岗位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未胆怯迟疑。谢谢您,白衣天使!虽然我不曾见过您的面容,也不知道您姓甚名谁,但是在我们的心中,您是最可爱最勇敢的爱国者。还有许多许多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泪目。一车车新鲜果蔬、一箱箱营养品、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个个暖心的举动,无不传递着爱,无不表达着一颗爱国之情。
虽然我们学生不能像大人们那样为防疫工作东奔西走,但是我们能做到安心待在家里,保证自己不被传染,保证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我们可以充实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为将来建设祖国打好基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让我们尽己所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