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瓜(CucumissativusL.);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1-2805-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1.023
蔬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即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蔬菜根系发育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含水量的一种栽培方法[1,2]。当阳市万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两河镇新星村,以种植辣椒、水果黄瓜、刺黄瓜、茄子、圣女果、新疆香瓜、黑苦瓜、草莓等为主。现有钢架大棚500个,单个大棚400m2。2014年在当阳市万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了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具有节肥、节水、节省劳动力,减少病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突出优势,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水漫灌、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黄瓜品质[3]。现将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及效益总结如下。
1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2014年,当阳市万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设施大棚内安装了一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主要设施包括大功率吸水泵、蓄水池、阀门、比例施肥器、叠式过滤器、变频柜、棚内支管、滴灌管、吸水阀等。其具体安装使用方法为:每3个蔬菜大棚中部建一个10m3的蓄水池,在蓄水池上方建一个简易活动板房,将变频柜、水泵、施肥器都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在主管道上配制大型过滤器,然后顺大棚安装主干管、支管,施肥器安装在主管上。支管上安装小阀、小过滤器、滴灌管,滴灌管延伸至大棚任意角落。在施肥器的末端,将一根管直接放在装有溶解肥料的塑料桶中,使用时调节施肥器上的浓度刻度(一般为0.2%),施肥器便可自动调节好进入主管的水肥比例,并将水肥通过滴灌管滴入大棚内指定的土壤中。每小时可完成3个400m2大棚的滴灌施肥。
2肥料的选择与施用
滴灌追肥选用的肥料为水溶性肥料(WaterSolubleFertilizer,简称WSF)[4],每个大棚一次使用一壶重25kg的液肥,其杂质较少、纯度较高,溶于水后不产生沉淀,分别在黄瓜第一朵花时和盛果期各施一次。滴灌施肥的程序:先用清水湿润,再灌溉肥料溶液,最后用清水清洗灌溉系统。注入肥液的浓度为灌溉流量体积的0.1%,每个大棚水肥溶液滴灌量8~10m3,施用液态肥料时不要搅动,避免出现沉淀堵塞出水口。
3黄瓜栽培技术
3.1选择适宜的黄瓜品种
黄瓜品种选用津研4号[5],其植株长势稍弱,基本无侧蔓,主蔓结瓜,瓜条生长速度快,第一雌花着生在第5~7节,以后每隔2~3节出现一枚雌花;叶片较小,节间长,深绿色;瓜条棍棒形,深绿色,有光泽;中型以上瓜条无棱、无瘤,刺白较稀,瓜条匀称,长35~40cm;果肉厚而紧密呈浅绿色,单瓜250g左右,较早熟,开花后5~7d即可采收。其品质和商品性状好,较耐瘠薄,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能力强,但不抗枯萎病。每667m2产瓜条8000~12000kg,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2播种育苗
3.2.1育苗期2月上旬用大塑盘进行温室育苗,当设施内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温15℃以上时开始播种。每400m2大棚用种量50~100g,每一钵穴内播种1粒经过浸种催芽露白的种子。
3.2.2钵土制备钵土要无病菌污染,没有施用过除草剂。利用已堆沤腐熟的沼气池渣配制营养土。其方法为:把沼渣摊开晒干、打碎、过筛备用;将两份黏土、一份泥沙也打碎过筛,混匀备用;将1m3过筛沼渣和1.5m3过筛细土混合拌匀,然后每1m3营养土中加入50%多菌灵200g消毒。苗床1m2用30~50mL福尔马林加水3kg喷洒后,用塑料薄膜密闭5d进行消毒,揭膜15d后播种;或1m2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与细干土10kg拌成药土,播种前在土表面撒1/3,播种后撒2/3盖种[6]。
3.2.3摆钵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8×8cm的营养钵中,装至离钵口3cm处,然后撒一层厚0.5cm的药土(1m3钵土拌入500g50%多菌灵)。
3.2.4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胶悬剂或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浸种20min,或用50℃温水浸种20min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7],清水洗净,装入干净的、用开水烫过的纱布袋中,外包一层塑料薄膜,置于25℃左右的环境中催芽1~2d,待2/3的种子露白(胚根)后播种[7]。
3.2.5播种将露白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播于营养钵中间,盖1cm厚的消过毒的药土,然后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最后再盖上小拱棚棚膜或保温被。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保持在24~26℃,最高不超过30℃,一般播种后5~7d出苗。出苗后应及时调整苗床温度和光照条件,白天应光照充足,保持在23~25℃,夜间13~16℃,昼夜温差10℃。若夜温过高、昼夜温差小、白天光照不足,易出现下胚轴过高、幼苗细弱等现象。在两片真叶完全展开至定植前,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苗龄不宜过长,一般25~35d,幼苗达2叶1心或3叶1心时即可定植或移栽。
3.3设施大棚消毒
移栽前,彻底清除设施大棚内前茬作物的残株病叶、病果、杂草等,再用硫磺熏蒸法对大棚进行消毒。方法是:每100m3用硫磺粉250g、锯末500g,掺匀后装入陶瓷花盆之类的容器内,分放在大棚各处,傍晚时将大棚密闭,点燃熏蒸一夜;或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法杀虫灭菌。
3.4移栽或定植
3.4.1整地用旋耕机旋地2遍,将畦面耙平,土块细碎,整成沟宽25~30cm,畦面宽1.1~1.2m,1棚整5厢。
3.4.2施底肥每400m2大棚施充分腐烂有机肥(猪牛粪)1000~1500kg,45%(N∶P∶K=15∶15∶15)复合肥40kg,撒施或沟施。具体用量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酌情增减。
3.4.3移栽移栽期为3月中下旬,当黄瓜苗长至3~4片真叶时于晴天上午移栽或定植,等行栽培,每厢栽两行,距沟边15~20cm,呈“Z”字型栽培,株距35~40cm。每400m2大棚移栽1300~1500株。
3.5水肥管理
移栽期气温较低时,浇定根水量不宜过大,之后根据温度、苗情等及时补充水分。一般在第1雌花开放前不再浇水。当第1雌花开放后,开始浇水追肥,进行滴灌。约过15d在盛果期再进行滴灌,之后若遇干旱则根据墒情灌清水。若有可能,适当补充CO2,对黄瓜瓜条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入黄瓜生长中期,气温转暖后,黄瓜对肥水需求量加大,可适量滴灌施以速效钾肥为主的果蔬专用肥(N∶P∶K为16∶10∶16)。实践证明,津研4号瓜条发育迅速,数量多,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有助于提高其商品品质。
3.6病虫害防治
津研4号黄瓜虽然综合抗性较强,在种植过程中除彻底清除大棚内秸杆、杂草,注意通风控湿和培育壮苗外,在病虫防治上要把握“治早、治小”的原则,移栽20d左右用银法利[8]等药剂对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等病害进行预防,若发现病害要及时防治。银法利[8]的使用方法为1支25mL对1桶水,每个大棚用2支药对2桶水喷洒。盛果期再喷洒1次,施药时要将药液喷洒在叶片的正反面,直至有滴水为止。当白粉虱、蚜虫、黄守瓜等害虫发生时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吡虫啉的施药方法为1桶水对10g药,每个大棚打2桶药水。
4设施大棚黄瓜水肥一体化经济、社会效益
4.1产出效益高
每棚(400m2)产瓜条5000~7500kg,瓜条出棚价格为初期2.40元/kg,盛期2.00元/kg,尾期1.60元/kg,平均价格1.8~2.00元/kg,每棚(400m2)产值为9000~15000元。每棚投资合计1350元,其中肥料940元,农药50元,新增滴灌设施(仅以棚内投资为限)360元。不考虑人工工资前提下每棚收入为7650~13650元。
4.2节省成本
设施大棚使用滴灌系统有利于降低病害,减少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可降低大棚空气湿度8.5%~12%,滴灌施肥减少农药用量15%~25%,节水50%左右,节省劳力17~20个/667m2[2]。
4.3改善大棚环境
滴灌克服了因灌溉(如畦灌)造成的土壤板结,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降低,通气性能良好,土壤孔隙度比畦灌提高25%左右[9]。此外,棚内滴灌比常规畦灌地温提高2.7℃,气温提高2~3℃,减少了因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9]。
4.4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具有施肥简便、作物易于吸收、肥效快、供肥及时、肥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10]。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充分满足黄瓜对肥水的要求,提高了产量,在关键生育期通过人为定量调控,可有效避免黄瓜缺素症状,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其品质。
4.5减少水体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约氮肥,还避免了尿素和铵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的损失,有利于保护环境[11]。
参考文献:
[1]薛守政,钱峰.设施蔬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J].吉林蔬菜,2010(4):98.
[2]张子鹏,陈仕军.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大田蔬菜生产上的应用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9(6):89-90.
[3]熊飞,周彩珍.大棚春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3(3):31-32.
[4]傅送保,李代红,王洪波,等.水溶性肥料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7504-7507.
[5]姚昭瑞,李书红,周淑芳.津研4号黄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9):36.
[6]何明,张伟春.茄子无公害生产中预防病害的综合措施[J].辽宁农业科学,2007(5):41-42.
[7]杨怀亮,张宇,许世芬,等.越冬茬温室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12(13):28-29.
[8]拜耳专栏.银法利产品介绍[J].农药市场信息,2009(4):30.
[9]陈永顺,李敏侠,董燕,等.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要点及其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98,316.
关键词:蔬菜茬口安排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属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4.2℃,无霜期237天,年均降水量849.5mm,是蔬菜生产大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0万余亩。通过多年实践.采用早春大棚番茄一夏小白菜一秋延黄瓜高效栽培模式,既能充分地利用地力和本地气候特点,又能有效的补充蔬菜淡季市场。现将该模式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茬口安排
早春大栅番茄可于上年l2月中、下旬用温床育苗,当年3月中旬定植于塑料大棚内,4月下旬至5月下旬采收;夏小白菜可于6B上旬直播,7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秋延黄瓜于7月下旬开始育苗,8月下甸移栽定植.9月下旬开始采收。
2品种选择
大棚番茄宜选用早熟性好、抗寒、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上海合作906、合作908番茄。夏小白菜宜选用出叶快、长势强、产量高、抗病、耐热的品种,如青杂2号、青杂3号。秋延黄瓜宜选用抗病、耐热、丰产品种,如津优4号,津春4号等品种。
3栽培技术
3.1大棚番茄
3.1.1育苗移栽种子发芽至两叶一心时即可分苗移栽,移栽后应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夜问I6—18℃。定植前一周开始炼苗,白天保持20-22℃,夜间8一l0℃,当苗高25~m,茎粗0.5—I.6cm,具5一6片真叶,6O%以上已显蕾时可定植。
3.1.2整地定植番茄为深根性作物,根系比较发达,在整地时深翻2s一3IJcm并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nE25OOkg,配合施用复合4Okg,耙细整平.做畦,并于定植前l5一20天扣棚提温,提倡带药定植,定植前一天喷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定植密度每666.7m栽4000一5000株,行距50cm,株距30cm,定植结束后即浇透水。
3.1.3定植后管理苗子定植后要求较高温度,所以定植后3—4天不放风;棚内维持25一32℃,湿度可达8O%,缓苗后要降低棚温,白天控制在25-32℃,夜间l3—15℃,湿度可降至60%,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并随水施复合肥5-10kg,第l穗果座住前基本不需要浇水施肥。第l穗果座住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以后每采摘2次,追一次肥,以每卣施腐熟的人粪尿lO00kg或15kg复合肥。植株凋整上宜采用单干整枝,整枝时要注意待侧枝长到3寸长时再打掉,结合整枝打掉茎基部的老叶、病叶,以增强通风透光。当每穗上有一半左右的花半开或刚开时,用2.4一D或防落素涂抹花柄,座果后还要适当疏果,改良果实品质,可每穗果保留3—4个。
病害防治要做好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的防治,早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温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64%杀毒矾40O倍液或农抗120等生物制剂防治,灰霉病可用25%多菌灵400倍液或50%速可灵20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喷2O%病毒A500倍液或5%病毒必克800倍液防治。
3.2小白菜
3.2.1整地做畦结合翻耕亩施2000-3000kg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磷酸二铵复合20kg作底肥,耙细整平后做成小高畦,以利排水防涝。
3.2.2栽培管理小白菜生育期较短栽培管理较为简单,播种后25一30天即可采收。出苗后每5一7天施稀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开始采收时宜选择间苗采收,每采收一次宜追施稀粪水2000kg或尿素10kg,促进生长。
3.3秋延黄瓜栽培枝术
3.3.1精细整地整地前每亩腐熟优质有机肥H)kg,复合肥4()kg,而后深翻、细耙、整平后做畦。
3.3.2育苗移栽秋黄瓜苗期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当气温很高,光照过强时,应注意遮阴防晒,浇水降温。当苗子达4一s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因黄瓜根系不发达.且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故应适当浅栽。秋黄瓜由于生长较弱,可适当密植,每亩定植40{X)株以上
3.3.3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即浇透水,缓苗后根据情况浇一次浅水,在座瓜前以不浇水为好.如遇高温干旱可适当浇水。黄瓜耐肥力弱,追肥应掌握薄施勤施的原则。根瓜座住后,应每亩追施lOkg尿素和l0kg硫酸钾或s()j旦人粪尿,开始采瓜后,结合浇水可每隔8—1I)天追肥一次,防治脱肥早衰,必要时还应加强根外营养追施,可用100倍的糖液加(J.2%的磷酸二氧钾溶液加t}.1%尿素溶液喷施黄瓜叶面,既可预防霜霉病的发生,还有显著增产效果。黄瓜开始抽蔓时,须及时插杆绑蔓,并打掉病叶,以利通风透光。
病害防治上主要是霜霉病、细菌性菌斑病、炭疽病的防治。防治霜霉病可用甲霜铜500倍液或7O%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防治细菌性菌斑病可用30%DT杀菌剂1500倍液4o%乙磷铝25O倍液防治,防治炭疽病肘可用40%乙磷铝2OO倍液~f125%多菌灵可湿性粉400倍液防治。
查看更多《吉林蔬菜》杂志社信息请点击:《吉林蔬菜》编辑部
致富经典
(1)地膜覆盖糯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韩延海
(3)优质干制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罗刚
(5)绿菜花优质高产种植模式于淑贤
(6)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张相波
(7)黄瓜连作障害的解决方法无
(8)春大棚水果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王迟张亮
(9)日光温室银条王菜豆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宋卫丽
(10)日光温室冬春茬甜椒生产栽培技术邢吉民
(12)日光温室苦瓜早熟高效栽培孙晓梅
(13)吉林省菜豆周年生产方式及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徐丽鸣辛焱
(14)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无
(15)无公害甜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丛淑艳
(16)春早熟黄瓜——秋延迟番茄高效栽培模式左爱华
(17)西瓜长季节设施栽培模式郭雷邹志国
(18)大棚草莓、春番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王恒坤
(19)春季日光温室蔬菜管理无
(20)胡萝卜春季拱棚栽培技术无
(21)温室蔬菜生产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张作鹏杜宝芝
(22)棚菜嫁接育苗强势抗病优质丰产冯国明
(23)樱桃番茄春季无公害生产王冬梅王影玲
(24)大葱高产高效种植及其营养价值单成伟
(26)塑料拱棚绿芦笋早熟栽培技术郑恩铁
(27)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芦笋无
(28)气候条件对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影响及措施李艳明
(28)如何防治黄瓜缺镁症无
(29)大棚春茬黄瓜、夏番茄套种芸豆生产技术杜春影
(30)保健时蔬:黄秋葵种植技术及营养价值张秀玲
(31)刺嫩芽茎段温室反季节生产技术无
(32)食用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无
(34)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高产栽培无
植物医院
(35)胡萝卜生产中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张宏远张秀玲曹友文
(36)蔬菜主要病虫害春季综合防治要点提示赵宝贵
(38)大棚草莓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王宇航
贮藏加工
(39)黄瓜的贮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无
食用菌栽培
(40)凤城地区香菇生产技术高芳
专家论坛
(42)丹东地区蓝莓发展现
、存在问题及对策吕春波刘娥郭军武翠孙羽
(4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止蔬菜污染的基本对策李智勇赵桂萍苏国生刘永明姜雅娟刘淑哲
(46)43%好立克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张新玉马倩刘欣玲
自然与生活
(47)适合十二星座办公室开运植物无
(48)蓝百合种植及鲜切花技术曲哲
(49)城市行道树的整形修剪技巧李红花王敬颖
(50)种植奇花可致富无
(51)花木品种的退化与防止技术措施李强国朴勇建
(52)花卉调节办公场所的“加湿器”无
新农村建设
(53)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李丹
(55)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与服务创新刘悦
无
关键词:塑料薄膜大棚;黄瓜栽培技术;大棚春黄瓜;黄瓜栽培;黄瓜种植
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32-2
塑料大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利用塑料大棚(简称大棚)栽培黄瓜,能够满足黄瓜喜温和耐湿的特性。大棚栽培黄瓜保温效果好,光照时间和露地大致相同,光照强度也基本满足要求,温度和水分可以人为控制。比露地提前1个多月,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很高,是目前通榆县春黄瓜的主要栽培形式之一。由于塑料大棚春黄瓜栽培季节正值4月期间,环境条件比日光温室优越,栽培管理技术比日光温室简单,因此对春季大棚黄瓜栽培作以介绍。
1育苗
大棚黄瓜最关键的是要提早育苗,这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1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品种
目前吉林省春季塑料薄膜大棚栽培的当家品种为长春密刺。生产上一般在2月末或3月初播种。
1.2播种
在加温温室中,配好营养土装入播种箱中,将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带芽种子摆好,覆盖土后浇透水,放在温暖处促进出苗。每公顷按60000株保苗,用种子量为2.25kg左右。
1.3苗期管理
子叶展平后及时分苗。苗期倒苗2-3次,苗期给以变温管理,即不同生育阶段、白天和黑夜、晴天和阴天给以不同温度管理。苗期叶面喷肥两次,水分要促控得当,尽量增强光照,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定植前控水降温,加强通风锻炼。幼苗长到5-6片叶,苗龄55-60天时准备定植。
老菜区菜农栽培技术熟练,一般都进行嫁接育苗。新菜农经验不足,嫁接有困难,应加强学习,力求尽快掌握嫁接技术。
2适时定植
大棚黄瓜出苗后要及时进行定植,定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塑料薄膜大棚的准备
要在头年秋天用塑料薄膜扣好棚,这样的越冬棚冻土层浅,开化较早,有利于提早定植。设好天幕、围裙和小拱棚。为了提前定植,有条件的可以在棚内设置简易热风炉。
2.2整地施肥
提前两周深翻地20cm,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料75000kg。最好是用马粪,因为马粪不仅提供肥力,还能疏松土壤和提高地温。整平耙细,做成1m或1.2m宽的高畦。然后覆盖上地膜,地膜拉紧覆平。灌透水,多层粗盖,待地温升上来后即可定植。
2.3确定适宜的定植期
10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2°C以上,夜间气温不低于5°C时方可定植。定植期间因定植棚内保温设施而异,在吉林省一般单层棚4月中下旬;带二层幕的为4月中旬;多层覆盖的可以在4月上旬;有临时加温设备的(比如有暖风炉等)的可以提前到3月末。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栽培条件严格把握定植期,不能盲目提前。
2.4定植方法
选寒末暖初的晴天上午,打好定植孔,施口肥并与土拌匀。选优质壮苗,大、小苗分开栽于定植孔中,苗坨稍高出畦面(2cm)或与畦面一平。埋土稳住,浅透水,水渗透下去后用细干土面严密封埯。每公顷约栽60000株,1m宽的畦栽单行,株距20cm;1.2m宽的畦栽双行,小行行距45cm,株距25cm。
3定植后的管理
大棚黄瓜定植后要进行定期管理,这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1周内加强保温,关严门窗,挂好门帘,不超过33°C不通风。遇到有寒流,加扣小拱棚或在大棚周围立1圈草苫防寒。有时口肥或基肥造成烧根,秧苗叶片不舒展,叶色暗绿,根枯黄色,轻者可通过浇水救活;重者会干枯死亡,这时要及时补苗。发现心叶见长时,表示已经缓苗,根系开始从苗蛇向周围土壤大量伸出,需水量增加,要求及时浇缓苗水或称扎根水,扎根水一般浇沟水。
3.2初花期管理
从缓苗期到根瓜坐住这段时间,主要是促根控秧苗,为结果期打好基础。缓苗后及时插架绑蔓,高秧弯曲绑,使大小秧的顶端均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便于管理。适当控水蹲苗,以利于发根。植株长势过慢,叶片暗绿无光泽,龙头紧聚说明缺水;如果叶柄、节间过长,叶色淡绿,叶片上举,靠近生长点的叶片稀疏,说明水分过多。
实行大温差管理,白天室温超过35°C时进行放风降温,午后20-25°C时闭风,夜间温度应当保持在10-13°C。放风方法是先打开门窗,随着外温度的升高,可以卷起肩部压在围裙上的薄膜,扒缝放风。5月中旬左右,通风口面积应达到覆盖面积的10%。阴天虽然气温低,但由于阴天光照弱、湿度大,植株容易染病,因此也要适当放小风排湿。根瓜坐住时,停止蹲苗,每株刨坑追施腐熟农家肥料50g或硝酸铵10g,追肥后及时灌水。
3.3结果期管理
5月下旬后,气候转暧,光照增强,是争夺高产的关键时期,尽量调动各种栽培管理措施使黄瓜瓜秧并茂,延长结果期,夺取丰产。加大通风量降温排湿,扒缝或揭开大棚底边薄膜通风,避免夜间结露,通风口面积要达到全部覆盖面积的25%,夜间湿度最好控制在65%以下。
结瓜期,需肥需水量剧增,肥水不足易化瓜和产生畸形瓜。每5-7天浇一次水,两次水一次肥。每公顷施发酵农家肥料7500kg与硝酸铵225kg。生育全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6次,浇水宜在晴天进行。黄瓜根系浅,以“少食多餐”为肥水管理准则。当植株达到25-30叶片时摘心,促进回头瓜着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卷曲叶。
4收获
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与创新,歙县农民建立了适合当地春季气候特点的黄瓜栽培模式——双层大棚+小拱棚+地膜。在该模式下,667m2黄瓜产量达5000~7000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且黄瓜品质好。
歙县大棚春季黄瓜栽培历史已有20多年,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棚春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667m2产优质黄瓜5000~7000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该大棚多采用钢架结构,使用竹结构亦可。现将该项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1育苗
1.1品种选择
选用津优30、中农8号等高产抗病的http://黄瓜品种。
1.2播种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播种时间,歙县一般在2月初育苗,2月气温低,应提前2~3天在大棚内采用电热线对苗床进行预加温,使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然后浸种催芽,营养钵内浇足水,播种,覆1cm厚干细土,盖地膜,大棚内架小拱棚保温。
1.3苗期管理
出苗后苗床温度控制在25~28℃。移栽前2~3天降温炼苗,白天25℃,夜晚16℃。667m2用20%速百烟剂300g烟熏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g对水60kg喷雾预防黄瓜苗期病害,交替用药。
2移栽
根据天气情况,至少在移栽前半个月扣膜,以提高土温。667m2施入腐熟厩肥5000kg和优质复合肥50kg,整地作畦,将宽8m的大棚作成6垄,每垄栽2行,垄上铺滴灌带,再盖黑色地膜。
瓜苗3叶1心时移栽,株距40cm。移栽时选晴天,栽后浇定苗水(定苗水提前2天置于大棚中备用),加盖双层棚膜和小拱棚,使棚内温度提高到32~33℃,促进缓苗,1周后进入正常管理。
3管理
3.1温度、水肥管理
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温度过高时掀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
5叶期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达,如果苗期出现徒长,可用矮壮素控制。
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滴灌时间和次数,水溶性肥料可以放入水池中随水滴施。
3.2病害防治
苗期667m2用20%速百烟剂300g烟熏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g对水60kg喷雾防病,交替用药,每周1次,连用3~4次,施烟剂时不加盖小拱棚。7~8叶时,喷施克露(霜脲·锰锌)600~800倍液、72.2%霜霉威700倍液或667m2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g对水60kg预防霜霉病,交替用药,每周1次,连用4次。
转贴于http://
3.3插杆、整枝、绑蔓
移栽后20天左右,气温升高后进行整枝、插杆。采用单蔓整枝,留主蔓,其余分枝打掉,并在晴天进行绑蔓。
3.4疏花、疏果、保花、保瓜、理瓜
植株30cm以下的雌花及瓜全部打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黄瓜商品率,提高效益。
30cm以上的雌花和瓜要进行保花保瓜。使用保瓜一号,既可以达到保花保瓜、使瓜条顺直的目的,又可以使黄瓜花朵保持鲜艳,直到销售时仍然不凋谢,大大提高了黄瓜的商品性和销售价格,这样的黄瓜田头出售价比一般的高出0.4元/kg以上,而且好卖。
将黄瓜理顺挂空,勿使黄瓜搁实,以免使瓜条弯曲。
3.5摘叶打顶
摘除老、黄、病叶,尽可能保证7~20片功能叶,当植株长到22~24片叶时,选晴天进行打顶,促进回头瓜早生,提高产量。
4采收销售
关键词:滨海平原;高效轮作;栽培新模式
“榨菜―黄瓜―冬雪菜(或秋包心芥)”一年三茬种植模式是目前我镇推广应用的主要作物种植模式之一,其产品产销稳定,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均较高。一般每667m2榨菜产量3907kg,产值3430元;黄瓜产量4770kg,产值4992元;冬雪菜(或秋包心芥)产量3000kg,产值2000元;全年每667m2产值可达万元以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将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荐口安排
榨菜的播种期为每年的10月初,移栽期11月上中旬,收获期4月上旬;黄瓜于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或4月中旬直播,6月中旬始收,8月中下旬结束栽培;冬雪菜的播种期为8月初,移栽期8月下旬,于10月下旬开始收获;秋包心芥播种期7月下旬,移栽期9月下旬,于10月下旬收获。
2栽培技术要点
2.1榨菜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余缩1号、农家缩头种、甬榨5号等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抓好管理;防好蚜虫,避免传毒;科学运筹肥水,采用作物健康栽培技术;适时收获,保证质量。
2.2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鲜销、加工兼用,并适宜露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如津优1号。
(2)育苗与移栽: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或4月上中旬直播,用种量100g/667m2。育苗采用营养土苗床或营养钵,需抓好温湿度调控等苗床管理工作。4月上中旬,直播秧苗于子叶平展进移栽,营养钵育苗的可在3片直叶左右时移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
(3)肥水管理: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2000~2500kg,复合肥(含N、P、K各15%,下同)、过磷酸钙各50kg;追肥采用前期轻施促生长;结瓜后用复合肥30kg/667m2左右重施一次;以后每7~10d一次,用复合肥20kg/667m2左右或其他相应肥料,也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或其他液肥进行根外追肥。黄瓜生长期易出现梅雨、高温干旱等不利气候,应保证田间排灌畅通,以利梅雨期及时排水和高温干旱期水分的及时补给。
(4)病虫害防治:瓜蔓倒地前搭架成“人字架”,及时做好绑蔓、打杈、整枝、摘除老病叶等植株调整工作。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红蜘蛛等,选用对口药剂及时科学防治。
(5)采收:商品嫩瓜在花凋谢后10d左右即可采收。根瓜要提早采收,以免影响蔓叶和后续瓜的生长。一般始果初期每3~4d采收一次,盛果期1~2d采收一次。
2.3冬雪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宜选用上海金丝芥、吴江芥等适应性强、较抗病毒病的品种。
(2)播种与定植:一般在8月初播种育苗或8月下旬直播,苗龄以不超过25~30d为宜。定植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做好“带药,带水,带土”移栽,种植密度6000株/667m2左右。
(3)肥水管理:定植后早晚浇水促成活,活棵后要及时追肥,按照浓度由低到高的原则,一般追肥3~4次。
(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蚜虫、小菜蛾等,其中病毒病是防治的重点。应结合农业防治措施,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在苗期和本田生长前期每隔7~10d防治一次蚜虫。
(5)收获:冬雪菜生长期较短,一般大田生长期仅60多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以收获。
2.4秋包心芥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对高温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株型紧凑、结球力高、抗病抗塑性强的早中熟品种,如蔡兴利特选大坪埔大肉包心芥等。
(2)播种与定植:一般在7月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25g/667m2。播前精细整地,防好地下害虫,播后覆盖遮阳网,保温防暴雨,同时抓好删密、施肥、浇水、除草等苗期管理工作。出苗后25~30d,植株5片直叶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宜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一般畦宽(连沟)120~150cm双行种植,株距25~30cm,密度3500株/667m2左右。应做到带肥、带药、带水、带土移栽,定植时正值高温干旱天气,容易出现僵苗、死苗现象,移栽后要浇好定根水,促进还苗,及时查苗补缺、力争全面平衡早发。
(3)肥水管理:基肥为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可以在毛田时施入,整畦时再在畦中施入复合肥20kg或其它相应肥料,并根据土壤肥力酌情增减。由于包心芥返青后发棵较快,需要持续的肥水供应,因此要结合抗旱及时追肥,肥料浓度由低到高,一般每次施尿素4~5kg/667m2或其它相应肥料,每隔7~10d一次,追肥2~3次。当包心率达5%左右时以尿素15kg/667m2加氯化钾7.5kg/667m2或其他相应肥料施一次重肥,以后根据长势、肥力状况灵活掌握。同时做好中耕除草、开沟排水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