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舒服引起的感冒称为胃肠性感冒,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轲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发病时会出现胃涨、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等现象,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机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发病原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宝宝会经常患胃肠性感冒。
但值得注意的是,肠道炎的患者经常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所以很多宝宝胃肠性感冒发病的初起,往往把它误当作急性胃肠炎来治疗。如果仅以简单的止泻药进行治疗,不但缓解不了症状,还会延误病情。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出现呕吐的症状,自己不会说明病情,更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做好家庭护理
1.保持居室内的空气新鲜,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宝贝增减衣服。
2.服用退热药后出汗多,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湿衣服换下,以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3.发热期间多给宝宝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口味清淡为宜,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4.一旦宝贝呕吐,妈咪不要慌乱,要让宝贝取侧卧位,对于较大的宝贝可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流出,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5.患病期间宝贝食欲减退,这是正常反应,妈咪不要着急,更不可勉为其难强迫进食,记住大夫说的“肠道休息”。
6.发烧38.5℃以上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以防高热惊风。
季节交替是胃肠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尤其在春夏交替、夏秋交替之时,要特别警惕胃肠性感冒的发生。
食疗小妙方
生姜汁。呕吐严重者,可取生姜适量榨汁,加入少量温热水随服,止吐效果好。
薏米桔皮粥。取新鲜桔皮30克,薏米100克,先将桔皮洗净切成细丝,然后加水煮沸后将桔皮丝捞出,加入薏米煮粥后食用,可起到止吐、消食的作用。
三汁饮。取荸荠、白萝卜、鲜藕适量,洗净后榨汁随时服用,可清热去心火,效果较好。
提醒:宝宝抵抗力弱,用食疗方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服用后的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沟通。
爱心提示
1.加强孩子的锻练以增强体质,减少病毒侵袭。
2.小孩子抵抗力差,病情可以在瞬息问发生变化,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果孩子发热不退或感冒症状加重、呕吐不止、头痛剧烈、脖子发硬、精神不好等,请儿科医师诊视宝宝,尤其是伴有发烧时,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如盲肠炎、伤寒病。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在家服药,以免贻误病情。
3.有时宝宝出现刚吃完就吐,吃什么吐什么的现象,发生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幼儿容易有脱水现象,不可大意,需要就医治疗。
“怎么会这样?”有些准妈妈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提起这些尴尬事,并不是为了让准妈妈紧张和难堪,只是想让准妈妈知道,发生这一切都很正常。
尴尬事1:恶心和呕吐
亲历者:雯雯妈妈
如果以前谁要是告诉我分娩的过程中会呕吐,我一定会表示怀疑。生过宝宝的朋友没有哪个向我提起过关于呕吐的事,而在电影、电视、小说里,也没有哪个作家或者编剧用呕吐来描述生孩子的细节。剧烈的阵痛、狂喊、用力、大汗淋漓……在怀孕时,这些生宝宝时可能发生的状况我都想过,直到1年前我的女儿出生时,我才深刻地认识到,呕吐是分娩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生宝宝那天,医生说我的状况不错,可以考虑顺产。但一阵紧似一阵的疼痛袭来时,我几乎晕过去,晚饭吃的东西也开始在胃里“打架”,几次阵痛过后,胃就被我吐空了。好在老公准备了很多手纸,厚厚地铺在我的枕边。不然产床估计要被我吐得一塌胡涂了。
医生告诉我,几乎90%的妈妈都在产床上经历过恶心和呕吐。当然,这是有原因的,比如,无痛分娩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会导致血压过低,也就是血压突然下降,最初的一个征兆就是恶心和呕吐。即使是没有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娩时的疼痛也会导致呕吐。另外,分娩的过程中,胃里的食物会停止消化,也可能会导致呕吐的发生。
过来人建议:如果准妈妈有自然分娩的可能,为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呕吐,从分娩开始的最初阶段。就应该只吃一些好消化的流食,或只喝水或饮料。
尴尬事2牙齿会咔哒咔哒地打架
亲历者:大豆妈妈
生大豆的时候,虽然是冬天。但我们居住的北方,屋子里有暖气,医院里特别暖和。可在大豆出生前的十几分钟里,我的身体一直在发抖,上下牙齿不停地“打架”,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我现在仍然能清楚地记得那种感觉,这种颤抖似乎只有在令到极至时才会发生。当时,我以为是因为下身没穿裤子才会这么冷,但等大豆出生后,我们被推进暧暖的病旁,我的牙齿还在“咔哒咔哒”地继续作战。
是我太紧张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我在生完大豆后,曾经查过相关资料,网上说,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感到冷(事实上,准妈妈在生产的过程中,体温还会上升l℃一2℃,反而会感到热)。以前的解释是,颤抖是分娩过程中身体处于临时状态的直接反应;但是最新研究表明,颤抖是因为母体的血液中出现一些不相容成分的直接结果。在分娩的过程中,极少量的胎儿血液会融入妈妈的血液当中,如果母婴血液中有不相容的成分(例如妈妈的血型是A型,而宝宝的血型是B型),妈妈就会出现颤抖、哆嗦、打冷战的现象。
过来人建议:既然不是因为感到冷或者其他病理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颤抖,准妈妈就不必多作考虑了,权当自己是用激动的情绪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吧!
尴尬事3无意中制造出尴尬的声音和排泄物
亲历者:篷篷妈
生宝宝时,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自认为平时做事谨慎的我。在产床上既排气,又排便,弄得我无比尴尬。
住院那些天,我的手术主刀医生来查房,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却告诉我,这种情况见得太多了,属于正常现象。他说,在待产时,护士通常会让准妈妈用力,而且用力方法就像拉大便一样,即使真的排泄出来也是正常现象。当宝宝通过产道慢慢下降,准备降生的时候,就会挤压到直肠,使一些气体从被迫排出,甚至随着宝宝慢慢通过产道,里的粪便也会随之推出;尤其是进行硬膜外麻醉以后,附近的括约肌变得麻痹,没有知觉,这种情况就更可能发生。
过来人建议:医生说这只是人体器官一种正常的运动,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也不用刻意控制。或者感到难堪和不好意思,这完全是正常的反应。
尴尬事4当时我像个疯子
亲历者:晴儿妈
平时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我,在生睛儿时却变得像个疯子。当时,考虑到麻药对孩子的影响,我没有选择无痛分娩,但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让我失去了淑女风范,尖叫、大哭自是不必说了,我甚至把老公的衣袖都撕碎了,甚至一度我还裸着下身在地上来回蹦。一个很有经验的助产士告诉我,有的产妇行为更加过激,比如大声骂护士和老公。这些行为虽然有点过激,但都很正常,都是疼痛和筋疲力尽最直接的表现。
中医治疗小孩恶心想吐的最佳方法就是按摩。首先,要注意按摩手法,患儿要采取仰卧位,然后宝妈们将拇指放置在膻中穴上,按摩3分钟左右即可。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在前正中线上,该穴主治呃逆等病症,因此按摩对于治疗小孩恶心想吐的效果很明显。
其次,宝妈们可以用两拇指从中脘分推到脐两旁40次左右即可。中脘穴在胃体中部,在人体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的连接线中点。该穴具有和胃降逆利的功效,按摩该穴也能够缓解小孩恶心想吐的症状。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