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知识(收集3篇)

时间: 2025-10-08 栏目:实用范文

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对工程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和工期两个重要因素;工程量清单中的量是由设计单位按理论计算出来的量,包括挖土、运土、回填土、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在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监理方在签证这方面存在着不能把好关的现象,并且工作人员对于施工现场造价控制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除此之外,部分部门的工作者对造价上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熟悉。

2基础造价控制特点

2.1多主体性。大型基础工程造价作为造价管理的客体和对象,但是其管理的主体则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包括基础工程的项目法人,还包括各大基础工程公司,政府主管部门、造价咨询机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他们作为造价管理部门的主体,在其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管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是监理方在造价管理上的技术指导;无论是承发包双方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实施的行为(如确定和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还是中介机构为承发包方提供的技术服务,在这些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这些机构基本上都是将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作为管理的要点。因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具有明显的多主体性。

2.2多阶段性。一个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相应的工程造价文件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在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的任何一个阶段,这些相应的文件都有着相应的作用和用途。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投资估算是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参数;设计概算预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和编制标底的依据;标底报价是进行招标投标、确定中标单位的重要依据;承发包两方对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工程结算;而新增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大型基础工程的竣工结算。在大型工程的基础造价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的文件之间具有独立和互相联系的特点。因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每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2.3动态性。大型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大型的基础工程来说,在造价管理上的重点和内容在相应的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都是变化的。例如:在决策阶段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决策内容编制一个可靠的投资估算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在招标投标阶段则是要使标底和报价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化和技术水平;在施工阶段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第二,大型基础工程造价管理本身具有动态性,在整个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不定的外界因素。像具有动态性的社会因素、自然条件、物价等。总之大型的基础工程在整体上具有十分大的不定性即动态性。

2.4系统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彼此依赖彼此作用的不同要素组成的,整个系统具有十分特定的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论是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来看都具备系统性的特点。从纵向来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组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从横向来看,每个阶段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都可以组成一个系统。要想对大型基础工程实现最大投资效益的目标,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在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上必须灵活运用系统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3控制措施

由于大型基础工程本身的动态性的特点,要想合理有效的控制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一定要将大型工程的各个阶段的控制做到位。

3.1事前。做好事前控制,首先就要在设计阶段技术与经济两手抓。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75%以上。在方案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将经济和技术很好的联系起来,将其进行方案优化,详细的分析其实际的情况,这样就能合理科学有效的控制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所以,改变设计部门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健全和加强设计部门的责任制,不仅要对其设计的工程在技术上负责,还应对造价负责,把经济意识渗透到设计人员的每项设计工作中,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大型基础工程中许多因素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考虑,进行合理的估价,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有效的方案,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设计阶段把好关,从设计上着手,有效的控制基础工程的造价。

3.2事中。在大型基础工程的实施中,监理工作人员和业主负责着造价控制的重要任务,对于大型基础工程这种隐蔽性比较完全的工程更要加大注意力。以往很多工程实例表明,工程变更、签证费用是突破投资限额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不少施工单位在工程费用上做文章的突破点。要想有效合理的控制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该在大型工程发生变更和签证费用的时候,必须要和相应的预算工作者和工程技术员进行一定的讨论,对其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尽量避免变更的产生,从而施行一个比较节省比较有效的投资方法;第二,对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则认真研究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的有关条款,找出充分的、合理的依据,在变更发生的同时就确定合理的变更价款,防止出现事后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后一个方面,对于大型基础工程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测量、整理资料的相关工作,对于整个工程的实际费用要做好相应的掌握工作,从而找出在工程造价上出现一些漏洞的突破口。

3.3事后。在做好了事前、事中的投资控制后,大型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将会有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工程项目结束后,然而会发生一系列的影响造价的现象,比如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索赔相应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双方的内部管理得到一定的加强,追上国际相应的步伐;能够使甲方和乙方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协商,从而使工期和造价得到一定的控制;可把原来打入工程报价的一些不可预见费用,改为按实际发生损失支付,有助于降低工程报价,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

4结束语

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型员工;特征

1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最早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当时用的概念是知识工作者,即那种“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那时,知识工作者主要是指经理或执行经理,但今天这个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己经被扩展到大多数白领或职业工作者。

国际著名的安盛咨询公司将知识型员工归纳为:专业人士、具有深度专业技能的辅助型专业人员、中高级经理等人员,他们通常在以下领域工作: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市场营销(包括广告、销售)、资产管理、会计计划、法律事务和金融、管理咨询等。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可以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大致归为以下几点:

①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②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③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④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⑤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⑥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⑦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⑧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

2资源基础理论

自从戴维纳(Devanna)等人1981年首次提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下面简称SHRM)概念以来,这个领域一直是众多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自企业战略萌发的产物。资源基础论(能力基础论)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之一。虽然有关基础资源理论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由于其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为内部因素,使该理论成为SHRM使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常用于理论模型的开发和实证研究的推理。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

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②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③3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

在竞争优势持续性中,由Barney在1991年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成为竞争优势来源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稀缺性、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这些特点与我们今日的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非常吻合。

3.1稀缺性

我们发现知识型员工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我们以本科学历为标准来看。截止到200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这一年所毕业的本科生1726674人,就按180万来计算,根据正常情况反推,按每个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岁推算,1984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349万人,就按1350万人进行估算,在扩招后的本科生也仅占到总人口的13.3%。单从学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见知识型员工的确是稀缺资源。

3.2价值性

知识型员工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其价值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知识型员工通常都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更高学历者,他们在学校里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是能以很高的工作效率创造价值的人。与体力劳动者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相反,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特别是在向IT、工程管理、咨询、设计、勘测等行业,知识型员工更是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这里,用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来说明知识型员工创造的价值一点都不为过。

3.3不可模仿性

我们知道今年流行的“山寨文化”是说明太多的东西具有可模仿性,但是知识型员工是靠“脑子”工作的人,他们的成果或者创造出的价值可能就是个理念或者一个想法,或者是把自己的想法与原有的产品的相结合,而创造出的新的价值。而目前的科学还不清楚人的思维应该怎么来测量,那就更不用说模仿了。所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不可模仿性。

3.4难以替代性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以软件工程师为例,当软件由他编写到一半时,若是他退出了,很难有人可以继续按照他的思路,把这个软件编写完成。虽然程序的编写可以有许多种方法,但是若是要按照本人原有的思路编写下去,应该具有相当的难度。以此类推,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具有难以替代性。

因此,从Barney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成为竞争优势来源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到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2.06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2-0104-02

由于目前项目招投标时间紧迫性,手工算量方法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工程造价软件,例如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神机妙算软件等(本文以广联达软件为例)。工程造价软件是一种针对工程造价的专业软件,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造价软件已经发展成熟,算量的精准度也越来越高,专业针对性也更强。因此,企业对从业人员掌握软件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此要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成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企业需求和教学出发,从实用和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运用软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并能利用软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因此,怎样培养同学应用软件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特点

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软件课程,是一门要求基础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基础性强

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是在工程造价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强的计算机课程,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造价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程施工图识读、计量计价方法、招投标编制的流程等知识,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量的手工算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学习软件。

1.2操作性强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操作性课程,首先,在操作中理论知识较为零散,功能键较多,如果学习和练习时间短,软件掌握较为困难;其次,如果只采用学习—训练这种方法,则会导致记忆不牢,学习效果不理想;再次,在每个软件的操作时,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内容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常常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同,所以在选择时要理解不同的什么情况下怎样选择至关重要。

2建构主义教学法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它是历经对皮亚杰(J.Piaget)、布鲁纳(J.Brune)、维果茨基(L.C.Vygotskian)、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开发出了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应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方法。

2.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背景下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成员间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自体验,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真实情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的事件或问题,并且真实问题应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并能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事件或问题被称为“锚”,确定它们被比作“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所学知识中所反映事物性质和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直接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2.2支架式教学

为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浓厚兴趣,建构的对象即学习主题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所呈现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这可能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建构活动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学生持续的建构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就被称为“支架式教学”。维果茨基认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的能力之间应存在差异,教学不能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重复,但知识差异过大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差异应是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努力能够解决的。

3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模式中应用

在工程造价软件中,主要学习的软件有钢筋抽样软件、图形算量软件、安装算量软件和计价软件等。前3种软件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也具有工程的完整性;而计价软件功能键较多,知识点较散。因此,针对这两类不同特点的软件,可分别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和支架式教学法。

3.1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各算量软件中,学习结构较完整,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容易,但在软件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工程中构件类型和做法常常不同,常见的类型和做法在软件中已设定好,而其他多数类型和做法软件中没有,因此需要同学活学活用,在软件中处理。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其基本步骤为:

(1)创设情境。创设有丰富资源和学习情景,包含大量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情境下工程的做法、类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内容。如:在绘制基础时,由于基础的类型较多,不同工程基础常常不一样,所以在选择类型时,如何进行选择;当选择类型后,如何建立基础图元单元;什么情况下选用矩形基础单元;其他形状的基础单元,如何定义和绘制……随着问题逐步地处理,基础定义和绘制的流程、方法以及不同情况如何处理逐渐明了。

(3)自主学习。在问题明确后,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和方法搜集的渠道。如:针对独立基础中有3立基础的样本,但实际工程中是2台,怎样把3台基础变为2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并探索如何更为快捷和准确。

(4)协作学习。课程小组组内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如:学生以小组形式去获得解决的办法,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独立进行专门的测验,可根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记录来评价学习效果。

3.2支架式教学模式

在计价软件中,由于软件知识点较分散,所以针对课程中理论知识掌握之后,需要熟能生巧的技术性环节,可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步骤为:

(1)创设情境。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提供一套完整的合适的施工图和完整的工程量计算书,根据其工程的实际设计情况;提出要求用工程造价软件来得出工程总造价、编制工程招投标文件,将其引入问题情境。

(2)搭建支架。①教师讲解工程的建立,什么时候建立单位工程,什么时候建立建设项目,当建设项目是群体项目时如何操作;②教师给定操作的流程、操作方法等;③教师通过课堂实际演示,结合本工程中某一部分内容介绍操作过程和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例如工程量如何输入,有几种方法;换算有几种,分别如何进行换算等等。

(3)独立探索。教师布置计算书中其他部分,提供相关资料,例如技术资料、施工图纸等,让学生独立完成计价,得出最终报告,并加以对比。

(4)协作学习。在遇到较复杂部分时,学生分组共同协作。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共享独立探索的成果,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通过支架的建构,是否将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

4结语

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引入,对《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倡导合作学习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仙金.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绿色化工技术(收集3篇)
  • 下一篇:满意度市场调研方案(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