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01—2018-12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随机分为2组,优质化组年龄21~38(27.89±1.79)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2~39(27.24±1.8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给予普通护理,优质化组进行优质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在产前实时监测和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血压状况。入院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并及时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详细解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注意事项和其他知识,说明血压控制良好的案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后良好的案例,并合理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在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对治疗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护理操作。(2)定期检查:在怀孕的早期阶段,每2周检查一次。在妊娠晚期,检查时间为每周1次。检查内容包括B超检查和血压的测量。护理人员还应教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监测结果和判断方法,一旦发现血压水平超过标准,应及时通知医生或负责护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3)饮食指导: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控制饮食起关键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水平指导其有效控制血压,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此外,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元素适当摄入。(4)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护理人员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并说明积极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在孕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5)运动指导: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体质量的减轻,有效改善脂代谢紊乱,调节血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水平的目的。根据孕周情况,指导产妇进行合理运动,避免剧烈运动。(6)药物护理。教育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观察药物的功效和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压、尿蛋白等评价药物的功效。(7)预防并发症。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应注重阴道卫生,呼吸道感染,预防感染。遵医嘱调整饮食,定期健康检查,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降压药。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满意情况,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依从性、遵医饮食行为和遵医坚持运动的行为,护理前后血压指标,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满意情况比较。优质化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压指标。护理前2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化组血压指标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依从性、遵医饮食行为和遵医坚持运动行为的比较。优质化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依从性、遵医饮食行为和遵医坚持运动的行为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优质化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50%(1/40),常规护理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是20.00%(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娠高血压;临床观察;护理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由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引起产妇并发高血压症状。妊娠高血压对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的出现,有可能易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肾功能衰竭、子痫及脑血管意外等,该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现产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症状时,要及时采取观察护理与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妇的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几率。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其中初产妇87例,经产妇35例;年龄22-40岁,平均(28.1±1.8)岁;孕周29周-44周,平均(42.5±0.8)周。本组病例均按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1]对于妊娠高血压进行分类,其中轻度妊娠高血压42例,中度妊娠高血压37例,重度妊娠高血压43例,合并胎膜早破19例,轻度贫血11例,巨大胎儿8例,过期妊娠6例,双胎2例,臀位1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血压与产程进展观察在对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时,加强对于产妇血压与产程进展的观察是极为重要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流程进行血压与产程进展的观察,首先要保证患者采取左卧位,在提高胎盘血液灌流量的基础上,有效改善胎儿的缺氧状态。对于并发水肿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则要嘱咐其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并且坚持每日进行血压测量2-3次。对于中度和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要每隔4-6h进行血压测量1次[2]。如果患者在临床中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医生,并且给予镇静、解痉、降压等处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特别重视对于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程进展观察,并使用胎儿监护仪随时监测胎心音,并准确进行记录。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B超或胎儿脐血流监测仪,密切观察胎儿是否出现前置胎盘、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症状,以及胎盘的成熟度,羊水量的变化等,以便及时确定科学的分娩方式。
2.2基础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搭配,尤其是要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铁、钙、锌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并且嘱咐患者家属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以减轻钠水潴留。另外,妊娠高血压产妇还要多注意休息,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的清洁、安静,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妊娠高血压的卧床休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并且有效增加回心血量,进而保证肾脏、胎盘的血流量及胎儿的氧气供应。
2.3心理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十分重视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妊娠高血压产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只有护理人员适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语言安慰,才能促进患者的心情愉快和精神放松,并且有助于抑制妊娠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本组122例产妇中,初产妇为87例,她们缺乏分娩的经验,普遍对于分娩存在恐慌与畏惧心理,在临床中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情绪不稳、沉默不语、易激动或拒绝用药等不良情绪。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不同,本院护理人员给予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首先要支持和同情患者的处境,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宣传和讲解妊娠生理及分娩的基本常识,并且细致的为患者讲解各种临床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以及对于疾病的转归和对孕妇胎儿的影响等,帮助患者逐渐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进而才能积极配合临床的相关治疗和观察工作。
2.4用药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中,用药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基础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硫酸镁是首选的解痉药物,其具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并且阻断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的作用,从而预防、控制患者子痫的发作几率,而且对宫缩及胎儿均无明显的影响。在临床用药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硫酸镁的基本药理、用药方法、剂量、服药时间、副作用、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防治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发应和相关并发症[3]。硫酸镁的常规用药方法为静脉滴注,一般滴注速度为1g/h为宜,不能超过2g/h,每日维持用量15~20g。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即时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检查膝腱反射:每10~15min监测一次P、R、BP;每小时监测尿量。一般监测要求:膝腱反射必须存在;R≥16次/min;24h尿量≥600ml或尿量≥25ml/h。因为Mg2+经肾脏排泄,尿少提示肾功能排泄障碍,Mg2+易发生蓄积中毒。并且随时准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中毒时及时解毒。
3讨论
在现代妇产科临床中,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在临床观察和护理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并且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群英.妊娠高血压7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8,6(5):103-104.
【关键词】妊高症;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妊高症是妊娠中晚期常见的一种以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产科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约为9.5%[1]。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67例妊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资料来源于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妊娠中晚期孕产妇的临床病历,其中67例妊娠中晚期孕产妇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乐杰著《妇产科学》[2]中关于妊高症的诊断标准。妊高症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选取同期67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1.2方法所有临床资料均完整,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心理状况、妊高症家族病史、疾病史以及妊娠情况资料,分析引起妊高症的高危因素。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是以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评分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对妊高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龄、体重偏胖、心理压力大、家族妊高症病史、高血压病史、肾病史和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4],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妊高症的发生率。
3.1年龄、心理因素随着胎儿对营养的供应需求不断增加,家庭对婴儿的重视不断加强,高龄妊娠中晚期孕产妇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年龄越高,心理压力越大,长期紧张的神经系统使血流量减慢或减少,引起胎盘缺血缺氧,增大了妊高症的发病率。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宣教讲解胎儿发育的过程、孕期注意事项等,配合家属疏导心理,强化孕前检查和孕期检查,从而缓解紧张状态,降低妊高症的发病率。
3.2体重指数妊娠中晚期的孕产妇体重指数超过30的可认为肥胖。孕期适度肥胖有助于儿早期营养供应和正常发育,但过度的肥胖极易引起妊高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体重指数越高,妊娠发病率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均衡膳食,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叶酸和铁剂的补充要合理,配合适量的运动可有效控制体重指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3.3家族妊高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肾病史妊高症多见于初产妇,近代研究认为该病与孕妇隐性基因或隐性免疫反应基因有关[5]。因此,护理人员对家族遗传妊高症、妊高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肾病史等患者应遵医嘱加强孕前检查,详细记录孕期血压与基础血压,一旦发现异常,配合医生对症治疗。孕36周后的中晚期妊娠孕妇应同一时间测量血压1次/d,详细记录体重指数的变化、实验室检查以及自觉症状,通过密切的护理观察将妊高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4多胎妊娠多胎妊娠促使中晚期孕产妇的宫腔压力增大,子宫体膨大过度,孕妇腹壁过度紧张,极易引起子宫胎盘血流异常供血和供氧,导致血管痉挛而致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妊高症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多胎妊娠孕妇的护理,加强孕妇基础护理措施,动态观察孕妇和胎儿胎心等情况,如果多胎妊娠引起的妊高症严重影响孕妇的生命健康,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中止妊娠以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高年龄、心理压力大、体重指数偏高、家族妊高症病史、高血压病史、肾病史以及多胎妊娠的中晚期孕产妇应加强护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期采取心理疏导、适当控制体重指数、重视病史和多胎妊娠的护理以期降低妊高症的发病率,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雷马香,刘筱娴.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77-179.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04.
[3]许明智,李文波,贾福军.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3):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