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7 栏目:办公范文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9)-02-0012-02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救治的最佳模式,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1月急诊死亡完整病历86份,其中男5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8岁。结果院前死亡21例,占24.4%。经抢救无效24h内死亡65例,占75.6%。主要病因:严重创伤25例,急性中毒22例,心血管病19例,脑血管病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其他疾病2例。结论①急诊死亡者男性多于女性;②青少年死亡病因以急性中毒、创伤为主,猝死次之;③中老年人死亡病因以心脑血管病多见;④早期监测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对于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危重死亡原因治疗

ClinicalResearchonCauseofDeathinAcuteSevereCase

XIEYun-long,SUNYu

ChengwuPeople’sHospital,Chengwu274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optimalprotocolofemergenctcareinhospitaltoincreaseasuccessfulresuscitationrateofacuteandsevere-illedcases.Methods86casesoftheemergencydepartmentwhodiedduringemergencycare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fromJanuary2003toJanuary2006with57menand29women,averagelyaged42.8years.Results21casesofdeathbeforehospitalizationoccupied24.4%ofallcases,and65patientsdiedin24hoursinspiteoftherescuingtreatmentsaccountingfor75.6%.Thecauseofdeathmainlyincludedseveretraumain25patients,acutepoisoningin22patients,cardiovasculardiseasesin19patients,cerebrovasculardiseasesin15patients,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in3patientsandotherdiseasesin2patients.Conclusion(1)Foryoungpersonsthedorminatingcauseofdeathisacutepoisoningandtraumafollowedbysuddendeath.(2)Themiddle-agedpersonsandoldagedpersonsaremainlydiedfrom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3)Menaremorethanwomeninallcasesofdeath.(4)Earlymeasuringbloodserummyocardialenzymesismuchvaluableinjudgingprognosisofacutecarbonmonoxidepoisoning.

【Keywords】EmergencyTreatment;CauseofdeathTherapy

回顾和分析在急诊死亡的病历,目的是总结急诊抢救经验和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探讨医院急诊救治的最佳模式,以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现将资料完整的86例急诊死亡病历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2004年1月急诊死亡病历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8岁。抵院时间:最短15min,最长90min。就诊时状况:来院时呼吸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无效,即院前死亡21例,占24.4%。来院时昏迷、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在24h内死亡65例,占75.6%。纳入标准:发生呼吸心搏停止经抢救无效在24h内死亡患者。

1.2主要死因分类①创伤25例,占29.1%:其中刀刺伤5例(20.0%),坠落伤3例(12.0%),车祸9例(36.0%),严重烧伤5例(20.0%),挤压伤3例(12.0%)。②心血管病19例,占22.1%:其中心脏猝死4例(21.1%);③脑血管病15例,占17.4%。④急性中毒22例,占25.6%:其中一氧化碳中毒8例(36.4%),药物中毒5例(22.7%),农药及鼠药中毒6例(27.3%),毒气中毒3例(13.6%)。⑤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占3.5%。⑥其他死亡2例,占2.3%:其中呼吸道梗阻1例和消化道感染1例。

1.3方法抢救措施:针对不同的致死原因给予不同的抢救方案,对心脏猝死及心血管病因患者给予心肺复苏,对脑血管病因患者给予心脑复苏,对严重创伤伴有休克患者给予创伤处置及机械通气和抗休克治疗,对急性中毒患者给予心肺复苏与洗消同时进行等急救原则性抢救方案。

2结果

本组急诊死亡病历86例中:院前死亡21例,占21.4%。经抢救无效24h内死亡65例,占75.6%。主要病因:严重创伤25例,急性中毒22例,心血管病19例,脑血管病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道梗阻1例,消化道感染败血症1例。抢救用时间;脑血管病:最短时间3h55min,最长时间24h,平均16h24min。心血管病:最短45min,最长16h17min,平均13h17min。急性中毒:最短时间1h45min,最长时间22h37min,平均10h54min。严重创伤:(包括严重烧伤、刀刺伤、严重挤压伤、车祸),最短时间1h11min,最长时间21h33min,平均9h。44min。其他急病:呼吸道梗阻1例,抢救用时间87min,消化道感染败血症1例,抢救用时间21h19min。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短时间1h25min,最长时间4h11min,平均2h17min。

3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死亡原因中创伤占较大比例,尤其以车祸伤居多。非创伤患者中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中毒较多引起死亡,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1]。

3.1年龄与性别分析本组急诊死亡病例中:①青少年患者以急性中毒和严重创伤为主,其次以猝死多见。②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③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以急性中毒和脑血管病为主;男性以心血管病和严重创伤为主。男性死亡人数较多,原因与创伤患者[2]及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占较大比例有关[3]。在猝死病历中,心源性占85%: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本组4例男性青年(年龄19~23岁),有2例在早晨跑步锻炼时突然倒地心脏呼吸停止,其中1例在睡眠中心跳呼吸停止,另1例是次日早晨被他人发现已经死亡。

3.2加强预防中毒在内蒙古高寒地区,一氧化碳中毒仍是急诊中毒死亡的主要病因,尤其是在冬季,因冬季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及务工人员均以煤炉取暖为主。特别在入冬临至时节,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病例多见[4]。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改进,由分散取暖改为集体供热,今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病例会逐渐下降,但仍是高寒地区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病例分析表明:血清心肌酶的早期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期检测若心肌酶高,提示预后不良,如果较低,则预后良好[5]。严重创伤中,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抢救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机械通气、应用激素等。关于大剂量激素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笔者体会:静脉大剂量激素治疗ALI、ARDS不利因素较多,局部应用激素同样能达到抗炎、提高肺的顺应性、保护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气道阻力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目的[6]。气道内给予地塞米松对脂肪栓塞、肺挫伤及误吸具有显著疗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先后走进医院,对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断增添了检查手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也导致了部分青年医生在询问病史不细,基本的物理检查简单化,致使患者多次进行辅助检查,延误了患者治疗和抢救时机。所以急诊医生必须做到诊断尽量周密,以避免生命、经济损失。因此应继续加强对青年医师的“三基”培训,提高他们的物理检查基本功和诊断技能。

参考文献

[1]SirbaughPE,PepePE,ShookJE,etal.Aprospective,population-basedstudyofthedemographics,epidemiology,andoutcomeofout-ofhospitalpediatriccardiopulmonaryarrest[J].AnnEmergMed,1999,33(2):8.

[2]吴广球,张耀芬.5216例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J].中华创伤杂志,1997,5:311-313.

[3]赵冬,吴兆苏,姚丽,等.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病死率的变化趋势―MONICA方案的研究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5:353-355.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篇2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护理路径;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0-0106-03

重症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患者预后凶险,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急诊救治的棘手问题。及时救治或手术治疗不仅可终止急性损害进展危及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还有利于减少缺血再灌注继发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1]。因此,急救时间需要争分夺秒,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关键,减少由于操作程序复杂、技能不熟练或多科室协调不佳导致的时间延误是临床护理改进的重点。快捷护理路径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进以更适应急诊室护理的一种护理方式。我院2012年1~6月采用快捷护理路径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12月我院急诊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男43例,女26例,年龄24~73岁,平均(35.83±5.93)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2]3~8分,平均(4.83±1.28)分,脑干损伤5例,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21例,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15例,颅骨骨折5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5例。选择2012年1~6月急诊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男45例,女26例,年龄22~76岁,平均(36.92±7.84)岁,GCS评分3~8分,平均(4.66±1.12)分,脑干损伤7例,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脑挫裂伤8例,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7例,颅骨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GCS评分、损伤类型、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颅脑损伤护理方式,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估[3];观察组采用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

1.2快捷护理路径

检索国内外重症颅脑损伤护理文献[4-6],结合急诊室临床护理经验,咨询急诊医生,制定以提高急诊室重症颅脑损伤救治效率为目的的快捷护理路径,并对不同病情程度分层(轻、中、重度)患者制定急救预案;制成表格,在每项完成后打√并签名。护理团队由2位高年资主管护师和1~2位护师组成,根据路径及时间计划,责任到人。①院前急救阶段做好入院前评估和接诊准备,在急救车到达医院前5min做好接车准备,联系检验科、心电图室、影像科等医技科室,并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和重症颅脑损伤急救预案,准备好床位、器械、仪器等;②急诊抢救阶段入院即刻进行伤口处理、建立静脉通路、抽血送检、心电监护、保持气道通畅或开发气道并予气道护理、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同时遵医嘱经静脉给药对症处理,采用GCS及APACHEⅡ评估患者状态,依据评分对病情程度分层,依据预案给予重症护理(10~15min);③检测样本及时送检协助患者完成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及时发检查报告(10~15min);④视患者病情联系神经外科、骨科、外科等科室医生到急诊室会诊(5min以内);⑤遵医嘱进行静脉给药治疗,检测生命体征,维护静脉通道、气道、导尿管等管道通畅,对需急诊手术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送入手术室,对非手术治疗患者做好转ICU准备,转ICU(10~15min)。

1.3观察指标

两组入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APACHEⅡ评分、急救时间(入院至手术或转ICU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急救费用。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情稳定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可能伴有开放性创伤、颅骨骨折及机体其他器官创伤损害,创伤范围大,脑出血、血肿明显,颅内压高,可能发生脑疝、死亡等不良结果[7],预后凶险。及时处理伤口、止血清创、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对患者的抢救至关重要。颅内损伤范围、类型和程度的确诊需经颅脑CT或MRI检查,因此,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影像科地位关键[8],及时地检查得出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的判断,为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高能量损伤的发生常伴有全身多发损伤,如交通意外、坠落等致伤原因,患者多伴有肢体骨折、内脏器官的破损等严重创伤,造成大量出血,降低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以及再灌注损害,加剧患者伤情[9],应予及时诊断和处置,甚至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因此,使急诊护理更快捷高效,必须从以上方面进行管理和协调。

临床路径是一种程序化、规范化的路径管理模式,通过将临床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阶梯式操作流程,从日常繁杂的医疗工作中通过筛选保留合理有效内容,精简流程,并以明晰的方式进行顺序排列,达到一目了然,并能从中得到下一步骤,倒推上一步骤,查找工作疏漏,保证每位患者所接收的医疗服务质量,节省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10]。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而急诊室是一个强调高效、有序、快捷的工作环境,因此,我院制定了一套快捷护理路径,并将之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中。快捷护理路径的关键在于建立每个步骤,就如同链条上的一环,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因而打通每个环节的连接点,使之紧密衔接,就能使护理路径的实施真正发挥其快捷特点[11]。

急救车到达医院前,了解患者病情,并启动绿色通道,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科等共同行动,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本路径要求在车到前5min按预案做好准备,避免在接诊后方进行器械、仪器搬运或抢救室布置等。车到后及时伤情处置,开放各类通道,生命体征监测、药物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检测样品采集送检等有序进行,同时对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整体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有助于病情程度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模式干预[12];快速完成影像学检查,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制定进一步治疗策略,会诊科室医生应在接到会诊邀请5min内到达,至此入院半小时内已完成基本的抢救和诊断过程,在医生会诊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方案后,患者将得到相应的治疗,期间根据APACHEⅡ评分,给予重症护理干预,保证下一步治疗开始前患者病情状态的稳定。此过程中,快速护理路径主要发挥了对医疗团队的协同及急救绿色通道的启动和维持作用,临床救治工作更为有序地开展,提高了急救效率。

本研究对比了采用快捷护理路径与之前常规急救护理的时间和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明显缩减,达到了快捷护理的目的,两组入院APACHEⅡ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病情平稳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经快捷护理路径干预的患者预后恢复较对照组更佳,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说明快捷护理路径明显减少急救时间,让患者更早得到救治,为患者赢得了更好的救治机会,预后更好。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在急救期间观察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更早地得到手术或ICU重症治疗处理死亡率大大降低。证明快捷护理路径不仅快捷,而且高效安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快捷护理路径的高效节约了医疗成本,从而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总之,快捷护理路径适应急诊室对急救工作的需求,使急救工作更快捷、高效,患者救治效果好,节省医疗资源和成本,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爱芳.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28-29.

[2]高雄伟,金华君.重症颅脑损伤术中并发急性脑肿胀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33-734.

[3]鲍滨,李志刚,孙晓琳.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相关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4):428-430.

[4]LiZM,WangLX,JiangL.Relationshipbetweenplasmacortisollevelsandstressulcerfollowingacuteandsevereheadinjury[J].MedicalPrinciplesandPractice,2010,19(1):17-21.

[5]ProfessorDavidMenon.Biologicalfactorsandbrainimaging[J].TheMedico-legalJournal,2010,78(2):33-44.

[6]戴海涛,叶志强,韩建华.院前急救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79-2980.

[7]陈天琴,张辉,朱雯希.重症颅脑损伤1677例院外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3):249-251.

[8]吴薇.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56-1657.

[9]韦启鹏.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1):52-53.

[10]沈建强,胡加旺.重症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像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4):150-153.

[11]余荣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29-30.

急诊创伤应急预案范文篇3

【关键词】军队医院;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医院管理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宗旨,健全组织制度

1.1明确新时期军队医院的宗旨,确立指导思想。解放军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指出:军队医院要着眼提高应急处置、伴随保障、健康维护、心理服务、疾病防治、远程教育和会诊六个方面的能力。要充分认清军队医院的职责使命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战斗力;服务方向是姓军为兵,姓军为战,主体任务是为部队官兵服务、为军队老干部服务。对中小规模医院,要引导其紧紧围绕临床医疗服务,突出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一流医院[1]。为遂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军队基层医院要着力打造区域性一流医院,就要着眼军队医院优势。军队基层医院因为性质不同,医务人员相对集中居住,应急反应迅速。但又普遍受编制约束,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限制,医疗设施陈旧落后;小而全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军队基层医院的发展。作者认为,军队基层医院要紧紧围绕应急处置、创伤急救、军事医学、灾害医学等方面展开深度建设,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学科,以点带面,促进军队基层医院的全面建设。

从军事斗争准备转变为应对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旦有事,能否“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提高军队医院在多样化任务行动中的应急救援的“能战度”。我军从2002年3月开始正式把灾害救援作为一项正规训练内容,列入了新一代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之中。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国家为达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所遂行的非战争方式的军事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有六项内容: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以及国际救援[2]。为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非军事战争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充分理论依据。

1.2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制定应急救援纪律制度。医学应急救援主要依托发生事件区域内大医院的院前急救力量为基础,建立一支反应快、机动快、综合能力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关系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关系到维护公众健康与减轻人员伤害的大事。医院党委和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挂帅,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作助手,小组成员由医疗、护理、后勤、保卫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务处和护理部具体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及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担任。后勤、药械、供应保障部门负责药品、器材、生活用品的筹措准备。在组建中要特别注意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和警戒保卫人员的抽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救援分队人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调配。应急救援分队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联系畅通。

2科学组织,科学规划,科学实施

2.1领导重视,思想统一,人员在位率高,器材、药品准备充分。我院常年担负军队和地方的突发事件应急任务,有专门的野战急救训练基地,经常组织假想训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抢救设备和药品齐全[3]。我院自隶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以来,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反应力量。以急诊科为依托,建立健全了应急救援反应体系;以急诊科为基础力量,组建医学应急救援分队。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建立全科医学的急诊科。急诊科配备主任、护士长各一名,医师5名,护士8~9名;加上轮转实习医师、护士,充分依托、利用各专科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4]。我院急诊科实行医护值班双班制,医生、护士分别由一名高年资带一名低年资值班,出诊时错位出诊,即高年资医师带低年资护士,或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医师,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加救护车司机组成的三人院前急救小组常备不懈,救护车司机由责任心强、初步急救技能较好的军人担任。目前,急救半径达到15km,确保接到呼救后2分钟内开出医院大门,按路途远近确保到达现场时间最多20分钟,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各科室值班力量完善,都为三班制,即值班、副班、备班,一线值班人员由住院医师担任,副班人员为主治医师,备班人员为科主任、高年资主治医师及退休回聘的老主任担任。以院前急救小组出动为应急救援的启动因子,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立即实施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当院前急救小组到达现场时,立即验伤、将现场情况回报、院内实施准备,做到3人以下急救由急诊科组织抢救、会诊、收容住院,5人以下急诊科组织相关专科参加抢救,6人以上,其中两人以上重伤的群死群伤事故,立即启动全院在院首长指挥下的应急救援预案。药械科常年配备抢救药材和器械基数,指定专人负责和值班;勤务分队人员24小时全员在位,随时担任生活保障、车辆保障和警戒保卫任务;确保应急救援分队随时随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

2.2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及实践。我院根据最近十多年周边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军队医院特点,建立健全了应急救援预案。平时训练与实际救治相结合以保证医疗应急救援时抢、救、送、治任务的完成。每年进行1~2次应急救援演练,医学救援人员培训,主要提高业务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密切配合程度。主要内容:(1)开展组织、协调、指挥展开训练,信息资源共享,针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做出应急反应;(2)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熟悉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脑复苏等技能训练;(3)利用救护车、民用车辆等进行适应性训练,开展动态下静脉穿刺、伤口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简单手术及徒手心肺复苏等训练;(4)结合平时工作开展成批伤病员(6人以上)抢救预案演练;(5)开展各种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知识、技术的学习和现代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作为入选救援队的必要条件。

在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底,我院先后参加当地突发性、灾害性、意外事故的医学救援数十起;特别是在抢救2002年“9.14特大毒鼠强中毒”、2005年10余人集体“沼气中毒”、包括2010年“8.4特大车祸”在内的诸多重、特大交通事故,以及厂矿塌方、建筑工地坠落等许多群死群伤事件中得到检验和锻炼。

2.3应急救援要求加强与地方协同,院前急救与院中协调及时得当。平时建立健全的组织高速运转,指挥协调组负责院前抢救的指挥调度,与地方政府和其他医院的协调及各小组间的紧密协同,和院内各科室的协调;分类组负责轻重分类登记在册,并在所有病人的胸前用色布,予以标志醒目;各抢救小组根据色布标示的病情轻重予以抢救;后送组将病情较稳定的立即后送,病情危重的伤病员就地抢救,生命体征较稳定后再行后送;后勤保障供应组负责急救器材和药品的紧急调度供应;勤务分队负责车辆保障,与公安部门协同现场警戒。一边进行院前急救,一边将现场情况反馈给医院和上级领导,请求急诊中心和各科室安排病床[3]。

2.4应急反应快速化是军队医院提升救治能力的必然要求。军队医院既担负着平时为军民就诊保健康。又赋予了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战时卫勤保障的任务。尤其是卫勤保障要达到“技术准备充分、应急反应快速、人才储备充足、救治手段先进”的标准。门急诊是医院接触病人最早的部门,做好平战结合的战创伤门急诊服务体系的构建,优化救治流程,创新战创伤救治方法,快速化的应急反应是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完成好战时卫勤保障的关键[5]。我院科学调整门急诊流程,当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医学应急救援时,我院将相对独立区域的急诊科作为医院应急救援的总后方,将门急诊病人分流到门诊及各专科病房,并紧急腾空住院病人较少的病区,加大收容力度,较好的保障了应急救援的开展。

2.5建立科学合理急救流程,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随着现代社会文明进度的加速,增加了突发灾难事件的发生概率,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大批量伤员。对医院而言,灾难的发生往往不可预见,短时间内大批伤员的到来常使救援组织工作陷人混乱,常出现救援力量与需求的矛盾。急救流程的优化能够合理协调各种救援力量,使救援效果达到最优化。我院为军队综合性基层医院,是当地各种创伤、中毒、事故等突发事件伤病员的首选救治医院。我们根据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之间的发生特点和我院具体情况,分析多次批量伤员救治的经验教训,重组了批量伤员应急救援作业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3医学应急救援人员素质养成

3.1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目前医疗机构的医师分科细,而医疗应急救援面临的都是危重伤病员,不但有创伤急救、外科、骨科,还有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尤其在自然灾害后,还需要内科、传染科和卫生防疫力量。需要有丰富经验全面技术的全科医师。因而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医师的全面培训。而军队中小医院普遍受编制约束,我们打破传统,成立以现役军人为骨干,回聘离退休老干部为顾问,聘用制人员为主力军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全科技能教育和培训。经常进行实战演练,并将年轻医师定期送到总院急诊科轮转,加强全科医师培训[7]。

3.2进一步加强创伤外科、军事医学、灾害医学人才培养。在全科医师培养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南京总医院易学明院长提出的:“初级职称全科化培养,中级职称专科化培养,高级职称专病化培养”[8]。突出对医疗骨干进行创伤外科、军事医学、灾害医学的培养;利用现有离退休回聘老干部学科全面的优势,加强传染科疾病以及卫生防疫知识的授课,使大家弱项不弱。利用总医院的整体技术优势,重点加强帮带我院在烧伤、爆炸伤、冲击伤、挤压伤、外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种休克救治能力的提高;目前,我院依托总院力量在创伤急救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学科[9]。

3.3进一步加强医学应急救援与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结合。军队医院参与医学应急救援任务,具有军队医院战时的某些特点。如何融平战为一体,是医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军队医院战备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打造平战一体的救治链,总医院大胆打破固有学科界限,在国内率先开设“以疾病链为纽带的诊治中心”;以此模式,医院建立了战时紧急救治链,形成学科大协作,平战结合,提升了应急救援的卫勤保障能力[10]。我院借鉴总院本部经验,在创伤急救方面实行一体化救治,从现场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损伤控制理论进行包扎、固定、止血、控制性液体复苏、控制性手术以及稳定生命体征迅速转运等诸多先进措施,抢救了大批伤病员的生命;在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中得到实战检验,多次受到南京市委、市政府,江宁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3.4进一步加强医学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防护。在灾害、事故面前,人类往往受到巨大震撼,救援人员需要坚强的信念,具有一副钢筋般的神经,铁骨般的身板;这就需要及时地心理疏导,合理分配任务,适当保证一定的休息时间。加强自我防护,确保应急救援的战斗力不受损失。

4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在我国仍处于萌芽阶段。建立健全医学应急救援机制是灾害救援的必然选择,是军队基层医院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军队医院必须建立医学应急救援机制,具备较强的医学应急救援能力,是新时期军队医院遂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核心内容,是提高战斗力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全军卫生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I-IV

[2]胡小南,王与荣,袁波,等.关于构建应急医学救援队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1):74-75

[3]涂久生,朱役,穆晓苏,等.院前急救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9):904-906

[4]涂久生,费连兵,李学义,等.基层医院急诊建设及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1):825-827

[5]易学明,苏义.创先门诊服务理念,适应门诊服务需求[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41-43

[6]王与荣,孙海晨,申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运行模式与安全管理的做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5):522-524

[7]费连兵,朱役.疗养院(区)强化聘用制人员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7):752-754

[8]易学明.医学人才成才特点、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毕业晚会主题策划的方案(收集3篇)
  • 下一篇:加油同学(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