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离任审计风险(收集5篇)

时间: 2024-08-19 栏目:办公范文

离任审计风险篇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党政干部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和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可能对某一审计事项作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进而作出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审计结果,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给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由此引起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和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可能性。

一、经济责任界定难度大,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财经法规及查证事实(审计证据)对被审计领导人员任期内所在单位或所管辖范围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定,并对被审计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进行界定的行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等。要界定这些经济责任本身就困难重重,目前的审计评价体系又不够科学、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某些重要经济指标;对于某些非财务指标定性的衡量,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短时间内的审计调查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行评价,这就容易造成评价的范围内容不当,产生审计风险。

二、我国当前法律环境的制约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更多地受到民主法治建设的制约,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着经济体制改革超前而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之间存在不统一,甚至是矛盾冲突都给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完善带来不利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不完善,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面临许多尴尬境地,若仅凭经验或习惯办事,也很容易错误的审计结论,客观上将会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职责范围的限制所带来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容易受到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制约。目前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善等问题比较突出,经营者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真实的信息被有意识的舞弊手段隐藏得很好,有些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提供作为审计依据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也不真实,单位的预算外收支未列入管理,导致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不完整,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这样审计人员就不能全面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甚至被审计单位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审计人员也难以发现。另一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容易使经营者粉饰任期内经营业绩,使审计人员很难对经济责任对象履行经济责任、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审计职责范围的限制使审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薄弱带来的风险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有的会计人员工作变动时没有交接手续,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将很重要的原始单据或凭证丢失,造成会计信息不全,甚至不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致使审计人员无从审查真实情况,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差,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不但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稍有疏忽就容易出具不真实的审计结论,客观上就形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形成的风险

在单位里,人事变动往往是一届一届变动,在短期内会有一批干部离任,就很容易产生审计人员不足的现象,使审计人员很难协调协调风险、成本和效率之间关系。经济资任审计的期限跨度长,至少为三年,长的达五年以上。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审查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又要评价人的经济责任,把对人的监督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起来。其监督的范围广、程度深、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责任,也使审计人员顾此失彼,出错的可能性加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六、先任命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造成审计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中央所做的有关规定相违背,给审计工作带来影响。离任审计的时间紧,领导干部一般任期期限又较长,形成的会计资料繁多,问题情况很复杂,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离任审计风险篇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定义及表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外因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

0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离任审计。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

1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业务范围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的特点,而内部经济责任又不同于国家专职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对县以下的党政领导班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具有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一定的局限性。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定义及表现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造成的估计和判断,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WWw.133229.cOm

2.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致使审计涉及的效益性和任期责任难以判定。当前,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使得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再者,一些地方和行业系统的“土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一致,甚至出现“撞车”现象。特别是在认定被审计个人经济责任时,将会处于僵持的境地。这些无疑都将加大审计风险。

2.2有意识的舞弊行为和手法变幻使隐蔽性增强,导致审计风险。评价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表现,必须以真实的会计指标为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更注重量化指标,审计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靠数据说话的。所以虚假会计信息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差,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

2.3机关单位与三产关系的复杂化,含有许多不稳定因素。有些党政机关在前几年兴办了一些经济实体,至今没有完全脱离机关的管理,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牵连或保持着紧密联系。

2.4受审计环境影响带来的风险①法律规定内审部门在一定的程度上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但内审部门在业务上需接受上级审计机关指导,而在行政上受单位行政首长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使得内审部门在某些方面很难做到独立依法审计监督。②内审部门根据单位内部组织人事部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若审计期间太短,则必然影响审计任务的完成,从而影响审计质量。③内审部门与单位内部组织人事和其他干部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协调协作关系。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先离任并任命,后审计,使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甚至造成有些问题无法进行审计。

3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

3.1内因风险。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工作内部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组织工作欠完善。如在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时,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与实际投入审计的力量不相称,技术力量配备有时出现捉襟见肘,常常只能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审计,没能认真地坐下来审好每个出入点、每本账册、每一个内控制度。②实施程序欠条理。由于审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头绪多,工作点分散,问题涉及面广,所以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中,出现不能合理分配审计力量,抓不住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要害等问题,在使用审计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不能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地域等空间内最大限度去落实和查清实际问题。③问题定性不准确。如任期内,由前任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本期内没有进一步得到改进或解决,后任领导又难以认可。④收集证据不充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常常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与确定上使用固有模式,也就是经验式的主观臆断,在对问题的知认上出现偏差。其次,对证据收集的筛选不认真,不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证据一大堆,有用的不多,或由于能力的原因,不能从这些证据中找出有实质性的证据,最终对问题的处理不痛不痒缺乏可信度,无形中埋下了审计风险。⑤后续复核不严谨。后续审计工作是前期工作的延续,是对审计结果的自查和二次确认,也是为尽可能减少由于审计工作不完善而带来审计风险而采取的拾遗补缺的重要手段。⑥运用法律不确当。未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法律的层次性、延续性、时效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在处理和评价问题时用法不当,产生风险。⑦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过硬。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担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企业财务,又要懂得投资基建的财务,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综合分析能力等,若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离任审计风险篇3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的缺隙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结果的各关系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既然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偏离,那么就有可能从两个方向发生偏离:一是把客观上是正确的东西判断为错误的,即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二是把客观上是错误的东西判断为正确的,即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在审计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是后一类审计风险,也就是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从审计理论和实践看,审计风险总表现为某些基本特性或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又有其特殊表现。主要特征有: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都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实际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时代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审计风险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广,各类会计软件开发与升级,计算机审计风险日益突出。适时提高审计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课题。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基本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研究,人们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并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已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通过改进审计对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

三、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因素有:

(一)审计活动所处法律环境逐步规范和健全,审计责任和风险日益明确。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何方面都必须接受法律调整,审计也不例外。法律在赋予审计机关经济监督权利同时,也明确了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类法律法规愈加健全和完善,各种经济组织和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审计机关维护国家及公众权益的责任更加明确,审计责任风险加大。如果审计提供了虚假的审计结论和信息,损害了国家、集体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任何一方必将依照法律追究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

(二)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对审计结论的依赖程度增大。随着审计工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执法能力的提升,审计影响力亦是逐步增大。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依赖和利用审计结果的人越来越多。因而,社会和公众对审计关注和期望值越来越高,除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甚至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而一旦他们因使用审计信息受到损失,就会想法从审计那里追究责任和寻求补偿。

(三)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范围和内容是一个渐大过程,在传统的审计范围之外,社会和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评价。由于现代经济交易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数量的巨增,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掺杂的差错和舞弊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尤其是在被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人员串通一气、隐匿做假,审计难度和风险更大。因而,现代审计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发生争议,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增大。

(四)审计职业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包括审计法定职权的有限性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局限性两个方面,这使审计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和要求。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同时,作为高层次的审计监督,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必须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如此等等,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要求,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

(五)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而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审计软件开发明显滞后,建立在会计信息化

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亟待创立和提升。另一方面,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而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已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抽取的样本与代表的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离在所难免,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存有一定的误差。四、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思路

审计风险关系到审计意见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关系到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社会形象,如果不认真对待将危害审计事业健康稳步发展。防范和化解审计责任风险,主要应从审计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上入手,着力加强审计机关的“人、法、技”建设,全面提升审计执法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

(一)强化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地位。我国现行的审计领导体制是审计机关设在政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审计体制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解决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审计监督问题,削弱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同级财政审计中,面对政府领导和自身经费来源的财政部门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对同一同级别有的更高级别的党政领导干部时,审计机关更处于尴尬境地,往往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出审计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加大审计责任风险。因此,随着社会政治经济进步,适时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如审计机关改为隶属于立法部门,直接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将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并从深层次解决影响审计风险的一些管理体制上的症结。

(二)“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点。因此,一要继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二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实行审计职业资格制度和全员岗位教育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三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实行公开选拔、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起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实行审计岗位年薪制,扩显不同责任岗位如审计组长、主审与成员的收入差别,根除“大锅饭”影响残留,建立起利益激励长效机制。只有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离任审计风险篇4

博弈,现今比喻为谋取利益而争斗。博弈演绎至审计有三种结果:双方共赢的正和博弈、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一死一活的零和博弈。正和博弈指双方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一方利益增加,另一方利益不受损害,审计报告质量有保证,审计人员没有审计风险。负活博弈指双方利益都有损害,审计人员因审计而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被审计对象违规违纪违法而受到查处。零和博弈指双方一方赢一方输,要么审计人清政廉政无审计风险,被审计对象违规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要么审计人因审计而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被审计对象合法合规无责任。

审计心理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各自的心理活动以及所付诸的行为表现,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学分析,个人利益始终支配地位,个人经济财富趋大化以及个人风险趋小化为支配“起点”。在一般水平的问题上,人们利他,随着问题变得具体,利他开始削弱,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利益。此理论演绎至审计活动中,当个人利益在审计中出现时,人们会选择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在审计中涉及不多时,人们较大可能按照利益大小作出选择,而更可能被他们的价值取向或象征性倾向所影响;当直接个人利益在审计中缺失时,人们会选择其他理性备选利益如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等使自己间接受益。审计博弈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审计活动全过程,个人利益趋大化和个人风险趋小化是博弈的起点与目标,博弈考量着人的智商、情商,双方希望正和博弈,排斥负和、零和博弈。

二、离任者心理博弈

本文离任者指有资格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处级干部。他们坐得稳干得长,只要不“飞蛾扑火”式的与权力层闹心对唱,上后难下甚至不下,常规为平调轮岗,保留待遇式降职,屡见不鲜。他们是被审单位一把手,多为研究员或教授职称,行政、教学、科研一肩挑,签字“一支笔”,是分配政策制定者与受益者,属于校内高收入人群,位高权重。出于对权力、地位、收入的眷顾,他们会珍惜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处处小心,生怕触雷。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谁也不会被洗牌下课。常常誓言“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但总是出现“行为没有语言高尚”的时候,存在“湿”的可能,“湿”鞋、“湿”裤、“湿”身与否,证明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审计鉴证。面对无法回避的经济责任审计,他们的心理博弈更加颤烈,乃至具有颠覆性,有问题希望淡化,无问题希望美化。即使“两袖清风”无经济问题,也愿高调配合审计组,以期审计报告好上加好锦上添花。更何况在中央密集发声反腐,地方反腐提速,反对“”、查处违反“八项规定”、治理“舌尖车轮会所”腐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关键时刻,谁能不怕“认真”?出于法与情的考量,他们希望得到无经济责任且无比正能量的审计报告,借此亮化档案并稳固仕途。但审计不是慈善事业,不以悬壶济世和表扬为目的,工作原则性较强,会用审计证据起底所发现的问题。为此,心理博弈开始。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离任者的个人利益与审计紧密相关,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个人经济财富趋大化个以及个人风险趋小化是他们的全部。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因审计而被反向调整时,他们会将心理博弈付诸行为博弈,以获得个人利益趋大化个和个人风险趋小化,不断追求正和博弈。如果审计对他们有利,则高调支持与配合,态度热情,言语暖心,行为迅速。在资料提供、审计回复、审计整改上异常积极,从不赊账与折扣,既亲力亲为,又安排督办。如果审计对他们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则坐看云起,听之任之,态度冷漠,言语乏味,行为缓慢,在资料提供、审计回复上再三滞后,严重影响审计进程。如果审计对他们不利,就电话甚至书面反对,甚至口头威胁,狂找历史原因,高谈现实困境,倾诉劳苦功高,以期博取审计组的理解与包容;如果反对无明显效果,就直接抗审,采取消极甚、极端态度,甚至近乎抓狂的搬出“高层授意”这把尚方宝剑,泰山压顶式的恐吓、要挟审计组。

三、接任者心理博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离任者卸任,接任者履新,接任者代表被审计单位。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接任者也不免俗,个人经济财富趋大化以及个人风险趋小化,同样是他们的心理博弈“起点”。与离任者不同的是,他们的个人利益在审计事件中涉及不多,他们较大可能的被他们的价值取向或象征性倾向所影响。面对无法回避的经济责任审计,接任者不像离任者那样闹心,往往能够平静的面对。根据审计观察与分析,大致有两类审计心理博弈。

第一类认为审计与己无关。无论离任者有无经济责任,均与自己不搭边,个人利益不直接,或者涉及不多可以忽略。即使离任者属于“有想法、有办法、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成绩骄人,受分配政策限制,接任者很难分得一杯羹,因为“无功难受禄”。如果离任者在资产、财务管理上出现重大经济问题,“出头的鸽子先落难”,定有纪委监察部门来过问党纪政纪,自有资产、财务等业务部门来纠偏,不需要接任者抛头露面当恶人。

第二类认为审计与己有关。今朝审离任,明日必审接任,表面审前任,实质审现任。审计与接任者关系紧密,不论前任有无经济责任,均给予高度关心,正如“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好借助审计力量,将资产、债务等审计清楚,界定相关责任。只有这样,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审计中才能得到保障。离任者轮岗时,大都只移交办公室行政用资产,诸如办公用台式电脑、空调、桌椅等,其实,需要移交的资产还很多,如实验与科研设备、数量惊人的耗材等。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移交那些价值不菲的“两用”资产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离任者没有主动移交,接任者不会主动清查。这些本该属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常规业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成为接任者高度关注的焦点。接任者额外高度关注账外资产、“两用”资产、账外债务,希望有详细的移交清单,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签字手续完整。一清二楚的资产与债务,就是接任者个人利益趋大化和个人风险趋小化的“起点”。

四、校方分管高层心理博弈

套用心理学理论分析,校方分管高层深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效应,更需要考量因审计给自己带来的个人利益、个人风险,并谋求利益趋大化、风险趋小化。他们处于博弈的最高层次,游走在经济利益的边缘,“热”上审计带来的个人非经济利益,如因审计而产生的校园稳定的强与弱、的有与无、个人权威的大与小、仕途影响的好与坏等。有的分管高层潜意识认为,内审部门成立于内部,领导点头开展业务,没有行政与司法权力,既不参与经济决策,也不负责日常经济业务,只是校内摆设。诚然,有的高校还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多与纪委监察合署办公,审计业务近乎为零。日常经济业务有财务处、资产处、基建处等诸多经济职能部门,查处问题有纪委监察处,内审机构可有可无。毕竟内审机构是依法设立,依法审计是法定职责,如今“跑不过电话,打不过法律”,如果出现重大经济案件,作为校方分管高层必定承担法律责任。他们从骨子里希望部下清正廉洁,成为审计不倒翁,所分管的人、财、物不出现任何经济问题;更希望通过审计部下为自己长脸,部下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自己前途的加分与折扣。如果部下为审计不倒翁型,没有给分管高层的仕途设障添堵,反而添砖加瓦,分管高层个人利益趋大化。如果部下缝审必倒,出现刑事案件,即使分管高层清正廉洁,也难免要承担领导责任,仕途大打折扣。经济责任审计表面审的是一个处级干部,实际上审的是分管高层所分管的部门和一群处长,可能牵扯到学校高层、中层、基层一连串人员,可能损害到小团体利益,每次审计都牵动校方分管高层的神经。审计越多,考量越频繁。出于个人非经济利益最大化考量,出于局势可控,面对经济责任审计,有的分管高层甚至要求事先征求分管高层意见后,再出具报告意见稿。在意见交流环节,及时主动过问,积极协调,适时发声,处心“扒堆”,过滤权利网,拓展权力寻租,高调为部下造势,唯恐学校因审而乱,要求审计工作服从学校大局。如果问题能在权力网中消融、管控,分管高层往往当面喝斥部下,在给足审计面子的同时,背后“压力山大”地给审计组施加压力。既然分管高层动脑、动心、动口,审计组也就睁眼装瞎,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再抗旨,避重就轻出具审计报告。如果问题游离权利网,脱离掌控,触犯党纪国法,分管高层则会上纲上线不留余地的批评部下,高调表扬审计工作。“原则上同意”、“按规定与程序办理”、“烦请某某最后审批”之类不负责任的签字,已将领导风险趋小化,个人利益趋大化淋漓精致的彰显。

五、校方公众心理博弈

如今高校腐败频发,在“拍苍蝇打老虎”的时代,社会公众更加关注高校内部反腐,期望风暴更加猛烈,期望重获审计反腐的信心,期待审计挖出高校的苍蝇与老虎。事实上,这种心理期待与现实反差巨大,公众只是奇迹期盼,但依然在作无望的坚持。事实证明,实践中还没有审计发现线索并移交的腐败案件。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高校公众的个人利益在审计中不是很直接或者涉及不多,较大可能按照利益大小作出选择,而更可能被他们的价值取向或象征性倾向所影响。与审计没有关系的公众,他们心理活动比较单纯,属于“坐山观虎”型,认为现在干部都有廉洁病,只分轻重而已,但审计走不出“闭眼审不错、睁眼审不出”的怪圈。即使不小心审出了问题,基于各种利益考量与博弈,最终大化小、小化无。为此,这类公众先希望后失望,对审计漠不关心,任由审计活动自生自灭。与审计没有直接利益但有间接利益的公众,他们知道“树倒狐猴散”的悲哀,为保住间接利益而狂奔呐喊,到处“围观”,用所谓“民意”、“法不责众”给审计组施加压力。为此,这类公众既期望审计发挥正能量,又不希望个人利益因审而损。今后需要接受审计的公众,他们无时无刻关心审计,虽置身事外却在谋求个人利益并使其最大化。对审出的“共性”问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利用“话语权”,在不同场合特别是在领导身边、在审计组身边不断灌输自己的见解、观点,力争使自己今后遇到的问题事先在他人身上解决。对于今后审计可能遇到的“个性”问题,主动与审计部门交流,提前探路,以期求得正解。这类公众在审计中虽无直接个人经济利益,但由衷希望被审对象“平安渡审”,由此直接获得今后个人利益参照物与标杆。

六、内审人员心理博弈

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行使审计权的内审人员也要考量自己的个人利益趋大和个人风险趋小的问题,这点毫无疑问。不论是间接参与审计活动的审计部门负责人,还是直接参与审计活动的审计组长和成员,谁都想借助无比正能量的审计活动而上位,如职称、职务、荣誉等。现实中要实现此愿望,难上加难,随之产生的博弈更是万象。

审计部门负责人是学校纪委委员,审计委员会成员,职称高,位置高,人脉厚,政策掌握准,说话算数,应属校内重量级人物。希望审计结论板上钉钉,更希望审计结论被校方和被审对象完全接纳、整改。这种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愿望。如遇对方强烈反对审计结论,分管高层“选边站队”,不支持审计一方,如何说服他们接纳审计结论,是一门学问,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博弈,注定无正能量;这种“痛”,无药可治。一是审计处与被审部门存在从属、依附关系,潜意识里很难把握利益冲突之间的协调性。二是审计结论属于“钉子已回头”,虽由审计组集体做出,毕竟还是由自己亲自把关、审阅并盖章。无证据支撑不敢变动结论,不变动审计结论,对方又强烈反对,又有引起不稳定的可能。变动结论已不用质疑,怎样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同样是一门学问,只不过低端而已。既然已经无法面对审计组,再就不能违抗高层的意志。审计工作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学校不能因审而乱,“维稳”审计义不容辞。毕竟职称、职务、津贴、荣誉等全由校方高层管控,哪敢借审计之名暗抗高层。此时,审计法、会计法,法法不灵;人生观、价值观,观观失色。在反复掂量个人利益和个人风险,权衡利弊后作出妥协,审计结论避重就轻,缝大说小。如遇审计组抗审,便寻租权力“曲线救国”,亲自操刀越级修改迎合校方高层口味的审计报告。

除上述博弈外,更大博弈群体当属一线内审人员,在光怪陆离的高校,面对为他人作嫁衣的责任内审,既甜又酸,酸大于甜。内审业务量不大,只要不幻想“惊天动地”,当和尚撞钟,内审日子过得去,可谓“甜”矣。除去“甜”,“酸”就成为内审人员的“痛”。毕竟内审也是审,直接涉及个人清白,非常严肃,但在审计实践中“酸”味十足。一是“酸”在无权威。内审机构地位低,无司法权,少数人不知内审,多数人不惧内审。本应审计参与的事项,没有参与,争也无用。争,反有嫌疑,不如落个不争的清静。审计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正如“大财务,小审计”,校方全方位提及财务,鲜有提及审计。二是“酸”在“低审高”。大部分内审人员职务低、职称低、地位低,对方职务高、职称高、地位高,“低审高”本身就尴尬,双方很难见面,更别说积极配合,内审艰难进行。三是“酸”在“锅里无米空添柴”。全校都知道没有必要审计的干部,按照组织要求必须启动审计程序,正如“锅里无米空添柴,囊中无箭徒拉弓”,耗时、闹心。四是“酸”在问题被博弈淡化。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经过审计负责人、被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分管高层之间的过滤与权力博弈,审计报告最终取悦高层和迎合管理需要而妥协。

其实,一线内审人员面对审计实践,出于潜意识本能,个个激情满怀,他们希望借助无比正能量的审计实践,达到“有功无过”,并希望借此上位,改变职称低、职务低,待遇低、影响力低的窘境。但希望总被现实绑架,面对“酸”味,他们只能选择盲从,不再奢望“有功无过”,转而祈祷“无功无过”。他们知道,自己还没有较真的资本,必须从现实出发考虑自己个人利益和个人风险。如果较真,将有无尽的现实悲催,个人利益定会因审计不断趋小、个人风险不断趋大。职称的报与不报,职务的上与不上,考核的过关与否,鞋码的大与小,继教的跟进与靠边,思想表现的好与坏等,全靠组织关怀。审计人员也有自己对不住自己的时候,即使发现“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只能望笼心叹,处处谨言慎行,深怕“吃不了兜着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后,不再考虑新的问题,怕问题扩大化;审计报告先送个人,无异议后再送单位和学校高层,留出缓冲空间;责任报告只送单位一把手和被审个人手上,防止外传;不再强烈要求审计报告的公开,保管越紧越好;不再要求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领导决策永远正确。

总之,面对无法回避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方利益相关人员都在积极展开心理博弈,目的是达到个人利益趋大化和个人风险趋小化。形式或明或暗,动作有大有小。博弈,毕竟是基于个人利益趋大化和个人风险趋小化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如果被审计对象存在原则性问题,博弈也枉然。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反腐,任重道远。

离任审计风险篇5

(一)审计时间不合理

审计时间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难度和结果,而就目前我国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大多数采用“先离后审”。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相关的审计证据失去了时效性,部分证据可能会随着被审计人员“离开”,调查取证的难度增大。审计工作不能切实有效地展开将严重影响到最终地审计结果。为正确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的可利用度,我国了《通知》明确规定了在未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不允许其办理离职。显然“先离后审”与该通知要求不符。

(二)审计质量和效率较低

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审计成果的利用,影响着企业健康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可以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来评价领导人员,这对企业任用和选拔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较低,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有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审计风险较大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以审“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多方面审计,内容较复杂,难度较大,种种因素导致该审计的风险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审计不当,将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违背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对评价、考核、任用和选拔领导人才提供错误的引导,造成不良后果。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先审后离”较难进行

“先离后审”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大多专家学者提倡“先审后离”,但是现阶段许多企业不采用“先审后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而审计力量数量质量不足,审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较难,所以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的话有点不现实。

(二)客观因素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

第一,与普通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较为复杂,审计范围更广,审计难度较大。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全部的经济治理及资金活动,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有时候由于领导人员突然的调任,审计工作较为仓促,这些都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审计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准确。目前的审计评价工作主要是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但是这些依据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若被审计者借机利用,势必会影响审计质量。

第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了纪检、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部门未能真正实现消息互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独行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复监督,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各部门在行动之前未保持充分的联系沟通,这就造成工作时间上的冲突,不利于审计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加剧了审计风险,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重大错报风险较大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较大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这共同形成了较大的重大错报风险。导致固有风险较大的原因包括: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涉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其犯罪违规行为较难查到;被审计单位在相关交易、账户记录中发生失误的概率较大时,固有风险较高;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审计内容比较复杂。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不健全,则其控制风险较大。

(四)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高的专业素质,而且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风险导向视觉下分析,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审计独立性较差,都会导致较高的检查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而在目前审计工作中,许多审计人员不仅不了解财务管理和会计相关的知识,甚至在审计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方面都有所欠缺,全能型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可能会发表不恰当的审计评价,影响审计质量。审计人员不能保持独立性,未能客观公正地判断和分析审计工作,将会严重地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大了审计风险。

三、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审计时间

审计机构应该在综合考虑自身审计力量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使“先审后离”与“先离后审”相结合,合理地选择,提高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可行性。

第一,“先审后离”。对于国有企业已经明确的要调任的领导人员,无论是评级调任还是晋升,审计部门应当根据调任的具体情况,采用先审计后离任。一般在国有企业中要进行调任的主要负责人员较少,审计任务相对较轻,而且任期责任审计可以较方便地取得更加准确的审计证据,有利于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第二,“先离后审”。对于退休、解雇、辞职以及离任前安排审计困难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可以在其离任后再进行审计,这样做与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可以减轻审计机构的压力,缓解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时间的矛盾。

(二)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平衡积分卡将长期指标与中短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市场指标与业务指标相平衡。以该方法来构建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首先根据平衡积分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其次,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确定各维度以及各维度具体指标的权重。然后确定四个维度的目标值,最后评定总分值,即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

(三)采取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采取风险导向下的审计程序。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被审计企业环境,可以采取询问、查看文件等方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方向、时间安排等。其次,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全面评价审计风险。然后,对风险采取应对程序,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方法了解企业的内部治理和控制制度;进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的交易、财务报表等进行判断分析;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变化对风险进行再次评估,完善审计计划。最后,审计人员汇总审计工作结果,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价,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相关各部门联合协作

审计部门在展开审计工作时要加强同监察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联系。三部门可以在事前做好沟通,分工协作,相互信任形成?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联盟力量。在审计过程中,对于有关问题可以合理解决,定期举行会议互通信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为所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建立了审计档案,而且设置了相关接口,可以实现审计机关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部门之间的联网,可以使这些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对每一名领导干部历年的审计情况及相关信息,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人事部门和监察部门也要将审计成果的利用情况告知审计部门。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使用,在官网上公布审计信息,加强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加强公众对审计单位的监督。

(五)提高审计团队的综合能力

审计部门要定期为审计人员安排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充分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长,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针对部分特殊行业的审计可以聘请该行业的专家协助审计,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互联网+”时代下,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涵盖审计工作相关的知识资料库,方便工作人员的查询和使用。审计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除了熟知审计专业知识外,也要加强对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刻注意保持独立性。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政治思想史论文(整理2篇)
  • 下一篇:服装数字化技术(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