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国际教育论文(收集5篇)

时间: 2024-08-20 栏目:办公范文

国际教育论文篇1

【作者简介】王吉康(1990—),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贾缓(1990—),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自21世纪以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成人教育政策越来越具有全球统一协作的特点。[1]UNESCO、OECD、EU等作为国际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机构、引领了世界各国成人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环境不同,各国成人教育政策也显示出相对独立的特点。UNESCO2013年的《第二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从《贝伦行动框架》的视角、审视了成人教育政策的基本状况、探究了成人教育政策对象和目标、分析了成人教育语言政策。

成人教育论文政策应体现广泛性、包容性和综合性三个原则。[2]广泛性是指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成人教育政策应包括广泛的学习内容,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包容性是指受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要保证不同民族、处于不同地域、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也能接受成人教育。综合性是指成人学习的目标应包括个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多维向度。《贝伦行动框架》为检测当前成人教育政策提供了框架和标准。要理解成人教育政策的情况,首先要弄清世界各国对成人教育的理解状况。

一、成人教育官方定义程度较低,理解差异较大成人教育政策是保证和实现成人教育权力和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政策制定者对成人教育的立场、价值取向、理解不同就会影响到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等各方面。因此,对“成人教育”的理解是影响成人教育政策的关键因素。成人教育的官方定义可以有效反映人们的理解状况。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有58%的国家对成人教育有官方的界定。其中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最高为73%、欧洲北美61%、非洲地区54%、阿拉伯地区43%、亚太地区最低为41%。[3]有些国家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没有文本定义,但实践中存在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概念,成人教育既有文本的显性理解,也有实践的隐性理解。通过分析成人教育的官方解释,成人教育的理解大体分为单一向度和多维向度。按照教育对象、内容和目标等,单一向度的理解可分为三个类别:

1、单一向度是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线性思维,缺乏综合性;只看到了教育的工具性作用,忽视了教育的人文初衷。世界上约有一半的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对成人教育的理解是多维向度,将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在一起。具体表现为:

(1)依据教育程度、目标和形式,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教育和公民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联合成为一个整体。

(2)目标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目标,个人目标包括提高就业能力、公民参与水平和生活品质。

2、少数国家将成人教育等同于扫盲教育,以15岁以上的人群为目标群体,教育程序和目标缺乏具体性。

3、(第二份)对成人教育更为广泛的理解不可不归功于国际组织所颁布的《汉堡宣言》、《贝伦行动框架》等文件所起到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4、六分之一的国家将成人教育理解为成人基础教育或第二次教育机会,是对生活技能的培训。

5、将成人教育等同于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许多国家将TVET作为唯一关注焦点。

二、成人教育教学语言政策普及较低,种类多样教学语言政策作为成人教育政策的一项分类政策是衡量教育包容性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间教育流动越来越常态化,在流动的社会中,人们所处双语或多语环境情况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存在着文化、语言的多样性,在保护文化的差异性的前提下为不同人群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越来越成为成人教育政策考虑的重点议题。教科文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多语世界中三个教育原则:(1)支持将母语教学作为建立学生和教师知识和经验、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2)支持不同教育水平的双语或多语教育作为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手段和社会语言多样性的关键要素。(3)支持语言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确保尊重人的基本权利。[15]据以上原则和各国具体情况,除了没有制定和分类未知两种情况外,全球成人教育教学语言政策共有9种类型(详见表2)。教学语言政策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语言政策以官方语言为主,作为整理语言的英语应用较广;地方语言较多的用于扫盲教育,其他国家语言的使用有教育程度的限定。报告显示:52个国家没有制定成人教育教学语言政策,全球只有58%的国家制定了语言政策,许多国家的教学语言政策是覆盖各类型教育的,不仅仅针对成人教育。[16]成人教学语言政策相比成人教育政策的普及程度,比例较低;教学语言政策以“官方语言为主,辅之以地方语言”的国家数最多达到了21个。部分欧美国家为移民提供本国语言的培训,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

三、政策目标具有多维性,以功能主义目标为主成人教育理解的差异性、教育政策对象的多样性、成人教育政策的综合性原则等都要求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应当是多维性的。多维的政策目标具体表现在各国的成人教育政策中。71%的国家在成人教育政策中设定了目标,通过分析,成人教育政策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提高和发挥整个教育系统或其构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把其纳入到终身学习框架中。

(2)加强成人教育的内部效能,即提升成人参与水平,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果。

(3)具有人文性目标,在于使成人学习和教育产生影响或带来更为广泛的益处,主要指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目前成人教育政策以前两项目标为主,[11]前两项目标属于成人教育系统的内在目标,是教育本身要达到的目的;第三项则属于教育之外,能对个人、社会带来发展和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的。东欧国家爱沙尼亚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开放,保证成人的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主动性与社会责任感,减少教育程度低的人口比例。[12]可见,其政策目标既有成人教育系统的内部统筹,也有个人、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具有多维性。但在实施具体的政策目标方面,功能主义教育观成了实践上的优先选项。杜尔凯姆作为功能主义代表人物,认为教育目的或功能由社会来决定,培养人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13]具体表现在政策上就是关注成人教育的就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职业教育作为重点,为市场培养有知识、高技能、适合工作的人。区域性组织、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14]第二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显示,这种政策目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四、政策对象为四类人群,关注就业和弱势群体教育政策对象即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教育政策所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人群。[7]目标人群范围的大小是成人教育政策包容性原则的标尺。报告显示: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有四类:

(1)按某一年龄段的人群。主要包括有全年龄段(fullagespectrum)人口,即15岁以上的人群,包括青年、中年和老年人,是最为广泛的目标人群。苏格兰有项光荣承诺,就是向所有公民提供优质教育。[8]有国家基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劳动年龄人群(15—65)划为成人教育政策对象;有少数国家还将最活跃劳动人口(15—45岁)作为教育对象;欧美11个国家强调将老年人作为成人教育的对象。

(2)与就业相关人群。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全球70%的国家将政策目标群体定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就业人群、失业和半失业人群,其目标在于提高成人就业能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女性人群。关于性别,在历史上世界各地就存在男女教育的不平等性,妇女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着力于消除教育性别的不平等,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强调将女性作为教育政策的目标人群。巴勒斯坦作为中东的伊斯兰国家,成人“不论性别”(regardlessofgender)都可以成为成人学习对象;但在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某些国家仍将男性作为接受成人教育的优先群体。总的来说,女性在成人教育政策中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

国际教育论文篇2

要让家长在家中辅导幼儿练习国际象棋,前提条件是家长能够了解国际象棋,并且能够对弈。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开课之前,先要对家长“开课”。

1.请国际象棋老师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使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好处;学校实施国际象棋教育的方式、方法;国际象棋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国际象棋教学的时间、地点等;以及需要家长在幼儿国际象棋启蒙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要发挥的作用。

2.给家长上课。对家长进行国际象棋普及,使家长参与到国际象棋的学习中。并且提前把要给幼儿讲述的知识点讲述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在家辅导幼儿的国际象棋学习。

3.将此方法保持下去,在每一批幼儿学习之前,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和上课活动,使国际象棋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二、让家长进入课堂,与幼儿共同学习

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到课堂中。

(1)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2)可以同幼儿共同学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3)还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教学活动汇报和特色活动展示,把我们一个阶段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家长,接受家长的检验。

三、把“作业”带回家,引导家长在家辅导幼儿学习

每一次课结束之后,都要通过短信或者纸条的方式,及时告知本次课幼儿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幼儿的学习效果。然后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辅导幼儿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四、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幼儿实战对弈

当幼儿学习一个阶段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时幼儿需要找更多的对手进行实战对弈,从而可以加强幼儿对国际象棋运动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实战能力。幼儿一直和伙伴、老师对弈、同家长下棋,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对下棋失去兴趣。由于面对熟悉的伙伴、老师或家长,幼儿可能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时,家长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幼儿能够和更多的人进行切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控制幼儿的下棋时间,这有利于保护幼儿的眼睛。同时无论输赢,对幼儿要以鼓励为主,不要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五、及时沟通,阶段总结,反馈幼儿学习情况

国际教育论文篇3

摘要:作为一门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学科,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双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时代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本文探讨了该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目标体系;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实践;思考

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是既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正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始于2005年,本人亲自组织实施了这项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探讨及我院双语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体系

在制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计划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其目标体系。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其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这样一个结构体系反映了国贸专业知识传授的主线,它代表了专业培养取向的定位;同时也包含了国贸英语教学主线,它是实现国贸实务运作的手段和载体。这两条主线从本质上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完整结构。双语教学课程目标体系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国贸英语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处理国际贸易事务的能力,并有所专长;同时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并获得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基本技能。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体系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学习获得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目标体系,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影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因素的实证分析

安阳工学院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无论是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还是学生的外语水平等方面与兄弟院校相比都无优势可言。但我们认为双语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于2005年颁布了《安阳工学院本科实施“双语教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国际贸易专业成为首批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

我们首先将国际贸易实务课作为试点,选派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基础好的教师担任这门课主讲。教材选用的是西南财经大学帅建林教授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所有参加双语课程的1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反馈信息如下:

对于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有72.8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一般”和“不必要”的分别占18.42%和8.77%,这说明学生对于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比较高的。在选择适合开设双语课程的年级方面,有近一半的同学倾向于在二年级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其次是在三、四年级或一年级。这说明开展双语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适当使用英语”,选择“全英语”和“半英语”的学生分别占13.16%和34.21%,这再次说明开展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盲目追求高层次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师英语水平和学生英语水平的选择方面,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两方面都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选配好教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接受能力方面,有18.42%和45.61%的学生认为“能跟上”和“基本能跟上”,但仍然有35.97%的学生认为“跟不上”,这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学生的信息反馈基本上反映了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对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处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对策

1.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首先,取得高校决策层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是成功举办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关键。其次,积极创造双语教学的语言氛围。如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还可以开展双语比赛活动等。第三,建设双语教学实训实习基地,使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性掌握上,而且要体现在能力的转化上。

2.培养一支过硬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不是一般的外语教学,而是一种特殊的学科教育。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首先,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只有通过一定的测试和评价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其次,做好双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如可以利用具有留学经历的老师来实施双语教学,也可以选择外语基础比较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到其它有条件的院校去进修学习等;第三,开设高校双语教学师资专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做好双语教材的选编工作。教材是教学的必备条件.没有合适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双语教学难于进行,但是,现在可利用的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很少。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的比较成熟的教材;同时,我们应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外文教材,并争取正式出版。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除了要遵循编写教材的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信息可理解性和背景知识可利用性。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4.重视学生的外语程度。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一般来讲,高校的学生来源较广,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行双语教学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也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接受双语教育。因此,双语教学应因人而异,有选择地、分层次地开展。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就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将是事倍功半。

5.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为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我院的“暂行办法”要求根据客观条件,按照“过度型”、“半标准型”和“标准型”的模式选择实施,分步推进。所谓“过度型”,这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准备形式,即教师以中文教材为蓝本,以外文教材为参考,双语备课,学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汉语讲授,专业术语双语书写和双语朗读,汉语印刷试卷(专业术语外文印刷),学生用汉语答题。“半标准型”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基本用汉语讲授,考试卷外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标准型”采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考试卷外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实施双语教学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融为一体,形象更为直观,信息量更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双语教学的研究。双语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双语师资建设与教材选择,双语教学的模式等等。一门课程若采用双语教学,教师要付出双倍甚至几倍的辛苦,因此还有一个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双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我们倡导的双语教学应当是基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国外的双语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46-47.

[2]帅建林.国际贸易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8-85.

[3]李模琴.双语教学及其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4,4:57-59.

国际教育论文篇4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理论和实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理论为建构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制约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决定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结构、人才培养规模,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无不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制约。

2.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这里所说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它就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3.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往往要通过文化传统的折射,即使生产力水平相当、社会制度相似的国家,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模式、管理体制也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集权制,有的则是分权制;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的重学术,有的重实践。这些都与该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外来文化同样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有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木、韩国、新加坡来说是外来文化,而现已成为这些国家文化传统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也是外来文化,如今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主导作用。

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

1.紧靠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

2.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是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的能力是建立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是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教学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注意贯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

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

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经验表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校国际贸易的企业相互合作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另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经济学范畴里的一门重点学科,必须重视科研活动。

四、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1.培养目标的建构

研究培养模式的建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前面已经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面向”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外部关系。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服务,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位”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通过人才和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育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在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时,我们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为同类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品牌”专业。

2.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在现行课程之外增设新的课程,而是根据世界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课程纵向横向的交叉渗透,补充新课程内容。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注重国际贸易实务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综合教育,建立综合教育体系,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师资队伍的建构

要实现培养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既能做工程师,又能做教师。目前国际上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的师资构成,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的比例数为l:1。而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加快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显得十分紧迫。

如何构建国际贸易专业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自己教师队伍的常规部队。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教师出国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下”,就是让部分教师(主要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下基层锻炼。“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国际贸易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

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聘”,就是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第二条途径就是借鉴其他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途径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

五、结语

通过理论分析,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我国国际贸易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训.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国际教育论文篇5

1.目前普遍学生的受众意识相对缺失。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划的实施,大学生在数量上急剧增加,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理解上存在偏差,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完成了任务,并不在乎今后的学习,受众意义相对缺失。

2.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只教不学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高中教学,大学教师在完成授课内容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在一方面可以提高个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相对于大部分存在懒惰情绪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难达到。教学分开来讲就是教与学,但是往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只教不学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学生一同体验大学英语学习的乐趣。

3.大学英语教育滞后于现实和职场。目前大学英语教材里不少课文内容老迈,缺乏时代性,加上语言句式上也缺少创新,学生无法充分的获取新知识,学校在课堂的设置上缺少分类教学,不能很好的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育滞后于现实和职场,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国际化职场要求。

二、基于国际职场和卓越导向的大学英语创新方案

1.跟随国际职场信息交流的原则。国际职场信息交流的原则主要包括usability、accessibility、comprehensibility这三个大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紧跟随这几方面原则来确定教学的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使得大学英语知识更容易让学生获取,大学英语教学更加通俗易懂,大学英语更加广泛让学生的使用,这样才是达到大学英语面向于国际职场发展的最高境界。

2.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校在实行大学英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英语和应用英语的相结合,学为所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不要让学生单纯的停留在“sightword”层面上,英语属于语言类教育,而语言类的学习并不像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更注重的是科研以及实验,在实验中不断的获取真理,从而为生活服务。但是英语并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了一种沟通手段,因此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就是检验英语水平的最好方法,应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单纯的注重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从学生角度分析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能力不是由英语程度的高低决定的,而是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自身是否认识大学英语重要性所决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当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的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受众意识。

4.在教学方式上构建国际职场英语环境。运用多种途径的教学方法,增添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大程度的运用高科技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为学生构建国际职场英语环境,同时应该对大学英语课程明确的划分,可以将大学英语分为社会应用型、兴趣人文型、英语技能型增加国际职场英语的专业职场用语的培养,启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职场英语环境中,积极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注意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衔接,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5.对学生的全方位职场考察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全方位职场考察进行评估就是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评估方案,确定新的大学英语教育考核评估方案,深入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单纯以测试的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鉴别方法,从一张试卷中难以判断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评的目的是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新型改革的考核体系应该具有能逐步体现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三级医院工作总结(整理2篇)
  • 下一篇:体育专业自荐信(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