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草莓种植管理(收集5篇)

时间: 2024-08-29 栏目:办公范文

草莓种植管理篇1

培育壮苗:大棚栽培草莓品种应具有休眠期短,花芽分化时间早,收获期早,采收期长和品质优、丰产性、耐运性好的特点。实践证明丰香具有上述特点,是目前最适宜的早熟栽培品种,其次为春香、女峰、宝交早生等。培育好优质壮苗是草莓获得开采早、产量高、品质优的关键。定植时壮苗应达到叶大而绿、叶柄短粗,有叶4片以上,茎粗0.8厘米以上,根系完整,单株苗重30克左右。培育壮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母本园育苗法。选当年健壮无病子苗作母本苗,于9月中下旬按1米×l米的株行距定植在整平的畦上,栽后浇水,并加强管理。在第二年子苗产生期间要经常疏理,以防株间过密,并做好水的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并视苗情适当追肥、喷药。每株母本苗可产生50~100株的合格苗。另一种是生产园育苗法。在当年收获后的生产园隔行去行,就地繁殖。该方法简单,但繁殖的合格苗系数低,子苗易感病。此法在土地紧张情况下采用。为达到壮苗标准,促进草莓提早花芽分化,在定植前应把草莓苗进行移植培育,即于7月中下旬从繁殖园内移出2片叶以上的子苗,在整好的畦上按15厘米~15厘米的株行距假植,栽后浇水,成活后施磷钾肥。待苗生长发育到8月下旬或9月初,选阴天,用泥铲在草莓周围垂直铲动,使苗根与泥土一起移动一下位置,让其继续生长,也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苗地搭上小拱棚,覆盖太阳网2~3周进行短日照处理。并随时清除每株子苗的下部枯黄老叶,这样都有利草莓提前进行花芽分化。

选地施肥:因草莓根系浅、植株小、叶片大,在栽培上要求有较好的土地和空气湿度,应选择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忌种在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低洼碱性土和干燥的旱地。大棚草莓栽后2~3个月采果,且产量高,采收期长,因此,栽前对土地应深翻精耕细作,施足基肥。亩产1500千克以上产量,应亩施腐熟烂肥3000~5000千克,其中50%在最后一次翻耕前铺施在地面,50%在畦面开沟施入,并增施复合肥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及饼肥。肥料应与土壤拌和。

定植:适时定植对草莓的生长发育、收获时间和产量有密切关系。定植过早,气温高,植株不易成活,且易干扰花芽分化,影响产量;定植过晚,因地温下降,影响草莓根系生育,在气温25℃(地温17℃)以下,即9月下旬(北方在9月上中旬)定植适时。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它是达到高产的重要措施,70厘米宽的畦可栽2行,株行距18厘米×30厘米,亩栽8000株。定植应选阴天,定植时注意把苗根部的弓形向畦外侧,根系略向畦内侧并伸展,栽植深度掌握在“浅栽不露根,浇水不淤泥”,覆土要实,植后浇水。定植后晴天每天浇水1次,直到成活。半月后每隔7天施1次淡肥水,以利草莓加快生长和花芽分化,并做好松土除草。10月中旬和11月上旬每亩渗水施复合肥5千克,如少量腐熟人粪尿,并结合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大棚管理:及时搭好塑料大棚架,棚架材料用竹杆制成,棚宽以地面6米(竹条长9.4米),棚中柱高2米,棚架长度按地段定。11月上旬搭好棚架,并按时盖上塑料薄膜。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温后的7天内在畦面、畦沟盖上黑色地膜,有利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并有利防病和减少杂草生长。

草莓种植管理篇2

关键词草莓;绿色施肥技术;植物健康调理;土壤调理

中图分类号S668.4;S6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259-01

草莓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结果快,成熟早,繁殖易,周期短,效益高。经过多年种植,土壤已出现了连作障碍,导致草莓苗出现僵而不发、烂根等现象。为此,通过开展绿色施肥技术体系在草莓种植过程中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对促进当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1-2]。

1草莓种植土壤理化性质

为准确掌握项目区土壤养分状况,对项目区土壤进行了集中采样调查。以3.3hm2取1个混合样,每个采样地块以“S”型分布在20cm的耕层内取20个点进行混合,最终采集200个土壤样品,并及时对采集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建立项目区地块土壤养分数据库。测定发现,草莓种植土壤平均pH值为5.74,范围5.22~7.25,总体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0%,范围2.10%~2.60%,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有机肥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96.62mg/kg,范围幅度较大,为59.20~272.20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4.05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60.52mg/kg(表1)。

2绿色施肥技术田间小区试验

2.1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植物健康调理。草莓定植缓苗后1周,用调生健植控病肥料300mL/hm2对水225kg/hm2叶面喷施2次;在开花期用调生健植控病肥料3000mL/hm2对水900kg/hm2(稀释300倍)叶面喷施,每隔7d喷施1次,整个生育期共计喷施10次;在结果期用调生健植控病肥料3000mL/hm2对水900kg/hm2(稀释300倍)叶面喷施4次,每次间隔5~7d,共喷施约5次。处理2:土壤调理。使用750kg/hm2赛众28作基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习惯。处理3:当地施肥。用750kg/hm2配方肥作基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4:不施肥对照(CK)。基肥、追肥均不施用,以与处理1等量清水叶面喷施,喷施次数和时间同处理1。

2.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植物健康调理和土壤调理,草莓结果数和最大单果重均比CK有所增加。从促进草莓果实生长方面看,效果最好的是植物健康调理,最大单果重为36.2g,每棵苗平均单果数是21.7个。土壤调理最大单果重为28.9g,每棵苗平均单果数是18.5个,要略低于当地施肥处理。植物健康调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75mg/g,其次是当地施肥处理,再次是土壤调理、不施肥对照。

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检测不同处理的叶片厚度、草莓展幅(长、宽)和高,效果最好的是土壤调理[3],其叶片厚度达到了436.0μm,植株的展幅中长、宽分别达到29.2、35.0cm,草莓茎高度为19.6cm;其次为植物健康调理和当地施肥。

不同施肥处理还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草莓的品质,土壤调理处理草莓糖度可达9.6%,而不施肥对照仅为8.8%;土壤调理处理VC含量达0.41mg/100g,远高于不施肥对照。

通过检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处理中细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植物健康调理处理。

与当地施肥、不施肥对照相比,土壤调理和植物调理能够有效地控制草莓黄萎病的发生。不施肥对照的发病率为16.81%,当地施肥的发病率为32.53%,土壤调理和植物调理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分别是9.03%、5.03%。

3绿色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区主要在新浦区浦南镇下滩、草舍等10个村庄的草莓生产基地,以及石榴镇讲习村草莓基地、驼峰乡草莓基地等处,示范推广面积860hm2。在示范过程中开展了技术培训,全年开展集中培训观摩4场次,结合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00人次。通过示范推广,草莓黄萎病发病率降低到8%以下,增产30%以上,增效10.7万元/hm2;而且绿色施肥能够促进草莓早熟,提前上市。

由于绿色施肥技术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以及水肥一体化,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区系,协调了作物营养,增强了作物抗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与草莓中农药的残留,为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4参考文献

[1]张青.草莓氮素吸收同化特性与施肥技术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2]陆若辉,边武英,娄烽,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棚草莓生产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1(3):522-525.

草莓种植管理篇3

草莓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易栽培、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3],草莓原产于南美,目前在欧洲各国、日本、中国均有栽培。草莓果实为浆果,芳香,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随着北京市设施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已成为设施园艺不可缺少的种植种类之一[4]。

北京市长力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有30亩(2hm2)番荔枝,是北方较大的番荔枝种植基地,园区内的番荔枝定植在日光温室中,种植的品种有‘AP番荔枝’‘姬粉娜’‘红皮番荔枝’等,幼树树龄一般在2年左右,基部茎粗为1.3~1.8cm,冠幅为55~65cm,需3~5年才能长成成树,幼树期间基本没有产量。幼树定植的株行距为2m×3m,土地占用面积较小,行间剩余较多空地。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013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探索在番荔枝行间起垄套种草莓的栽培技术,选种的草莓为‘红颜’,草莓株型小巧,番荔枝行间距足够草莓栽培的需要,并且番荔枝幼树冠幅较小,不会影响草莓光照(图1)。

定植情况

番荔枝定植技术

番荔枝幼树于2011年4月定植在100m×

7m的日光温室中,株行距为2m×3m,每栋温室种植81株。定植前需要对定植的苗木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毒,并按照苗木大小、根系好坏进行分级,选用壮苗。种植时挖10~20cm深的定植穴,将苗放入,保持根系舒展,填土提苗时需将土压实,埋土至与地面水平为宜,栽好后围绕幼树做树盘,浇足定根水。

草莓定植技术

2013年9月16日开始定植草莓,沿南北向在番荔枝幼树的行间做50个畦,畦底宽80cm,畦面宽60cm,高40cm,畦间距为2m。定植前需洇湿畦面,挑选三叶一心、根茎粗约为1cm的草莓裸根种苗,每畦栽植2行,行距20cm,株距18cm,按三角形定植,定植时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原则。为保证草莓在同一方向结果,便于管理和采收,定植时可将草莓植株的弓背朝向垄沟,每栋温室定植2750株。

水肥管理

番荔枝水肥管理

番荔枝水分管理分为4个时期:①发芽前后至开花期,可促进新梢生长和开花坐果;②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此时为需水临界期,水分不足会影响产量;③果实迅速膨大期需使土壤湿润,过量灌溉会导致裂果;④采果后期需结合施肥灌溉,恢复根系,保证安全过冬。

在番荔枝幼果期需每隔15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3.5kg/株,以保持土壤湿润,并在7月坐果后为幼树追施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施肥量为0.5kg/株。

草莓水肥管理

根据草莓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和施肥。定植时浇透水,并在定植的1周内勤浇水。草莓缓苗后,铺设滴灌管,视植株长势和天气状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草莓开花期,每栋温室施入2kg的全水溶性复合肥(N:P:K=20:20:20);草莓结果盛期,每栋温室施入2kg全水溶性复合肥(N:P:K=16:8:34),保证果实膨大时所需的养分,之后每隔15天左右追施1次全水溶性复合肥。花期时可在植株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

花果期管理

番荔枝花果期管理

番荔枝幼树一般会有1~3个果,但幼树应以生长为主,不需对其开花坐果有太多要求。若要保留小果,可在6~7月有效花果期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为70%~90%,并进行人工授粉[5](即用毛笔在完全张开的花上蘸取花粉,授予半张开的花柱上),温度保持在15℃以上。

草莓花果期管理

根据园区草莓的实际生长情况,注意疏花疏果,草莓早期的生长势较弱、叶片少,为避免营养不足,需保证草莓植株不留花。此外,不同茬的草莓留果数量不同:头茬留5~6个果,第2茬留5~7个果,后期留3~5个果。草莓的花果期12月中下旬~翌年3月下旬,果实在1~3月上市。在草莓开花前3~4天应引入蜜蜂准备授粉,以保证草莓授粉均匀,减少畸形果,一般将1个蜂箱放置在温室中部,将蜂箱口朝向日光温室的阳面。

温湿度管理

番荔枝温度管理

番荔枝属于南方热带水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树体最低耐受温度为0℃。果实发育时期,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8~28℃为宜,最低不能低于15℃,最高不能超过30℃。不考虑开花坐果时,番荔枝幼树对空气湿度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室内空气湿度不低于50%即可。温室内夜间主要靠保温被等覆盖物和墙体放热来保持温度,白天则通过控制通风口的闭开程度来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

草莓温湿度管理

草莓属于温带中纬度水果,调控合理的温度是草莓种植技术的关键。冬季夜晚通过覆盖保温被等措施保证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8℃,白天保证室内最高气温不高于25℃,当室内温度高于28℃时需及时打开通风口降低温度。通风时尽量不要开下风口,因为下风口会造成侧风直吹种苗,影响其生长。在10月下旬可以铺设黑色地膜来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为宜。

通过对温湿度管理分析发现,番荔枝和草莓对室内温度、湿度的需求有所不同,番荔枝幼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30℃,湿

度≥50%;草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8~25℃,湿度范围为40%~50%。因此将温室内的温度调整为15~25℃,湿度保持在50%左右,使室内温湿度同时达到适宜番荔枝幼树和草莓的生长需求。

病虫害管理

番荔枝病虫害管理

番荔枝在北方温室内种植时,病虫害发生情况较轻,常见的有根腐病,症状是根颈腐烂,叶片凋萎黄化,根内组织失色变黑,最后树体衰弱致死。目前防治番荔枝根腐病需重视防控,尽量选用不携带根腐病菌的种苗,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在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

草莓病虫害管理

草莓生产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和红蜘蛛,白粉病可使用硫磺熏蒸法进行防治,红蜘蛛可通过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来进行防控。

经济效益

处于幼苗期的番荔枝,基本没有产量,但温室内每667m2可套种草莓2750株,产量约为750kg,平均销售价格为75元/kg,因此番荔枝幼树套种草莓的生产模式每667m2可为园区增加产值5.625万元左右。但番荔枝成长为成年树后会因遮阳等因素不再适合套种草莓,此处所说的经济效益为幼苗期番荔枝(没有经济效益)套种草莓一年所得的收益。

讨论

由于番荔枝和草莓这两种作物的生育节奏不同,对环境条件和田间管理要求也不一样,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因此,合理调控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两者均处于适宜环境范围内对套种作物的生长尤为重要。总体来看,番荔枝幼树和草莓在定植、水肥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方面没有明显矛盾之处,是比较适宜套种的树种,但是在番荔枝幼树间套种草莓会导致土壤消毒操作困难,因此套种时间不宜过长,以1~3年为宜。

番荔枝是颇具热带特色的南方水果,是理想的观光采摘型果树。草莓果形美观,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极优,是观光园区深受欢迎的果品。番荔枝和草莓套种生产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丰富了采摘品种,填补了番荔枝种植前期的收益空缺,保证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北京市长力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了番荔枝套种草莓技术,为园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番荔枝与草莓套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但该技术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需在定植草莓前通过高温闷棚、撒施消毒剂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消毒,但番荔枝是多年生果树,不能承受土壤消毒环境,未来可以考虑草莓隔年换温室种植或寻找不影响番荔枝生长的土壤消毒方法,这值得广大研究人员和读者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永霞,许永新,张素丽.番荔枝北方温室栽培技术[J].北京

农业,2010(13):21-22.

[2]高爱平,陈业渊,李建国,等.番荔枝属果树栽培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03,24(2):91-97.

[3]陈秀娟,糜林,章镇,等.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296-300.

[4]宗静,王亚`,张东雷,等.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型西瓜高效栽

培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30(5):42-44.

[5]刘永霞,张素丽,许永新.北方日光温室番荔枝人工授粉技术

草莓种植管理篇4

近几年,十二师草莓种植面积迅速发展,但职工大多对草莓的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导致重茬和连作现象严重,造成草莓某些病害大发生。另外,由于土传病害加重、营养失衡、生理失调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草莓定植后发育迟缓或幼苗徒长,造成草莓产量降低。再加上冬季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以及滥用激素,也常造成花托受冻和畸形果等。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问题,推荐给从事草莓种植的职工一种简单高效的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休眠性浅、抗病性强、生长旺盛、花芽分化早、耐寒性好、不易矮化、花粉多而生活能力强,并且果实大小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建议品种:红颜、代瑞一号、皇家御用、点雪。

二、种苗选择

选择植株完整、无病毒、无病虫害、具有4-5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叶片,根颈粗度在1cm以上,叶柄短粗,根系发达,有较多新根,多数根长达5-6cm,单株鲜重在30g左右,地下部分重量占整株的1/3以上,尽量做到种苗随到随栽,如种苗已到而定植前期准备还未完成,可将种苗假植,定植前1天假植畦浇透水,起苗移栽。

三、栽前准备

1.温室选择

选阳光充足、地面平整、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条件良好的沙壤土或中性土壤温室进行栽培,土壤PH值介于5.5-6.5为宜,前茬作物与草莓无共同病虫害,如果前茬作物为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应严格进行温室土壤消毒。

2.整地施肥

7月-8月,温室施用腐熟有机肥5000kg/亩,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锌肥2kg/亩,硼肥1.5kg/亩,撒匀后翻耕2遍,翻耕深度30cm,耙平沉实待用。

3.起垄做畦

种植垄上宽40-50cm,下宽40-60cm,垄沟宽30-40cm、垄高30-40cm,上暄下实,细碎平整,每垄铺设滴灌管1-2根。

4.土壤消毒

起垄前撒施硫磺粉35-45kg/亩并翻耕,起垄后喷洒土壤消毒剂,垄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饱和水分状态为宜,然后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将温室密闭,高温闷棚14天以上,同时结合烟熏消毒剂,进行土壤与温室消毒。

四、定植管理

1.定植时间

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选择傍晚定植。

2.定植密度

每垄栽双行,行距20-25㎝,株距18-20cm,每亩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

3.定植方法

定植前温室覆盖遮阴网,草莓苗可用5-10mg/l的萘乙酸浸根,有助于生根。定植深度是草莓栽后成活的关键,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同时要注意苗的方向,花序伸出方向向外,即弓背朝向垄外侧,“品”字型定植。移栽后立即浇透水并检查,对露根或埋心苗要及时调整。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可每天滴小水保湿,缓苗后(7-10天)去除遮阴网。

五、温度管理

1.扣棚、覆地膜

适时扣棚保温是设施草莓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在10月上、中旬,采用优质聚乙烯保温长寿无滴膜密封温室,保持白天温度28-30℃、夜间12-18℃,超过30℃通风换气。保温后7-10天覆盖黑色地膜,起到保温、保水、保肥、防除杂草的作用,覆地膜后要立即破膜,将草莓苗掏出,破膜孔不宜过大,提苗后将孔用土封严。

2.温度调节

扣棚至现蕾前,温室内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12-18℃;现蕾期白天保持23-26℃、夜间8-12℃;开花期白天保持22-25℃、夜间8-12℃;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保持20-23℃、夜间6-8℃。总之,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冬季白天温室温度高于25℃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夜间保持在6℃以上。

六、湿度管理

草莓不同生育时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同,现蕾期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开花期保持在40-5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大,保持在60%-70%。湿度控制除选无滴膜、膜下滴灌外,还可通过通风换气散湿调控,低温和阴雪天,可在中午短时间放风排湿。

七、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前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发育。9月中、下旬进入正常管理时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进花芽分化,每隔5-7天灌溉一次。保温前和铺地膜前各浇一次水,保温后温室内温度较高,草莓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每隔3-5天灌溉一次,铺地膜后每隔5-7天灌溉一次。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每隔3-4天灌溉一次,果实成熟期适当控水,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2.施肥管理

草莓从定植到开花结果需要较多的养分,除要施足基肥外,还要进行多次的叶面喷施和土壤追肥。保温前,为促进花芽发育,追施均衡滴灌肥;植株顶花序现蕾时,追施高磷滴灌肥;顶花序果实膨大时,追施高磷钾滴灌肥;顶花序果实采收前,施用高钙钾滴灌肥;以后在顶花序果实采收后的植株恢复期和腋花序果实开始采收期各追施均衡滴灌肥一次。草莓花期喷施硼肥,果实膨大期喷施多元素叶面肥2-3次。

3.二氧化碳气体施肥

11月至翌年3月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吊袋挂在温室大棚中部的骨架上,高度距垄面2米,每亩均匀吊挂20袋,每袋二氧化碳气肥可使用35天。

八、植株管理

为了集中养分供应果实生长发育,改善室内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植株郁闭徒长,应及时摘除匍匐茎,下部老叶、黄叶和病叶,除主芽外,再保留2个左右侧芽,掰除采摘完毕的花序。植株开花过多,消耗营养,使果实变小,应采取疏花疏果的措施,第1花序保留6-10个果,第2、3花序保留6-8个果,把高级次的小花小果及部分畸形果摘除。

九、授粉管理

草莓冬季温室栽培,因温室内通风欠佳,自然授粉不良,为提高坐果率,可以利用熊蜂进行辅助授粉,将蜂盒在植株开花前5-6天放入温室内,为避免通风时熊蜂逃走,风口处须加防虫网阻挡,1座温室(500-700m2)放养1盒熊蜂。喷药前查阅药剂对熊蜂影响说明,确定是否需要搬出熊蜂及间隔期。同时为避免熊蜂因低温不出巢的意外,有条件的团场最好安装内循环风机,辅助风媒授粉,亦可均衡温室内温度和湿度。

十、光照管理

草莓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00-50000Lx,开花结果期需12-15个小时光照。第十二师辖区冬季昼短夜长,自然光不能满足温室草莓生长发育需求,各团场应根据实际气候条件,于11月至翌年2月采用电灯补光技术,在温室后部1/3处沿棚方向垂吊一排植物生长灯或普通白炽灯,高度距离垄面1.5米,灯泡间距3m,日落后补光4个小时左右,同时也可以采取后墙挂镀铝镜面反光膜、运用高透光性棚膜、经常清扫膜面灰尘等措施增强自然光利用率。

十一、病虫害防治

草莓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易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

1.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施足优质基肥;高垄栽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降低草莓株间湿度;地膜覆盖,避免果实接触土壤;搞好园地卫生,消灭病菌侵染来源等。

2.物理防治

防虫网隔离,杀虫灯诱杀,黄板、蓝板粘杀。

3.药剂防治

温室内悬挂硫磺熏蒸器,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醚菌脂、苯醚甲环唑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嘧霉胺、速克灵防治;红蜘蛛采用阿维菌素、双甲脒、三唑锡、四螨嗪等杀螨剂防治,使用剂量参照说明,重点在开花前防治,喷药时应避开草莓花期和果实成熟期。

草莓种植管理篇5

关键词:草莓;栽培;设施

草莓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呈丛状平卧生长,高度一般为20~30cm[1];果实鲜美红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深受人们的喜爱[2]。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也日益进步。设施草莓种植技术在反季节种植果品中较为常见,能够在春节前后向市场提供反季节的新鲜草莓,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笔者总结了一系列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邳州地区设施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1品种选择

草莓性喜温暖如春的气候环境,因此越冬栽培的草莓品种应具有休眠期短、花芽分化早、生长势强、采收期长、品质优、丰产性好、耐贮存等优点。如丰香、春香、女峰、日本九九等[3-4]。

2培育壮苗

在草莓浆果采收结束后,选用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母株抽生匍匐茎。栽培时壮苗应达到叶片大而厚绿,叶柄短粗,展开叶4片以上,根茎粗1cm以上,须根多、粗白,单株在25~35g[5]。

3定植

3.1定植时间

因地制宜。以邳州为例,定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定植过早,营养生长过盛,花芽分化延迟,只长苗不开花,前期结果少,影响产量;定植过晚,花芽分化始期,顶花序的果数减少且植株生长量小,结果少且小,也影响产量[6]。定植时最好选择阴雨、气温低的日子,以15~23℃为宜。

3.2定植方式

一般采用大垄双行的栽植方式,垄台高30~40cm,上宽50~60cm,下宽70~80cm,撞沟宽20cm。株距15~18cm,小行距25~35cm。

栽植深度是草莓栽后成活的关键之一,栽植时要求苗心基部与土壤表面平齐。定植过浅,部分根系外露,吸水困难且易风干;定植过深,生长点埋入土中,影响新叶发生,时间过长引起植株腐烂死亡。

4定植后管理

4.1扣棚保温

邳州地区温室覆盖棚膜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保温过早,温室内温度过高,植株徒长,不利于草莓的花芽分化;保温过晚,植株进入休眠,不能正常生长结果,影响植株的产量。

4.2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设施草莓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率,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草莓根系的生长,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壮,鲜果提早上市,此外覆盖地膜可以使花序避免与土壤直接接触,防止土壤对果实的污染,提高果实商品质量。一般在扣棚10d后的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地膜覆盖,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地膜展平后,立即进行浇水[7]。

4.3温度、湿度及光照管理

根据草莓的生长特点,设施温度管理指标为白天25℃左右,夜间12℃左右。

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控制棚室内的湿度,因为湿度过大草莓容易发生病害,所以棚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

长日照对于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极其重要,为了不影响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可采用电照补光的方法来增加光照时间。

4.4水肥管理

一般在保温前、盖地膜前各浇1次水,以后每次追肥后都浇1次水。判断草莓植株是否缺水不仅仅是看土壤是否干燥,更重要的是要看植株叶片边缘是否有吐水现象,如果没有说明需要灌水:草莓设施栽培最好采用膜下滴灌,不仅可以保持草莓植株根茎部位湿润,利于生长,而且节约用水,节省人力。

在施肥方面,除了在定植前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要及时追肥。顶花序现蕾时进行第1次追肥,顶花序果实膨大时进行第2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进行第3次追肥,顶果采收后进行第4次追肥。以后根据果实生长情况酌情追肥,一般每隔20d追施1次。

4.5植株管理

设施草莓从定植到采收结束的整个生长期间,需要经常进行植株管理。要定期摘除老叶、枯叶、病叶以及新抽生多余的腋芽;及时疏花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摘除,每个花序保留7~12个果实。

5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要贯彻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措施。定植前减少土壤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密度,在草莓生产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

草莓病害防治最关键的是选用无病壮苗和做好土壤消毒处理。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可选用50%凯泽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以及叶螨,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辅助授粉

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蜜蜂辅助授粉技术。通过辅助授粉可以大大提高草莓坐果率,降低畸形果数量,确保丰产。一般每667m2的棚室放置1~2箱蜜蜂,保证1株草莓有1只以上的蜜蜂。蜂箱最好在草莓开花前1周放入棚室内,以便蜜蜂能够更好地适应棚室内环境。

7采收

草莓是浆果型植物,收获过早,果实味道不好;收获过晚,不耐贮藏,因此要适时采收。鲜食草莓果实必须采用人工采收的方法,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轻轻放在采收容器中,摆放2~3层,层数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压伤底部果实。另外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参考文献

[1]张产端.冬季温室大棚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8):43-44.

[2]杨肖芳,张豫超,苗立祥,等.东南沿海大棚草莓优质安全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3):175-176,213.

[3]杜夫侠,王传芹,杜淑彩,邳州市钢架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08.

[4)王绍志,刘琼.北方棚室草莓无公害栽培及病虫综合治理[J].中国园艺文摘,2014(3):190-192.

[5]王爱东.温室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博览,2008(16):70.

[6]程小伟.苏北地区设施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64.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职工之家汇报材料(整理2篇)
  • 下一篇:宿舍劳动实践感悟(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