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38-01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初级中学,少部分来自高中。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都未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并且学生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度、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都没得到锻炼开发,一部分学生的身体条件又相对较差,所以,这些学生入学后,必须从基础学起。就学生本身而言,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一年级基本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极少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专业训练,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学习时间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3年,但真正学习的时间可能只有两年半。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她们的舞蹈教育不是对舞蹈家的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舞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幼儿师资的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艺术启蒙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幼儿教育为最高目标,以美育为核心理念,以舞蹈形式为艺术特征的综合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幼儿舞蹈是幼儿用身体语言,与音乐和戏剧表演等相结合,表达幼儿情趣的艺术形式。在幼儿园,舞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除了要教学生舞蹈的基本动作、技术、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人文修养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在具有形体美的同时,具有对美的感悟、理解、联想和阐释能力,从而由内到外地具有气质美和精神美。
三、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1、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学前舞蹈教学的积累和提高。以组合学习为主,动作的单一练习为辅。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全面锻炼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水平,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广泛积累素材,掌握各族舞蹈的特点,为儿童舞蹈的教学和创编做好准备。
2、儿童舞蹈的学习,是高师学前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以基础学习和学生教学、创编实践为主,教师的教授和理论学习为辅。儿童舞蹈的学习,是高师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检验基训和民族民间舞学习的效果,考查学生教学、创编的实际能力。
3、以儿童舞蹈为重点,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幼儿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首先体现在基训当中。我们在教授把上、把下的各种组合时,都将儿童动作有意识地融合进去,并且贯穿基训课的始终,以保证教学重点得到切实突出的强调。其次,在民族民间舞教授过程中,儿童舞蹈组合总是作为一项有机内容得到重视。每当完成一种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时,我们都相应教授具有该民族特点的儿童舞蹈组合,使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学习与儿童舞蹈学习协调同步。
4、认真组织好持之以恒的舞蹈基训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素质。做为提高学生舞蹈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基训内容贯穿在舞蹈教学和舞蹈活动的始终,以解决手、臂、脚、腿身段等各部位基本素质的提高问题,使学生的舞蹈动作做到规范、准确、美观。
5、认真抓好民间舞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重视民间舞教学,提高学生的舞技,丰富舞蹈语汇、积累舞蹈素材,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鉴赏力和创编能力。在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以组合为主,以单一的动作练习和韵味的磨炼为辅,重点放在掌握各种民间舞的特点上,每当教授民族民间舞之前,首先介绍这个民族的风俗、人情、舞蹈风格、动作特点,基本手脚位置,舞蹈的种类、形式和常用步法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组合的学习可以掌握民族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动作的特点,有利于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积累了舞蹈素材,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和同学们的鉴赏力。
6、引导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在教授民间舞蹈之后进行一次该民族的儿童舞蹈创编练习,创编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间互帮互教,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创编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提出加工改进的意见,让他们经过反复修改后,安排时间让每一组学生都进行全面表演,由教师进行讲评。这种直观、立体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编舞能力,这种由集体创作渐渐发展到个人创作的形式,较好的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创编能力。
7、要锻炼多种能力。在学生实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带不好儿童,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教学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缺失。虽然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还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表现和锻炼的舞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创作、观察、分析、指导等等各种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舞蹈修养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不断探索长期实践,它不仅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事业和追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还在于运用舞蹈这一独特的艺术教学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她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操,深入理解幼儿舞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能力,使学生都能很好的胜任幼儿舞蹈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1]朴红梅,在舞蹈教学中尝试成功激励[J].教育导刊,2007
论文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发展与分析
一、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在舞蹈艺术中,少儿舞蹈堪称为一朵娇嫩可爱、自然成趣宜人的清香,在这散发清香宜人的小花中当然离不开培育,这就是少儿舞蹈教育,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少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少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学习舞蹈的少儿人数不断上升,家长处着不同目的,对老师和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舞台上也出现丰富多彩各种少儿舞蹈作品,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少儿舞蹈教育。忽略师资,忽略了所教授的对象,也忽略舞蹈对少儿的重要性。师资力量很薄弱,幼儿师范毕业的教师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却没有受过很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只是程式化的教授动作忽略少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国对舞蹈的普及不够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对舞蹈不够了解尤其是少儿舞蹈,所以少儿舞蹈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先从教学说起。
二、少儿舞蹈教育的教学分析
(一)少儿舞蹈学习兴趣与培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比如你经常注意、了解、欣赏舞蹈并带有愉快的情感体验,那么可以说你对舞蹈发生了兴趣。兴趣的生理机制是一种人脑的定向探究反射机能,可以被认为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相联系。一个人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感知觉就会灵敏起来,理解力也会提高,而且能够主动地探索认识它的方式和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尽管他们的形体条件并不十分适合学习舞蹈,由于强烈的兴趣和潜心琢磨,也能学好舞蹈的原因。历史上许多有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成才的动力之一就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专家认为,“顽固的入迷就是天才”。从孩提时代开始,华罗庚对数学入迷,聂卫平对围棋入迷,乌兰诺娃对芭蕾入迷。就是兴趣这位牵动人心的老师带领人们跨越一个又一个的万难险阻,或攀登科学高峰,或摘取艺术桂冠。但对少年儿童也要注意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的水平,只有针对他们的特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收效。
(二)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
少年儿童这个时期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对学习舞蹈很好奇,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先认识舞蹈,对生活对舞蹈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按心理学的定义来说,它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去知觉客观事物,是通过各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和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实现的。教师培养少儿的观察力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获得知识、学习技术、进行思考的前提。艺术领域中观察力是人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能力,是发展少儿艺术才能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专业的艺术家都需要有敏锐的知觉和精细的观察力。不过不同艺术家的知觉和观察各有其专业特点。舞蹈是动态艺术,没有动就没有舞。《天鹅湖》中女演员的双臂柔动展示天鹅凌空飞翔的优美形象。因此善于观察不同对象的动态特征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核心。
(三)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注意不集中的孩子,那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品质呢?首先,教师要重视组织教学。所谓组织教学,就是教师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到自己的教学中来,比如开始上课时花几分钟时间巡视一下全班孩子,检查出勤情况,留神孩子的精神面貌,是情绪高昂,还是情绪低落压抑;是生气勃勃,富有活力,还是萎靡不振,疲劳尚未恢复,这是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预兆。因此者要根据学生情况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对于少儿来说,组织教学要贯彻教学全过程,并不是限于刚上课的几分钟,这是课堂纪律的重要保证。反过来,孩子也要对老师察颜观色,老师刚跨入教室孩子就注意老师今天的精神面貌,是和颜悦色,满怀教学热情,还是气呼呼地好像刚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是精神抖擞,还是懒洋洋的没有劲儿。针对老师的情况学生立即会作相应的对答性活动。教师应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尽可能注意范围广一些,最好把班上每个孩子的动作、姿态、精神面貌都收入自己的眼帘。还有孩子会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交替使用。无意注意是指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凡是新鲜、活泼有兴味、符合本人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有意注意是指自觉的、有目的的,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要强调目的要求,不能都从兴趣出发,有的舞蹈元素动作(或芭蕾的程式动作)既单一又费力,却是非学好不可,这就要依靠有意注意来坚持学习,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上分心走神的毛病。有的老师上课是一个模式、一种途径进行教学,课堂兴味索然,学生尤其是十岁下的儿童,生理条件决定他们只有30分钟有意注意的能力,超过这个时间,儿童就会厌倦,注意力涣散。因此要变换上课的方式方法,调节刺激的内容和强弱不同的程度,使练习的全过程有紧、有松、有强、有弱、有主、有次,也可中间有些讲解小故事,让孩子提问,也可选孩子作几个典型动作或舞姿,让大家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的教学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是很大的成功。
(四)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表现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现能力,因为舞蹈毕竟是人体动作表现给观众的,表现力是无疑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一些卡通好听的语言或贴近少儿的音乐教学,这种音乐形象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有利于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的抒发,例如少儿舞蹈《数鸭子》歌词具体,简单,熟悉,能够激起孩子的表现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心理用一些可爱卡通的语言来启示孩子,激起孩子的表现欲望,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舞蹈人才。
三、少儿舞蹈教育中教材的选择
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好几种少儿舞蹈教材,最为普及的是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和芭蕾舞蹈考级教材,这几套教材出现不但规范教程还规范了大批的师资。我们先来说芭蕾舞考级,它是一种体系的建立,和它所处的时代是紧密联系的。由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中心编写的中国芭蕾舞的业余考级教材,是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学习外国芭蕾舞教育的先进经验,继承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吸收世界芭蕾艺术的精华,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业余芭蕾舞教育体系。从1994年教材的编写、推广至今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历程了。但是究竟如何给这套教材一个正确的定位,到今天也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在中国舞考级中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是国内目前完整的部级的舞蹈考级体系。自1986年,北京舞蹈学院资深中国舞教授孙光言领衔的中国舞考级教材编委会就开始着手教材的编写,经过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修订完善,完成了启蒙、初级和1一7级的全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教材共分两种,即普及型和半专业型。1普及型教材:第一二三级课适于4至7岁幼儿学习,第四五六七八级课适于7至13岁的儿童学习,第九十级课适于12至15岁的儿童学习,2半专业型教材:第十一级课适于14岁至46岁的青年学习,第十二级课适于巧岁至17岁的青年学习,第十三级课适于16岁到18岁的青年学习。这套教材旨在“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些基本元素、韵律、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
两套教材相比较有利也有弊,芭蕾舞教材正规细统,但缺少趣味化,而中国舞教材适合孩子比较富有童趣,但没有芭蕾舞正规,更能塑造孩子的形体,所以教师应对不同的教材取长补短教学。
四、少儿舞蹈的重要性
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运用舞蹈对少儿进行美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内心美感,也能塑造他们的外形之美,同时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健身活动。可以说,舞蹈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美育功能。对于成长时期的少年儿童,这种内兼备、众美相济的多重美育显然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对人的培养既需要晓之以理,又需要动之于情。少儿舞蹈的重要特征就是美感和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理在其中。欣赏美、感受美,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而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开发心智,激发创造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舞蹈教育质量
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由于简单、短小、形式多样、比较实用,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幼儿教育的重视,目前在世界各地幼儿教育领域内,幼儿舞蹈教育已成为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育成长具有很大作用,尤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怕量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领域里,广大幼教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积极进行了有关幼儿舞蹈教育的探讨,其目的就是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塑造幼儿健美的形体姿态,培养幼儿健康、向上、活泼、愉快的气质,使幼儿终身受益。所以,我们必须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关注幼儿舞蹈教育,积极扶持,因势利导,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一、提高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认识水平
1.能够感知舞蹈音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情趣,并尝试进行创造性表演,使舞蹈动作能符合音乐的情感要求及表现。
2.喜欢参加舞蹈活动,体现舞蹈活动的快乐,积极主动地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并能与他人合作,增强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3.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掌握运用简单的道具,并能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同时,幼儿舞蹈的选材要符合幼儿的生活情趣,必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
二、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艺术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家长和从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针对孩子自身的心理、性格特点选择艺术门类,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天性和创造力。家长和老师应更注重艺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发展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因此,幼儿舞蹈教育要以提高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提供舞蹈学习所必需的条件和技能知识,还要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他们对舞蹈的领悟力,使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地与他人合作进行舞蹈创造和表演的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三、加强规范管理
1.规范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家长的教育意识;教师的人格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状况,怎样规范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规范家长的培养意识,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控制规模,加强对幼儿舞蹈教育的管理。各级教育、文化部门应把社会的幼儿舞蹈培训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加强管理、依据标准、分类指导。对不同形式开设的幼儿舞蹈培训实行统一考核,制定量化标准,逐渐淘汰不规范的舞蹈培训,切实将教育质量保障落到实处。
3.规范教学,材。在目前全国尚未有统编的幼儿舞蹈教育指导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可选用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考级教材;或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编写一些地方性试行教材,使幼儿舞蹈培训教育有纲,教学有章。教育部亦应尽快编出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舞蹈教育教材。
四、加强舞蹈美育体系建设
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美育教育体系,制定艺术教育标准,完善舞蹈美育基础理论。资华筠认为:美育不同于一般美学课程,也并非只是传授某种技艺,它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普通学校的舞蹈普及教育,都应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要明确舞蹈美育的宗旨、作用和科学化标准,才能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多的潜在功效。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
教师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引领人,其作用尤为重要。舞蹈教育要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从事幼儿舞蹈教育的教师不但应懂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其他知识修养。舞蹈不但融会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因素,还和其它艺术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们非常缺少有文化修养、有能力的舞蹈教师,许多舞蹈教师要么是外聘专业人员,要么是由学校音乐教师兼任,而他们都存在着许多缺陷。
在缺少师资的情况下,除了适当引进专业人才外,还可以聘请各大院校专业人士做兼职教师,更重要的是,应加大对现有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舞蹈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我们舞蹈教师队伍的素质。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加强舞蹈教学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师队伍,是舞蹈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六、提倡家园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建立一种稳定、协调的合作关系。作为幼儿舞蹈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运用各种方法让家长了解有关的舞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
作为幼儿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搞好每次参与的舞蹈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只有这样一个充满信任、相互协调的家园关系,才能对幼儿舞蹈教育中起积极促进的作用;才能使孩子们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不是艺术的生活,就不是艺术的教育。”他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必须和受教育者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接受艺术教育,才能使他们感到熟练、亲切,其感受也更深刻,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效果就越明显。
幼儿舞蹈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大少年儿童的舞蹈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成功感,使他们更加喜爱这项教育。因此,我们教育机构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交流、展示机会,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
八、结束语
舞蹈是门综合艺术,是儿童发展艺术素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舞蹈培训的广泛普及是时代的产物,它积极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大力发展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需求。只要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舞蹈教育的规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扶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帮助,舞蹈教育将会在儿童美育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理想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晓梅.浅谈幼儿舞蹈教学[J].教育革新,2008,(06).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节奏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J72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98-02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跳舞时通过改变形体和动作的组合来完成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和具体反映,它不仅可以让一个舞蹈准确地表达舞蹈的内涵,而且节奏的韵律也增强了少儿身体的协调性。少儿对节奏感意识很强,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高,让少儿能够在玩中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使其身心健康和谐成长,这也是培养少儿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一、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节奏在舞蹈教学中也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而言,音乐是第一课,舞蹈的动作必须配合音乐来进行,舞蹈的意境必须依托音乐来展现,从音乐入手,引导少儿感受意境,感知节奏,让少儿在舞蹈动作中掌握音乐的律动,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使少儿在舞蹈活动中对音乐节奏逐渐获得层次性的认知与发展。
(一)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离不开节奏,节奏是舞蹈的骨骼,是支撑舞蹈的基础要素之一。在约翰・马丁的《舞蹈概论》一书就曾说到:“所有形式的舞蹈均包含了三项原则:动作是基本的材料,动觉的移情作用是其交流方式,而人体按照节奏运动则是其目标。”他认为人体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运动是舞蹈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舞蹈的最终目标所在,也就是说,节奏在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个舞蹈中,节奏的变化可以让人对舞蹈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觉,例如,快速的节奏会给人以一种热烈和喜庆的感觉,让人听到节奏就想随着音乐和节奏翩翩起舞,如《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作品;舒缓的节奏会给人以一种恬静和安逸的心情,让人听到音乐节奏就想静静地去回忆,如《春江花月夜》等作品,还有的音乐节奏让人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忧伤,如《二泉映月》等作品??不同的节奏,随着它的轻重、强弱、长短、缓急给人太多的想象,让人随着鲜明的韵律用身体表现着自己对美的感受。
(二)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舞蹈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它是通过人们的肢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让观众能够从他们的肢体语言来了解舞蹈的情感。之前我们了解到节奏感的训练在舞蹈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就必须清楚其教育的重心应该在培养少儿的舞蹈的感受能力上和舞蹈的表现能力上。初步培养少儿的舞蹈节奏感和韵律感,能让他们体验到舞蹈带来的美的享受,把节奏的训练和肢体语言贯穿于整个舞蹈教育之中,这才是我们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目的。在舞蹈教学中,节奏感是少儿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它是将音乐的理解通过肢体有律动的进程进行了一种情绪化的表现,能够准确灵活地掌握节奏,对提升孩子的节奏的韵律美、准确再现舞蹈的神韵具有一定的功能,而对这种节奏的培养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途径的。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节奏感
我们了解到了节奏感在舞蹈中的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就舞蹈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节奏感的培训,这也就涉及到如何培养节奏感、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少儿的节奏感等问题。
(一)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的方法突出舞蹈教学中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游戏是少儿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认知手段,我们要利用少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而不会让他们感觉他们是在“学习”舞蹈,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你所教授的内容,这也是我在这里所提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首先,选择一个好的音乐对完成教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当把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拿出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跟随音乐做出肢体动作。我们将舞蹈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加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用一些喜欢的事物,如一件玩具或一个卡通的小帽子等等,他们就会在游戏玩闹中学习到了节奏,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快乐。在舞蹈节奏训练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日常见到的东西,比如学一只小鸭子走路,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模仿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次,要选用一些适合少儿学习的教学方法,并要注意在舞蹈教学中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在少年儿童成长的不同时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不同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能够直接、准确地了解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学习中准确而形象地表现音乐和舞蹈。最后,要在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增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舞蹈和节奏感的训练中增强快乐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在舞蹈教学的节奏训练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学会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舞蹈编排,让他们真正地在舞蹈中表现自己,这也会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舞蹈的美的存在。群众文化舞蹈辅导员所面对的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学院派的方式方法去做高强度的训练,一旦方法不正确,容易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此,群众文化舞蹈辅导员只有根据不同主题、不同音乐、不同形式的舞蹈来拓宽少儿对舞蹈艺术的认识。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接触这门艺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少儿对舞蹈艺术的创新意识,才能达到辅导工作的预期效果。
(二)强调和重复是对节奏训练最好的巩固
在舞蹈教学中,孩子在学习中可以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但在过段时间的练习时,就会减少或忘记这些东西,这就是没有很好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在训练中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以后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但如果一味地舞蹈学习中重复、重复,就会让孩子们感到乏味、无趣,这会让孩子失去想学舞蹈的兴趣。我们可以在舞蹈教学中运用变化速度或形式的方式来保持或增强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如在学习节奏变化中,我们就可以采用老师在前面走,孩子们在后面跟的形式,老师在走的时候可根据音乐的要求不时地改变走步的速度,这时,孩子们必须要仔细地观察和模仿老师的速度,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不会踩到别的小朋友的脚上,这时的孩子已经不是在学习舞蹈和节奏,而是用一种“玩”的心态在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可随机改变一首乐曲的节奏,让少儿表现不同节奏下舞蹈动作的快慢变化,以一曲多用的方式引导少儿体验不同节奏下动作频率的改变:如,正常音乐节奏下进行普通的走步动作,加快节奏则变成跳跃或跑动等动作,而放慢节奏则变成了蜗牛爬、大熊走……这样,避免了舞蹈动作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也锻炼了少儿对节奏快慢变换的判断与表现。当我们感觉到这时的节奏已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或快没有兴趣时,这时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变化动作(动作变化不能太大),让孩子能够在前面的节奏中又一次将“玩”带入到学习中。所在,在整个的训练中,老师不是用语言来指挥孩子要如何去作,而是将学变为玩,这样可以很好地巩固舞蹈教学的内容。
(三)创编节奏是少儿对节奏的掌握与运用的最好验证
无论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在我们对孩子们进行初步、系统的舞蹈训练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编排自己的舞蹈,这是对舞蹈艺术的本质的最终追求,也是孩子们表现的最美的舞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我们最主要的是在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所以,如何在玩中学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正如吕艺生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只有职业舞蹈教育,而没有普及舞蹈教育,是不完整的舞蹈教育;一个国家没有艺术的普及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让孩子们参加舞蹈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文化馆少儿舞蹈辅导员对舞蹈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舞蹈口述表达技巧和能力有一定基础,并能够在舞蹈形象及动作变化上给予少儿舞蹈最好的指导时,就需要提高自身舞蹈创编作能力,在编舞过程中能够体会和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激情、节奏、律动,并将这种感受和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为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感是舞蹈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应当是舞蹈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少儿的节奏感,应当注重从意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下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体会到舞蹈的无穷魅力,让他们爱上舞蹈,乐意学习舞蹈,最终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少儿舞蹈;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舞蹈就是美育
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乐论”可以说就是最早的美育概念。“乐教是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当然,乐教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简单指称,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音乐、诗歌、舞蹈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包含着。”中国现代引进西方美学第一人王国维和中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蔡元培二位先生的美育观自然受到了席勒的影响。但他们显然也受到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影响。如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就根据孔子的“兴于诗”“立于乐”认为孔子的美育观是“始于美育”而“终于美育”。我们还可以看到,蔡元培先生在当时风靡文坛的有关“艺术的起源”的研究中,对舞蹈艺术的先知先觉。他在《艺术的起源》一文中直接讨论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的快乐,是用一种运动发表他的情感的冲刺。要内部冲刺得非常,外部还要拘束就觉得不快。所以不能不为感情的运动。但是这种运动,过度放任,很容易疲乏,由变为不了。所以不能不有一种规则。初民的舞蹈,无论活动到何等激烈,总是按着节奏,这是很合于美感上的条件的。”舞蹈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情、姿态,这些行为可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追求,是少儿乐于接受的。所以舞蹈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让少儿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美,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孩子还能接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一方面可以让少儿增长知识,还能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而陶冶情操。不同区域的美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少儿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动态美感。所以,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舞蹈更能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认识。
二、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1.教育对象:全体学生优点:教育观的转变,素质教育舞蹈队当代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同学的课程,“面向全体同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时时处处不能离开全体学生这一轨道。2.教育内容:以素质培育为主优点:素质教育舞蹈拥有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创造性。3.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优点: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内容乃“醉翁之意不在舞”,教育目的是“让人成为人”。少儿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简单记忆和模仿,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而舞蹈最具独特的地方是需要少儿通过不断的想象才能得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少儿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进行思考,才能对舞蹈有更多的感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少儿释放天性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可以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舞蹈是一种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表演,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幻想、想象能力,从而促使有少儿的全方面发展。
三、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孔子的“六艺”,其教育思想是一致而统一的,六艺的本质在于德教。彰明考道,论常大道。西周的“六舞”,是歌功颂德,观其舞,便知其德,以舞咏德。《乐记.乐施》曰:“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敦,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德舞相融,古人早就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礼乐.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朱熹说:“有德者,英华发外。”德于内,而乐则形于外,内外想通,互为表里。道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对于少儿来说,道德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少儿舞蹈中可以添加进教育性的故事内容,让少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更多的美好事物,学会了关心,可以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引导他们对家长、同学和社会都有一个美好的感情。孩子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要克服排练的辛苦,培养了更多的艰苦意识同时还磨练了他们的毅力,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不仅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总结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素质教育舞蹈独特的魅力,围绕“观察模仿、即兴表演、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五项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最为突出的亮点与创新点,极富原创精神,是对舞蹈教育本质的诠释和彰显。在中外教育史上,虽然很少有教育家使用综合课程这样的概念,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却闪烁着综合性特征的光芒,那就是对每个学生的整体人格的关心和关怀。它不仅适应孩子的天性,更容易被少年所接受,无形中就树立少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舞蹈的表达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肢体表达,所以需要少年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那么在训练中就会涉及一些体能锻炼,少儿的身体状况自然会变的更好。而想要将舞蹈表达的更加灵性,就学要少年不断的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断的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又很好的开发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可见,普及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作者:邓倩如单位:贵州省歌舞剧院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郭沫若文集[M].第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