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张建欣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小春宣读了《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表彰2014年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县的决定》,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巨宪华主持会议,省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各市分管副市长、83个试点县县长等参加会议。
改革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山西省于2012年、2013年分别在34个和49个县(市、区)启动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3年来的试点实践证明,改革总体方向明确,政策基本符合实际,基本路子逐步形成,以药补医机制开始破除,新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进一步深化,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为深层次的探索、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医改工作打下了基础。
张建欣在会上指出,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绩主要体现为“两个很有成效”“两个有所突破”“两个积极探索”。即在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办医责任方面很有成效;在取消药品加成、完善补偿机制方面很有成效。在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在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张建欣副省长发表讲话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重道远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2015年深化医改的‘重头戏’,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张建欣副省长强调。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跟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医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除患解忧。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的目标,2015年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省推开。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各项任务艰巨。我省将在119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参与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各地各部门今年重点要在6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加政府投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后增加的政府投入将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推动建立科学、稳定、可持续的补偿机制。按照履行政府办医的职责,医改建机制的要求,各级政府要重视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要建立和完善向供方、需方科学的双向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价格的调整机制,从而建立完整的补偿机制。
二是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与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推动建立医院有效控费机制。要同步抓好卫生计生部门的行动监管和医院内部的成本控制。要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支付方式全覆盖和医保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医保资金的规模不断壮大。
三是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上求突破,推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允许公立医院医生通过多点执业获取合理报酬。待遇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调动积极性。
四是借鉴基本药物招采经验,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推动建立县级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国家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取消药品政府定价,让市场来决定药品的价格。县级公立医院要认真总结借鉴基本药物集中招采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医院药物招采办法。
五是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多策并举,全面推开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秩序。分级诊疗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治本之策。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观念,打通转诊通道,明确转诊责任,在对口支援医联体、县乡一体化内部积极推行和率先实现双向转诊。发挥好医保、新农合的杠杆作用,推行新农合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城镇医保要积极探索推开,要结合实际建立医保报销清单。
一、改革前医院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困难:
(一)现状:
本院在20*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现在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而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形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符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二、改革完成情况:
1.20*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通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四、改革的成果: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五、经验总结: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通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