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这个原本距离年轻人很遥远的疾病名词,随着45岁以下患者的逐年增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年中增加了31.8%。本文就该疾病的年轻化原因进行分析。
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步入一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的增加,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血压增高,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另外,过度的心理应激可诱发冠状动脉收缩和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小板黏滞度增加,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二者均可损害血管内皮,并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的烟民数量以7%的速度增长,吸烟的年龄正从中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据卫生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烟民已达3.5亿,其中中青年已经达到1.9亿。烟民结构的变化,是心肌梗死年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压
国内外资料研究表明,高血压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1]。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我国高血压的人群数量大,且逐渐年轻化,据中国高血压联盟调查显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每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约100万人次,45岁以下中青年人患病率5.8%左右,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约300万人次,其中45岁中青年人患病率约20%[2]。
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纤维组织斑块形成,斑块内出血、破裂、局部血栓形成,即发生急性冠脉血栓事件。我国现在的年轻人,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且缺少运动,导致体内脂肪蓄积,进一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增加。据体检中心2010年统计显示,45岁以下胆固醇异常10.2%,低密度脂蛋白8.6%,均有异常4.2%,而2007年的相应的统计数字为8.3%、5.1%、2.9%。
糖尿病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可加速动脉血管硬化进程,并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功能异常,NO合成下降,血管扩张功能降低。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2型糖尿病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升高[3]。年轻人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亦是心肌梗死发病年轻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平衡膳食
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过高、胆固醇及总热量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等,均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不平衡膳食因素。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总热量摄入过多,能量代谢不平衡,导致超重和肥胖;水果、蔬菜是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摄入多,可明显降低冠心病风险[4]。在我国尤其是青少年,过多摄入了油炸、甜食、糕点等食物,膳食不平衡,加速了动脉血管硬化进程。
人类的动脉血管实际上从十几岁就开始了粥样硬化,属于自然过程,吸烟、“三高”等危险因素加快了其进程,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平时要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和营养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尽量避免或延缓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30-734.
2刘宁春.值得警惕的高血压年轻化趋向[J].祝您健康,2008,2:18-19.
22岁的大学生小王因为连续3天加班熬夜复习功课,没想到突发心肌梗塞被送到医院,幸好抢救及时,挽救了宝贵的生命。
几天前的一天早上,北京海淀区某公司25岁的经理张女士被同事搀扶着进了医院心内科门诊。这个年轻女孩一直用手捂着胸口,表情非常痛苦。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年轻化
心肌梗塞多发于年老体弱的老人,发病死亡率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才会得的病。火箭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桃红介绍说,22岁、25岁就心肌梗塞发作确实少见,以前冠心病、心肌梗塞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几年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青年人发病率大幅上升。
这主要与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诱发所致,如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睡眠时间少、大量饮酒吸烟等。除此之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天气剧烈变化、过度疲劳或体育运动、饱餐之后都会诱发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患者多表现为突然出现左胸窒息样疼痛;或可放射至左肩、右上肢痛,有的会出现左背疼痛,疼痛时患者有濒死的恐惧感觉。
然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心肌梗塞病人,其疼痛出现在上腹部或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的感觉。对年纪较轻的患者,特别是以前无心脏病史者,往往被忽视心肌梗塞而误以为是胃肠疾病。目前,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和年轻化的倾向,是中青年发生猝死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不要以为年轻力壮,就对心肌梗塞不以为然。
七成病人有先兆
1、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约占95%。尚有5%左右发生在下述一些情况。
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
4、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会因此而加重。
5、心电图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
6、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心肌梗塞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出现。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塞前1~2天。
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吴幼敏说:“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是上海市民政局属下的事业单位,成立于1998年,至今14年,全部由民政局拨款,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外地民政局的一些做法往往是在民政局开辟一个窗口接待,而不会另辟这样一个办公室。”这14年来,法律服务中心已经深入老年人的心中,最近几年,每年要接待老年人关于法律方面的信、访、电咨询近4000多人次,还不包括重阳节、敬老日去公园设摊提供法律咨询。
法律服务中心只有10个固定的工作人员,如何完成这样繁重的咨询工作呢?吴主任介绍说:“主要借助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早在建立这个中心时,就有这样的设想,如今,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三所知名院校的100多名大学生们轮流来这里为老年人分忧解难。老年人非常乐意和这些小年轻聊天,向他们诉苦,敞开心扉。”
诚然,很多老年人在家里很孤独,小辈都上班去了,没人陪老人们说话,而老年人前来咨询的问题也并非很难解决的纠纷,很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矛盾。法律服务中心让老人们有了一个说话的地方,为老人们排解孤独郁闷,有的老年人一来就是半天,说说自己的烦心事、听听别人的苦恼,再由志愿者们一开导,便高高兴兴回家了。
吴主任说:“许多矛盾我们都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我们也不建议老年人走司法途径,一来成本太高,二来,真的对簿公堂,亲情就没了。所以,我们主要通过提醒老年人、劝解子女等途径帮助老年人维护应有的权益。”
作为调研组的一员,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和队友一起调查新型医疗保险。带着问卷带上问题,行走在大街小巷,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在沟通交流中我们把所学的沟通技巧,关系技巧运用进去,尊重接纳交流对象,尊重当地风俗,耐心倾听他们所说的话以及所提的建议,做到非批判,保持中立,在没一次调研中,我们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村民,有孤独一人的留守老人,盛情邀请我们吃饭的叔叔阿姨,以及忙于农活为生活奔波的村民等等,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我们都要积极做好工作记录,收集问题意见,不断反思总结,明确目标勇往直前。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入耳去与他人交流,磨练了意志,学会了成长。
下乡调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虽然自己是调研组的成员,当并不是只完成调研组的工作就算了的。我们一起组建了暖馨社工社会实践队,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意味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奋进。当后勤组人员不够,忙不过来时,我们就主动去帮他们择菜、洗碟。有时候会站在一旁当“厨师”的小助手,帮他们递油盐。短短十天下来,我从不会煮菜到慢慢学到一些厨艺。不仅学到了厨艺,还收获到了快乐,这份快乐包含了我们一起做饭,一起吃大锅饭所体验到的真挚感情。尽管饭菜不是很丰盛,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陪小学生玩,给他们上丰富多彩的课堂,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从中有所学、有所获,快乐,知识两收获。时间很短,我们并不能教会他们太多。人生有涯而学无涯,时间有限,知识无限,我们能教给他们的便是一些学习技巧以及学会感恩。当看到同学们为小老师精心准备的礼物时,感动由此而生。这帮小学生活泼可爱,积极向上,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忆起童年趣事,童心未泯,年轻的心有力跳动,迸发活力。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且近些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已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以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为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20岁~30岁的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和脑溢血的患者越来越多,死亡率也逐年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因素造成“三高”现象,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本文针对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吸烟、酗酒、运动减少、情绪应激能力差等危险因素[1],提出心脑血管发病年轻化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心脑血管发病年轻化预防对策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又缺乏运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发病后受疾病打击后的幸存者,相当一部分可能残留运动耐量降低和偏瘫等器官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其生活质量。症状较重的患者,发病后虽然能够长期存活,却无法继续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目前存在着一下几种认识上的误区,其一,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年轻人,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错,自己不会得心脑血管疾病;其二,对于症状较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愈后对如何预防疾病再次发作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经常认为自己症状较轻,对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三,一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则对疾病抱有过度恐惧的心理,从此长期卧床休息,远离正常生活,无法完整地回归社会[2],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倡导积极合理的预防该病,尤其是预防该病发病年轻化势在必行。
2发病诱因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分为不可干预的诱因和可干预的诱因,不可干预的诱因主要是:年龄、性别、种族及遗传因素等,可干预的诱因主要包括个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及嗜好等。现代年轻人,工作、生活节奏很紧张,压力非常大,经常性的缺乏身体锻炼,同时,有不少年轻人都有高脂饮食、大量吸烟及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从发病的两大诱因分析可知,预防该病的发生可以从可干预的诱因方面采取措施。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适量增加运动并保持平和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医护人员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从健康人群(尤其是青少年)、高危人群(尤其是中青年)、发病人群三部分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疾病预防治疗等多层面进行防控,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降低青中年发病率及致残率。
3心脑血管发病年轻化的预防对策
3.1提倡健康饮食,合理安排膳食结构:现代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每个人的膳食结构却并不一定合理,不良的膳食结构甚至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应从一下几方面合理安排膳食结构,提倡健康饮食:
1)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食盐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盐的摄入量每日低于6g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3.2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平和心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换角色,调整心态。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缓解自身压力。定时起居、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
3.3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有利于健康: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另外,学会自我调解,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保持性格开朗、乐观、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反之,急躁易怒、孤独抑郁、多愁善感易使血中激素水平增高、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故必须要强调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精神因素转变为正常的生理调节、转变为非致病因素。
3.4完全戒烟: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吸烟是引起发病和死亡的第一位可预防的病因。据报道,75%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要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6倍。吸烟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不吸烟者广泛而严重。若吸烟与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同时存在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可增加9~12倍。吸烟后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也增高。[3]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吸烟,都是有害健康的,因此,为预防心脑血管必须完全戒烟。
3.5适量饮酒:饮酒是否能益于身体健康,把握一个适度的量是关键。过多饮酒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而适量饮酒可预防冠心病,红葡萄酒的预防效果最好。研究表明,与那些绝对禁酒者和饮酒过度者相比,每天适量饮酒的中青年人心脏病的死亡率要低。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酒可增加对心脏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另一方面,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起到血液稀释剂的作用。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适量饮酒可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阻塞动脉管,正是引发心脏病发作的诱因。研究人员还发现饮酒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众所周知,尽管法国人爱吃高脂肪食物,但法国比美国患心脏病的人数仍要少得多,这项新的研究正好可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这与法国人将红葡萄酒已融入他们的文化之中不着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推荐每日饮酒量:白酒
3.6严格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体重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维持理想的体重对中青年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随体重指数升高,高血压、心肌梗死和脑卒死的患病危险增加。从预防心血管病的角度考虑,体重指数在25kg/m^2以下较为适宜。[4]因此,增强体育锻炼,改进生活习惯,保持个人理想体重,对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建议,每天有目的地运动健身步行走30分钟,每周保持5天以上,根据个体差异还可以练太极拳,保健操等。
3.7正确认识心脑血管的病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发病率:重视和强化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相关的心脑血管病的科学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青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性决定因素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起始于童年,在年青时就可以发展为有意义的病变,[5]因此,健康教育应从青少年和中青年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低盐、低脂、多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结合以上六点预防措施;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蕾.浅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中国中医药咨询[N],2010.9月上第2卷17期
[2]引自金乡论坛.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现状[N],2009-12-14
[3]引自吸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EB],南方健康网
[4]顾东风,黄广永,吴锡桂,段秀芳.中国人群体重指数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中国医学杂志[J]2002.08.10第82卷15期
[5]张建勤,朱梓丰,王迎,等.青、中、老年人冠心病70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2(6):167168,170.
作者单位:航天731医院感染科
(上接第376页)
4.4实行分级管理和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测出的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和干预,一级管理对象:血压(140-159)/(90-99)mmHg,要求至少每半年测血压1次,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为主;二级管理对象:血压(160-179)/(100-109)mmHg,要求至少每3个月随访血压1次,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三级管理对象:血压≥180/110mmHg,要求至少每月测血压1次,加强规范化降压治疗。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居民的卫生保健知识,对测出的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和干预。
参考文献
[1]洪昭光,主编.《高血压患者知识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
[2]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