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收集5篇)

时间: 2024-09-01 栏目:办公范文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篇1

关键词:凤凰山;古茶树资源;保护;无性繁殖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凤凰山古茶树属于栽培型小乔木茶树,虽历经几百年,仍有好多古茶树单丛得以保存下来,而且品质优异,一直为人们所利用。凤凰山古茶树被中外专家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罕见多香型、多品种、栽培型珍稀茶树资源,是我国独有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国宝”。

由于凤凰山当地茶农对一些好的古茶树资源不愿意外传,很多名单丛都是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任何生物,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老以至死亡的生命历程,很多优异单丛古茶树由于树龄偏大,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消失。有些古茶树则是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摘、人为伐树或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锐减。为了使这些名优古茶树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唤起人们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建立古茶树良种资源圃,对保护和丰富我国的茶树基因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潮安县凤凰南馥茶业有限公司组织人力、财力,开展“凤凰名优古茶树保护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对凤凰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凤凰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凤凰高香型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和茶苗圃基地,丛而使名优古茶树资源得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1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

通过开展凤凰单丛茶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开展古茶树优质资源品质鉴定(对各个种质资源分别制作春茶和秋茶,聘请高级评茶师进行感官评审,比较鉴定茶叶品质特点,检测主要生化成分指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鉴定确立优质单丛类型),掌握凤凰原有古茶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名优茶树资源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部分凤凰名优古茶树资源调查情况表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序号古茶树保护分类品种香型数量代表茶树树龄/年树冠/m茶树径围/cm生长情况分布地点海拔/m

1乌岽宋种黄枝香65600多6.5×6.8165弱乌岽1115

2八仙芝兰香35110多6.6×6.595健壮乌岽1050

3金玉兰玉兰香4100多4.9×4.886健壮顶东郊720

4香番薯蜜兰香4600多8.8×7.770健壮乌岽狮头脚1150

5大庵杏仁香杏仁香1200多4.6×4.095健壮凤西大庵950

6姜花香姜花香53004.9×4.6110健壮凤西中坪900

7肉桂香肉桂香41704.9×3.992健壮凤西大庵960

8团树叶桂花香桂花香12605.4×4.671健壮凤西大庵1000

9夜来香夜来香4300多4.3×3.286弱乌岽狮头脚1100

10茉莉香茉莉香21703.4×2.755健壮凤西字茅810

表2部分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名称及来源简表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序号单丛名称地点序号单丛名称地点

1宋种乌岽19再城奇兰香凤西大庵

2文建林古树乌岽20通天香凤西大庵

3成广杏仁乌岽脚21佳河杨梅叶凤西大庵

4鲫鱼叶乌岽脚22大庵蜜兰凤西大庵

5兄弟仔乌岽下寮村23团树叶凤西大庵

6棕蓑挟乌岽下寮村24大庵宋种大庵庵龙

7狮头蜜兰乌岽狮头脚25大庵桃仁大庵上云田

8佳常黄栀香乌岽狮头脚26大庵肉桂大庵庵龙

9陂头夜来香乌岽狮头脚27伟建茉莉香凤溪字茅庵脚

10乌岽桂花乌岽李仔坪28肉桂香凤溪坑

11锯剁仔乌岽湖厝29字茅黄栀香凤西字茅

12礼光苦种乌岽桂竹湖30鸡笼刊凤西中坪

13白叶单丛东兴后头厝31字茅桂花凤西字茅

14粗香黄栀香康美田寮埔32姜花香凤西中坪

15八仙过海李仔坪下厝33大乌叶凤西大坪

16兄弟茶李仔坪坑心34娘仔伞凤北官头库

17官目石玉兰福南官目石35白桂花凤溪字茅

18福南蜜兰福南可溪村36大桔香乌岽桂竹湖村

2原有名优古茶树的保护措施

古茶树保护采用面上实树保护和点上集中保存相结合。

2.1名优古茶树面上实树保护的管理措施

通过制定统一保护措施,对确定为保护对象的古茶树,建立档案,通过记录业主姓名、茶树名称、树龄、立地环境、茶树特征等,调查和比较茶树实施保护措施前后的生长势。具体做好如下保护措施:

2.1.1设立围栏、保护支架

较大面积的古茶树园区采用水泥柱加铅线设立围栏,小园区砌石篱,单一古茶树在其周围搭建保护支架,使闲人勿近,给古茶树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2.1.2对古茶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病虫害普查,制订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病虫害与综合防治措施:喷涂农药,灭菌杀虫。在冬季时对古茶树枝干部位喷波尔多液,以达到杀灭病菌和防治蛀食性害虫和越冬害虫虫卵作用。刮除寄生,剪除枯枝。在雨天过后,用粗布包裹古茶树枝干,上下搓揉,刮除枝干上着生的苔藓、地衣等寄生物。粗布搓揉既刮除寄生,又能较好保护树皮不损伤。剪除已经枯死的枝条。合理采摘,采蓄结合。春茶采摘要以留叶为主,每个新梢至少留1叶片,保证茶树有一定叶层和再生长点,较好恢复树势和生势。在古茶树基部覆盖稻草或薄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相对的湿度,冬季还可以起到防寒防冻的效果。

2.1.3巡视制度

许多古茶树因为出名,参观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在其前面留影,老茶树饱尝践踏攀附之苦。定期或不定期巡视茶园,禁止攀登、采摘茶叶、茶花、茶果、枝条、叶片以及在古茶树上雕刻、写字等行为;对珍贵的古茶树,有专人看护,不允许人为破坏。

2.2名优古茶树点上集中保存的管理措施

2.2.1建设凤凰单丛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

穗源的保障关系到能否批量育苗。潮安县凤凰南馥茶叶有限公司在进行育苗初期,种穗都是向茶农购买的,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所得种穗数量不多,而且价格昂贵,茶穗80~90元/kg,加大育苗成本。为解决穗源问题,公司对原凤凰高香型单丛茶资源圃进行改造,在对凤凰高香型单丛茶资源类型的鉴别、比较、筛选的基础上,确定姜花香等10个品种(类型)为重点繁育推广对象。对原先的资源圃有不良品种的则通过嫁接换种和扦插育苗培育优良品种,进行改良。目前建成了16675m2纯正的茶树良种资源圃:姜花香1000.5m2,黄枝香早、中迟熟品种3668.5m2,肉桂香1667.5m2,蜜兰香3668.5m2,桂花香1667.5m2,杏仁香2668m2,芝兰香早、中迟熟品种1000.5m2,夜来香333.5m2,茉莉花香333.5m2,玉兰香667m2。通过加强对资源圃管理,种穗健壮、均匀,每年可剪取2~3批插穗,收获合格穗梢3000kg(120kg/667m2),剪取插穗210万穗(700穗/kg),解决了繁育基地插穗问题,保证插穗质量。

2.2.2建设古茶树良种茶苗圃基地

丛基地化、专业化管理出发,综合考虑古茶树茶苗基地建设。园地整体平整,周边挖建硬底化排水沟,建设硬底路道,周围种高茎植物护园。园地划分为若干长20m,宽12m的长方形地块,横向起畦,畦宽1.2m,短畦有利于雨天排水和苗畦管理。用角铁和水管架建高4m,宽6m的永久性拱型荫架,四周覆盖上透光度80%的遮阳网,并用铁丝固定,防止被风刮走。拱型高棚遮荫增大了遮棚内空间,提高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温度,方便苗园管理。苗园内挖蓄水池,布设胶水管,通过抽压井水对苗木进行淋喷。

2.2.3优化茶苗培育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开展对茶树栽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深翻熟化、施农家肥、培土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挖大树穴1m3,用堆肥、杂草、秸秆、树叶、绿肥等与表土混合,分多层埋入),使茶园土壤达到深(土层深厚)、松(土壤疏松透气、结构良好)、肥(土壤有机质丰富)、酸碱适宜(微酸性红壤土,pH值在4.0~6.0)的管理目标,把好茶树优质高产种植的第一关。

高棚遮荫,合理调节遮荫度:基地在四周围上遮阳网,遮挡西斜日,减弱风速流通,避免苗木受晒和园地失水,秋冬季也可起到防寒、防风作用,使遮荫棚内温湿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况。在夏暑季节,增盖一层遮阳网,提高遮荫度,9月份再把加盖的遮阳网揭去,11月以后逐渐揭开遮阳网,增大光照程度,进行炼苗。采用高棚遮阳网遮荫育苗,大幅改变了插穗生长环境,使成活率达到87%以上。苗出圃时间12~16个月。

无性繁殖育苗。无性繁殖一般能够保持母本的固有特性,具有播种繁殖成苗快,遗传变异性小的特点。在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研究方面,采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使用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了优质名茶育苗的成活率。结果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插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如使用吲哚丁酸组比对照组提早15d发根,在相同生长时间和相同栽培管理方法情况下,吲哚丁酸组比对照组4个月根系长度增长2.2cm,6个月增长7.7cm,效果明显。

加强肥水管理,促成苗壮苗,提早出圃。科学的肥水管理,是苗木成苗壮苗的重要技术措施。基地在水分控制上,前期采取“湿而不润”的原则,即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苗畦、沟不积水,保持相对的湿度环境;后期坚持湿干调控,干湿交替,使苗木在经过发育以后,又进入成熟稳定的过程,达到壮苗目的。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天气状况,灵活掌握苗床淋喷水次数和间隔天数。在肥料管理上,以水施为主,在插后3个月左右开始施肥,用经沤制的有机质肥液和沼渣沼气液兑水施,采取勤施薄施,并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渐渐加大液肥浓度。科学的肥水管理,使茶苗生长茁壮,一般1a即可出圃,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圃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2.2.4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大苗高山转移技术

选择凤凰山高山优质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树,通过高山茶树采穗扦插繁育大苗,采用低山育(练)大苗、高山移栽种植技术,以及应用“茶园气象因子测定”技术实行不同等级高山移栽茶园的标准化技术管理,实施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大苗高山移栽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技术推广,实现凤凰茶园产业带的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是高山有机茶园的标准化快速开发建设,解决了传统采用采剪高山茶树短穗扦插苗直接在高山茶园区种植存在的茶苗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产量少等问题。同传统种植技术相比,项目创新技术有效地缩短高香型凤凰单丛茶在高山有机茶园繁育的时间,提高移栽大茶苗的成活率和品质以及单丛茶的产量,最终生产出符合有机茶标准的高香型凤凰单丛茶,提升了凤凰单丛茶的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篇2

关键词:栽培技术;对策建议;高产油茶

收稿日期:2011-08-21

作者简介:李涛(1979―),男,江西萍乡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造林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74-02

1引言

高产油茶指的是采用经林木良种委员会鉴定的亩产达到50kg以上的优良无性系嫁接苗木栽植的油茶林[1]。栽培技术中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林地选择、整地施肥、良种壮苗、适时栽植、幼林抚育及管理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2材料与方法

2.1林地选择

油茶性喜光、喜温、喜酸性土。油茶林地应选择红壤、黄壤、红黄壤地,土层深度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下,pH值为4.5~6.5。海拔高度100~300m的低山丘陵地区,山地造林应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所选林地要开阔,无寒风,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避开有西南风、北风侵害及积水低洼的地段。林地上典型的植物是芒萁和杜鹃。

2.2整地施肥

整地应在造林前3个月进行,整地前期,必须清除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和树兜。可以采用人工清理、机械处理或化学除草剂处理等方式。整地方式有全垦、带垦、和穴垦。要根据林地产地条件、地形、坡度和经营方式的要求,以及资金和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进行,采用穴垦的穴规格为60cm×60cm×60cm。然后根据坡度、土壤肥力、间种和抚育管理水平等情况设计相应的栽植密度,一般以株距2.0~2.5m,行距2.5~3.5m,90~120株/667m2为宜。一般低山丘陵为110株/667m2为宜,株行距2m×3m。

整地后必须要施基肥,每穴可施农家肥10~20kg或复合肥0.3~0.5kg或油茶专用有机肥1~2kg,然后回填表土。覆土要高出地表10~15cm,将穴填满,使之呈馒头形。

2.3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是达到高产的基础,要求为通过国家和省级以上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茶良种,苗木规格要求达Ⅱ级苗以上。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有江西省林科院选育的“赣无1号”等25个优良无性系、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育的GLR长油1-18号无性系和赣州市林科所选育的GLS赣州油1-12号无性系。壮苗主要选用的是采用芽苗嫁接培育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裸根苗。要求苗高30~50cm,地径0.4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2]。应采用多系配合造林,一般需5~10个无性系,至少应有5个以上混系栽植。

2.4适时栽植

2.4.1造林时间

油茶造林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都可以,以春季较好,在“立春”至“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宜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

2.4.2栽植方法

栽苗时要用生根粉拌泥浆蘸根处理后再进行定植,定植时要将苗木置于穴的中央部位,苗杆端正,根系舒展,回填穴土,分层培土压紧,根系密接,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再在兜部盖上稻草后堆土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cm,以防松土下沉积水。注意苗根不能和基肥直接接触。要求最好是当日栽植完苗木,如因人工不足不能当日栽完的必须要将苗木假植在蔽阴、湿润、背风的地方,盖上稻草并浇水。

2.5幼林抚育

2.5.1及时补植和培兜

发现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龄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生长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对未栽正的或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和培土。

2.5.2抚育时间与次数

一般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兜和扩穴。第1次在5~6月份,抚育时在油茶四周20cm以内只能破碎表土,不能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苗的杂草用手拔除,防止松动或损伤根系,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兜周围的地表,给树基补兜;第1年也可以不进行此次抚育,只进行第2次抚育。第2次抚育一般在8~9月(立秋后)进行,这时大多数杂草刚好结籽,及时除草可减少当年杂草与油茶苗争肥、争阳光,又可清除杂草种子,减少来年竞争,还可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有限的垦覆。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内油茶林地,可以林内间种作物,以耕代抚。

2.5.3适当施肥

定植当年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6~7月份树苗恢复生长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25~50g的尿素或专用肥,从第2年起,每年3月份新稍萌动前半个月左右,每株施速效氮肥50~100g,11月上旬,则施以土杂肥或有机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kg。随着树龄的增大,施肥量应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2.6幼林管理

2.6.1定干整形

油茶幼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cm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1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年主枝上保留2~3年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3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2.6.2病虫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在降雨多、湿润季节发生严重,象甲虫多栖息于密林。因此,应创造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环境,以减少病源、虫源。在抓好土壤管理和改造林相、树体的同时,还要改善林地卫生环境。对于炭疽病发生严重且历年发病株以及遭受织叶蛾(蛀茎虫)危害的枝条,要予以砍除并集中烧毁。油茶尺蠖以蛹、象甲虫以幼虫形态在土表越冬,冬季须深挖。施肥要注意用量及搭配,过多施氮肥易使油茶染病,适量搭配磷、钾肥可提高树体抗性。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能抑制介壳虫的繁衍。可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鸟类、鸡等防治油茶尺蠖。在每年3月初、5月底、7月上旬,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全树喷雾,可防治软腐病、炭疽病、煤污病等。使用由生石灰、硫磺、食盐、杀菌剂等组成的白涂剂,在4月中旬刷白油茶树基部,可防治油茶半边疯。使用菊酯类药剂全树喷雾,可防治金龟子、茶蚕等。及时剪除被害梢,可清除织叶蛾、茶梢蛾等。

2.6.3间作套种

油茶幼林期间,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紫云英、绿豆、豌豆等作物,以耕代抚,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间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合理套种,还可获得部分收益,尽快收回营林投资。间作距树兜的距离在50cm以上,并及时施肥。

参考文献:

[1]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油茶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R].南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

[2]徐京萍.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J].国土绿化,2011(8):42~43.

ResearchonKeyProblemsofProductiveOil-teaCamellieCultivation

Techniques

LiTao1,HuangXuehui1,DengZhiming2,YangHaihong1

(1.XiangdongDistrictForestryBureauofPingxiangCity,Jiangxi,Pingxiang337016,China;

2.ForestResourcesMonitoringCenterofPingxiangCity,Jiangxi,Pingxiang337055,China)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篇3

关键词:山区茶叶;种植管理;教师;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饮品。目前我国茶叶种植由于经营比较分散,缺乏较好的栽培技术,同时田间的管理较为粗放等原因,导致我国当前的茶叶产量较低,品质不高。因此,强化技术引入,实现规模化开发,做好茶叶的种植管理能够很好的提高茶叶的产量,保证茶叶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我国茶叶种植的升级,改进生产技术条件,实现我国茶叶种植结构升级。

一、山区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的栽培种植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壤的情况采取科学适宜的栽培方法,不同的茶叶品种和生长环境需要有不同的栽培和管理技术。茶叶属于多年生作物,科学的栽培有利于以后的规范管理,确保茶叶能够持续不断的生长,为农民带来持续的收入。因此,茶园建设是茶叶生产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在茶园建设时期,要求包括土壤的肥力要高,土壤要达到一定深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性能,不能够形成积水,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营养比较平和而又丰富并符合一定的卫生指标,重金属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当前的山区茶园种植一定要注重蓄水保土,结合当地的地势条件,围着地形地貌,根据茶叶生产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对土地进行相应的改造,确保适合茶叶的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肥力。由于茶叶不同于其它植物,山区茶园要选择较好的土质,并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茶树生长需要的条件。

例如,深耕对种植茶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茶叶的根系生长,山区茶园建设初期在对土壤进行深翻之后还要平整,再根据山区茶叶的实际土壤肥沃程度选择不同的肥料,然后才能移栽茶苗。合理的茶树种植方式和茶苗的种植密度对于茶园的快速发展和茶叶的高效生产至关重要,种植密度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一般情况下都采取单行条栽培,结合山区土壤的地基土质条件、肥沃程度、管理能力、茶树品种来选择和实施合理的茶树栽培密度。

二、山区茶叶的管理技术方法

1、土壤管理

茶园土壤管理应从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两个方面实施,其中覆盖主要是在茶园广泛种植绿肥,等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采取埋青处理;也可以进行铺草覆盖,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茶叶肥力,保土保水和保温的,通过覆盖有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同时,为了后期的管理以及茶叶的质量,还应该确保所覆盖的覆盖物不能有其他的危害作物和农药残留,尤其是严禁使用化学或者农药改良剂。

2、施肥管理

山区茶园需要提高提高土壤肥力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要施用肥料,禁止使用各种形式的化学肥料,同时对有机肥还应该采取堆积腐熟高温发酵处理,确保无公害。每年秋季在茶园开深沟施用大量的农家肥并配制一定的天然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每年的春季是茶叶生长最为旺盛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茶叶产量的关键时期,在茶树开始萌芽时需要实施追肥管理,在茶园施用经过对堆腐处理的有机肥并且覆盖土壤,最好能够在茶树的根部进行浇灌。但严禁施用硝类氮肥,同时,在茶叶长出来后再施加一定量的叶面肥确保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3、修剪管理

为更好地进行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对茶树进行有效的修剪管理,采取定性管理、轻修剪、深度修剪和重剪等几种方式,这其中定型修剪有利于确定树冠的基础,轻修剪是为了更好的让树冠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茶树的持久旺盛的生命力,重剪则是为了让茶树能够根据一定的需要重新再造树冠。

4、茶叶采摘

茶叶的采摘一定要确保科学合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茶叶的质量,而且能够有利于茶树持久地生长,并且能够保证茶树的营养。采摘茶叶严格按照茶叶采摘标准,从小开面儿到中开面之间,在春秋季节和冬夏都各不相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合提前采摘的春茶主要以小开面开始、中开面儿结束,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茶树的生长,并且能够调整好茶叶的采摘与可持续生长、茶叶的制和茶叶的量之间的问题。

5、茶园冬季管理

茶园一定要注重冬季管理,因为冬季管理能够很好的恢复茶树的生长,为来年的春季茶叶树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能够确保茶叶的产量,同时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因此在冬季管理中一定要抓好茶树的管理,做好施肥管理,做好修剪并对茶园进行清理,尤其是在秋末冬初的时候,茶树的地面部分生长非常缓慢,而地下生长显得非常的旺盛,就需要沿着茶树树根开挖较深的施肥沟,增强茶树的冬季抗逆能力,以便来年春天茶树能够长出更多的嫩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对于茶叶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更好的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改善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我国茶叶种植和产业发展发展升级,一定要注重茶树管理。在茶叶种植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综合防治,生产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放心绿色产品,让茶叶真正做到无公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大的市场,让茶农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刚.新植茶园栽培技术及管理[J].吉林农业.2012(04)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篇4

论文关键词茶树菇;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菇农在茶树菇栽培中解决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茶树菇(Agrocybechaxinggu)又叫茶薪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近年来,武夷山市茶树菇栽培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了茶树菇产业。但由于茶树菇栽培历史不长,在栽培中仍存在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季节

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不仅使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武夷山市栽培茶树菇,选择在冬季或秋未冬初进行,经冬季和早春季发菌,菌丝即可长满全袋,待春季气温回升适宜出菇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管理。这样出菇期长,基本上当季可出完菇。具体时间安排在10~11月制袋接种,翌年4~10月出菇。

2制袋

2.1原料

茶树菇是一种对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氮源丰富,生长速度快,出现原基及子实体速度快。因此,用麸皮和玉米粉为佳;用棉籽壳比用木屑效果好,产量高;木屑用细木屑为好,需经晒后贮存备用。

2.2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62%,杂木屑15%,麸皮20%,碳酸钙1.5%,石灰1.5%,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3%~65%。

2.3配料、装袋

棉籽壳在制袋前3~4d,按料水比1∶1.2加入水,堆积发酵,翻堆2次备用。装袋前按配方加入其他原料,干拌2次,使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加水搅拌2次,调整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以捏紧料有少量水渗出为准。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

2.4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在灭菌前期,需排尽灶内冷气,待灶内温度达100℃开始计时,维持100℃24h后,再闷4h退灶,冷却到30℃以下方可接种。

2.5消毒接种

接种室在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消毒,菌袋置接种室内的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每袋菌种可接30~40袋栽培袋。

3保温发菌

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若遇霜冻天气,培养室需加温,以促进菌丝生长。发菌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但要注意不能使温度产生波动。冬季发菌,长达3~4个月,营养积累丰富,出菇质量好,产量特别高。

4出菇管理

4.1催蕾出菇

利用昼夜自然气候温差及通过人为创造的干湿差,进行强刺激,3~5d后,菌袋表面出现点点细雨水珠,经2~3d后即可出现密集的白色原基,接着分化成大批菇蕾。

4.2温度管理

出菇场所温度宜控制在18~24℃,让菇蕾充分生长发育,形成大批优质菇。出菇阶段温差不宜大,棚内温度要相对稳定。

4.3湿度管理

在出菇阶段,水分管理以轻喷勤喷“空气水”为原则,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晴天可喷雾5次,以保持覆盖报纸湿润水不下滴为宜;天气潮湿时可减少喷水次数。转潮阶段,相对湿度要适当降低,停止喷水数日,让菌丝恢复生长。茶树菇生长期间,要切实协调好保湿与通风的关系。

4.4出菇管理

当菇蕾出现,原基形成珊瑚状,浅褐色,菌柄长到一定长度时,要把袋口反卷3~5cm;随着菇蕾的长大,逐渐拉直袋口,直到采菇。茶树菇具有趋光性,且CO2可促进菌柄伸长,故茶树菇在生长发育期间,要注意袋内空气和散射光的调节,以提高茶新菇的商品价值。

4.5补水

茶树菇原基出现后,料面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培养料易失水,所以要经常保持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在90%左右,但不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可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办法。当采收2批菇后,培养袋明显变轻,必须向袋内补充营养液。5采收与加工

5.1采收

当菌盖边缘颜色较浅,菌膜未破或微破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握住整丛菌柄轻旋拔出,摘除残留的菇根,再次把袋口捏拢,在料面上造就一个出菇的环境,养菌7~10d,等第2批菇蕾出现时,再把袋口打开。室内温度控制在16~26℃。长过2潮菇后,可进行脱袋覆土,浇灌营养液,或倒头出菇。每袋可产鲜菇400g左右。

5.2加工

茶树菇采收后去杂质和残根,进行分级,立即放到冰库冷藏,保鲜出口。茶树菇子实体细而长,易烤干,烤干分检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装箱。

6病虫害防治

6.1杂菌污染防治

茶树菇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是杂菌污染。茶树菇菌袋的杂菌污染率较其他菇类高。常见的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链孢霉、青霉、黄红曲霉等竞争性杂菌。尤以绿色木霉危害极大,一旦受污染,可致菌袋报废。防治方法:①拌料时从加入麸皮装袋至上灶,时限不超过6h,防止基质变酸;②灭菌温标控制在100℃后持续24h;③搬运过程防止料袋破孔;④选择晴天夜间进行接种,严格无菌操作;⑤发菌培养注意控温、防潮、通风、避光;⑥按期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

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篇5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848h,年平均降水量1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一、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

二、种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进行,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10月“小阳春”植苗造林。种植方法为1穴1株。在已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宜的种植穴,将苗栽其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cm,栽后覆1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一般要求1605~2505株/hm2,株行距2.3m×2.7m或2m×2m。

三、抚育管理

一是肥料料管理。幼树(1~5年)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每年需施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肥,次多量少。从苗的4个方向挖穴进行穴施,距离苗10cm左右。进入丰产期(6~9年)主要施氮、磷、钾肥,比例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分2~3次施肥。进入盛产期(10年以后)消耗较大,需要肥料增多,在500g/株左右,氮、磷、钾比例为5∶3∶2。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钾肥100g/株,7月施磷肥150g/株。采用沟施,距树干20cm处沿树干周围开挖10cm深的环形沟,把肥料均匀撒入沟里,盖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状施肥,距树干20cm处按4个方向开挖10cm的4个穴,把肥料分配均匀后撒入穴中,盖上土即可。最好是雨后追肥。二是林树土壤管理。进入冬季,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杂草铺在树塘内。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3次,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以耕代抚。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以豆科较好。

四、病虫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春季另行补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加强林地管理,清洁林地环境,保持通风通光,降低林内湿度,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一般一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幼虫取食叶后,吃光后也取食嫩枝树皮和幼果,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防治方法: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招引益鸟捕食害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用白僵孢子22.5~30.0万亿/hm2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

[3]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4]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5):16-1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本年度校本研修计划(整理2篇)
  • 下一篇: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区别(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