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收集5篇)

时间: 2024-09-01 栏目:办公范文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篇1

一、方案

1.调查对象

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155名。

2.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记名式普查,辅以电话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的方式。

3.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针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求职方式、职业分布、薪金状况、择业心态、择业困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回收情况

面向该校08、09、10届的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采用电话调查方式,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接近97%。

(二)从调研中得出的基本结果

1、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该校生源以上海生源为主,上海生源占91%,其余主要为江西、浙江、甘肃、广西等地生源。男女比例为:67/83。

2、被调查学生分届就业率对比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7月1日,三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3%,08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6%,09届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率为97%,10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75%,总体状况和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均较差。见图一:

3、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基本情况

①参加面试的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参加面试的情况分别为,1次面试成功占13%,2-4次面试成功占21%,5-9次面试成功占37%,10次以上面试成功的占29%,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并不高。

②初次就业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途径分布如下表一所示,亲友推荐占24%,校友推荐占0.7%,招聘网站占27%,招聘会占15%,学校推荐占31%,街道推荐在内的其他占3%,三大主渠道依次为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

③初次就业的流向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流向分布比例如表二所示,升学占14%,出国占10%,公务员占4%,进入国企事业单位占27.33%,外资公司占25.33%,私营民营企业占17.33%,自主创业占2%,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为零,三大主要流向依次为国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私营民营企业。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

①毕业生工作变动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150名工商管理毕业生中工作变动次数情况如图三所示,超过半数的87人未发生工作变动,21人变动工作1次,15人变动工作2-4次,1人变动工作5-9次,0人变动工作10次以上,但考虑到调查样本中有三分之一多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变动程度仍较高。

②毕业生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37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发生工作变动的原因分布如图四所示,48%为追求职业发展,27%为了工作环境的改善,14%为了薪资状况的改善,11%为了其它原因,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在职业调整时,将职业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③毕业生目前工作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50名毕业生的工作范围分布较初次就业发生微调,国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公务员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国企事业单位所占比例由27.33%上升到30%,相应的自主创业人员与私营民营企业人员所占比例则有所降低。

5、毕业生对就业困难原因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专业技术不高是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15%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其面临的主要就业困难,14%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需求不旺是面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另外1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职业规划、求职技巧不够、就业预期过高及其它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因。

6、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最应该做好

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这一调查结果颇为意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当社会更多的要求毕业生具有工作经验时,毕业生在心理上也不得不无奈的做出回应。

7、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

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行政类管理岗位,19%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市场营销类管理岗,1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类管理岗,7%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财务管理类岗位,还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物流类、公务员及其它岗位。

8、被调查者希望学校应为促进学生就业所采取的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四。

四、对策探讨

通过此次调查,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1.设立厚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市场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形成适合的课程体系是普通高校立足的保证。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人才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不能体现专业的优势,因此便出现了前述调查中毕业生普遍认为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建议采取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原则。厚基础主要借助课程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和专业必修课模块完成,形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知识,重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置能够体现符合国家经济特点的专业课。如设置一定量的外语(不局限于英语)基础课与专业双语课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要配比一定量的实践教学(如实验、设计、调研等)的内容,以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既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性,在保证本科教育厚基础的同时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就业能力提升[1]

(1)暑期学院项目。考虑到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管理理论,但是缺少必要的基本商业技能,因此可以效仿国外的暑期学院项目。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举办的为期四周的综合管理暑期学院。内容包括:基本的管理理论培训;适合就业的技能和资源训练,如面试练习、职业咨询等。

(2)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国外商学院课外实践环节的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如麻省理工学院提倡“研究是实践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斯隆商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加“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

(3)学术报告会。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开设学术报告会。如哈佛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150多场学术报告会,斯隆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250多场学术报告会。演讲人也来自各种不同的领域,多以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领袖级人物为主。

3.多途径获取就业信息,促进就业

实现成功就业的三大主渠道依次为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这一调查结论使我们获得重要启示,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面对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社会,为减少经济学中提到的摩擦性失业现象,需充分重视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这三大渠道,同时不放弃其它渠道,从而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实现就业。

4.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及早认清形势,确立目标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篇2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篇3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而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但从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师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仅仅把它当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去完成,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二)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够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不够,二是实习环节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教育部在2007年的文件中已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1]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提高到20%-25%。[2]从广州大学2012年最新修订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来看,目前工商管理专业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是26分,占总学分的15.9%,虽然达到了15%的基本要求,但比重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专业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都安排有相应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均为2-4周。学生普遍反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完成预期的实习目的,有些学生希望将实习和寒暑假进行衔接,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一项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生至少需要2-3月才能基本熟悉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流程,因此每学期2-4周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2](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别比较丰富,开展的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在调查中显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教学类型,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案例教学、专业实习及场景模拟,而学科竞赛、课程实训和课题研究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参加过的校外实践教学类型主要是校外兼职和专业实习,而以上的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发起人主要是学生自己,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74.27%的学生认为所参加的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与本专业关系不太密切,51.4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实践教学中得到较大收获,而48.53%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由此可见,目前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校内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校外的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又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而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老师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在学生实习单位的寻找、实习内容的安排和实习过程的指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四)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不够明确具体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确定后,还应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目前的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如课程案例讨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等环节都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实践内容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校外的实践活动,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手册等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应用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没有较为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也是造成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五)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目前,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但校外的专业实习评价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采用五级制给出,但评级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根据学生实习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作为评价依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建立标准统一、方法科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根据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和满意度较低,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想法,通过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构建了全新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包括目标、空间、手段、时间和评价五个维度。目标维度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对能力培养的需求,综合制订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将此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分解为各实践环节的子目标。空间维度是指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从空间上要向课堂以外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空间维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空间维度与手段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空间有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又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内独立实践环节等,而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需要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序进行的。空间维度和手段维度还需要时间维度来进行整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最后的评价维度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种实践教学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在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目标。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篇4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思考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定位是困扰各个院校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专业要求实践性强,与工作岗位能否有效对接,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管理学的思想与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却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迫使各个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我院的龙头专业,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本文着重解决如何把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特色,打造成广西区内有一定影响力,为我区及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相关借鉴作用,现将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阐述。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术科班简介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重点打造的拳头专业,2013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2015年获“工商企业管理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自2012年9月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术科班,从2012級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中遴选37名学生组建术科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为做好对比实验研究2013级再次组建术科班。改革实验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分为基本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模块,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讲授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演练,最后再由教师通过点评向学生传授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对术科班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学生的训练力度。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该课程教学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调查2012级和2013级工商管理毕业生100人的职业现状,为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依据。方法是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50名普通班,50名实验班。结果显示非实验班的50名工商管理毕业生的职业锚多倾向于生活型和挑战型,男女生只在管理型和创造和创业型。实验班的50名毕业生男、女生职业现状差异性不明显,均倾向于挑战型和创造型。根据调查也显示出问题: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教学方式采用术科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人才培训定位倾向于中层管理者,而非实验班的学生人才定位倾向于基层管理人员。两者的差异从学生的就业导向可以看出,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实验班的同学在就业能力从理论上较本科生存在差距,本科层次人才定位为中层管理者(根据南宁市5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人才培训方案得出),其次,依据调查分析实验班的学生实践能力指标在毕业的2年左右时间段内尚未发现与普通班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就业质量尚未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6、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96人、405人,毕业人数逐年增长。2016、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4%、93%,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就业形势保持良好。

本校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中,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8%,受雇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2%,自主创业的比例为8.0%,毕业后入伍的比例为0.6%,毕业后读本科的比例为4.9%,无工作继续找工作的比例为5.6%,无工作及其他的比例为1.9%。

(三)教学体系建设方面

教材体系建设问题主要存在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这3个方面,方面存在具有学生调查表统计显示:

(1)课程建设规划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周期较长,定性类型的研究方法运用较多,定量的方法采用较少,在岗位要求与课程设置存在错配性的可能。

(2)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内容存在明显的不足。100名同学有90%不具备创业的基本理论,对开设创业课的课程类型不多,课时较少反映比较强烈。二是实践内容上,实验班的同学具备认为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差别。三是师资大部分来源学校老师导致课程内容与就业市场具备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实验班的同学很多就业于共享经济的企业,教师可能对共享经济的模式都不是很了解,更谈不上就业前的指导与培养。

(3)课程标准上,由于课程的授课方式,内容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教师在课程讲授方面存在差异等等问题未形成统一意见。

(四)教学方法方面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般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是3:7比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灌输式教学阶段居多,大多数知识的教授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讲授方法为手段,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有实验班的学生训练与练习,但占比比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以实操为主,所以,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已然变成了学习主体缺失的纯粹教师讲授灌输行为。

(五)学生接受方面

现在的教学手段多以多媒体教室PPT展示授课为主。即使利用实训室授课,多数教师对实训室的多功能掌握较少,教学仍然以播放、讲解PPT为主,教学软件、教学资源库等共享资源未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此外,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问题,例如虚拟建立企业、构建组织结构图、战略制定、决策、物力管理、信息管理、市场分析、市场投标等知识还是需要借助于特定职业情境教学来完成的。如果缺少了这些真实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掌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仍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思维上,学生缺乏生动直观的实践感受,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相对不足。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一)重新定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我院这几年立足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广西经济建设培养管理类人才为定位,大量走访广西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认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结合学院的实际,立足于行业特色,设计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方向培养模式(见下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分方向培养列表)。

提出此方案是基于以下分析得出:

专业发展方向与专业定位:

(1)专业培养方向定位:适应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面向北部湾经济建设,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类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类技术技能知识,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服务广西地方经济,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宽口径、强实践、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二)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以1-2年基層业务型工作,3-4年逐步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班长、组长、基层部门的负责人等,5-6年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基于这个成长路径制定基于工作岗位的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成长时限,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为突破口,开发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形成课程标准,总结各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构建适应学生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制定切实可行、规范合理的教学计划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话,普遍会出现“三多”现象,即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学的知识少的多、上课看手机的低头一族多、上课中人到心不到神游的多,这样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实训课为主,以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为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增加户外课程,按照到企业学习、职业情境模拟、学生岗位角色扮演等要求设置课程,坚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制定详细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课程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制订要坚持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和教学基本要求,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要求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要兼顾学生就业后的3-5年内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能够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据调研结果分析,毕业5年后,走向中层领导岗位的学生占培养当年培养学生人数的30%左右,所以,大纲修订时要进行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方向要兼顾课程之间的衔接,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充分研讨、积极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工作

课程标准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为例来说,因为教学对象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所讲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这门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是比较难上的,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学起来比较难理解,所以课程标准的建设相对难。但总体思路可以是:立足课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基本要求,将所有课程串起来,根据培养方案分析每门课程要教会学生什么,再分析具体一门课程要如何完成要教会的内容。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前提下,调整、合并、重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要考虑在课程建设上,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集体备课会,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以优化教学大纲为依托,注重课程内容的重组、优化,以自编教材为突破口,要求教师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应要求每门课程均需设置一定比例的案例讨论课,教师应适当编写适合课堂教学的课程案例供学生讨论使用。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管理类专业离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就象无根之水,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要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教师实践教学的需要。财经商贸类企业与院校合作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企业以经营获利为主,学生去企业往往以现场参观、企业工作人员对流程进行讲解为主,学生实际参与经营并不多,所以对于开展一门课程的企业实践还需要创新,通常以半个学期或者3个月综合实习为主进行开展,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教师个人对企业工作流程不熟悉,那么教学过程就比较枯燥,所以,也要求教师本人积极到企业实践,同企业建立联系,形成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具体工作岗位的实习,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求,需要将课堂教学、在校实训、校外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实践报告)、预就业等实践环节有机地贯穿起来,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分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实行“2+1”或者“2.5+0.5”培养模式,从目前实践的结果来看,把学生三年学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阶段、二是校外学习阶段、三是预就业阶段,通过三个阶段学习,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寒暑假的安排,一般以完成专题调研报告为主,学生在假期与企业有效沟通,对社会问题有效分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转变教学方法,以“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变成一个共性问题,现在的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渠道相对比较多,对教师上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研究来来看,原有的“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小视频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者以案例开篇,引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进行调查,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职业情境模拟、公开展示、角色扮演、社会调研等等互动式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结合课程到企业参观考察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比如《门店经营管理术》课程,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运营中的门店,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写出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再比如《营销管理》课程,布置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产品服务质量调查分析,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7(8),108110.

[2]韩红蕾.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时代金融,2017(9),322.

[3]周媚.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国商论,2017(5),183184.

[4]龙昱.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10),304305+31.

[5]陈素,黄炜.工商管理毕业生职业定位的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4),515517.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篇5

1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1.1进行人才需求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纵深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仍在攀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我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结构需要,对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如物流管理、精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其二,我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股权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使我国企业管理不断步入证券化市场发展的轨道,对懂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呈攀升势头。最后,在我国资本化进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参股,如何融资,如何使个人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等等一系列的金融理财活动,需要越来越多的懂经济的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1.2针对专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虽然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我们要满足量的需求,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松对质量和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和对专业板块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人才培养必须更具有专业的特色,这也就要求我们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普通本科类院校能否在社会上办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能否让我们的毕业生很好和企业接轨,能否让毕业生快速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否让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与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一致或匹配,这些都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和定位应考虑的问题。首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都要和钱打交道,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上应该有标准有目标,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诱惑下坚定信念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其次,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层次化,使其既懂管理知识、又对某个专业领域熟知,又具有较强的市场把控能力,能让学生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互联网等各个行业都具备一技之长,分级分领域设计培养方向,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随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有目标有方向有职业规划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这才是我们办学的最高宗旨。

2把专业能力提升作为主线,设计合理的课程构架

针对前面所述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以量和特色作为亮点,因此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毕业生在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所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2.1基于能力要求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方向的培养,应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打造,笔者觉得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道德思想的培养,没有坚定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将会在纷繁的经济诱惑中迷失自我。二是应有坚强毅力的训练,做经济和管理的人定力和体力都很重要,只有强大的定力才能在经济危机或管理危机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所以,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包含很多内容的,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环节。三是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理论和专业课程体系,认真设计课程顺序,根据企业岗位群和行业特点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突出精炼、合理、有序、针对性强和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

2.2分级分领域设置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

普通高校就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所以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行业的职业特点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把工商管理专业岗位细分(工业企业、银行、保险、物业等),对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等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核心知识能力的模块,融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由于我们在校教学学时有限,构建专业教学模块是一定要做到:第一,应把工商管理专业最前沿、最新成果、最新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法不断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第二,要针对职业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对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修改,以便适应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要认真筛选课程构架和内容,把知识性、应用性有效结合。

2.3注重职业资格标准的对照,加强“对证施教”的要求

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正常的学历毕业证书,同时课程体系教学中还要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计算机等级证、会计上岗证、证券从业证、保险从业证等等都需要毕业生在教学阶段考虑,这是他们走上职业岗位的敲门砖,对毕业生顺利择业能够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或是设计一些选修课程让有精力的学生加大学习宽度,提高学生竞争力,也为用人单位提供行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4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大校内校外实践

工商管理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经验教学,在保证正常的理论和专业课堂教学同时,应加大校内校外实践教,这样学生才能从具体案例中摸索出有针对的管理理论,不至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造成假、大、空。所以,应从企业职业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行业的职业能力,加大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满足行业对专业技术实际操作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专业教学安排上应有案例教学,应安排大量实践课程,还要有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3建立适应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1以工作过程的实用性来设计工商管理各方向课程体系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要随着社会需求不断调整。首先,我们要对社会经济行业和职业需求岗位定位,这样才能设计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其次,我们还要分析各行业这些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最后,我们要以岗位任务来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课程体系,以此来设计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这样我们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具体实施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先把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解。第二,把分解的子任务所涉及的理论作为教学项目,以此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案例。第三,把岗位要求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考核体系和标准。通过这三步我们就能把企业和学校有效结合起来,培养目标更具体更实用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来弥补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职业生涯,还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感觉,做好就职前的热身运动。对企业而言,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也利于企业发现人才、选择人才,也为企业节省了后期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

3.2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法设计

对于学生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应以职业能力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应该多元化,在专业教学阶段应以理论考试为基础辅以实训设计考核,即在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时,应以学校的考核评价为主,同时也要结合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但要注意模拟实训、计算机操作、案例讨论等实际操作的分值,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在实践环节考核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即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时,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表现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效。

3.3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

为让学生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全真化学习,教材建设也是学校课程设计重要环节。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在工商管理专业各个方向的教材建设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环境,突出本地企业和行业特点和特色让教材框架和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知识性,比如本地区建材行业较多我们就要加大建材行业的特色。总之,应以行业集聚群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第二,还要注意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以及经济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与时俱进。第三,还应按照工作任务需要在教材的内容中设计一定的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的金融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融会贯通。

3.4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数据毕业设计总结(整理2篇)
  • 下一篇:护士实习面试自我介绍(收集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