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高龄;诊断;治疗
外伤性肝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并且在腹部外伤中病死率最高[1]。而高龄患者因其各个脏器储备功能差、合并疾病多,救治难度更大,十分凶险。现将本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9例老年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对于老年期的建议,以60岁以上为标准纳入19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2±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滑倒跌伤9例,挤压伤2例,打击伤1例。合并伤:结肠挫伤2例,肋骨骨折13例,肾挫伤3例,血气胸3例,腹膜后血肿2例,颅脑损伤2例。合并基础病: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脑梗死2例,冠心病2例。
1.2诊断依据与损伤分级诊断依据:①右季肋部或右上腹外伤史;②右上腹腹膜炎体征;③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表现;④右下腹诊断性腹穿,可抽出不凝血液;⑤彩超或上腹部CT检查提示肝破裂。肝脏损伤程度参照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提出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类[2]:Ⅰ级-血肿:位于被膜下,不继续扩大,75%的肝叶,或在单一肝叶内超过3个肝段受累。血管伤:近肝静脉损伤,即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主支。Ⅵ级-血管:肝脏撕脱。以上分级如为多发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则增加1级。本组19例肝破裂患者分级如下: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4例、Ⅴ级1例、Ⅵ级0例。
1.3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中非手术治疗6例,其他13例均为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缝合术3例,肝填塞缝合术6例,肝部分切除术4例。
2结果
非手术治疗6例,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最终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6例患者中AAST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
手术治疗13例,其中治愈11例,术后死亡2例,1例因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瘘,保持通畅引流后治愈;肝脓肿1例,经穿刺置管引流后保守治疗治愈;肺部感染2例,保守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5~46d,平均住院时间25d。13例患者中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1例。
本组共19例患者,存活17例(其中AAST分级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3例),死亡2例(其中Ⅳ级1例,Ⅴ级1例)。
3讨论
3.1发病特点经过对高龄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如下临床特点:①自我防护能力差,或因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更易受伤害。本组患者中就有3例发病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②轻型致伤因素,可造成肝脏严重损伤。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腹部肌肉萎缩,腹壁防御能力减退,即使受力不大的一般性撞挤,也可引起腹部创伤[3]。③疼痛敏感性差、反应迟钝,为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变化带来困扰。④老年人耐受性差,病情进展快,早期易出现休克。⑤合并多种疾病,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缓慢。
3.2救治过程中尽量做到早期诊断。诊断依据:①详细询问外伤史,受伤具体经过;②右上腹或右胸部皮肤挫伤,部分患者右侧季肋区肋骨骨折,右上腹压痛,局限性腹膜炎体征;③诊断性腹腔穿刺,必要时行多点穿刺可增加阳性率。本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④B超检查简单有效,联合CT诊断肝损伤的准确率>95%[4]。救治过程中对于多发伤患者,易掩盖肝损伤而漏诊,因此救治过程中应认真、全面检查,避免漏诊。
3.3治疗
3.3.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禁食水,必要时胃肠减压,留置导尿。深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应用止血药、保肝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补充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在维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高龄患者因其血管弹性差、脏器储备功能差,应注意补液量的控制,并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预防心力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并且避免便秘、剧烈咳嗽等以免加重病情。保守治疗期间,一旦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腹腔积液进行性增加,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本组患者6例采取保守治疗,AAST分级Ⅱ~Ⅲ级,均得以痊愈。
3.3.2手术治疗对于循环情况不稳定,已经证实腹腔出血,或怀疑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需尽快行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漏和建立通畅的引流是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5]。主要手术方法如下:①单纯缝合术:适合Ⅰ~Ⅱ级肝破裂,采用单纯缝合止血即可,效果理想;②清创后明胶海绵及可吸收止血纱布或大网膜填塞缝合术:适合Ⅲ级肝破裂,需行清创缝合,结扎破损的血管胆管,再用明胶海绵及可吸收止血纱布或带蒂大网膜填入肝脏创口内,肝创口予以褥式缝合,缝合时切忌遗留死腔。本组8例患者均采用此方法治愈;③肝叶(段)不规则切除术。Ⅳ、Ⅴ、Ⅵ级肝破裂,肝实质损伤严重,应充分暴露肝断面所有断裂管道进行结扎,如果肝脏组织有大块破损或呈粉碎性破裂需行肝部分切除术。高龄患者,同时对于暂时无法彻底止血或进行复杂手术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损伤控制性原则[6],直接肝周填塞绷带或纱垫压迫止血控制活动性大出血,以争取治疗机会。
3.4术后处理由于高龄患者脏器储备功能及耐受性差,所以术后极易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期脑梗死,好在及时发现,经过相关学科会诊与及时的药物治疗,最终得以控制。术后治疗上需注意:①严密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积极扩容、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②保持引流通畅,警惕腹腔出血等的发生,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③多学科会诊协助治疗复合伤及内科疾病;④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综上所述,高龄肝破裂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过程中应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处理合并伤及内科疾病,这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5.
[2]陈孝平.外科学(上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4.
[3]张中声,郑扶民,林增源,等.老年急腹症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246-253.
[4]YoonW,JeongYY,KimJK,etal.CTinbluntlivertrauma.RadioGraphics,2005,25(1):87-104.
[5]陈郎飞,徐洪波,陶礼钧,等.肝切开缝扎及肝清创切除术治疗肝外伤的疗效评价.中华创伤杂志,2005,21(6):470-472.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炎症,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尤其是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已居第5位。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发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它传染性强,慢性化率高,病程长,易复发,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对治疗中的慢性肝炎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我科自2008年12~2009年12收治重症肝炎病人34例,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和耐心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12~2009年12收治重症肝炎病人34例,本组急性重症肝炎病人15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10例,慢性重症肝炎病人9例。均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2护理
2.1饮食护理
肝脏是机体中物质代谢重要器官。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都要由肠道吸收进入肝脏,在肝内经过代谢,合成营养物质后,才能被人体所利用,同时进入机体的有毒物质部分也在肝内代谢经胆道排泄。因此肝脏疾病可使体内代谢发生异常,肝脏作为物质代谢活跃的器官,对营养要求很高,在营养摄取方面傲相应调整可促进治疗。肝炎的饮食应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多食易消化及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新鲜,天然,平衡为主。无腹水,浮肿患者,每天要补充一定的水分,以帮助毒性物质及胆红素排出体外。
2.1.1各种营养素的标准摄入量对急性肝炎者,蛋白质摄入应每日达到1-1.5g/kg,对于腹水的患者蛋白质可增至每日2-3g/kg,富含蛋白的食物主要有鱼,蛋类,奶类,动物瘦肉,以及各种豆制品,在补充蛋白质的过程中,应做到动物植物蛋白搭配,均衡,从而保证不同氨基本的摄入。一般来讲,每天以不超过2个为宜。
供给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为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能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具有抗癌作用。水果也有寒性和热情之分。每人每日脂肪供给量以50-60g为宜,或占总热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膳食脂肪主要来自动物脂肪和富含油脂的植物,如植物油。摄入适量的热量,成人每日热量以8400-10500kl为宜,可根据体重,有元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调整。
2.1.2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
酒精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急性损伤,转氨酶上升,加重肝炎病情,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对于一些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等少食为宜。此类食物,可以助湿热,易使肝脏温热加重,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避免油腻煎炸食物的摄入,因其不宜消化,同时易生湿生热,不利于疾病恢复。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如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所以,肝硬化病^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饮食应以天然食品为主,尽量避免食用合成方便食品。同时在食用天然食品时,尽量洗净,以免上面的农药加重肝脏的损害。肝炎病人不宜进食大量糖。肝脏是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场所,其中糖的代谢占重要地位。当肝脏受损时,许多酶类活动正常糖代谢发生紊乱,糖耐量也降低,若吃过多的糖就会使血糖升高,易患糖尿病。转贴于2.2心理护理
肝炎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预后各不相同,急性肝炎患者能彻底治愈,摆脱疾病阴影,成为健康人群,而大部分慢性肝炎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因此要适度掌握语言技巧,投其所好,防止刺伤患者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随着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同一种类疾病因治疗手段不同需病人配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故我们应熟悉医嘱内容,在执行医嘱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宣教。充分利用简报,板报等多种形式把好的治疗方法和休养经验宣传出去。常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以热情友好、耐心诚恳的态度,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起到疏导、抚慰和鼓励的作用,使其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及与治疗、护理有关的问题,以便消除患者的顾虑,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应提高业务理论水准,提高心理平衡能力,准确为患者服务。在实施激励式教育护理模式时,不应拘泥于形式和方法,要独具匠心,勇于创新,采用综合方法,注重实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动员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安排探视,使其心情愉快,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3讨论
由于长期患病,反复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亲戚家属介绍人患病的状态,也疏远他们,这些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甚至产生厌世,针对这一情况,先从亲属入手,让亲情温暖他们,使其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人生,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不再视病人为疾病,应采用“个体化”,即因人的特点而异的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人文理念,协助转换角色,树立信心。对于肝炎病人的合理营养饮食,不仅能够保证热量的供给,而且极大的促进了肝组织的修复及肝功能的恢复。因此,肝炎病人的饮食对于临床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更新护理理念
健康教育是临床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有利于患者的心理保健,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及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针对乙型肝炎的心理特点和发病机理,应有计划的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2健康教育方法
2.1预防传染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分泌液及其他体液,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传播,因此,医护人员要利用一切机会,针对患者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介绍乙肝相关知识。动员家属化验乙肝三系统,对易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密切接触者在接触患者后应勤洗手,如皮肤有破损者应注意保护,尽量不接触患者,有必要接触者需戴医用手套。日常生活中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性生活时应使用避孕套。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克服不良的卫生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看牙医,纹身等行为时,提前告知自己是乙肝患者。
2.2饮食指导
营养方案取决于肝病的性质、病程进展、病情程度、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有无合并症。饮食应注意清洁,食物供给要适量,营养搭配要合理。原则上应给高蛋白、适量脂肪、高维生素饮食。每天应给予患者30-40kcal/kg热卡,成人每日2000-2500kcal⑶。原则是共同的,处理则须个体化。肝炎患者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的情形,使进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取量亦减少,容易引起蛋白质的缺乏,这时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帮助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如肉、鱼、蛋、奶等。有低蛋白低血症而无肝昏迷先兆者可给高蛋白饮食,有肝昏迷先兆者禁止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肝昏迷者禁止蛋白质摄入。给予适量脂肪,如食入脂肪过多,易引起腹泻,导致病情恶化,但不必过量限制脂肪,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用量。糖是主要热量来源,进食足够的糖类,可增强肝细胞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保护肝脏少受损失。但应避免摄入过量的糖类,以免造成糖尿病。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肝脏对抗压力及修复损伤。对已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应给柔软、少渣、无刺性饮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绝对禁酒。酒类本身就可以损害肝脏功能,肝炎患者饮酒能进一步加深肝损害的程度,引起病情恶化。
2.3用药指导
目前,经临床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应告诫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怕麻烦、图省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系统地用药。不要听信广告自行用药,更不能乱用偏方,要谨防服用假冒伪劣药品。不能随意停药,防止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药物。向患者讲解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对肝脏的影响,使患者明白盲目服药不仅会加重其经济负担,也会使肝脏负担过重,甚至直接损害肝脏。
2.4乙肝疫苗的应用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疫苗的出现,大大造福了中国人。一般来说,在乙肝发病率高于8%的高发病率地区,母婴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而用乙肝疫苗与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联用对于预防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宝宝感染病毒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5%。在乙肝疫苗刚开始纳入计划免疫的1992年,中国30个省的儿童的乙型肝炎携带率高达9.75%,2015年,儿童的乙型肝炎携带率则降到了1.0%以下。可以想见,目前看似仍较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是因为既往感染病毒的人终生携带病毒所导致的,病毒携带率的下降趋势实际上是被延迟了。而目前在婴幼儿人群中可喜的趋势则表明,保持目前的大好形势,在今后受疫苗保护的人群比例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人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将会呈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要对健康人群着重做好乙肝免疫知识教育,乙肝病人接触者的健康教育应宣传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作用,正确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
2.5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由于乙肝疾病的特点,患者心理压力增大。而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特定性,应根据其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疾病的态度,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恰当地运作心理防卫机制,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根据肝功能情况和自我感觉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渐恢复工作,切勿急躁。在工作期间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以免复发。保持充足睡眠,不能熬夜。可以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加抵抗力,丰富自己的生活乐趣,保持心情舒畅平和。服药期间不宜随意更换药物、不得擅自停药,否则无效或产生耐药现象。同时观察服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应。生活中应避免对肝脏有损害的一切因素。嘱患者定期复查,乙型肝炎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肾功能等,6个月复查一次乙肝三系统、HBV-DNA,腹部B超等,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复查,有些患者害怕检查或以其他为由不查,应向其讲明复查的意义,积极配合。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0(a)-0129-03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导致肝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也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没有根治的药物[1]。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健康教育是临床上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传输正确的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行为,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健康教育也逐渐显现其重要的作用[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疾病的不可治愈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后果,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等负性情绪。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了心理、饮食、作息、用药等全方位的相关内容。本研究对比分析系统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14~69岁,平均(30.2±8.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5例,初中30例,小学14例,文盲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组
1.2.1.1心理护理慢性乙型肝炎没有特效药治疗,病毒难以完全清除,病程迁延反复,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耐心向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做好思想工作,传递积极的信息,使其纠正负性情绪,树立信心,使患者了解经过合理的治疗、科学自我保健能够稳定病情。
1.2.1.2饮食健康教育内容合理饮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患者的情况,给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合适的食谱,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口味进行搭配,控制每天热量摄入,以清淡食物为主,并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入。食欲好的患者可增加适当的热量、蛋白质类食物,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修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禁止饮酒,忌食刺激性食物,对于有腹腔积液、水肿等并发症的患者应低盐饮食。
1.2.1.3合理作息习惯卧床休息能够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从而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量的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以不疲劳为宜。
1.2.1.4指导用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治疗方案,主动向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药物名称、服用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等,使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增加其依从性。
1.2.1.5指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指导患者家属及探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
1.2.1.6健康教育方式①语言介绍: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应语言亲切、态度诚恳,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便于患者理解。②设立宣传栏,制作小册子等方式,内容包括相关健康常识、饮食指导、作息自导等,并配精美插图,内容力求通俗易懂。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告知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尚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不能盲目相信“转阴”“根治”的虚假广告。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治疗、饮食指导、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1.3评价方法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调查,评分≥53分诊断为抑郁。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正确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远离烟酒、定期复查等项目。治疗前后调查均由专职人员面对面进行,现场对问卷内容进行答疑,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达到了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抑郁情况的比较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抑郁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正确服药率、合理饮食率、远离烟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日常密切接触等,如果HBsAg(+)患者的血液污染皮肤,应采用1%过氧乙酸擦洗,然后清水冲洗,污染有破损的伤口时,应及时进行被动免疫,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肌内注射,HBsAb(-)者还应同时给予主动免疫,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家族史者,分别在0、1、6个月接种3次乙肝疫苗,10μg/次[3]。
合理的作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肝脏血流量测定结果显示卧床时肝脏内的血流量是运动时的2倍,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组的卧床休息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待患者肝功能正常后再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肝炎患者应忌烟酒,吸烟、饮酒增加肝脏的负担,尤其是饮酒,因酒精主要通过肝脏解毒代谢,因此饮酒能够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发病初期,患者因肝功能下降会出现厌食、恶心、食欲差等情况,这时应以摄取清淡食物为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食用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待肝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足够的能量,同时多食蔬菜和水果[4]。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抗HAV阳性者)约80%。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藏医积极参加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工作,听名老藏医班登丹增讲,每到春秋季病毒传染高峰期藏医医护人员走村入户发放预防性汤药为加快和完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不少确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诊疗方案,其总结如下:
藏医把病毒性肝炎归属为“庆乃”(肝脏病)、“刃乃”(传染病)范畴,1997年藏医院肝病专科建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收治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近6500例。通过藏医有靶向的辨证论治大大降低了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演变率。
一病毒性肝炎的藏医预防
藏医把疾病的预防放在首位,作为诊治疾病的重中之重,《四部医典》饮食(三章)、起居(三章)、保健、消毒等章节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对于“刃乃”(传染病)的预防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其传染途径为六种,《四部医典》疾病途径:“六门之道首皮肤,进而扩展至腠肌。继而趋行入血脉,更近骨髓五脏里,依次入门并入内。”
1饮食起居:忌食过量酸、辣食物与不洁饮食,《四部医典》“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食物轻重分而审度尝”、“病因饮食酸辣劳损生”、“皆宜适病择食又择行,腐酸生烂反胃食皆抛”、“食饮禁忌有毒不适食,只因危及性命祸乱防”,如酒类与腐烂、腌制、被病人感染的食物,《四部医典》饮食部分分饮食知情、食物禁忌、食物维护与适量等三个章节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重视劳役结合、注意个人胃酸、同时忌怒,《四部医典》起居部分同样分日常行为、时令之行、暂时之行三个章节。
2保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在适度的锻炼基础上定期、定量服用仁青常觉、三味诃子酥油丸等,《四部医典》无病安居章节“生机无变正常健康体,无病安居逍遥长寿之”、“诃子毛诃子与余甘子,配以酥油提神增力志”。
3消毒防护:藏医针对病毒分类不同具有烟熏、涂、洗、戴等消毒防护方法与藏药制剂,《四部医典》“防不严密瘟疫染放肆,犹如赤手空拳去交战”、“研为细末揉制为丸剂、焚烟熏与或者煎汁涂”等。
二藏医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藏医“庆乃”(肝脏病)分为热13种、寒5种共18种,热型又分为未熟热症、扩展热症、虚热症、隐伏热症、陈旧热症、浑浊热症六种共计细分为83种,《四部医典》记载:“病分黄疸肝扩与胆布,毒攻失水肝布水肿堕,满溢脊强再加再加肝黑痹,肝症肝喘隔膜黑与白,肝穴脉散肝风与甘衰,湿冷牛曲十八种”。所有病因归结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
1急性病毒性肝炎:先用二十五为大汤丸、三果汤散、四味藏木香汤散使未熟热成熟,减轻畏寒等症状。
不论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其病因多为“赤巴”为主,附“隆”或“培根”引起寒热两型。寒型用热性药方治疗,如七味獐牙菜丸,十一味金色丸、七味铁屑丸、秘诀清凉丸等;寒型则相反用十味黑冰片丸、五味金色丸、红花殊胜丸等。
2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机比较复杂、常由热病久而久之形成隐伏热症、陈旧热症、浑浊热症引起,肝脏功能减退,无法形成正常的“七物质”(血、肉、脂肪等)导致衰退性变化和失调性变化。衰退性变化可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失调性变化则多为气血失调(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慢性肝炎治疗原则以“隆”与“培根”基础上,治疗“赤巴”,基本为寒型多见。对于具体病例由于病机的矛盾主次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偏重,可分为不同临床型,在肝病药七味铁屑丸、九味牛黄丸、清凉秘诀丸等基础上加减如下:
(1)肝郁脾虚:治宜舒肝健脾法,加七味诃子丸。(2)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法,加十味诃子丸。(3)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法,加石榴日轮丸。(4)气血两虚:治宜气阴两补法,加石榴健胃散。(5)气滞血瘀:治宜调气养血活血化瘀法,十三味红花丸。在临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上述型别之间的联系、转化和相兼,不要忽视慢性肝炎总的病机和治则。
慢性肝炎在上述从病机着手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若能结合现代医学的变化用药,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1)对于以谷丙转氨酶增高为主的病例,偏于热重者可选用九味牛黄丸制剂,偏寒重症者可选用十味黑冰片丸,还可用庆乃贡久。当酶值降至正常后,可以停药。(2)对于HBsAg阳性携带者,可着重从解毒、护肝治则入手可服用七味铁屑丸等。(3)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应重视益气、养血、凉血、活血治则的应用可服用清凉秘诀丸。(4)对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选用健脾、益气、补肾等藏药。(5)对于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体液免疫功能亢进,或有自身免疫现象,以及免疫复合物检测阳性的病例应重视凉血活血治则的应用。(6)对于伴有血脂增高者可选用清肝利胆、化痰消积的藏药如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
3重型肝炎:颇似“聂任赤巴匝久”(黄疸疫)。若见湿热毒盛、弥漫三焦者,治宜重剂清热解毒,以汤或饮加减。若见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者,治宜清营凉血化瘀法,以二十五大汤加减。若见瘟邪逆传,蒙蔽心包昏迷不醒者,治宜清宫开窍法,以安神香薰加减。在上述口服药基础上加减藏医放血、罨敷、清泄、霍美等外治方法在长期临床上的应用过程中,证明藏医药具有抑制病毒、抑制缓解肝脏炎症、阻断肝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调控免疫等功能。
藏医药学是人类医学中历史悠久、理论系统,内容科学,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医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自古繁衍生息在雪域高原上,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防治知识。特别是藏医防治病毒性肝炎系统理论与近几年的临床科研相结合使其独特的防治方法应用起来更具科学性,其烟熏、涂、洗、戴等消毒防护方法简便易行,各种藏药本地取材成本低,纯草药副作用少,各种剂型携带方便,不会出现洋货“水土不符”现象。藏医适合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拉萨市藏医院医学研究所.藏成药介绍.:新华印刷厂印制
[2]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新肝脏病学.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龚门贡觉德勒.红卷
[4]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八世纪
[5]旦增彭措.晶珠本草.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