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秋季值周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9-07 栏目:办公范文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区域气候;影响;三峡水利工程

一、前言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型水利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区域环境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学者已经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区域气候模式法做了大量数值模拟进行探讨,然而不同学者对三峡工程区域气候效应的认识尚不一致。由于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水库全长660km,平均宽度约1.1km,宽度约为区域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10km)的1/10。因此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国内外大型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世界上已经修建了大量的大型水利工程。根据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1.国外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坝建成后该地区年平均气温由-8.5℃上升到一7.0℃,冬季最低气温由-60℃上升到一50℃:夏季湿度提高33%。罗马尼亚伊兹伏卢尔,蒙特诺易水库建成后,最高与最低气温的温差缩小2℃,由于温度的影响,造成水库下游地区水蒸气凝固,结露比建库前增加了约30%,库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了20%以上。

2.国内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小浪底水库总库容126.5亿m3。小浪底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对应水位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袁宝招等对小浪底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工程对气温、风速、降水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库在不同季节对温度的影响不同,一致表现为冬季升温,和年、季、日温差减小;全年库面降水减少,库周地区降水则有所增加。

湖南省东江水库总库容91.48亿m3,水体面积160km2。王琪、刘胡等对比分析了东江流域内19个测站资料,结果表明,水库区域范围内的气温值明显比周边站点的气温低:建库后年降水量稍有所增加。

三、三峡水利工程对气候影响的探讨

1.三峡水利工程对气候因子的影响

从以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对水蒸汽不通过降雨,而通过凝结或者络合水等方式转移到地面或者水体的过程关注比较少。

水蒸气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空气进入地表水、转变为土壤水、植物用水的总水量是跟蒸发量相当的。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影响气候的因子。蒸发和凝结的速度与水汽压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受温度控制。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情况相反,基本上由温度决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时候,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速度大于水面的蒸发速度。水汽压的年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因此在夏季,气温高于水库温度,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向水库中融入,为库区周边空气升温贡献部分热量。而冬天水库水温比气温高,库区水面的蒸发速度大于凝结速度,使得库区水体以水蒸气的形式补充到干冷的大气中。三峡大坝建设之前,长江水给四川盆地带走一部分盆地内的热量。而三峡水库建成蓄水至175m正常蓄水位后,淹没632km2的陆地,水面平均宽度由0.6km增大到1.6km。由于大面积陆地变为水体,比热增加,水库白天吸收的热量不会被水流带走,而被滞留在库区,对库区周边的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对大型水利工程响应较为敏感的气候要素是气温、风、蒸发和空气湿度。美国航天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报告指出,三峡大坝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减少了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这项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区性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而不是专家组给出的10公里。

2.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特征

三峡水库蓄水后,陈鲜艳等利用1961-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作了分析。张天宇等将资料扩展到2008年。库区近48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低于全国平均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1990年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极值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近48年库区年高温日数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2001-2008年显著偏多,尤其是2006年为历年最多。

近48年三峡库区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2001年后降水偏少主要原因是降水日数严重偏少。从雨日来看,库区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整体上均为减少趋势。大雨日数和暴雨以上日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从季节降水的贡献来看,2001-2008年降水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和秋季降水偏少造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的降水略偏少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偏少,90年代的降水略偏少主要表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水偏少。

近48年库区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整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平均风速整体上都呈显著减小趋势。

通过对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及气温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尚未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明显变化,近几年降水较常年偏少趋势与西南地区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同时观测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近库地区的气温在冬季有增温效应,夏季有降温效应。

此结论与陈鲜艳等的结论是一致的。三峡工程局地气候影响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由于以上只是三峡峡水库蓄水至2008年共5年时间的观测分析结果。上述的观测结果是否只是大背景气候变暖下库区升温的时间差还是水库水域扩大影响造成的局地效应,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观测分析及更多研究力一法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毛以伟,陈正洪,等,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33f4):335-339.

[2]张洪涛,祝吕汉,张强,长江三峡水库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2):133-136.

[3]张强,万素琴,毛以伟,等,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4):164-167.

[4]陈正洪,万素琴,毛以伟,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降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623-27.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树莓品种秋果型品种秋福黑龙江尚志

树莓,被称为第三代水果,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浆果颜色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有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等抗衰老物质,易于人体吸收,可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有助于防治心脏病和糖尿病。此外,红树莓含天然鞣化酸高,并可保持其活性,对癌症有特殊疗效,树莓酮还可以无副作用地减肥。

树莓结果时间早,修剪技术简单,属于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经济林树种,市场广阔,其产品时尚流行,开发潜力大。我国早期引进的树莓为2年生茎开花结果的夏果型品种,这类品种冬季埋土防寒及春季的去防寒土需要大量的人力,即使正常防寒,在黑龙江省也存在某些品种侧枝萌芽率低、越冬后易发生树莓茎腐病,果实采收期过于集中、需大量人工、采用费用高,且果实成熟期正值雨,导致果实采收困难及果实腐烂大量发生等问题。秋果型树莓具1年生茎秋季结果、2年生茎夏季结果特点,但是由于原来引进的秋果型树莓哈瑞太兹果实成熟较晚,在东北易遭受霜冻,影响产量,所以黑龙江省树莓栽培类型多为夏果型。自从沈阳农业大学选育出“秋福”,改变了这一切。秋福在北方冬天埋土防寒,一年可收两季果。若不埋土防寒,可省去许多工序并节约大量开支,由于将二年生枝在养分回流之后从基部剪除,促使主茎基部和根系的养分比较集中,虽然仅收秋季一季果,但是质量好,产量多,效益高,所以生产中多采用秋季一茬结果的方式进行栽培。

秋福的品种特性:秋果型品种,沈阳农业大学引进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强。枝条较粗壮,直立性强,株高1.3~1.8m,绿色、刺细软、较少,基生枝萌发能力中等,一年生枝可当年结果。黑龙江省尚志地区两年生枝7月初果实成熟,8月上旬结束。一年生枝8月15日果实成熟,根据每年天气不同,大约在10月10日左右结束,秋季结果成熟期比哈瑞太兹早2周以上,可避开秋霜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达13170kg/hm2。果实鲜红色,圆锥形,大果型,整个采收季节平均3.5克,最大果达7.5克。硬度大,耐贮运,适合鲜食和加工。口味酸甜,芳香宜人,含总糖9.337克/100克,总酸2.254克/100克,总氨基酸1.069克/100克,黄酮1.38毫克/100克,水杨酸0.66毫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2340μg/g,鞣化酸1.5-2.0毫克/100克鲜果。“秋福”延长了采收期,可缓解集中采收和加工的压力,深受生产者和加工者欢迎,是极有发展潜力的加工鲜食兼用优良新品种,适合基地大规模发展。

秋果型树莓与夏果型树莓相比在生长发育、结果习性、栽培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因此,在行株距、架式、修剪、采收、越冬等方面栽培管理不同。栽培技术要点:

1、园地选择:宜选择地势较平坦,疏松肥沃、湿润但不积水的沙壤土,土壤PH值6.5―7.0,地下水位1米以下。交通便利,但要距离沙土公路等交通线100米以上,防止尘土污染。

2、整地方法:彻底清除树根、杂草、秸棵等杂物,平整地面,深耕或深松30厘米~35厘米,耙平、起垄,垄距60厘米。

3、苗木选择:苗高25厘米左右,茎粗0.5厘米左右,根系要发达鲜活的根数6条以上,带有毛细根,根长10厘米以上。苗木定植前要覆土假植,保湿,有条件的可在栽前将苗根浸在水中或在生根液中浸数小时后栽植。

4、定植时间:树莓可选春季或秋季的早晚,阴天,小雨天,下雨前,避免干热大风天气。多以春栽为主,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发前,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5月10日。秋季栽植在10月上、中旬,在苗木完全成熟木质化至土壤结冻前,以早栽为宜,地上部分20厘米,栽后应全株埋土越冬。

5、定植方式

采用带状栽植,平地宜南北行,坡地的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

6、栽植密度:行距为2.4米,株距为0.4米,每亩植约700株。

7、挖定植穴

按株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直径25厘米,深25厘米。

8、回土和施肥

先把有机肥2千克和果树专用肥25克~30克置于穴底,把表土回填在穴底约10厘米厚。

9、栽苗方法:将苗根展开放入坑中,埋土踩实,苗根的覆土不要超过苗木在圃地时的原有土印。埋土后,定植穴比周围土地要低些,形成浇水盘,以便灌溉。

10、浇定植水:栽后不下雨,必须立即浇透水,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再次浇水的时间,可确保成活率。

11、生长期管理:定植当年只需一般除草、浇水、松土等管理。可在行间空地使用除草剂,在植株附近用人工锄草并结合松土,保持地面无杂草,但需慎用除草剂;在开花及结实季节不能缺水,在干旱的季节每7-10天浇一次水;树莓园地积水超过72小时就会死亡,地块积水一天就要及时、彻底排除,达到根部没有积水;保留全部的基生枝,培养成当年结果枝;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用塑料绳,将一年生结果枝沿垄拢住,防止倒伏,当年秋季8月即可开花结果。

12、果实采收:采果前一周禁止施药。树莓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每天或每隔1天采收,尽可能在气温低的时候采摘,下雨天不要采收,否则易于霉烂。在九分成熟时采摘,不可过熟,也不可过早。树莓果实较软,需使用小塑料盒装盛运送,每盒可装约500克,禁止用太深的容器,采收后果实应保持新鲜完整,及时送往加工厂。

13、割除结果枝:采收后临近结冻或者春季化雪后,将结果后的母枝从基部剪除,同时将地面枯枝烂叶清理干净。

14、越冬防寒:不需要进行。

15、以后各生产年份中管理方法与定植当年基本相同,需注意以下几点:

(1)基生枝选留在50厘米的生长带里,疏除过短、过细、有病虫害的枝条,以每米20枝条为宜。

(2)肥水管理:施肥时间一般在早春新梢出土约15厘米时,在距树行中心一侧35厘米处开深15厘米的沟施入混合肥,氮磷钾比例5-10-10,施肥量500克/10延长米,施后浇水及盖土。也可用追肥器在毛细根分布区打眼追肥。在现蕾期换另一侧再施1次。如果长势不旺,可在7月中下旬宜连续喷2次不含氯元素的叶面肥,间隔时间为7-10天。树莓根系较深,吸水能力较强,干旱时每周浇一次水即可。最好采用滴灌或渗灌。

(3)修剪秋果型树莓植株相对较矮,修剪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每年有2次修剪:第1次是在夏季新梢现蕾时期将过密、瘦弱的茎疏除;第2次是割除采收完成的结果枝。也根据需要,也可在大量新茎萌发后将行内过多或者行间太远的茎尽早去除。

16、病虫害防治:选择不带病原菌的植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清理园内的腐枝烂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密度不要过大;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在休眠期喷洒波美2―4度石硫合剂;树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茎腐病,可在初发期喷施生物农药丁香芹酚防治;虫害主要有金龟子、柳蝙蝠蛾、红蜘蛛等,可选用苦参碱、齐螨素乳油防治。

参考文献

1、代汉萍,林莉娜,郭修武,等.树莓不同结果型品种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3):343-347.

2、张海军,王彦辉,张清华,等.国内外树莓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林业实用技术,2010,10:54-56.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周末电量季节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65-01

目前,在气温与电量关系研究上,各学者结合当地气温情况,各则重点的进行了分析研究。洪国平[1]等通过一次线性回归分析了气温对武汉市日用电量和电力负荷的影响,耿光飞等使用模糊线性回归法对电网负荷进行预测[2]。刘健、陈星等使用一次线性回归分析了城市系统用电量在随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因气候异常特别是因夏季高温波动而引起的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的变化情况[3]。本文结合区域气候变化,分析周末电量变化情况,为其科学预测未来电量走势提供依据。

周末是法定休息时间,办公人群较少,除大型企业连续生产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均放假休息。因此,与居民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居民用电量在周末与工作日变化较大。本文借鉴艾林[4]和潘小辉[5]对用电量预测分析方法,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周末日均电量与前后工作日均电量,研究四季周末统调用电量变化规律。

一、数据分析

本文以西部地区某供电公司2006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数据为样本数据。结合该地区春秋短、冬夏长的气候特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比较分析,四季划分标准如下:3-5月为春节,6-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第二年2月为冬季。

二、大样本回归分析

将2006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的全部数据进行单一回归分析。当日期为周六或周日时,设变量weekend=1,若为周一到周五,则weekend=0。具体回归模型为:

上式中,被解释变量为统筹用电量的自然对数(ln(Electricity)),C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为:

上式表明,变量weekend与被解释变量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表明周六与周日的用电量与工作日的用电量存在显著地差异,周六与周日的用电量明显小于工作日,具体而言,周六与周日的用电量约比工作日少3.2%。

三、分季节回归分析

该部分将总体样本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中设定3-5月为春季、6-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因此在各个季节样本中,若日期为周六或周日,则变量weekend=1,若为周一到周五,则weekend=0。具体回归模型为:

上式中,被解释变量为统筹用电量的自然对数(ln(Electricity)),C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为:(见表1)

从检验结果看,虽四个回归结果中的变量weekend系数值均为负,但仅夏季样本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用电差异,仅在夏季会出现显著地差异,具体而言,在夏季中,非工作日的用电量要低于工作日用电量的3.8%。因此,推断周末电量波动无季节性,而夏季非工作日与休息日电量差异显著性通过可能高温下的降温负荷明显有关。

四、季节性均值分析

在数据对比分析中,我们将各周一至周五求5天的日平均统调用电量为标准用电量,5天最高气温均值为标准用电量对应的气温,求本周六和周日的日平均统调用电量为周末电量,周末两天的最高气温的均值为其气温。将各周一至周五求5天的日平均统调用电量为标准用电量,5天最高气温均值为标准用电量对应的气温,求本周六和周日的日平均统调用电量为周末电量,周末两天的最高气温的均值为其气温。结合该地区春秋短、冬夏长的气候特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比较分析,四季划分标准如下:3-5月为春节,6-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第二年2月为冬季。

春季:周末统调用电量比工作日平均下降2.34%,剔除五一假期影响后周末电量下降3.33%;

夏季:周末统调用电量比工作日平均下降3.17%;

秋季:周末统调用电量比工作日平均下降2.62%,剔除国庆假期影响后周末电量下降3.03%;

冬季:周末统调用电量比工作日平均下降2.38%,剔除春节假期影响后周末电量下降2.33%

五、结论

从本文来,全年整体看,周末休息日电量较工作日电量下降约3个百分点。在引入季节性分析后,仅夏季样本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用电差异,仅在夏季会出现显著地差异,具体而言,在夏季中,非工作日的用电量要低于工作日用电量的3.8%。因此,推断周末电量波动无季节性,而夏季非工作日与休息日电量差异显著性通过可能高温下的降温负荷明显有关。

参考文献:

[1]洪国平,李银娥,孙新德,李青.武汉市电网用电量、电力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华中电力,2006,19(2):4-7,30.

[2]耿光飞,郭喜庆.模糊线性回归法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2,26(4):19-21.

[3]刘健,陈星,彭恩志,周学东.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城市系统用电量变化趋势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46-549.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简历自我评价(收集9篇)
  • 下一篇:怎么写周记格式(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