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收集5篇)

时间: 2024-09-07 栏目:办公范文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化改革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越来越高。积极优化档案管理新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能全面强化医院服务职能。

一、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

(一)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能力与技能,或是“身兼数职”,或是从其他岗位上转行而来,真正档案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再加上医疗卫生部门领导阶层不重视,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进修培训,导致其专业水平偏低。

(二)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医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沿用人工管理方式,轻编研、轻整理、轻统计,档案资源利用率偏低,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目前来说,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准则与协调制度,缺乏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档案结构简单、资料标准不一,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支持,导致档案信息化工作“无章可循”。

三、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医疗卫生机构要想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通过专门培训、教育,持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与科技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优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结构,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第一,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处理能力、网络安全维护能力以及电子档案管理技能。第二,加强档案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了解与认识程度。第三,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判断能力与风险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第四,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资源的泄露。第五,完善档案部门工作考评机制。直接将档案工作人员考评结果与其薪酬、职业晋升相挂钩,通过多种激励性措施,建立一支高效、全能、优质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二)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医疗卫生机构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思维,更好地顺应时展变化。医疗卫生机构领导阶层应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医疗档案管理积极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通过各种制度、资金支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建设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管理规章的建设力度,使得信息化建设在标准、规范框架下进行。应积极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通过完善的档案共享网络,进一步实现医院档案规范化运作,及时、迅速发挥各类档案应有价值。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统一病历档案与治疗档案,建立合理、科学的医疗服务平台,保证医患之间的正常交流,加快诊疗进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具体行为,在相关法律政策与内部管理规范的共同配合下,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顺利、健康、高效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软硬件支持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医疗机构管理阶层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与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档案管理硬件环境建设力度,加大软件系统开发力度,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多种载体、多种途径丰富档案资源,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步伐。另外,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科室之间的内网连接,有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进而提高档案利用率。

(五)整体统筹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任务,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医疗卫生机构领导阶层必须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整体规划中来,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步实施,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分步目标,预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形式主义”等问题,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随着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主要包括多媒体文件、文本文件、影像文件以及图像文件等。因此,必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子文件资源属于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来源,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编辑、整理。纸质档案一式三份,一份供查阅使用,一份供异地保存使用,一份用来封存保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加大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建设力度,是档案部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医疗卫生单位健康、顺利发展的前提。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立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全面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边俊士,张伟.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

[2]生国栋,丁八一.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4(06).

[3]陈小莉.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2009年全县卫生纠风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与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卫生系统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纠风工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宣传教育

l、开展示范教育,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宣传全县卫生系统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充分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引导全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开展警示教育,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发挥震慑作用,促进依法廉洁从业。

2、不断加强在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实行医疗卫生人员岗前教育和执业医师、职业护士上岗宣誓制度;注重对新进卫生系统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上岗前的医德医风教育,大力推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进教材、进执业医师考试和护士资格考试、进职称晋升考试,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经常化,使之贯穿于医务人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使广大医务人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服务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宣传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使广大医务人员明确是与非、罪与非罪的界限,筑牢廉洁行医的思想基础,切实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二)扎实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3、认真落实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认真组织县级以上公立医疗进行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努力降低药品采购费用,切实让利于民。

(三)严格规范诊疗收费行为

4、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加大合理用药监测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使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按照药品整理名开具处方的规定,继续实行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完善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在医疗机构间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坚决纠正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问题,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5、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价格政策,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全县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落实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门诊及执业医师信息、医疗服务流程等;严格实行并完善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财务制度、价格政策和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乱加价、乱收费等行为。

6、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导诊、导医等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环境,杜绝“脏、乱、差”等现象,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安全的就医环境;广大医务人员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严禁“生、冷、硬、顶、推、拖”等现象。

(四)切实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

7、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坚持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补偿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报销补偿费用即时结算制度,严格控制自费药品。对基金使用、医药费用变化情况、补偿结算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五)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

8、依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贯彻落实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继续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展开医德考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医德考评活动,把医德考评与单位评先、个人评优和个人晋升晋职结合起来,认真建立医德考评档案并加以运用,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

9、扎实开展卫生效能年活动,紧紧围绕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重点工作,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教育、明察暗访、建章立制、监督检查贯穿始终,集中解决影响机关效能、发展环境和医疗服务效率的突出问题,力争年内卫生系统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明显改进,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10、不断完善卫生行风的监督检查,把纠风工作与经常性的业务工作、与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群众满意医院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纠风工作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好行风监督员作用,组织明察暗访,继续开展“卫生行风大家评”等活动;结合医院评审评价,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加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各单位落实纠风工作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违法违纪行为。

(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1、继续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诚信医疗机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全县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完善医疗纠纷日常工作机制和医院处理医患纠纷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将医疗纠纷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范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集中治理医患纠纷专项行动,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继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办理患者投诉,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和谐。

(八)加大打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

12、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切实采取措施,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强对医药广告的监管,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争取早发现,早处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不受侵害。

(九)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13、重点查办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中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对收受甚至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红包”,收受药品等商业贿赂,各种形式的乱加价、乱收费、开单提成,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以及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事件责任人和有关领导作出严肃处理,实行责任追究。深化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进行通报,以案释法,以案明纪,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对案件暴露出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督促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高度重视,逐一登记,及时调查核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几点要求

(一)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建设,牢固树立常态化防控意识,把疫情防控作为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重点工作。紧盯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度融合,找准群众关心的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改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构建起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制度,制定常态化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将疫情防控制度和举措固化为卫生健康系统常态化工作,融入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路径,巩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有效举措,推广固化医院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避免因疫情防控给人民群众就医带来不便,在疫情防控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在改善医疗服务中坚守疫情防控防线,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努力做到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捷、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医患更加和谐,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最终取得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双胜利。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紧紧围绕我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更新举措,健全制度,进一步端正医疗服务理念,夯实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

(二)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要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制定并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安全屏障。

(三)坚持平战结合,提高综合实力。突出“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强化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综合防护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履行“战时防控、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职责,将卫生健康系统打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劲旅。

(四)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将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善促和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一)固化工作制度,构建平战适宜的管理体系。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坚持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重新梳理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将涉及疫情防控的预检分诊、首诊负责、病人交接与转运、病人随访、陪护探视管理等制度固化为医院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就诊患者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科学预防,积极落实“四早”措施,协助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形成机动灵活、运行高效、平战适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塑和革新,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二)再造诊疗流程,筑牢疫情防控的有力防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和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的通知》《省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规范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严格落实三级医院“三通道”、二级医院“双通道”、其他医疗机构单向单通道流程要求,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完成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省发热哨点诊室设置要求(试行)》要求,加强发热哨点诊室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当好健康守门人。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就诊指引,指示标识醒目、清晰可见,通过医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公布就诊流程信息变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避免因疫情防控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院感管理,夯实疫情防控的整体水平。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站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杜绝麻痹和松懈思想,排查漏洞,补齐短板,持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落实落细院内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四项制度”,一要固化坚持病区陪护和探视制度,传染病区取消探视陪护,呼吸、感染等科室实行视频探视,其它普通病区全部实行一患一护一探视,同时限制陪护人员随意走动,最大限度减少病区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二要全面实行病区全封闭严格管理制度,设置唯一进出口通道,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区。加大院内感染防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三要强化落实主管医师首诊负责制度,加强监测发现、依法报告和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规范转入定点医院;四要切实抓好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落实医疗机构感控主体责任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配齐配足感控队伍,加强感控的主动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四)强化防控意识,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防控意识,认真汲取哈尔滨聚集性疫情等事件经验教训,按照《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3]155号),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相应等级防护,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严格实施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从事预检分诊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入院人员排查和管理、尤其是加强境外入(返)开人员的排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通行码查验工作,做到不漏一人,及时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强化检测能力,提升肺炎诊断水平。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建设核酸实验室,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务件,县中医院、复康医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条件,满足大规模开展核酸抗体检测工作需要。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全链条质量保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肺炎核酸检测信息记录、上报等相关工作,分级分类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培训,开展定期抽查复检一致性评价和室间质量评价,保障检测质量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六)强化分级诊疗,落实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因势利导,聚焦公立医院门急诊患者高密度聚集、长时间等候的诊疗点位、检查点位、手续办理点位等,通过扩容、增源、错峰、限制人流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救治作用,推动优质疗资源下沉和上下转诊机制落实,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安全。

(七)推进“互联网+医疗”,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落实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通过采取自助预约、网络、银行卡、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全力推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至30分钟内,完善就诊和检查时间段(点)告知,减少预约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避免因患者聚集加大疫情防控风险。到2023年底,二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大幅度提升;二是推动落实远程医疗制度。积极建立完善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进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避免因不必要的转诊出现基层患者的流动和聚集;三是推进其他智慧医疗服务。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电子病历自主打印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诊间(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减少就诊人员流动。

(八)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内涵。一是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设置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患者院内流动,降低院感风险。二是落实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为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疫情防控知识宣教等支持服务。三是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探索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加强后勤服务管理,大力改善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美、整、干净、贴心、舒适的就医环境。

(九)优化诊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一是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数,入径率达到30%以上,推行日间手术,增强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减少住院天数,避免过度医疗;二是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发〔2019〕50号),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过度检查,进一步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三是提供优质护理及延伸服务。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力展,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覆盖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四是推进合理用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临床药师,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依托药学质控中心,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升全市合理用药和用药水平。

(十)加强行风建设,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一是严格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办发〔2017〕236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市医德医风考评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第三方行风满意度测评工作,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二是严格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水平。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对患者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并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医患沟通的内容,助力疫情防控;三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充分利用医疗“三监管”平台,加强对不规范医疗行为监管,及时通报平台监测结果,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医患沟通中心(办公室),实行“首诉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6月底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于2023年6月底前制定本辖区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督促实施阶段(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各地各单位要对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整改提高。我局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和指导,每年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3年12月)。各单位要对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和问题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模式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机构内部审计

一、基层医疗机构审计建设现状

2006年,卫生部颁布《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后,各级医疗机构纷纷构建了审计机构,没有资格设立审计机构的县、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由县卫生局设立统一机构行使职能,在审计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涌现出系列问题:

(一)制度构建不完善,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受损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审计部门初期,常常采取在纪检检查部门或者财务部门附设的形式,随之在纪检规程或财务规章中增添几个相关条文,虽然出台了独立的审计规程,但远未形成体,压根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致使内控环境极差。

(二)审计队伍素质不容乐观,极易产生审计风险

构建审计机构时,往往直接让财务人员转岗凑数。这些人缺乏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实践基础,在职业道德和职业审慎方面的素质低下,不具备开展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胜任能力,在执行审计程序期间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工作内容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现象,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随着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等机构均具备了公益服务组织及市场竞争主体的双重身份,在要求财务合规之余对运行绩效、公平公正、服务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审计工作及时跟进,与时俱进地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

(四)管理层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从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

如上三个问题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层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带着传统医疗机构行政管理的僵化思维对审计及风险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容易放任而不作为。尤其是“一把手”身为基层医疗机构等医疗机构的法定负责人,往往随意将自身的责任风险由下属职能者掌控,致使审计工作权威下移,从根本上制约了审计工作效用的发挥。

二、新医改提出的时代要求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强调五项重点改革方向;2011年,财政部专门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推出了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将基层医疗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系列改革举措给以县卫生局及属下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机制发生变化。新医改方案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力主扭转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现象;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垄断地位发生动摇。新医改方案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基层医疗机构,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倡导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三是医疗服务逐步规范。当前,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方式是按患者人数或病种及医疗项目的数量支付,对医疗机构缺乏制约机制。而新医改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意在有效遏止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弊端。

基层医疗机构的如上变革,给基层审计机构及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一)拓宽了审计对象范围及领域

一方面,日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让基层医疗机构审计对象也随之走出相对单一化的态势,基层医疗机构收入补偿机制的变化势必引起其审计领域的变迁,需要审计部门及其具体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改变。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概念有乡镇层面向县、村层面的延伸,公共卫生经费、国家基本建设经费、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等县村级层面事项都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审计工作的范围之中。

(二)加重了审计工作的重担

医疗服务的逐步规范必须伴随着同步甚至超前规划的审计工作,让审计工作在传统合规方面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改革“以药补医”的现象容易产生新的舞弊风险等问题,提高相关服务价格又为绩效审计带来了确定评价标准问题。这些,需要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地给予更多关注,及时推出相关有效审计模式,积极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增添了医疗审计协调难度

在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垄断地位发生改变,民营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组织进入市场与之鼎足而立,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会转化为包含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在内的各种医疗机构审计工作,其内部审计之余出现了更多跨单位、组织的协同审计、交替外部审计等,需要更严格、客观、和谐、高效的协调。

(四)挑战了绩效评价标准问题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包括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重大公共卫生经费)、国家拉动内需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资金等不断涌入,基层医疗机构审计工作不应该只是传统的合规审计,更需要绩效审计。新医改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拉动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以市场等经济数据论绩效的模式已经过时,必须适应公益性的需要拟定新的绩效评价标准。然后,与市场数据的明确可操作性不同,公益绩效的含糊、主观、笼统性让人难以把握,为确定新的绩效标准带来了障碍。

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审计工作的思考

基层医疗机构审计机构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五方面入手,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审计部门的健康运转。

(一)要明确职能定位,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审计部门独立性

根据IIA内部审计定义,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是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单位治理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监督国家政策落实、为管理机构领导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争取管理机构领导的共识和直接领导的支持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审计规范、不断提高个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根据特定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自身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持续完善,规范执业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制,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树立“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识,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执业医生法规、护士操作规范等,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业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强化内部审计的资源管理和包括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等质量管理和审计成果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三)要与时俱进,拓宽审计范围及领域

在单一的财务收支合规审计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实际上是绩效审计,侧重于找出基层医疗机构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共医疗服务的效率。在审计领域方面,开展包括综合目标责任制监督、项目投资论证、风险评价管理等涉及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领域的审计事项,实现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要强化沟通,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面对新医改后涌现的系列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国家关于医疗改革方针、政策,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审计人员应该强化沟通和协调力度,不仅在纵向方面向上级国家审计机关学习和借鉴、沟通,接受其业务指导及资源援助,争取参与、涉及更多的审计项目;还应在横向层面与同层级其他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卫生机构管理职能科室、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等方面人员密切沟通与合作,灵活运用谈话、茶话会、书面报告、专业学习、党建宣传等各种方式影响他们,争取他们改变不重视审计工作的陈旧意识,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提供合理化建议。

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方案篇5

一、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宣传教育

(一)大力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卫生系统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加大对王忠诚、吴孟超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和优秀乡村医生的宣传表彰力度,组织编辑中国历史上医学名家和当代医学大家的从医格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组织编写医务人员廉洁从业手册,摄制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开展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促进依法廉洁从业。

(二)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推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进教材、进执业医师考试和护士资格考试、进职称晋升考试,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经常化,使之贯穿于医务人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使广大医务人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服务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宣传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使广大医务人员明确是与非、罪与非罪的界限,筑牢廉洁行医的思想基础,切实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一)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认真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抓紧研究制定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议事规则,督促指导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完成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修订工作,启动清理现行食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仲裁、监测预警等工作。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机制,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严肃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建立食品安全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继续扎实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二)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为重点,继续深入规范和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管,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加强对药品质量的市场抽检和稽查监督,严格药品广告审批和监测,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完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范。加快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优先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标准,加快药典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标准。

三、扎实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认真落实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卫生部建立工作进展定期上报制度和信息制度,举办集中采购工作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各省区市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7月份,卫生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对各省区市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今年各省区市(除外)全部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同时,继续扎实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认真研究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

四、严格规范诊疗收费行为

(一)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组织分批研究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2009年制定出台100种。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并推动落实。认真落实《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使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按照药品整理名开具处方的规定。继续实行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完善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继续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开展器官移植医院复核,完善肝脏、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规范器官移植行为。坚决纠正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问题,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二)严格医疗机构财务和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价格政策,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公立医院收支监管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年底前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实行院务公开,切实做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加强对医院计费收费人员的统一规范化培训,完善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财务制度、价格政策和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乱加价、乱收费等行为。认真组织开展单病种费用试点。

(三)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导诊、导医等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环境,杜绝“脏、乱、差”等现象,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安全的就医环境。广大医务人员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严禁“生、冷、硬、顶、推、拖”等现象。

(四)严格规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转换运行机制,保证公益性。研究制定《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规范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任务、监督管理等。积极推动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五)严格规范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按照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优先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严格社区卫生机构收费管理,实行药品、服务价格公开和费用清单制度。

五、切实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

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坚持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补偿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报销补偿费用即时结算制度,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探索建立新农合监测点,对基金使用、医药费用变化情况、补偿结算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六、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

结合贯彻落实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不断健全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2009年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要开展医德考评工作。把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直接挂钩,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

(一)大力加强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商请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领导干部选配条件和程序的制度办法,选拔讲政治、顾大局、懂管理的干部担任公立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重点突出政治理论、医院管理、行风建设以及纪律法制等内容,切实提高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行业监管。结合医院评审评价,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加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落实区域卫生规划,控制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防止无序扩张。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对医疗机构的校验管理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管。强化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管理,全面完成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的清理工作,防止医疗机构盲目引进大型设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继续推进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着力抓好大医院,发挥大医院的模范带头作用。

八、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将医疗纠纷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范畴,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继续推动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法规,统一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畅通医患协商、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等纠纷解决渠道,不断健全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继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和谐。

九、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对收受甚至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红包”,收受药品和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各种形式的乱加价、乱收费、开单提成,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违反规定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以及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等问题,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在全系统内进行通报,开展警示教育。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医疗卫生系统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从业规范。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

(一)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相关部门要把纠风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纠风工作。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怎样正确写借条(整理2篇)
  • 下一篇:神经网络的实现过程(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