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收集3篇)

时间: 2024-09-08 栏目:办公范文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

1问题引入

创新的第一步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受制于应试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过去的小学计算机课堂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独立思考,更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老师也大都不能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怕影响教学进度而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低下,难以深刻把握知识内涵,缺乏知识运用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批判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严重制约学生今后的发展。更与素质教育精神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创新性的要求格格不入。新课改以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流趋势,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样需要小学计算机教师采取科学的方法予以培养。因此本文将结合对过去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批判性思考及最新的计算机教学理论,从尊重学生计算机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和合作探究等环节入手探究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小学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纵观人类技术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可以说,好奇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人生而便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小学时期更是一个人好奇心较重的时期。然而,我国的小学教育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体制,只重视向学生灌输既有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甚至对学生正常的好奇心进行打压,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以及日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首先要改变过去害怕学生提出问题的观念,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只要学生在教学中提出了问题,老师都要以欣赏的眼光加以看待,首先要对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表示肯定,其次再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指出其中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改进。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有限,提出的问题之中必然有许多是常识性的,但是老师在协助解决的过程中也不能抱有敷衍态度以免打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积极性。同时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告诉学生已有知识,而是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背后的知识原理。

2.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过去的小学计算机课堂老师大都采取填鸭式教学,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但是在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为小学计算机教学目标后,小学计算机老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大胆表达个人见解,以积极的眼光发现学生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对学生的创新性见解给予表扬鼓励,对学生的创新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其次在社会合作分工高度细化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既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在交流合作中开阔创新思路,激发思维火花,还能锻炼学生的知识创新表达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各种潜能得到开发。但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老师从教学环节等方面予以配合指导。例如,河南某学校近年来即积极开展“主体课堂”建设,并将合作探究引入主体课堂。首先,老师会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甚至性格特点等个性化因素划设学习小组,充分考虑组内同学知识、性格等因素的互补性,其次在教室布置上采取小组化座位布置,对面化座位布置,方便学生交流讨论;教学环节上,每节课都会设置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展开小组间讨论,老师只在讨论过程中巡视各个小组,予以必要指导,讨论交流后给予必要补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了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创新。

2.3引导学生在实践性中展开创新:计算机知识来源于现实,所以计算机教学也离不开现实,实践运用是学生获取创新思维的宝贵渠道。过去的小学计算机教学,虽然也会有学生课后知识巩固的环节,但更多的形式是书面作业,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巩固练习,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下负担,而且难以满足新课改后对学生知识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相比过去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下的实践训练是学生知识巩固和时间运用的统一,更加注重学生在课下实践中以创新思维运用知识,而且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生活,深受师生及家长欢迎。例如在讲解简单动画制作后,某校就通过开展“为了抵制校园暴力设计制作计算机动画”的课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完成计算机动画,大胆提出自己关于抵制校园暴力的见解,其中不乏大量创新性见解和措施。实现了小学计算机教学“知、情、意”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课内生活和课外生活相统一,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3总结

计算机作为高技术领域,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创新正是其力量的源泉。创新型计算机人才也是我国目前发展所稀缺的人才,因此必须从小学计算机教学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从日常生活入手发掘计算机创新素材,为学生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穆小倩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土桥镇尹王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曹永.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

[2]俎荣宝.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

[3]王雅敏.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篇2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阻碍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到现阶段小学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办法。

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多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已经不能适用于现有的社会状况,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进行教育革新。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根据具体社会环境而改变,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产生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性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缺少一定的创新性教育,音乐学习是一门需要灵感创作的学科,因此,创新性在小学音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忽视创新性问题,老师大多照本宣科,只为学生传达书本中的知识,这样的情况限制了学生的音乐发展,在学生的音乐学习道路上有着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措施

针对上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到形影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音乐技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1.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性音乐技能

在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常常忽视了教学中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性的音乐技能。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音乐填词,创造出贴合生活的音乐,这样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音乐学习主体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学习的主体。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创新性教育,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发展平台。例如,在学习《雪绒花》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感受自然中的魅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充分的发展。

3.使用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创新能力

在现有科技发展的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不断改良,老师应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高端性以及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音乐的创新能力。例如,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童年》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秋千、操场等一系列歌曲中出现的意象,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从而发现音乐魅力,提高自身的音乐创新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教育。小学生处在刚刚进入校园的阶段,难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之中,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需要掌握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效率都能够达到最优点,同时创新性教育也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教育中的隔阂,帮助学生及时掌握音乐知识,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实践探索三种意义和四种习惯指导性

1.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创新意识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人的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语文学科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前语文学科培养创新意识的针对性:一是社会发展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才的人才,语文学科承担着其中重要的任务。二是面对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里的糟粕,后人也需创新精神。三是先前语文教育中的“一刀切”“模式化”也需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的创新意识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燃起创新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中的学生观,找准语文教学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转变的重要观念

2.1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著名教授叶澜曾指出:“今日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的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寓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教师应把生命的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2.2教师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教育者应视每一个学生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通过创新教育挖掘学生的的多种潜能。

教育者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现代教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明显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取各种知识模仿成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要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使教学活动方式科学、活动水平高、活动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全面充分发挥。

3.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

引导学生“好奇”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如教学《小桔灯》时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日常见到的灯多数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马上回答:“玻璃。”“你们见过用桔子皮做的灯吗?”“文中主人公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桔子灯?”同学们听了这几个问题觉得新鲜,于是产生了好奇。他们迅速专注的读开了课文,边读边找边划,读后展示讨论:“老师,当她家穷,天又黑,小女孩为了报答‘我’,于是临机一动拿桔子皮做了一盏灯,为作品中‘我’照明。”老师紧接着追问:“桔灯真能照亮‘我’回家的路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一定。”同学们争议起来,这时老师看见一位后进生自言自语说:“不管照亮多久,但总能给人一种依靠。”老师听见高兴极了,抓住这一点逼问:“这依靠是什么?”同学们争着发言:“亮光”“黑暗中的亮光”“希望”“光明”…….多么令人心奋呀!差生都思考了、参与了,看来好奇心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并能唤醒人的思维。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小桔灯”总能带来光明、希望。那么在作者心中是“小姑娘”重要还是“小桔灯”重要?同学们又开始讨论了:“小姑娘做的小桔灯,当然是人重要。”“小桔灯能在黑暗带来光明,灯重要。”这时一个尖子生举手说:“把小姑娘与桔子灯联系在一起思考,灯的作用正是小姑娘精神的化身。”答案找到了!同学们沉静在兴奋中,可见引导学生“好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只有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积极阅读、思考、探索,才能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发现课文的精华。因此激发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自觉的追寻、积极地探索,这也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4.由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引发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实践的主导者教师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增强语文教学的互动意识。可以体现在课堂的设计、教法等诸方面。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需要。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各种语文知识的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要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适时捕捉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发问、思考、讨论、探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学习,使其能创能新。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整理2篇)
  • 下一篇:趣味灯谜(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