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探险的好处(收集5篇)

时间: 2024-09-10 栏目:办公范文

探险的好处篇1

[关键词]探险旅游;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保障机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及消费能力的提高,并得益于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及休闲需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旅游细分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及以探险旅游为代表的特种旅游便应运而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这3种特殊旅游细分市场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关于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的学术著作以及论文问世,但是有关探险旅游的研究仍然处于启蒙状态。这是由于探险旅游一直被归入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的亚类中,未单独进行研究。直到近几年,探险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其他两种旅游形式,而探险旅游事故的频频发生,也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1探险旅游的界定

1.1概念

探险旅游(adventuretourism)是有人引导的商业旅游(guidedcommercialtour),它的主要吸引物是依托自然环境特征的、需要特殊体育或者类似设备支持的、令游客激动的室外活动(buckley,2006)。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把探险旅游定义为:发生在非同一般的、异国他乡的、遥远与荒野的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涉及一些非传统的交通与各种难度的活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探险旅游的外延已经扩大,不再是少数专业探险者们“勇敢者”的游戏,已经开始渐渐向大众旅游形式过渡,以登山探险旅游研究为例,贝蒂和胡德逊(beedie&simonhudson,2003)就认为在登山运动中,专业登山运动员和旅游者的界限已经慢慢模糊,这就使得探险旅游的研究具有更广泛性的意义。总体看来,西方学者对探险旅游的定义强调了冒险性、结果不确定性、环境性、个人自主参与性与商业性的特征。

1.2分类

探险旅游的复杂性以及多面性决定了其活动的多类型性。从探险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特殊要求,部分学者从活动所附属的地理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表1)。

另外,探险旅游活动也可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而分成“软探险”旅游和“硬探险”旅游(lipscombe,1995)。“硬探险”指旅游者愿意到偏僻的环境,挑战内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是自然真实的而不是人造的,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高危险性、高参与性,富有挑战性,并且对于参与者的身体条件有极高的要求(mallett,1992;peterson,1989;rubin,1989),包括登山,高空速降,洞穴探秘,跳伞运动以及潜水等;“软探险”旅游者相对而言是初学者,他们寻求一种被设计好的新奇活动。而这种活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兴奋感以及感情的抒发(lipscombe,1995)。因此“软探险”旅游在游客参与性程度上较被动,此类旅游包括丛林步行,徒步旅行,骑马,皮艇漂流等等。

2探险旅游的特点

2.1对刺激的追求

探险旅游对于旅游者的核心吸引力并不体现在风险本身,而是隐藏在风险后面的刺激感和不确定性。卡特(cater,2006)认为对风险的追求不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吸引力,不能简单地把风险理解为冒险的动机。研究显示,旅游者加入探险活动的首要动机是追求恐惧感和刺激感,而不是追求具体的冒险活动。最成功的探险旅游经营者是在能够降低实际风险程度的同时,把刺激感内化于其中(见图1)。

2.2对安全的保障

沃尔(walle,1999)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例,证明了在探险旅游活动中如果没有安全的保证,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游客通过环境冒险与自身能力的互相作用来获得一种挑战自然的探险体验。因此活动具有的危险程度与游客的体验水平以及技能有积极的关系(ewelt,1997,1989;ewert&hollenhorst,1994;martin&priest,1986)。但是危险程度与游客的体验水平决不是正比关系,当危险程度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那么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的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3探险旅游供需文献回顾

3.1探险旅游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对质有较高的要求等等。旅游者,更确切地说是“新旅游者”(poon,1993)希望从他们的假期中获得一定收益,比如说独一无二的经历。“新旅游者”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从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并获得一定的自我实现(swarbrooke,beard,leckie,pomfret,2003)。而探险旅游所涉及的极具参与性的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彻底逃脱日常生活的需要,并使其获得“最高体验”(maslow,1976)。

3.1.1选择探险旅游因素:内因+外因

两个方面的因素限制着旅游者对探险旅游的选择,一个内在因素,一个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即探险旅游者的动机,促使旅游者寻求可以带来满足的假期经历的内在需求。由于探险旅游的不同特性,参与者的动机也就各不相同。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可以发现探险旅游是为了实现较高层次的需求:自尊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大多数旅游者选择探险旅游是因为一系列不同的原因而不是一个。在美国的世界探险旅游展览会上,对178个展览商的调查报告指出“获得新的经历”、“自我成长”、“高兴与激情”是选择探险旅游的重要原因(sungetal.,1997)。外在因素,即探险旅游者外在条件,譬如年龄、能力、活动的类型等。探险旅游与大众旅游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危险性,导致对探险旅游者的年龄、能力、身体健康情况有一定的限制。而探险旅游的不同活动类型,又放宽了这个限制。

学者一贯认为探险旅游是年轻人的游戏,经济资讯机构(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2)有不同的观点,指出追求探险和激情的态度,才是探险旅游者的决定因素。约翰等学者(swarbrooke,beard,leekie,pomfret,2003)认同后者的观点,认为相较于年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旅游者参加探险旅游更有决定作用。但一旦决定选择探险旅游,年龄、能力与探险活动类型选择有紧密的关系(loverseed,1997)。更重要的是,旅游者的健康情况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卡特(cater,2000)指出,一些旅游经营者要求他们的顾客出示健康证明。

随着探险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经营者需要了解影响旅游者选择探险旅游的动机是什么,从而对其经营决策、营销推广有所帮助。探险旅游涉及面广,以及研究关注少都决定了在这方面的研究仍需要一段很长的路程。

3.1.2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者

对探险旅游者直观的认识是那些追求硬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而忽略了软探险旅游者。而探险软-硬系统更有助于增加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扩大旅游市场(swarbrooke,beard,leckie,pomfret,2003)。软探险旅游具有一定可知的、较低水平的危险,对旅游者的初始技能要求不高。而硬探险旅游者参与的活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其技能和以前的经历有较高的要求(hill,1995)。因此软性探险旅游能吸引更多数量的旅游者参与到探险旅游中来。这些观点在马勒和克里沃(muller&cleaver,2000)对“婴儿潮”的研究中得以体现,其研究结果显示在五年之内56%的旅游者参与过探险旅游,而其中的大部分是软探险旅游。

正如上文提到,不同个体选择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有不同的原因,如年龄、能力等。也致使有的旅游者认为是探险旅游的,其他一些人认为不是;有的认为是软性探险旅游,而在其他一些人眼中是硬性的(beard&wilson,2002)。因此,有些旅游者在探险旅游中得到满足,自我肯定,这种探险活动可能使另一些人恐慌,感到焦虑,这也就不能满足其初始的动机。随着旅游者动机的改变,以及在每次探险活动中经历的积累都可能使每个探险旅游者向高难度的探险旅游者类型转变(fluker&turner,2000)。

3.2探险旅游供给

随着需求的迅速发展,探险旅游产品供给也面临着一个发展更新趋势,一些作者把探险旅游产品的这一发展趋势作为其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较偏重于单独的旅游产品,如潜水旅游团队的结构(tabata,1992)、骆驼旅游(shackley,1996,1998)、登山活动的商品化(johnson&edwards,1994)、潜水活动的商品化(livet,1997)、观鲸旅游(davisetal.,1997)、鳄鱼旅游(rvan,1998)、海上探险旅游产品(cater,2000,jennings,2003)、美国的探险旅游产品的子类(sungetal.,2000)等。这些研究更关注某一次旅游的组成和某一个旅游团的结构。

后期的研究焦点开始以某个具体探险目的地为背景,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吉拉得(giard,1997)、布思(booth,2001)、戴维森(davidson,2002)、弗莱德曼(fredman,2003)、赫伯利(heberlein,2003)等学者分别对法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展开了实地研究。某种特色旅游产品项目也被置于一个更具体的背景下加以研究,例如:野生动植物旅游就曾被柯廷(curtin,2003)、舍科(sekhar,2003)、里德(reid,2004)、贝若(berrow,2003)等学者在新西兰、爱尔兰、东非等地加以研究。

随着旅游产品的综合化和多样化发展,学者们的视角也更为全球化和系统化,开普(cape,2003)从全球范围调研了潜水旅游的发展情况,陈(chelaetal.,2003)归纳了依据季节的预测方法,克劳蒂亚(cloutier,2003)从更宽泛的角度总结了探险旅游商业层面的一些问题等,此阶段的研究更具有可比性和广泛性。

4探险旅游安全管理

由于国外公共安全体系比较完善,国外学者对探险旅游的研究重点放在探险旅游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研究上,对探险旅游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比较欠缺,而国内文献多从保障机制方面人手,提出探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探险旅游预警系统、监控系统、救援系统和保险系统。

4.1风险评估研究

克利夫特等人(cliftetal.,1997)、维克斯和佩奇(wilks&page,2003)及佩奇(pageetal.,2005)通过对苏格兰的专题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探险旅游活动及事故数据的回顾,得出最危险的探险旅游活动是骑马、四轮越野车和雪上运动。对于活动研究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了登山、滑雪及潜水运动方面。

威廉(william,1999)回顾了北美的登山事故,马尔科姆(malcolm,2001)报告了新西兰库克山国家公园的登山伤亡率,穆萨等(musaetal.,2004)得出到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89%的游客会受到高原反应、呼吸疾病以及肠道感染的影响。

雪上运动事故也吸引了普遍的关注:艾特肯(aitkens,1990)、普劳尔等(pralletal.,1995)、古莱特等(gouletetal.,2000,2001)、哈格尔(hagel,2004)等学者不仅分析了雪上项目的基础数据,而且比较了滑雪与滑雪板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的伤害度,头盔和护腕的影响,以及技术及经验的作用。

特瑞维特等(trevettetal.,2001)、维克斯及戴维斯(wilks&davis,2000)分别统计了在奥克尼郡、昆士兰、美国及日本的潜水死亡率,泰勒等(tayloretal.,2003)概括的回顾了潜水类活动的伤亡情况。

新西兰作为一个探险旅游大国,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运用一系列一手或二手数据来评估确定探险旅游伤害的性质与程度,尤其是本特利(bentley)和佩奇(stephenj.page)等专家在对事故及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特利和佩奇(bentley&page,2001)研究了新西兰的探险旅游事故,在其中把旅游者的人生安全作为评价的一个新范例提出;本特利等学者(bentley,meyer,page,chalmers,2001)通过对新西兰健康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从1982-1996年的数据,分块讨论了在分析伤害问题时选取的变量因子,分别是事故发生地、事故种类、具体活动、住院天数、伤害程度、地理空间分布、事故年份及月份、年龄、性别,为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框架参考,最后总结出高风险的旅游项目通常为独立的,无引导的旅游,例如登山、滑雪、徒步远足等。骑马和脚踏车被认定为是商业探险旅游活动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项目,跌落是最经常的事故。而本特利、佩奇和基思(bentley,page&keith,2007)同样探究了探险活动中伤害赔偿的模式和趋势。通过对一个地区12个月来事故的归纳总结,发现总体趋势是单独行动的项目要比商业组织的项目发生事故概率大,如骑马、徒步行走、登山、冲浪等,滑索及喷气船项目要求赔偿的金额最多。在人员比例中,年轻男子受伤占了大部分,跌落也被反映为是最普遍的事故类型。两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彼此的观点。

本特利等学者(bentley,page&laird,2001)接连通过两篇文章,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从业者身上,通过对从业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问卷统计结果建立起一个从经营者角度对通常风险因素界定的框架。27项探险旅游项目被列入,其中被认定为具备最高风险的是雪地运动、蹦极以及骑马;而滑落成为伤害最主要因素。

佩奇等学者(page,bentley&walker,2005)用对比研究方法调查了新西兰和苏格兰探险旅游的安全体验。通过比较方法有助于帮助分析在不同地理范围下旅游发展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这种空间上的横向比较研究为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更普遍的意义。

本特利和佩奇(bentley&page,2007)对1996-2006年的7篇探讨新西兰探险旅游安全问题的文献进行了一个综合比较归纳,包括列表对比了各文章中所用到的一二手数据来源、探险旅游伤害问题程度、不同种探险活动的风险排序、探险旅游安全问题风险因素排序、综合建立起了一个概念化的模型。

4.2保障机制研究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这是旅游界公认的管理底线。旅游安全对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不可逃避的话题。探险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细分市场,由它的特性(绝对安全、绝对惊险)决定了安全是其首要问题。因此从安全预警、安全监控、探险旅游救援、探险旅游保险以及探险旅游法规和教育培训6个方面对探险旅游保障机制的研究是探险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相关文献着重从游客、组织及探险旅游管理部门管理的角度切入探求保障体制的建立。

4.2.1游客角度的研究

旅游者个人因素是探险旅游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冯麟茜,2007),由于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个人原因,不按规范操作行事、卖弄炫耀、不按照统一的步骤,安全意识不足、过分自信和无经验导致事故发生占到多数(侯国林,2005;张进福,2006)。刘德谦(2006)就近几年的沙漠探险指出现阶段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较弱,未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与常规性的探险旅游相比,旅游者需要从技术、体能以及心理都要做好准备(ewert,1997、1989;martin&priest,1986;hall&weiler,1992;马洪曼,2007)。针对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对旅游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洞穴探险旅游与漂流旅游(李海东、保继刚,1995;张瑁、林刚,2004;王仁庆,2005)。因此对游客的管理是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4.2.2组织角度的研究

目前组织探险旅游主要通过3种途径:个人、网络、俱乐部,因此组织程度低,是我国探险旅游最明显的特征。探险旅游的管理由于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这是较难保障的。旅游组织起到关键作用。而在3种组织方式中,一些较大的俱乐部也承担着探险设备的供应,设备因素在探险旅游风险因子也占有较大比重(王小利、张树夫,2006)。组织要加强旅游者安全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并理解探险旅游的危险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合参与的项目。出发前制定计划,加强对旅游者体能和心理训练(冯麟茜,2007)。由于探险旅游刚刚兴起,从探险旅游发起组织、旅游景区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旅游景区中,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办法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新开发的旅游区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一些旅游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安全保卫的机构,旅游安全设施及管理的滞后,是引发安全事故最大的隐患(侯国林,2005;赵怀琼、王明贤,2006)。组织在探险旅游的救援中也起到了作用。冯麟茜(2007)指出,应建立民间和政府“合作”的救援组织。研究者也指出大多数时候“向导”代表探险旅游发起组织对探险旅游队员进行管理,考虑探险旅游的特殊性,向导不仅要具有普通导游的素质,还应能与参与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设置救援队伍,保证第一时间救援、突发事件准备、保持器械良好运行、危险预报和信息传递的通畅顺利等(侯国林,2005;冯麟茜,2007)。

4.2.3探险旅游管理部门角度的研究

旅游管理部门应协同探险旅游组织或督促探险旅游组织做好安全预警。探险旅游涉及面广及诸多复杂因素,所以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好安全预警,政府首要做的就是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等级评定(bentley、meyer、page、chalmers,2000;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吴普,2007;bentley、page,2007)。探险旅游安全事故的特殊性、紧迫性及其影响的重大性,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探险旅游救援系统,有很多伤亡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加强高科技在探险旅游游安全救援体系中的应用,使得探险旅游安全救援成为保障探险旅游活动正常进行和维护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郭零兵,2005)。探险旅游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作探险旅游的救援工作。但是救援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性,以及救援过程中的高成本,导致最终的救援行动迟缓甚至不及时(肖爱莲,2001;冯麟茜,2007)。买保险,这是多数人会想到的转嫁风险和责任的方法。国外的保险公司对滑雪、水上、空中等高风险运动设有“特种保险”(王卫平,1997)。卡伦德和佩奇(callander&page,2003)以新西兰探险旅游活动的安全和管理为着眼点,调查了发展中旅游法律支撑框架,讨论了经营者与旅游事故的责任关系,倡导安全经营和规范立法。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保险制度是旅游赔偿中最符合帕累托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方式。借鉴国外探险旅游成功的例子,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从系统的探险旅游保障体系来看,在探险旅游开始前政府或旅游管理部门就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使危险隐患被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等到有重大危险事件发生了,再去针对事件做出政策。马红漫(2007),冯麟茜(2007),刘德谦(2006),郑晋鸣(2006),王小利、张树夫(2007)等提出了建立探险旅游申报制度、类似“领队”或导游的资格认证制度、责任认定制度、保险制度等制度。

5以往研究的局限及可创新之处

(1)迄今为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甚,大部分研究以此两地为例,表明这两地的探险旅游现状及研究在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对于世界不发达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分析很少。

(2)国外研究以实证研究居多,通常以某地某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为例,研究方法为数据收集法、访谈法及在某一时期对某特定旅游群体进行追踪调查研究,概念性研究相比国内较多,但是还未出现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探险旅游安全管理模型,研究多停留在点上。定量分析上,只有一些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缺乏深度定量模型。如何进一步挖掘国外实证与定量研究对我国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的实践指导意义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在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从各角度层面列举了系统的评估因子指标,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但其中的不足在于文章基本是在一个大的探险旅游背景下讨论各种类别探险旅游活动的风险性排序与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但是缺少对同一类型旅游活动的风险性等级评价(如登山探险旅游风险级别判定),可以进一步细化以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指导性意见。目前国内对探险活动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方法不一,缺乏权威性,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创新之处。

探险的好处篇2

1、探险,不需要一定得胜利,只需要一定的价值,成也英雄,败也英雄,这,才是探险真正的意义。

2、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遇到传说中的蛇,大概是冬眠了吧,这使探险变得既不“惊”又不“险”。

3、船继续前进,洞的深处,出现了微弱的光线,无数庞然大物忽隐忽现。当船靠近时,我们俩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是许多形象逼真的恐龙。若不仔细看,还真要吓一跳。

4、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我对探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英国的探险家斯克特和他的队员们第二个到达南极,在归途中全部遇难;中国登山队王富洲等四名队员在1960年成功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探险绝不是一种激情的释放,更不是一时幼稚的冲动。探险,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5、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许多的秘密。探险家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6、探险需要永不言弃的信念。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辽阔的天空、巍峨的高山、浩瀚的大海……但地球上还有许多我们人类不曾涉足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作为探险家,必须敢于用自己对探险的热情和勇气去挑战自然、挑战困境,无论这条路上有多少荆棘。执着的信念会让我们的探险换来硕果!

7、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的每一点成果都是勇于探索的结果。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探索?”驾驶宇宙飞船去考察月球、火星与木星,这是探索;攻克一道难题,学会做一件自己不会做的事,这也叫探索。当然,探索需要智慧,但是,更不可缺的是勇气。当你遇到一道难题时,你胆怯了,退却了,你失去了探索的勇气,那么一定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8、在进行探险的时候,一些难以想象的环境因素会随之出现,这些难题是在探险前无法想到和预计的,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的参考方法和处理方案了。探险者必须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怨无悔的付出才能克服困难的!

9、人类因探险而富强,生活因探险而美丽。拥有一份勇于探险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世界需要探险,生活需要探险,发展需要探险,只有探险才有创新!

10、丛林穿越,崖降,溯溪,溪降这一路,深山幽谷,溪水涔涔,基本保持原生态,自然风光是原始质朴的美。虽然已经被开辟为旅游线路,所幸人为因素算来不多,不显,就是在陡峻之处加了防护的铁链及助力的钢管。漂流艇出发前,教官嘱咐我们要爱护万泉河,保护生态。心里有记着,但玩得高兴也有忘乎所以的时候……

11、此次探险之旅途径的“邓小山道”是圭峰山通向云峰山的捷径。“邓小山道”是邓家后人拜祭先人墓地时开出来的一条向山下走的羊肠小道,因起点处立着刻有“邓山”的石碑而得名。小道所经之地有真正的原始森林的味道,浓荫蔽日,厚厚的落叶和杂草、灌木覆盖着山体,枯死的大树东倒西歪地横卧在路上或两旁,平添了几分岁月的苍桑。

12、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赞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都在赞颂英勇的使者郑和;都在赞颂勇敢的冒险者鲁滨孙,都在赞颂伟大的徐霞客、王雨生。而他们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正是探险。全世界的人都为着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探险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那么这些难道是人类愚昧无知的表现吗?

13、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迷人魅力的巨大宝库,人类以其坚强的信念和巨大的意志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去探索、解开并诠释着自然的种种奥秘,而探险家就是人类探索过程中杰出的代表。哥伦布、麦哲伦、徐霞客,阿姆斯特朗、加加林等,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顽强毅志、以及与自然做斗争的乐观精神和了解自然的坚定信念。

14、水流加快了,一个急转弯,我们便来到“猿人世界”,在茂密的森林中,能看见人类的祖先活灵活现的身影。它们有的坐在草地上,围着一个圆东西看着,有的吊在树上嬉戏,还有几个在水边洗脸洗脚。

15、探险需要永不枯竭的力量。任何一项探险活动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完成的,他可能耗费探险家一年、两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有很多时候,我们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由于时间或者空间因素的影响,我们却始终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这时,我们必须用耐心、信心、热心去鼓励自己,积蓄出向前奋进的力量,一直向前,向前……

16、探险需要无私的精神。探险为了什么?探险是为全人类的未来去努力、去探索。这项活动,富于挑战性、刺激性,又极具危险性。通过探险,可以证明我们的意志力、信心,但一旦计划不够周密,出现疏漏,就有牺牲的危险。作为探险家,必须具备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样,他们才不会在死神面前低头,才能在危难时刻勇往直前,才有可能开发出更多更有用的地球资源,为全人类服务。

17、船随着水流的速度向前冲,突然,船拐了个弯,进入一个漆黑的山洞,里面伸手不见五指,还时而响起恐怖的蝙蝠叫声。

18、任何探险,不论是小是大,只要有心做下去,都会是一件了不起、有意义的事,因为一个人同不可战胜的厄运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因为他曾经奋斗过,并且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即使是失败了也是值得赞扬的!

探险的好处篇3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按照阿拉善××××旅行社的安排,由我带大家到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沙漠探险旅游地——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区去旅游观光。我叫巴雅尔。巴雅尔,蒙古语意为“喜悦”。是的,今天由我给大家作沙漠之旅的导游,定会让大家收获惊人的喜悦。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额济纳旗东部一带。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总面积为4.7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三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

这里海拔一般在1200-1600米之间。作为沙漠世界最高峰,必鲁图沙峰海拔高度为1617米,相对高度500米,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最高沙峰绝对高度高出70多米,号称“金字塔沙山”。巴丹吉林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约占83%。沙漠边缘为沙丘相连的沙丘链地形,起伏较低,对比高差25-50米;沙漠中心为复合型沙山,相对高度为200-500米,堪称世界“沙丘之王”和沙丘相对高度之最。这里还有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的鸣沙山,发出的响声犹如牛吼机鸣,声传数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沙山间有洼地、盐湖,但面积都很小,周围绿洲上生长海韭菜、芨芨草等,为主要牧场。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为巴丹吉林沙漠之“五绝”。

两年前,在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开展的探险旅游网络调查活动中,由阿拉善盟旅游部门推荐上报的巴丹吉林沙漠被首批确定为沙漠探险旅游地之一。这次活动,旨在引导探险旅游活动规范化发展,以保障广大探险游客的安全。国内探险游被分为山岳探险、沙漠探险、峡谷(洞穴)探险、漂流(潜水)探险和高原探险五大部分。全国共确定17个探险旅游地(或项目),其中内蒙古有2处,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另1处是库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绝对优势高居中国沙漠探险旅游地之首。朋友们,让我们在这最具神奇色彩的大漠深处享受沙漠探险、瀚海观光的乐趣吧。

探险的好处篇4

邂逅老哥,探险双侠并肩行

鼹鼠先生真名周威,是一位29岁的工程师。年龄虽然不大,在探险玩家的圈子里,却早已鼎鼎有名。十年洞穴探险经历,这位资深探险人在很多户外论坛被80后们所崇拜。

2000年年底,机缘所致,正在上大学的鼹鼠在同学家结识了一位老哥。听同学的父亲讲,这位冯老哥是洞穴探险高手、了不得的奇人。鼹鼠原本就对这些危险刺激的户外活动有着浓厚兴趣,因此向高人由衷地表达敬佩,表示期望能拜老哥为师,追随其后,体验探险,态度极其虔诚。对于他的请求,冯老哥避而不答。之后,鼹鼠再次联系老哥,可是,无论他怎么说,老哥就是不同意。原来,这位冯大侠自幼在山区长大,30多年的洞穴探险经验告诉他,探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人不宜。所以这么多年他始终是洞穴独行侠。奈何鼹鼠诚意相求,还拿出自己添置的专业设备给老哥看,对于户外探险的经验能说个一二三,意思是,你看,我都作好准备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最终,鼹鼠的诚意打动了冯老哥。冯老哥帮他补充了设备,交流了一些洞穴探险的理论经验,他们的并肩进山之盟就此达成。自2001年开始,在京郊的山上,在河北山区,经常看到他们哥俩儿一起行走的身影。

对于探险家来说,哪里有挑战就去哪里。洞穴探险走的都是少有人到,或者从未有人敢去的深山野洞。找洞,是一件很耗时的事,因此,他们经常到山村打听,哪有无人敢去的山洞,这经常会招致人们的不解。山民疑惑地问:“你们是地质勘探队的吗?”最初的几次,鼹鼠说不是,我们就喜欢钻洞探险。一位大妈上下看了他们好几眼,忽然转身踱着小脚一路小跑,惶恐如遇见日本鬼子进村一般,嘴里还小声嘀咕着:“黑咕隆咚怪吓人的,钻山洞干啥呀?真倒霉,这俩人儿有病。”愣是把老太太给吓跑了!索性从那以后,这两位就顺着人们的话茬儿,“对,我们是勘探队的!”

冯老哥非常厉害,不愧是攀岩探洞越野的高手,鼹鼠锐气持重,20多岁的年龄差距,两个性情接近、情趣相投的人成为最佳搭档。几年过去了,他们一起走过一个个人们不敢涉足的未知洞穴,穿过一个个传说中的神秘、恐怖洞穴,他们内心充满成就感。他们制作战队标牌,贴在走过的山洞洞口岩石上,上面刻着“鼹鼠战队”四个大字,左上角印着斧头和铁锹,上面还有他们两人的名字。鼹鼠战队的口号赫然在目:“我们的脚步踏破这千年的寂静,我们的气息荡起这万年的尘埃!”他们的梦想:凡是所到无人踏足的地方,都会粘贴上此标牌,愿标牌与岩石同在!他们告诉人们,这里我们已经走过,这里已被我们征服!

经历生死考验,征服再征服

寻洞是个辛苦的过程,很多时候洞口不明显,可能只有井盖大小,如果在山上,被灌木、树丛覆盖,更是难以发现。鼹鼠先生经常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找到一个传说中的洞口,这中间他们要无数次询问当地村民,无数次地攀爬山岩。探险遇险,是探险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在一次攀爬山岩的过程中,鼹鼠先生和他的搭档经历了他们人生中的生死一线。

2006年初冬,一个气压非常低的周六,两位大侠经历数月(每逢周末前往)在河北山区寻找,终于与当地人确认了洞穴大概位置。两人兴奋至极,再次进山寻洞。洞穴在半山腰,要攀上三个岩壁台阶,这是他们已经攀爬多次的地方,因为几个月来对这个地方太熟悉了,一时轻敌,保护设施都没有做。老哥攀过第二个台阶的时候,在下面攀爬的鼹鼠觉得一堆石头从上面掉下来,他一抬头,眼前是惊恐的一幕:老哥攀着的岩石意外松动!在下面岩上的鼹鼠眼瞅着老哥从身边像树叶一样无声地落下,却无法施救!一切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

老哥被一个台阶接住,弹动一下,继续往下跌出了鼹鼠的视线,最后听见他“咚”地一声掉在地上,之后一片寂静。鼹鼠心一沉:完了!几秒钟后,听见老哥在地上痛苦地嚎叫,鼹鼠当时简直是绝望之中的惊喜。他忙往下走,好半天才下来,跑过去一看,老哥一滴血没出,这是从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处掉下来啊!鼹鼠预感不好。他拿出绳子把老哥拴在一棵树上,防止他抵抗不了疼痛自己跳下去,然后下山找来村民,就地伐木做了个担架,拿绳子把老哥捆在担架上运下山。一路上老哥无数次昏死又醒来,醒来又昏去。经医生检查发现,老哥折了八根肋骨,有一个肋骨已经插到肺里,心脏被折了的肋骨挤到胸腔中间。医生说,生命垂危,凶多吉少。

令人惊奇的是,老哥在医院躺了近半年,竟然奇迹般地捡回一条命!这段时间,鼹鼠先生没有搭档了。探险的搭档不同其他,必须两个人要非常信任,非常默契。搭档遇险,而且亲历了近在咫尺的危险,鼹鼠战队的生活似乎已经画上了句号。热爱探险的网友发现:鼹鼠战队好像在群山深谷之中,永远销声匿迹了……

两年后的一天,鼹鼠接到老哥的电话。老哥问:“这周末有事吗?”鼹鼠说:“怎么?”老哥说:“咱们找那洞去,找当年差点害死我的那洞去!必须得找着,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在那一瞬间,鼹鼠忽然觉得自己又“活”了,沉寂两年,无数次梦见那个让老哥险些丧生的山岩,其实,他也始终在等待拉起搭档那一只恢复强健的手!鼹鼠兴奋异常,毫不犹豫地说:“周末我们开拔!”

两年后再重回旧地时,老哥已49岁,再次看着老哥往上走,鼹鼠心中万般滋味,他说:“老哥,你要是害怕,咱就放弃。”老哥仰头往山上看了两眼,坚定地说:“我不放弃,不能征服它,老哥就一辈子趴下了!今儿必须把它给拿下!”这天,他们终于攀上山腰,深入洞穴一探究竟,完成了两年多以来的心愿,他们激动得两双手紧紧相握。尽管洞中景色不尽如人意,但这次生死考验成为鼹鼠人生中的又一笔财富。

鼹鼠战队又回来了,他们的口号依然是:我们的脚步踏破这千年的寂静,我们的气息荡起这万年的尘埃!

穿过未知神秘,探索再探索

鼹鼠和搭档进入到洞内的世界,同样历尽艰险。洞穴探险是个技术活儿,洞穴探险者们把洞分成厅、大厅,然后就是廊,走廊,还有支洞。洞里很少有能直起身行走的地儿,能够弯着腰前进已是轻松之旅,有的地方需要长时间攀爬,腰都弓不起来,只能匍匐。还有时洞穴如同井盖似的,直上直下。必须装备齐全,戴上头灯,打开手电,洞里是绝对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没有光源的话,即便两个人脸挨着脸也看不见对方。独自一人进洞时,这种幽闭恐惧感,一般人都无法承受。

曾经,在京郊房山,有一处未名洞穴,当地人叫它蝙蝠洞,从来没人敢涉足。传说曾经有个女人往洞里扔了块石子,没出一年,这个女人就疯了!经历过惊悚、险境的鼹鼠和老哥心里知道,洞穴和女人疯掉没有任何联系,反而传说的神秘、恐怖,让鼹鼠战队这两位大侠兴趣更浓。他们偏向虎山行,一定要进去一探究竟,揭开洞穴之谜,让人们从迷信中解脱。这个洞很深很深,第一次进的时候,老哥和鼹鼠一前一后,幽深黑暗处总是让人有种种恐怖片的联想。那是个很大的石花洞,中间有大概足球场那么大的厅,洞纵深700米左右,有100米需要爬着进入,大概需要20分钟。

鼹鼠先生跪在地上往前走的时候,忽然,他看见对面有一双绿莹莹的眼睛!原来他的头灯碰巧整个儿照在那个“绿莹莹的眼睛”的脸上,它个头儿如大黑背狗,一只大狍子!鼹鼠先生冷不丁一惊,本能地想闪身,却忘了此洞狭窄,没有闪身的机会,一下子磕了后脑勺,满眼冒金星。等他再缓过神来,狍子早已吓跑了。蝙蝠洞里是千万只蝙蝠的王国,蝙蝠冬天冬眠,都挂在那儿,拿灯一照,顶上全是蝙蝠。夏天进洞若是惊动了一只,万只齐飞,噼里啪啦往身上撞,只能护着脸往那儿一蹲,等它们飞过去,衣服被剐破,身上被划伤。

探险的好处篇5

探险游独特的诱惑力,一方面,是源于它的新鲜、刺激、斗智、练勇。人们赤手接触那浩瀚的大自然力量,会对心灵产生震撼;领略不同的文化背景,能给人带来启发。如此,使得每一次探险旅行都更亲近当地文化,每一条旅行路线都有极强的差异性,并且人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挑战自身的极限,开发、重新认识自己的潜能与潜质。

另一方面,在于它让人卸下心防,放松自我。探险游一般都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身处无边无际的沙漠,没有电话、电视,连手机都没有信号,在完全与外界隔绝,没有任何娱乐生活的探险环境中,亲情与友情就成了唯一的消费品。游客之间往往会打破隔阂,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分享喜怒哀乐。很多穿越过沙漠的人最后都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在商业社会里人们只重视利益关系下少见的。

当然,探险游的本质也是旅游,是为了更好愉悦身心,而不是给自己造成伤害。在探险旅游活动中如果没有安全的保证,上面所说的这些诱惑力是不能成立的。那种一味追求另类刺激,无视恶劣自然环境,把旅游“”当成旅游景区的旅游方式,是不可取的。相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最显著的特点。

本期,我们用专题的形式向你推荐生态探险游,带你去探索那些奇珍异卉,神秘境地。希望这里介绍的每一种探险旅行,都能给你焕然一新的感受。

以往只有科考人员才能抵达的南极和北极,正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近年来,经过旅游机构的精心设计,通过邮轮这种旅行方式,成功推出了极地旅游线路,使之成为普通游客也可以参与、安全系数很高的旅游产品。壮丽的冰川、独特的极地气候、一路的好运和精彩的动物世界……我们的特约撰稿人徐征泽,就与大家分享了他到北极探险的故事。

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在夜晚看动物的旅游项目,因为晚上温度较低,很多哺乳动物会外出觅食,更多夜行性动物会出来活动,虽然四周漆黑一片,但是树林里却十分热闹。在马来西亚沙巴雨林探秘过程中,摄影师Jerry连续两晚在Sukau自然保护区参加夜晚游船项目看自然环境,寻找动物活动,那是一幅幅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精彩画面。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英美文化概论(收集3篇)
  • 下一篇:简单大学生团员自我评价(收集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