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杭州;入境旅游市场;韩国游客;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80-03
引言
“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杭州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杭州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入境旅游发展异常迅速。2008年和2009年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杭州市入境旅游人数仍实现了6.1%和4.1%的增长,但是增幅比2007年明显下降,杭州市入境旅游市场也受到了金融危机一定的冲击。
韩国经济发达,与我国文化渊源深厚,近年来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日益频繁,韩国客源市场历来是杭州入境旅游市场中重要的客源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来杭韩国游客数量增长速度惊人,只是在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有所下降。从2005年开始至2008年四年间,韩国均为杭州最大的客源市场。2008年开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经济发展陷入低迷,国民消费能力有所下降,至2009年,来杭游客比2008年下降4.1%,为41.89万人,同时韩国也让出了近年来杭州入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市场的位置,被台湾超越,退居次席。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弱,韩国经济呈现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韩国游客出游欲望必然又将增强,进一步地巩固和扩大韩国客源市场对稳定杭州入境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韩国客源市场的营销工作,开发适合韩国游客的旅游项目,吸引韩国游客来杭旅游,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笔者参与了2009年杭州市入境旅游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实地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数据。从中我们选取了韩国游客的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对韩国游客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满意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一、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抽样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2009年12月5日。
调查地点:灵隐寺、花港观鱼、西湖湖滨等杭州市主要旅游景区,杭州市萧山国际机场和杭州市区高星级宾馆。
调查对象:在杭停留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韩国游客。
调查方式:调查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的方式。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员根据旅游团人数来选定样本。10人以内团选出一位受访者;11―20人团选出两名受访者;21人以上团选出三至五名受访者。
调查实施结果:对韩国游客的调查共发放650份韩语问卷,回收617份,有效率为94.9%。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游客人口学特征
1.性别
本次受访韩国游客男性为42.8%,女性为57.2%,比例基本接近1:1。
2.年龄
受访的韩国游客年龄分布上,45―64岁年龄段游客最多,为53.2%,占到了一半以上,其次为25―44岁的中青年阶层,比例为27.7%,可以发现,来杭州的韩国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比例相对偏小。
3.受教育程度
来杭韩国游客学历为本科的最多,比例为37.8%,其次为专科23.5%,再次为中学22.2%,研究生学历游客占比最小,为13.6%。一般而言,学历越高,其出游的欲望越强烈,2009年来杭的高学历的韩国游客(本科及以上)占比超过了一半。
4.职业
不同职业的游客在选择旅游项目、进行旅游花费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受访游客职业分布上,最多的家庭主妇,比例为20.1%,其次是政府职员(16.1%)、公司职员(15.6%)、专业技术人员(13.3%)和商务人员(12.5%)等。
5.家庭年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决定了游客的旅游花费能力,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收入水平在30000美元以下的只有35.5%,超高收入者(100000美元以上)也占到了9.9%,总体来看,来杭韩国游客收入水平较高。
(二)游客旅游行为特征
1.了解杭州的途径
韩国游客了解杭州的最主要途径是旅行社,比例为44.4%,其次是电视节目,比例为9.7%,再次是报刊,比例为9.5%,以前来过、亲友推荐和互联网比例分别为8.2%、7.2%、7.2%。
2.旅行目的
韩国游客来杭的主要旅行目的为观光,达到了93.1%,其次为商务,但仅为2.6%,其他类的度假、会议、探亲访友、节庆活动等比例极小。
3.出游方式
韩国游客来杭方式方面参加旅行团的最多,为44.1%,,其次为家庭自助游以及和朋友自助游,比例分别为21.7%和21.2%,公司组织出游和一人自助游最少。说明来杭的韩国游客集体意识较强,更加偏好集体出游。
4.逗留时间
此次调查中,76.8%的韩国游客在杭州过夜,23.2%的游客没有过夜,具体逗留天数如上表所示。计算韩国游客停留天数的MEAN值,发现2009年来杭韩国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2.08天,与杭州统计的平均停留天数2.9天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抽样调查在景区的过于集中有关,另一方面韩国游客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停留时间较短。
5.来杭次数
绝大多数韩国游客都是第一次来杭州,比例为80.3%,第二次来杭的为14.1%,来过3次及以上的比例相对较少,只有5.6%。说明2009年重复来杭的韩国游客比例较低。
6.旅游项目参与度和偏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对旅游项目的参与度以及偏好程度,我们在问卷中将杭州主要的旅游项目进行总结归类,分列如表10。
从上表可以看出,韩国游客在杭州参与度最高的五个旅游项目依次为:西湖游船观光(95.3%)、巴士观光(58.2%)、观赏文化演出(35.7%)、访问文化景点和博物馆(32.3%)、品尝杭州美食(27.6%)。韩国游客最喜爱的前五个旅游项目与参与程度最高的五个项目完全一致,比例分别为74.2%、31.4%、23.0%、18.8%、13.9%。从旅游项目的参与和偏好上来看,最吸引韩国游客依然是观光类旅游项目,其次为文化类旅游项目。
7.旅游消费券了解和使用状况
发放旅游消费券是杭州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杭州市还专门组织团队前往韩国促销,发放旅游消费券。但是调研的结果显示,关于旅游消费券的了解程度,受访的韩国游客中,只有31.4%游客听说过杭州旅游消费券,而关于此次旅游是否会使用旅游消费券,仅有11.6%的游客表示会使用,88.4%的游客表示不会使用。
(三)游客旅游满意度
调查韩国游客对杭州的旅游满意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杭州旅游服务水平的评价,二是对杭州旅游服务设施的评价,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分别用5分到1分来代表“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计算韩国游客各项满意度的MEAN值,结果如下:
韩国游客对杭州旅游服务水平的评价分为:住宿设施服务(3.69)、餐饮服务(3.48)、交通服务(3.47)、景区服务(3.54)、文化娱乐服务(3.38)、购物服务(3.37)、导游服务(4.19)和综合评价(3.63)。
韩国游客对杭州旅游服务设施的评价为住宿设施(3.58)、餐饮设施(3.42)、交通设施(3.39)、旅游景区(3.72)、文化娱乐场所(3.41)、购物场所(3.35)、厕所(2.94)、综合评价(3.43)。
总体而言,来杭韩国游客的满意度值偏低,各项评分中只有导游服务一项超过了4分,其余都是介于“一般”(3分)和“好”(4分)之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游客对厕所的评价分只有2.94分。
三、稳定和开拓来杭韩国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的2009年来杭韩国游客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及满意度,我们认为稳定和拓展来杭韩国客源市场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加强市场细分工作,重点拓展弱势市场
分析来杭韩国游客的人口学特征发现,来杭韩国游客中老年比例较大,年轻人比例偏低,来杭韩国游客学历和收入水平整体较高,职业分布上排序为家庭主妇、政府职员、公司职员、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以及工人比例较小;应该说来杭韩国游客结构上整体情况良好,但仍有改善的空间。杭州应当加强市场细分工作,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特征开展专门性的营销活动,重点拓展韩国年轻人市场、学生市场以及退休人员市场等目前相对弱势的市场,使来杭韩国游客结构更加趋于多元化和均衡化。
2.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近年来,杭州市委和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多次专门组织团队去韩国各大城市进行宣传促销活动。2009年5月,由杭州17家旅游企业组成的杭州旅游促销团奔赴韩国,先后在韩国釜山、首尔举行推介会,发放旅游消费券,与韩国旅行社签订多份合作协议,应该说杭州在对韩宣传促销工作上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调研结果分析显示,韩国游客了解杭州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旅行社,比例达到了44.4%,而通过电视、广告、报刊和互联网等多媒体途径了解杭州的韩国游客比例非常小,尤其是网络宣传工作投入不够,通过互联网途径了解杭州的韩国游客比例仅为7.2%,缺乏相应宣传杭州旅游的韩语板块,不利于韩国游客网上搜集信息。作为杭州应对金融危机重要举措的旅游消费券,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游客了解程度非常低,且只有极少数人表示会使用杭州旅游消费券。因此,杭州在宣传工作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要继续着眼于通过旅行社来宣传杭州,更要加强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多媒体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制作电视宣传短片、加大杭州在韩国的旅游广告投入,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营销手段来扩大杭州在韩国游客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增强杭州与韩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商务游客的比重
对来杭游客的旅游目的分析发现,来杭游客旅游目的90%以上都为观光,商务会议比例仅为3.5%。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与韩国的经济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来我国的韩国游客商务游客比例越来越高,2009年来我国的韩国游客商务会议比例为35.2%,观光目的的仅为40.7%,说明杭州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在吸引韩国商务游客上能力偏弱。以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方式一般旅游花费偏低,而且停留时间较短,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商务游客一般层次较高,旅游花费和停留时间也较长。韩国游客2009年逗留时间与杭州入境游客逗留时间均值相差较大,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韩国游客以观光为主要旅游目的。因此,杭州需要增强与韩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商贸领域的友好往来,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韩国企业前来投资,努力扩大来杭韩国商务游客的比重,促进市场的均衡发展。
4.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开发适合韩国游客的文化类旅游产品
中韩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韩国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都与我国极为相似,文化上中韩两国的同根性使得韩国游客天生对我国文化旅游类产品有一种亲切感。尽管来杭韩国游客90%以上为观光目的,但观赏文化演出、访问文化景点仍然是韩国游客参与度和喜爱度非常高的旅游项目,仅次于西湖游船和巴士观光两个旅游项目。现实的情况是,杭州观光类旅游产品十分成熟,而优质的文化类旅游产品比较缺乏,韩国游客对杭州文化娱乐服务水平和设施满意度也只有3.38和3.42,分值较低。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从早期的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到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历史文化悠久,积淀深厚,有许多值得深度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一是要结合杭州文化特色,做好做精现有文化旅游产品,提高韩国游客对当前文化旅游产品的满意度;二是要适当调整旅游产品的结构,针对韩国游客特点开发一批精品的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旅游产品比例,这样既可以丰富杭州旅游产品的结构类型,又可以通过文化类产品吸引更多韩国游客前来杭州,对拓展来杭韩国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5.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而且杭州市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旅游设施投入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就韩国游客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而言,杭州的旅游设施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各项分值除了导游服务外,其他都是介于“一般”和“好”之间,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尤其是交通和厕所两项分值很低。韩国人爱干净、讲究卫生,对旅游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一个城市的旅游环境给他们留下了“脏乱差”的印象,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其旅游形象,降低重游率。杭州应当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打造优质舒适的旅游环境,针对交通、厕所设施和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整治和改进。杭州韩语导游服务较好,导游服务是韩国游客评价分值最高的一项,说明杭州在韩语导游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要注重韩语导游队伍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保持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总之,稳定开拓韩国入境市场对于杭州入境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2009年杭州入境旅游市场调研所获得的韩国游客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稳定和拓展来杭韩国游客的对策建议,对杭州旅游发展韩国入境旅游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由于数据来源仅限于2009年一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更加深入的研究有赖于今后随数据的积累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09年1―12月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按目的分).省略ta.省略/html/2010-1/2010-1-19-10-52-93858.html.
[2]杭州市旅游委员会.2009杭州旅游概览[M].杭州:杭州云鼎广告有限公司,2009:27-38
[3]胡仁霞,李坤.保持和扩大韩国旅华客源市场思路与对策分析[J].人口学刊,2009,(5):23-26.
[4]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凯丽,马耀峰,张佑印.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特征及偏好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268-272..
[6]王兴斌.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武汉市;拓展训练;拓展旅游
中图分类号:C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59-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
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二、武汉市拓展训练情况
拓展训练风靡一时,随之也成就了一批户外拓展公司。要说拓展的开山鼻祖,还是要算北京的人众人公司,一年五六千万的销售额是无人能比的。武汉的拓展训练的市场真可谓是鱼龙混杂,一两个教练就可以开个公司,三五个学生就开始接团,结果是市场做得乱七八糟。
当然武汉的市场上也有几家做得不错的,所谓不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只能说给有特长,各有千秋。要谈到户外运动那当然是野山最有特色,公司成立比较早,有一批很有经验的教练,还有些不错的。比如穿山豹、指南针、天龙等要说做拓展训练比较专业那应该是拓普拓展公司,他的老板好像是原来人众人的高级培训师,做培训有一套,还有如,金诚、碧程、桑尼也还不错。还有就是做价格,做量的公司,比如睿力、长征7号等,特点是价格低,质量、品质就不谈了。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就是做学生市场的,做得比较大就是红星基地,一年可以过10万人,再就是长征7号,一年也有不少的人数。基本上武汉80%的市场被这20%的公司瓜分,再往后的近80多家公司估计也就占了这个市场20%的份额不值得一一列举。
三、武汉拓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1.具备发展拓展旅游的优势。(1)客源的场优势。武汉人口已超900万,企事业单位众多。大专院校数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本科院校30多所,如包括专科学校,则共有86所左右。(2)资源潜力大。武汉近郊及周边地区风景地多,可供开发的基地多。黄陂、新洲、东西湖、蔡甸、江夏等地开发了不少以山、湖、野为特色的度假观光地,做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3)旅游行业成熟。武汉有成熟的旅游行业支持和成熟的旅游环境氛围,特别是旅行社可以成为营销的主要渠道。
2.武汉拓展旅游的发展问题。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现有的拓展训练仅仅只是单纯的训练,没有办成旅游业的模式。从营销渠道看,没有很好地与旅行社结合;从横向联系看,都是单兵作战,缺少配合。
武汉发展拓展旅游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1)缺乏宣传。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不知道这种旅游形式或者知之不多。(2)没有形成规模,拓展基地分布分散,功能不齐全,各拓展基地之间也没有很好地交流,处于各自为政状态。(3)许多业内人士都感叹,没有新项目,没有新课程,大部分客户接受到的拓展项目,除了高空抓杠,就是信任背摔,要么就是鳄鱼潭。(4)业内教练水平不容乐观,随着拓展市场的不断扩大,业内教练缺口也在逐年的加大。这让很多人看到了从业的机会,而他们对于拓展本身的认识又非常的肤浅,只是觉得拓展训练不就是单单的带队去玩,然后给玩下一个总结吗。这样的心态让很多从业人员在从业的过程中不思进取,利益为上。而市场内真正对于拓展训练有着充分认识,训练技术深厚的教练少之又少,但从业人士却越来越多。这也直接误导了市场对于拓展训练的认知。
四、武汉拓展旅游的发展对策
目前,拓展旅游还是一个新的旅游理念,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叫拓展旅游,对其效果也持怀疑的态度。同时,武汉市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且发展较慢。当前,武汉拓展旅游的发展重点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确定基地的布局,二是要解决营销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还要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
1.基地建设和布局。拓展训练的三种形式包括场地式拓展训练、野外陆上拓展训练、野外水上活动。第一种场地式拓展训练主要依赖人工设施既可以布局在中心城区,也可以布局在城郊地区。后两种形式应该布局在城郊地区。武汉城郊建设拓展旅游基地布局可开发。
2.宣传。拓展旅游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要使拓展旅游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进行拓展旅游,这就需要旅游促销。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旅游促销:(1)广告。到目前为止,武汉在拓展旅游的宣传方面很欠缺,这是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应该在报纸、杂志上作系列广告,摄制精美的照片,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除此之外,连同旅游报名热线电话做成大型户外灯箱广告,通过公交车站、机场、火车站和中心广场等游人集散地,把包装好的拓展旅游的相关信息广而告之。(2)宣传册。可通过下列渠道进行分发:各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校校园内,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机场或车站,宾馆、饭店,直接邮寄给目标客户。(3)各种节事活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武汉的渡江活动、杂技节以及如同国际性的摄影展、旅游节、民俗风情节等,做好宣传活动。吸引目标顾客注意力。利用寒暑假、夏令营等活动,开展大力宣传。(4)充分利用网络。目前开展武汉拓展训练项目的企业大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他们在未确定自己的旅游内容时,一般不会想到去查看这些网站,更多的是去看旅行社的网站。所以经营拓展旅游的企业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要利用旅行社网站进行宣传,要让旅行社成为自己的营销渠道。各大旅游企业包括各种拓展公司建立专业的网站后,要全方位地为游客提供“食、住、行”等方面的静态和动态资信。游客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行程的线路和时间安排,更全面地了解拓展旅游的相关信息。游客不但可以获得旅游咨询信息,还可以通过其进行一系列的申请和预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5)创新型的拓展培训方案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除了以往的工作培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学习的拓展培训。创新的拓展培训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培训课程,该拓展培训课程更侧重于对人的思想、意志、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训,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6)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拓展训练应运而生。利用户外自然环境对人进行培养的户外训练方式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战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户外训练方式。
拓展训练的真谛是知道―做到―得到。每次拓展训练都带给团队空前的激情和振奋,但这种激情和振奋回到工作中他的延续会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消退,拓展训练带给大家的是一个“知道”的过程,回到工作中如何去应用是一个“做到”的过程,做到了企业和个人才有“得到”但是现有拓展训练只是带给企业“知道”而少了“做到”自然“得到”的就少了。我们要“做到”、“得到”就需要一个延续和应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金芬,周红伟.拓展训练作者[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
[2]张先松,刘丽.武汉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摘要】在“二次创业”的形势下,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美丽的国际化的海滨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随着深圳旅游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拓展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也就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分析深圳的旅游发展形势入手,对目前深圳的海外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深圳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深圳客源市场拓展
一、深圳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深圳已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中国首座“国际花园城市”,不仅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昔日旅游资源匮乏、旅游业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如今一跃成为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表一可知,目前深圳旅游业无论是在旅游接待规模还是在旅游收入等方面,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深圳入境旅游市场的总体特点
据抽样调查表明,深圳2005年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点如下:
1、近九成海外游客为香港同胞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香港同胞占86%,台湾和澳门游客比例也分别小幅度升至5.8%和0.8%。来深外国入境游客占总体入境游客的7.4%。亚洲仍然是入境外国游客的最大客源市场,其比例为60.7%。
2、海外游客以散客为主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团队游客占3.2%,散客占96.8%。
3、入境海外游客以回头客为主
2005年大部分入境游客是多次来深,来深次数在4次以上的入境游客占90.9%,特别是香港游客,96.2%来深的次数在4次以上。入境游客来深圳期间,大多数(79.5%)入境游客在罗湖区停留消费,在福田区停留消费的超过三成(31.3%),而在南山、盐田、宝安、龙岗等区停留消费的游客则较少,分别为9.3%、1.1%、5.8%和4.0%。
4、旅游消费以外国游客最高
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为637.53元,其中,外国入境游客的人均天花费最高,为1268.32元;其次是澳门游客,为1153.84元;台湾游客869.35元;香港游客最低,为518.08元。与2004年相比,澳门和台湾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16.8%和12.9%;外国和香港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9.8%和4.8%。
5、外国游客以在宾馆饭店住宿为主
调查显示,私人住所和宾馆/饭店是入境旅游者在深的两大主要住宿场所,有56.50%入境旅游者选择私人住所,37.92%选择宾馆/饭店,其它占5.58%。不同客源地的入境旅游者在住宿设施选择上差异甚大。对于多次来深圳且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香港游客来说,选择在私人住所过夜已是十分普遍。香港游客在私人住所过夜的比例占69.56%,在宾馆/饭店过夜比例只有25.47%。相反,外国游客和澳门游客选择宾馆/饭店的比例占到近八成。
三、入境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地分析
2005年,深圳海外客源市场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按五大洲分,总体特点是:亚洲市场稳居第一、北美市场迅速增长、欧洲市场略有回升。外国客源市场中,排在外国客源市场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英国、泰国。
2、入境海外客源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2005年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占58.7%,女性游客占41.3%;出游形式结构中,团队占3.2%,散客占96.8%。在团队游客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在散客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
(2)年龄结构。入境游客的年龄以35-44岁年龄段为主,占46.0%,45-64岁年龄段所占21.1%,而25-34岁年龄段则显著上升5.8个百分点,占到26.4%。
(3)职业结构。2005年来深入境游客的职业构成中,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贸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22.3%、18.8%和17.7%。其次是家庭妇女(10.3%)、服务员/推销员(7.8%)、技工/工人(6.3%)。与去年相比,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退休人员分别增加了1.7个、1.6个和1.7个百分点。
(4)旅游目的结构。2005年团体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比较集中,63.6%是为休闲/游览/度假,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的分别只有10%左右。这与散客的旅游目的分布截然不同,散客中36.7%是为休闲/游览/度假,29.3%和25.0%是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相对而言,散客的旅游目的较为分散,呈现多元化。
四、入境海外客源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深圳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且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将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花园式、园林式城市,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可以预见,深圳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正日益凸现。经回归预测,到2023年深圳入境游客总量将达到839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46%;到2023年深圳接待海外过夜游客总量将达到14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6.62%。
近年来,由于深圳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高档旅游产品的不断涌现,来深游客增长迅速。随着深圳西部通道的开通、香港迪斯尼的开业,以及《CEPA》协议的签署对深圳入境旅游带来巨大延伸客源的影响,2023年的预测数据估计还会提前实现。
五、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方针与战略重点
树立深圳旅游整体形象,确定完善品牌定位,加快在海外客源市场包装推广力度;利用港澳作为海外重点促销招商基地,吸引访港澳的各国旅游者来深旅游,并利用港澳现有国际旅游品牌和成熟的营销体系,使深港、深澳旅游产品在国际客源市场上捆绑销售,并重点推荐一些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如会展旅游、海滨度假游等;稳定东南亚市场和日本市场,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和独联体市场;以“144小时便利措施”为基础,加强与广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动,以“珠三角大旅游圈”的整体形象向国际市场进行联合促销,以期形成珠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的国际品牌;积极申请增加免签国数量,延长免签期限,方便境外旅客进出深圳。
2、入境旅游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及拓展策略
一级客源市场:日韩市场。该市场具有“商务客为主,往返次数多,停留时间长,人均花费高”的特点。要充分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商务游客从香港进入深圳。近期重点开发投资考察、观光旅游为主,中期以奖励、会务、度假、高尔夫旅游为主。与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积极参加日韩两国的旅游贸易展示会;在日韩两国主要城市地建立海外旅游营销办事处,并举行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巡回促销,以加强海外直销能力;积极与日韩两国的大型旅行商合作,为本地旅行社带来发展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东南亚市场:重点开发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寻根探亲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商务、投资考察、度假旅游市场和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周边贸易旅游市场。美国市场。该市场近期以投资、商贸为主,中、远期开发以国际会议、展览、海滨度假、高尔夫为主题的旅游市场。
关键词:可拓营销旅游发展路径
一、可拓营销理论的提出
可拓营销研究始于二十世纪末,由中国学者蔡文和杨春燕[1]首先提出,可拓营销以可拓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可拓方法为工具,以创新为核心,结合现代营销理论[2]和中国古今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以创造产品――开拓市场――革新企业为主线的营销思想,它利用可拓性、可拓变换、可拓集合等研究营销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的处理。可拓营销与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可拓营销的创新性本质特征。
二、可拓营销理论的基本思想
1.创新产品
2.开拓市场
某产品的市场构成一个集合,有时不属于这个市场的人可能会由于产品的更新改进后所产生的吸引力而变成这一市场的人,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对产品进行外形、包装的改变,对其材料、技术进行创新,对其功能的拓展等等,都可以使其市场发生变化。利用可拓学观点开拓市场,是相对于某个变换条件而言,如果在变换条件下,可使得原来不属于这个市场的人变成属于市场的人,这些人构成的新的集合就称之为原市场关于变换条件的可拓市场。
3.转化资源
面临激烈的竞争,任何企业都需要处理好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问题。涉及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传统资源观认为,只要把可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处理好就可以了,这恰恰是一种片面的观点。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提高,企业能否成功地处于不败之地,不在于管理和利用可控资源的多少,而在于管理和利用不可控资源能力的大小。通过找到一个恰当的变换条件,将原来的不可控资源转化为企业的可拓资源,从而更高效率的发挥资源的能动性。
4.健全企业
管理学当中的冰山理论讲述,对一个企业而言,人们可以显而易见看到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而我们看不到的,隐藏的部分占到了八分之七,正是这八分之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看待一个企业,不仅要看到这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即所谓的看得见的部分,还应该看到这个企业隐藏的部分。所以,从可拓学观点来看,我们应该全面整体分析一个企业,健全企业的发展,努力拓展企业没有显现出来的部分,并且促进有利于企业的潜部显化。
三、可拓营销理论应用于旅游发展的可能性
近些年来,可拓营销上海系列创意产业园区被列为旅游点、广东丹霞山发现“丹霞双绝”并推出生命之旅、浙江杭州利用社会资源开辟旅游访问点、云南罗平另辟蹊径以油菜花为特色发展旅游业、山东临沂剑走偏锋依托溶洞营造地下荧光湖、湖南黄龙洞与凤凰古城资源整合打造“龙凤联姻”、四川雅安碧峰峡无中生有“制造”景观吸引游客等。在旅游业中的可拓营销实例越来越多,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都为研究可拓营销理论应用于旅游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条件[8]。
四、旅游业实现可拓营销的发展路径分析
1.产品可拓营销
对旅游产品进行可拓分析,利用可拓学中的菱形思维,根据可拓性进行发散,充分考虑产品与技术、社会、经济、环保及时间等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优度评价法进行收敛,以此加深旅游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深圳“世界之窗”景区,是中国著名的缩微景区,该景区的成功,正是运用了产品可拓营销的观点。再如,山东梁山创新旅游产品,借助“2014第十四届山东旅游业务洽谈会暨青岛旅游业商谈会”的召开,通过“山寨好汉节”、“好汉品酒会”、“好汉会”、“梁山好汉过大年”、“梁山好汉闹元宵”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品牌吸引力。
2.市场可拓营销
旅游产品的销售单纯局限在某个特定市场的观点是片面的,不仅要设法保留住已有市场,还应该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变换相关条件,达到拓展潜在市场的目的。例如:云南游客想去泰国旅游,所有在云南的想去且有能力去泰国的人都属于可拓前的市场。如云南旅游,针对欧美市场主打“神秘香格里拉之旅”;针对国内和周边国家市场主打“休闲版纳和昆曼黄金旅游线”;针对国内、港澳台市场主打“康体度假彩云南”;针对法国、北欧、美国市场主打“滇缅公路和二战文化”;面向东南亚市场主打“大河之源”;面向中东和西亚市场主打“东方穆斯林”[9]。
3.资源可拓营销
旅游资源并非绝对静止不变,随着时间的流驶、事物的变化以及事态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范畴在发展和变化,价值与功能在拓展和延伸,结构与联系亦可变换和转化[8]。如,在西双版纳野象谷参观游览,假设一个情景:在野象出没地点,游客在地面上安全、长时间、近距离地观赏大象。在这一情景中,“安全”与“长时间、近距离”观赏大象就构成了相矛盾的双方。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可以应用可拓理论,对矛盾双方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素实施变换。最终,产生了“树上旅馆”这一创意,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4.企业可拓营销
我国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形象竞争的阶段,逐渐进入到了能力竞争阶段。在能力竞争阶段,企业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全方位的能力,其中尤其以可拓能力最为关键。如浙江横店影视城,从1996年起,在无任何先天优势的情况下,横店影视城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影视旅游主题公园,被称之为“中国好莱坞”。这些优势得益于横店集团实施了可拓营销策略,实现了横店影视城从单一经营“影视基地”旅游向打造影视主题旅游公园的战略转变。
5.策划可拓营销
在可拓营销策划中,只有采用发散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才能确定较优方案。可拓营销策划的基本思想有:选取独特性的项目、选择合适的战略、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确定“四两拨千斤”的关键策略[1]。如“五岳联盟”金庸出山不仅赢得了眼球、集聚了人气,而且提出了资源整合、联合营销的发展战略[10]。再如旅游界策划大师叶文智先生,无论是他为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黄龙洞标志性景点“定海神针”投保一亿元人民币,还是他策划组织“穿越天门,飞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的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都属于可拓营销策划的经典运用。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级建设项目(2013XY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蔡文,杨春燕.可拓营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PhilipKotler.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andControl.Prentice-Hall[J],InternationalInc.,1997.
[3]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7):
673~682.
[4]CAIWen.Extensiontheoryanditsapplication[J].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17):1538~1548.
[5]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6]杨春燕.新产品构思的第三创造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1):21~26.
[7]杨春燕,何斌.可拓方法在新产品构思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4):120~124.
[8]李庆雷,赵红梅.旅游资源的可拓性及其认识论意义[J].人文地理,2012,(3):125~130.
[9]何池康.浅谈云南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J].旅游研究,2010,(3):25~29.
[10]李庆雷,廖春花,梁彩霞.旅游创意营销:消费社会旅游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74~80.
[关键词]江西旅游商品开发优势市场拓展
旅游商品是发展旅游购物的基础,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是旅游购物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产业六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旅游业走向集约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家创汇的重要增长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项旅游花费中,前四项是基本固定的、“有限”的花费,旅游购物则是“无限”花费。旅游购物作为“无限”花费,在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中可挖掘的经济效益的潜力最大,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做大做强旅游商品产业对江西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西旅游商品开发的优势
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风情浓郁,物产充盈,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这是前人对江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作出的客观评价,也是江西开发旅游商品的基础和优势所在。
1.旅游商品资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空间分布比较合理
江西依山傍水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背景赋予其丰富多样的旅游商品资源,为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木、石、泥、草、藤、竹、叶、茶、酒、药等都可以作为旅游商品的制作材料,因而使得江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涵盖旅游商品分类中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各个方面。同时,江西旅游商品资源实体还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合理的特征,每个旅游景区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性的商品资源,如景德镇的瓷器、广昌的白莲、南丰的桔子、樟树的四特酒和药材等,都为江西旅游商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2.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江西旅游商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并提出了“旅游建省,旅游强省”的口号。为此,全省上下都在为发展旅游业,不断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对长期以来制约江西旅游的“瓶颈”——旅游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江西的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铁路横穿东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多公里,实现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南昌至10个设区市全部高速化,高速公路总里程在中部6省仅次于河南省,居全国第九位;同时,江西民航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旅游航线不断增加。
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消除了“瓶颈”约束,大大加强了对外交流和联系,方便了人们出门旅行,使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这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开发带来了人气,有利于江西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交流。
3.发展基础较好,投资环境优越
江西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粮食、油料、蔬菜、生猪、蜜桔、脐橙、淡水鱼类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正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近几年来,相继建设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布局日趋合理,支柱产业支撑作用突出,一批工业企业和产品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省委、省政府利用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二、江西旅游商品的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江西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近年来,江西在立足本省资源的基础上,相继开发生产出了许多特色产品,尤其是地方土特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6年江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961万美元,其中旅游商品购物收入3644万美元,占26.1%,居第一位;国内旅游收入共380.04亿元,其中商品购物收入84.37亿元,占22.2%,居第一位。由此表明,旅游商品购物已成为江西旅游创汇和创收的重要来源,其收入所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也已达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所说,中国旅游购物市场未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世界的平均水平——30%,以此标准来比照,江西旅游商品仍存有巨大的市场和潜能。
江西旅游业大步向前日益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旅游商品生产与开发等环节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江西旅游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将成为制约江西旅游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1.旅游商品开发意识不强,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
从江西各地旅游发展的过程来看,江西在开发旅游项目中没有真正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重视景点景区的规划建设,而没有把旅游商品的开发列入旅游业的重点内容来落实。虽然江西旅游商品现有种类较齐全,但政府从宏观上对其开发、产销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的科研与开发队伍,没有健全的行业管理机构,在旅游商品的供销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由此造成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脱节,因而难以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
2.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地方特色不鲜明
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体验过程的一种延续载体,应该集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与纪念性于一身,成为惟此处独有的“地方标签”。
但是,江西作为具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大省,一方面,文化资源优势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整理;另一方面,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体现各地方特色的商品较少,很多景区的旅游商品粗看五颜六色,细看大同小异,大多是茶叶、瓷器、旅游食品等,同类商品差异性不大,很难吸引旅游者购买。比如江西的土特产品豆腐乳,全省各地都有,每个地方的豆腐乳无明显差异,地方特色没有突显出来,降低了吸引力。
3.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江西规模化专门开发和销售旅游商品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极少,绝大多数生产企业为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间缺乏相互的联合,经营分散,特别是一些手工艺品,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这些企业受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不大可能在市场研究和开发方面花费大量的人、财和物力。在旅游商品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市场经济意识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追求品牌效应的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市场销售平台
由于旅游商品的可进入性高和市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许多生产和经营条件较低劣的集体和个体,可较随意地进出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行列。目前,江西有些旅游城市相继建立了旅游商品市场,如九江市、井冈山市,但分布散,未形成整体效应。大部分地区的旅游商品销售方式还基本上属于小摊小店,一些景区周围购物点设立过多,加之市场管理力度的相对弱化,使得销售渠道中存在定价不规范、销售折扣因人而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坑蒙拐骗,强行围追兜售等现象。旅游商品市场秩序的混乱使旅游者感到缺少安全感,严重影响旅游商品市场的经营形象和经营业绩。
三、江西旅游商品市场的拓展策略
如何有效地扭转江西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将江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保障,加大扶持力度
(1)组织力量全面梳理全省的旅游商品资源,由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帮助各地市旅游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位,形成商品差异化。从宏观上、战略上、方向上确定旅游商品的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建立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体系,指导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
(2)改变评价体系,实施商品资金补偿制度。一方面,在实践中,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应彻底去除“面子观”,不盲目追求gdp的持续发展,改变以往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各地市区域间的商品资金补偿制度:当a城市被定位为开发某种商品,而b城市就不能开发该商品发展经济,b城市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为处理好这种关系,政府可实行财政转移,给予该城市一定的资金补偿,为其发展其他商品提供动力和保障。
(3)牵线搭桥,打造交易平台。利用政府优势,牵线搭桥,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商和营销商的对接,建立设计创新和市场策划专家与生产商和经营商的对接。对符合条件的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强化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力度
(1)加强与现有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研究所、旅游商品设计、生产、经营等单位合作,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信息反馈为一体、适应市场机制的旅游商品生产链,从研制力量上加强旅游商品生产更新换代能力。
(2)组织、引导、鼓励艺术家、企业家、能工巧匠挖掘、宏扬传统旅游商品的制作工艺,采用江西本省特产、林木、矿产资源进行个性化旅游商品设计。
(3)在资金、技术、工艺、生产、销售等各方面走横向联合的道路,促进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和销售。
3.进行旅游商品形象策划,突出商品特色,培育品牌商品
(1)紧紧把握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开发,使之品种丰富化、系列化、规模化。一方面,以江西旅游地文化为主调,大力开发文化承载型系列旅游商品;另一方面,以地方资源特色为基调,以资源特色型旅游商品为开发主体。如樟树是全国的“药都”和中药生产基地,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可以其多种中药材优质物种资源为载体,大力开发、研制具有樟树产地特色,集保健、治疗功效为一体的中草药保健品产品系列,以适应旅游消费潮流。
(2)集中力量推出体现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等名胜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立足景区特色,研制具有景区特定环境、风貌、形象的“一景一品”特色旅游纪念商品,努力使景区特色与旅游纪念品特色相协调,使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感知与对江西山水的感知相一致,使区域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景区特色相融合,不断增强旅游者与景区旅游购物的互动性,促进特色旅游商品销售。
(3)凡政府牵头组织、策划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节庆活动,要加大对旅游商品尤其是品牌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旅游配送产品、政府的礼品、旅游促销礼品实行公开竞标制,吸引优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参标、竞标,让特色品牌商品能够充分展示其风采。
4.加强管理,优化购物环境,创新销售模式
(1)改变目前谁都在抓,谁都不主抓,谁都没法协调的市场状况,形成机构健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一方面,成立“旅游商品行业协会”等组织,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实行行业管理。通过旅游商品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联合、沟通信息,解决问题,促进江西旅游商品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旅游购物市场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旅游购物市场的管理机构,规范旅游购物业务行为;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对旅游购物活动的管理;借助工商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力量,对旅游购物市场进行监督,确保旅游者的利益。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放心、称心的购物场所。
(2)改善和提高完善旅游购物场所的基本设施,营造具有特色的、人性化的舒适购物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旅游购物经营者的教育,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对旅游商品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和服务技能培训,有计划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旅游购物者提供标准化服务。
(3)更新销售模式,开拓旅游购物市场。一方面,采取互动体验式销售,在一些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将商品的生产环节当作旅游者参与的旅游项目,以服务作为舞台,以旅游商品作为道具使旅游者融入其中,实现体验购物,刺激旅游者购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旅游商品销售中,充分采用电子商务方式,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