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收集5篇)

时间: 2024-09-14 栏目:办公范文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篇1

[关键词]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1.05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1-0097-02

0引言

信息系统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信管学科的博士学位。信管专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70年代中后期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末各大学纷纷创办“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培养信息管理类人才。2008年全国已有587所高校开办了信管本科专业,信管专业人才越来越被社会认可。

下面选取了中美整体实力较强的8所大学,就其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就业情况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

1美国大学的信管专业

根据2013年美国最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USNews的美国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排名,我们选取了4所在国际信管专业排名中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学作为分析对象,它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文中资料源自4所学校网站公布的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称为系统设计和管理(SystemDesign&Management,SDM),设置在著名的Sloan管理学院,授予管理科学学士学位。课程总学分为123,必修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管理科学中的最优化方法入门、统计学思想和数据分析、大学生管理交流、管理的心理学实验室、企业财务会计、线性代数;限定选修课包括企业家能力和创新、财政理论、管理实施入门、供应链计划、制造业系统和供应链设计、市场管理、计算机和工程学问题解决方案入门、系统分析、信息技术精华、战略方案组织设计、软件商务、完整信息系统技术、战略方案以及组织因素、经济情报、战略结构和定价;一般要求的课程包括微积分、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课程、人文科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课程。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CMU)的信管专业称谓信息系统管理(InformationSystemsManagement,ISM),设置在Heinz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授予理学学士。课程为总学分143,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系统环境、系统开发基本原理、设计和开发的应用、软件开发项目、信息系统应用。学科核心课程和组织管理相关课程任选一门;设计科学与理性选择相关课程任选一门;研究方法相关课程任选一门;专业沟通等课程任选一门。内容区域:信息系统选修课、组织方面、设计科学和理性选择、研究方法、专业沟通5个领域的课程。计算机科学基础:初级/中间体设计和中间体/高级设计。数学和统计学课程一门,统计学推理和实践(选修一种课程)。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ofArizona,UA)称为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设置在Eller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学学士。课程有基础课程:英文写作、商业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社会、数学、财务会计入门、经济学、管理会计学入门、管理中的统计学推论、基本经济问题。必修课程:高级代数、管理和组织、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数据结构和算法、基本运作管理、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管理、商业基础道德一体化和管理法则、商业数据交流、公共机构和政策的整体经济、业务决策的微观经济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此外学院还开设有专业选修课以及人文科学选修课。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ofMinnesotaTwinCities,UMTC)是信息与决策科学(Information&DecisionScience,IDS),在Carlson管理学院,授予商学学士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简略微积分或微积分、新生写作或同等课程、心理学概论、商务统计:数据源、表述及分析、金融计算概论、职业技能基础。核心课程:管理基础、管理会计学入门、商务处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统、财政学基础、运作管理入门、市场营销原理、员工和劳资关系、跨国公司的环境、商业通讯。专业课程:系统发展计划简介、商务系统的分析和建模、信息技术基础、管理信息服务沟通、国际化。商务方针核心课程:商业通信、跨国公司环境理解;跨国商务、商业方针;策略程式化和执行(任选一门)。选修课程:财政学的信息系统和技术、高级数据库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特别主题、信息系统产业实习。

麻省理工学院的Sloan管理学院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学院,SDM专业设置在旗下,无疑对SDM专业的管理类课程设置具有明显优势。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学院的SDM专业是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导向,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管理科学专业的偏信息技术方向,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又不是非常的深入,因此主要培养学生为实现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而产生的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能力。学校SDM专业的毕业生被录用的职位广泛,包括产品设计、系统开发、产品研发和创新、工程管理、运营管理、IT软件开发、市场营销、销售。同时还会有一些行业专门聘请SDM的毕业生,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国防、政府信息系统、电信、银行和咨询公司。

众所周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是世界最强的专业之一,在开设ISM的课程中充分利用了学校这一学科优势。从ISM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门数较多且涉及领域广泛,强调对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的训练,对开发信息系统的原理、方法及技术的掌握要求高,开设了多门信息系统的课程。学生对经济领域以及组织管理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开设了高级微观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同时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开设了沟通、写作等相关课程。CMU的ISM专业培养的学生是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开发者,是信息系统终端数据的分析者,是为组织提供信息系统服务的高级咨询师。ISM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包括银行、IT行业、金融业、传媒业、制造业等,职位包括分析师、应用工程师、助理顾问、商务技术分析师、ERP开发员、财务分析员、IT项目员、QA工程师、高级顾问、软件工程师等。

亚利桑那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并称为管理信息系统(MIS)三巨头。学校开设的管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并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如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库原理和应用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也要对管理领域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如经济学、管理等课程,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UA的MIS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性较强的管理类人才,主要从事的是组织中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和咨询等职业领域。目前从UA的MIS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多从事商务分析、商务应用开发、信息技术咨询、系统分析师、信息技术开发项目指导、数据库管理、商务智能分析、系统开发、数据库分析、网站开发、网络管理、技术支持专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使用者联络员等。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IDS专业授予的是商学学士,它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商学的特点,如开设了商业通信、跨国公司环境理解和跨国商务等课程,又有和商务有关的信息系统课程如商务处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商务系统的分析和建模,同时开设经济管理的课程,但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较为弱化。从该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IDS注重培养商务型信息管理人才,为组织提供更多熟悉商务运作的信息管理类人才。它们的学生多从事银行投资、市场、咨询、金融等方向的工作。

以上4所美国大学信管专业的学位授予,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每所学校依据自身的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信管专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备经济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的培养。

从就业方向看,麻省理工学院SDM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从事管理类方面的工作;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技术较深入领域的应用,亚利桑那大学毕业生多从事信息技术相关的一般性的工作,而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学生从事信息技术支持的商业的工作。不管是哪所学校的毕业生,信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都是比较宽泛的。

2国内大学信管专业

清华大学的信管专业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之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要学习必要的基础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导论。还要学习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动态系统分析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运筹学、计算机系统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方法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类企业与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要的就业企业类型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咨询公司、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电信公司、高技术企业等。从清华大学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情况以及其自身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工程学科方面的实力,可以看出清华的信管专业偏向技术方面。

复旦大学信管系设置在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清华大学基本相同。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基本一致。

武汉大学的信管专业设置在信息管理学院之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与清华大学所设课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的是学生要学习一些图情档案知识,以体现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信管专业设置在经管学院下,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类学士学位。其基础课程与清华大学信管专业所设基础课程类似,但与清华大学相比,该校还开设较多的企业管理和经济类课程。

综上,国内学校虽然普遍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但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主要以培养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能够驾驭信息资源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3中美大学信管专业综合比较分析

美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在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设置是多样化的,有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技术、信息技术、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多个专业方向,职业导向较明确。美国大学信管专业的名称有所不同,授予该专业的学士学位也是不同的,如管理科学、理学、商学学士等,从授予的学位上明显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所具有特点和学科偏向。我国大学信管专业方向相对单一,学士学位授予的领域主要是管理学学士。

国内信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有3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经管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比较固定,除此之外还有些实践类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美国大学也基本上包括这些课程,但是课程选择范围和课程内容更加广泛,社会实践环节更加深入,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除此之外,开设了写作课、谈判课、表达分析和研讨课等课程,用于培养学生和社会的沟通能力。

总之,美国大学信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自由、开放式的,这样满足了社会对信管专业要求。国内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借鉴美国大学信管专业培养人才的方法,修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更好地提高我们信管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迎接社会的挑选。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教学框架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9

1引言

协同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各类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创新有效的模式,应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适合的具体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和高校教师对协同教学的研究,有的从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模式、协同教学环境等方向形成综述,有的从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中探索协同教学的运用,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单个专业详细建立协同教学模式或框架,讨论专业内的协同教学内容、团队、方法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仍在发展变革中的专业,其协同教学模式还处于模糊探索中,鉴于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学科特性和该类企业岗位工作的协同性,构建其适合企业团队协作需求的课程协同体系,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重要方法之一。

2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的目标导向

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工作都是通过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协同作业方式达到其目标的,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运作也依靠掌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分工合作得以实施。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成熟和国内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系统化,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计算机信息工程为主,着重培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需求的技术开发人员;一是以管理工程为主,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和企业运营需求的管理人员。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及师资研究方向,现阶段“以管理为基础,兼具信息和经济学科,电子商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属于后者,主要向社会输送以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前后台管理、电子商务各类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和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因此,本专业适合以管理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信息、经济、艺术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为辅线,构建协同教学体系。

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结构

3.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验实践等环节。通识课程为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体能、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以电子商务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除管理、经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各2-3门外,其余主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独立实验实践。整个体系以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商务管理、法规常识、信息技术和系统规划知识为主体。

3.2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构成

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以网站后台运营管理、项目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为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课程外,其它各类课程群都部分涉及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对应内容,包括中外文语言和商务表达及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电子商务站点规划和管理、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等能力。

3.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

将上述课程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对应分析,可汇总成表1所示关系。表中各职业能力是通过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到多专业、跨学科的数十门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而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协同工作中个人综合或小组合作体现的。

表1电子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群\&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识课程:政治、法律、人文\&通识课程:体育\&通识课程:高等数学\&通识课程:大学英语

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英语\&通识课程:计算机信息基础及语言\&管理学科理论基础

及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3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1-2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门\&电子商务规划设计

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1-2门\&专业综合信息

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

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商务交流及策划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拓展课\&]]

4电子商务专业内外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依据协同教学涉及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关系,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框架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仅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仅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及实验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内的职业需求,这些课程的协同工作可列为专业内协同框架;第二,涉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跨学科(或仅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及实习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教学目标面向职业需求口径较宽,开展此类协同教学可列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框架;第三,周期性开展的大学生实践、竞赛、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与课程的协同,此类协同需要根据活动所开展的时间跨度、内容选择性与相应课程关联,其框架较难固定,视实际情况拟选。

4.1电子商务专业内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专业内协同的课程关系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类岗位协同作业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就职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编辑、商品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都是上下游衔接或平行开展的业务,且都在专业内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因此可根据岗位关联构建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如表2所示。框架中的课程都由电子商务专业主讲教师担任授课,主要授课对象除专业基础课外,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

表2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协同关系\&1\&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信息、订单等管理流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内容协同,平行课程

5门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因为课时关系,通常分布在第4-7学期,但各课程培养分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过程必须的组成单元,因此在内容上各课程可进行部分学时的共同授课。\&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类别、结构和集成

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构成(TPL、自营)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以及作业流程

配送路线的选择及优化

配送合理化分析技能\&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方法、系统及应用操作技能\&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常识\&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前后任务协同

3门课程依次开展,在前一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站开发管理\&3\&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主要方法、网络营销策略\&前后任务协同

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完成的网络营销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在线主题调研模块。\&网络营销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和评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设计电子商务网站\&]]

注:表3中带*号的课程为独立实践环节

4.2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间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跨学科或跨专业间协同教学可帮助各专业学生定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学生本科学习的同时能了解今后企业协同工作的基本轮廓。该类协同是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课程或知识单元的课程作业、实践、课设等,建立协同关系,开展协同教学,促进不同专业技能间的融合掌握。表3给出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专业外协同教学框架。与专业内协同不同的是,跨专业协同的课程关系是多对多的,一门课程可设计到若干协同关系中,但协同的技能和目标有所区别。

表3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所属专业\&协同关系\&1\&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类别、构成、组网,基础配置\&计算机科学\&内容协同

前一课程的知识讲授为后一课程实践作理论基础。\&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电子商务\&2\&多媒体技术\&音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任务协同

网站设计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由前一课程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电子商务\&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后3门课程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需要用的技能\&市场调查课*\&设计及开展市场调查项目\&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效益预估\&财务管理\&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战略应用\&市场营销\&4\&市场调查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评测\&市场营销\&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电子商务网站以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的DB为后台数据库。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表单页,并统计和存储数据。

MIS系统结合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数据库系统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规划\&工商管理\&]

]

上述协同教学的框架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内和专业外开展的课程,只是根据课程可协同的关系有选择性纳入到框架中,例如,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未纳入到框架中。

此外,若将协同教学的工作扩展到培养计划以外的实践或研究环节,还可将各专业课程与暑期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协同教学的实效。

5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用人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随着行业发展,岗位技能越来越细化,协同教学模式也应适时调整。同时,在协同教学开展的框架下,还可丰富协同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未来在企业协同工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2,(5):3-6.

[2]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71-175.

[3]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2,(4):68-69.

[4]解蕙.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专业指导和就业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3-165.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国内高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7-0021-03

2012年由教育部新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在它下面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十个专业。[1]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造成各方向知识不精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数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这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进行岗位定位,造成就业迷茫。为了以专业特色建设为导向,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笔者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对比分析了21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的对比分析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这一任务要求高校首先明晰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2]前者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后者涉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鉴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研究首先对比分析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其特色化的定位。

在所选择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21所高校中,985工程大学6所,211工程大学6所,地方性普通院校9所。从各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来看,主要集中在培养以研究创新能力为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研究与应用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和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三类上。其中985工程大学基本定位于第一类,部分定位于第二类;211工程大学基本定位于第二类;其他普通院校部分定位于第二类,多数定位于第三类。

(二)专业特色分析

调研的部分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强调并形成了专业培养特色。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山大学特别强调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北京建筑大学提出“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课程体系,以建筑、房地产相关行业知识为依托平台”,实现“学科与行业交叉与综合的培养目标”,突出服务于北京城乡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等相关行业的培养特色。

综合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特色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在高端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英语能力、数量分析能力等,此路径更适合于985工程院校或优秀的211院校;二是结合学校的背景和优势,强化办学特色,比如北京建筑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三是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都需要有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和支撑。[3]通常,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可以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吻合性如何,特别是模块化课程和特色化课程是否凸显了专业培养特色等;二是核心课程的设置及先修与后修课程的衔接关系,即关联性课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三是学时的分配情况,如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等。[4]

(一)专业特色体现的课程模块对比分析

调研发现,在一些专业培养特色及目标明确的高校,已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课程。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了凸显其国际化特色,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等课程,且其全部核心课程采用国际知名商学院英文原版教材,配以英语或双语教学模式。北京建筑大学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概论、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房地产企业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建筑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等行业类课程。

(二)核心课程及课程衔接关系的对比分析

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包含的核心必修课程如图1的中心圆所示。在这些必修课基础上,不同高校会根据自己的侧重,额外选择2-3门必修课。在限选和选修课上,各高校略有不同。根据限选与选修课的类型,可分为六大类,即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制造企业管理、服务企业管理,不同高校根据其侧重点选择开设相应课程,如图1中间层所示。

在教学计划表中,通过建议修读的学期和先行课程,体现出课程间的先修与后修关系,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顺序基本相似,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基础核心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上。但通识性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模块化课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以及由关联性课程形成的能力体系在大多数培养方案中仍难以体现,也缺乏详细的说明。

(三)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对调研高校的学时学分情况进行了对比,表1为其中5所课程体系资料较为完善,以培养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情况。

上表中宁波大学的实践环节学分标记了“*”号,含义是总学时中已包含独立实践环节的学时,其他大学的总学时中未包含独立实践环节。自主学习模块是指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节,比如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模块、开放性实验、创新学分设置等。从总学时情况看,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总学时在2700-2800之间。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占比重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多数的高校在选修课上,设置了以专业方向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部分高校采取了一定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大同小异,课程体系难以体现专业特色

调研的21所高校,除了学校层次不同,对应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略有区别外,培养目标的整体描述基本类似,课程体系也大同小异,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未发现创新性的改进。一些高校尽管提出了基于行业或特定领域的特色化培养目标,但仅仅设置了几门相应的课程,从课程体系来看,并未对特色化目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也缺乏特色化组合。有的高校提出的培养目标甚至难以在课程体系中找到印证。

(二)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指导思想,衔接性和系统化程度不强

从目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看,尚缺乏系统化的设计指导思想,多为参考不同高校培养方案情况下课程的堆积。这也形成了两方面的弊端:一是通识类课程与后期课程衔接不足。二是专业课程培养的能力分散,学生难以学精。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课较多,在缺乏围绕核心能力的课程设计思想指导下,各教师的讲授风格和侧重点不同,知识上的衔接性也不足,这使得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懂一些,却掌握不深。

(三)在学时和学分分布上,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偏低

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新思维能力都需要在实践磨砺中形成。因此,任何类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强调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深化专业知识的应用。调研的各高校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从15%到33%不等,其中有5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分比重低于20%。可见,我国高校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略有不足。

(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形式单一

在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所见到的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块较少,形式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形式上。传统的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及相对陈旧的课程知识结构,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高校,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地方普通高校,需及时了解区域发展和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务实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制定满足特色化需求的培养目标,根据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这要求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做好三点:一是走出高校,构建校企合作,了解社会和人才市场需求。二是基于地方经济、行业企业和高校背景,明确特色化专业培养方向,聚焦专业知识能力,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三是及时跟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要,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展的知识和技能,避免象牙塔式的空洞理论教学。

(二)在培养目标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设计思想,指导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缺乏整合,学生学习后难以形成整体观。究其原因,在于课程体系缺乏设计思想,课程松散,主线缺失,与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形成一致。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学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为了达到整体性和一致性,可借鉴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设计思想[5]和基于目标分解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6]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能力要求细化到相关的课程模块和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训练形式中,构成目标层级体系,并让具体的课程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求,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7],使其目标与总体目标相一致。

(三)加强实践环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整合课程实验与实训、课程设计、社会调查、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等实践环节,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处理好课程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关系,处理好相关理论课程与集中实践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在学时和学分的分配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地位,切实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理论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和企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与锻炼

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实施,而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为此,高校应强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素质拓展模块。首先,设置学生自主学习模块,弥补第一课堂理论应用不足的弱点。在自主学习模块中,可以网络形式给予学生学习训练资料和考核任务,基于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课外必修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基于主题、任务和情境而展开的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创新和技能训练活动等,锻炼其解决问题及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再次是探索工商管理专业的开放性实验。针对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设置相关实验项目方向,学生在方向性引导下设计项目试验目的,编写实验大纲,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在这一过程把握内容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给予分析深度和分析方向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育部[OL]2012.9.http://.cn/gaokao/2012-10-12/1124358

003.shtml.

[2]王峰,黄忠东.澳大利亚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及课程体系比较[J].现代教育管理,2013(2):125-128.

[3]杜才平,邢晓红,陈昌兴.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1):41-44.

[4]叶树江,张洪田,李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阈下课程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41-143.

[5]栾立明,林艳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82-184.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实践课程

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落实此目标必须改革工商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由于主客观原因,现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

当前,高校所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是该学科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而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都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践课程为辅的旧观念,侧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甚至在课程设置上挤压实践课程,这就使实践课处于从属地位。

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工商管理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突破不大。

(二)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目前,工商管理实践课程内容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野外参观、或者是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实习,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实践环节没有做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参与意识,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教学方案,实际效果差。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不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无法激发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缺乏完善的实践课程整体设计

某些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的完整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应该是所有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是相互呼应的,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既要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又要与理论课程相独立,课程的开设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方法,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另外,有些高校的实践课程安排上会出现理论链断裂或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现象,工商管理的理论存在递渐性,由于不同老师教授不同科目,因此,有可能造成重复实验或理论链断裂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设计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应设计一套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利用和引进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人才来负责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建立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团队。各高校应该利用好自身现有的和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条件,引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其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该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调研,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社会需求、人才结构现状、现状、生源特点等。根据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及专门化方向等。

再次,改革实践教学的层次性

在管理实践课程设计中,首先应在大一开设关于体验认知的专业实践课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机关单位等现场参观,也可以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等。通过认知实践,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大学二年级时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可围绕每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战略投资决策模拟实验来验证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收益与奉献的关系以及决策者的博弈理论的有效性等。最后,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设综合性的管理实验课程,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审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室软件教学,模拟企业成立、采购、生产、销售的经营全程,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模拟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

(二)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实践课程可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在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的前提下,还应该积极联系企业,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各年级学生应该分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才能熟悉工商业的生产流程、运作特点、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培养出适应工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院要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大学生实习项目,为学生实习实”搭建―个好的平台。实训基地的选择要兼顾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强、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比较理想。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也是纷繁复杂的,这需要学校的投入、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支持,学校在软件投入、实训场所营造、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材等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批设备先进、软件先进、管理先进、教学手段先进的实训基地。

(三)有效管理实践教学各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对专业实践教师的管理、对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对教学经费的管理等各个实践教学组成部分的管理。比如检查教学体系的设计是都合理、课时安排是都得当、实训教学大纲是否符合要求,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践课程的经费经费是否运用得当,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事都合理,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与工商管理教学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探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案。

总之,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他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更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的认知与把握,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加具有职业精神和素质。

参考文献

[1]严佳琪.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它山之石.2011(07)

[2]徐君.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J].科技信息.2009(32)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篇5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部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Connection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半导体光电技术(整理2篇)
  • 下一篇:经贸日语专业自荐信(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