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节能与环保论文(收集3篇)

时间: 2024-10-10 栏目:办公范文

节能与环保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电视媒体;农村环境保护;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72-00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电视媒体作为城乡居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理应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然而,事实证明,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本文就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

1.电视媒体具有信息沟通功能

电视媒体具有采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特点。通过与农村群众的广泛联系,既可以把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等信息告知农民,也可以通过采访报道,把农民的诉求及时让政府相关部门知晓,便于更好地展开环境保护工作。电视媒体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2.电视媒体具有舆论监督功能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和周边城市工业生产的污染。通过电视媒体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曝光,揭露和批评,形成舆论压力,迫使相关污染企业或个人自觉爱护环境,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对污染企业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尽力解决农村各种环境问题。

3.电视媒体具有服务功能

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信息沟通和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不仅要让农民知道,还要对其进行解析,做到让农民充分了解和知道如何享受这些政策、法规。重视科学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农民使用秸秆还田、建造户用沼气池、生态循环种养等技术,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二、电视媒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缺失严重

与城市题材相比,农村题材受电视媒体的重视程度要轻很多。有关农村题材的电视报道数量远远不及城市题材的报道数量。而在农村题材的节目中,电视报道更多的是侧重于农业生产,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所占比例非常小,往往被认为是公益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报道也主要出现在新闻类节目中。因此,农村环境保护类电视报道处于缺失严重的状态。

2.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内容不够准确、深入

一些农村环境保护类节目,由于传播主体的认识和业务水平有限,采访报道没有完全深入农村,深入到农民中间,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反映农民的环保诉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报喜不报忧,与农村的实际情况有所偏颇。即使是报喜,由于编导自身的不了解,对农村环境保护中值得学习的做法,也不能深挖其精髓,失去了服务的功能。

3.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形式不够丰富

电视报道的形式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编导常常要绞尽脑汁让报道内容较容易被观众接受,甚至让观众参与互动。然而,那些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往往被应用于娱乐节目、城市生活类节目等。在农村环保题材方面用的比较少,程式化痕迹较重,以新闻形式报道为主,多为任务性的报道。

4.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报道与农村受众互动性不强

一方面,农民的收视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7:00-9:30,而有关农村节目的电视报道往往不在这个时间段,农民收看农村环保类节目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环保意识不高,对农村环境保护类节目关注度不高,参与节目的热情也不高。因此,电视报道与农村受众的互动性不强,导致了电视报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效果不佳。

三、关于电视媒体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几点建议

1.电视媒体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应该加以重视。在农村题材的报道中,电视媒体不能仅把目光集中在农业生产上。农村的生产发展固然重要,但牺牲了农村环境的发展,日后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所以电视媒体应当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产发展放到同等高度,加以宣传报道。

2.电视编导要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于电视编导而言,要做好农村环保题材的电视节目,首先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不但要加强农村环保知识的学习,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的重大措施也要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电视报道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才能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3.电视媒体要着力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有关农村环境保护题材的电视报道,不仅数量要增加,质量也要跟上。把复杂的环保问题、环保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实用的方式传播给农民受众,让他们能够看得明白、理解得透。2012年,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播出的节目《新型环保兔舍》,通过现场拍摄结合动画、字幕、解说等元素,使节目既有科学性、普及性,又有趣味性,深受农民观众的喜爱。此外,电视媒体还要尊重农民的收视习惯,播出时段集中在晚上7:00-9:30,环保类节目的电视报道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4.电视媒体要增强与农村受众之间的互动

有关农村环境保护题材的电视报道,其收视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泛泛而谈是不可取的。因此,电视媒体应当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关注农民的诉求,让农民来谈,与农民互动。农民的话比电视解说更有说服力,能够使农民的环境保护诉求得到放大和反馈,促使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组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新闻深度报道,既做到了对国家农村环保政策实施情况的及时跟踪,又把各地农民的环保诉求集中反映出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叶东坡.大众传媒与农村现代化[J]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2]陶贤都,刘友琼.大众传媒与农村环境保护舆论空间建构[N]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9卷第2期

节能与环保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收益;空间外溢;节能环保支出;空间计量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73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一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是,中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2007年将环境保护支出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新《预算法》、“水十条”、开征水资源税、限制水权交易等,但情况仍不容乐观。据2015年环境公报显示,我国空气污染程度仍较高,部分省市雾霾频发,2015年中国338个城市中,只有73个城市达标,超标城市占78.4%。在水环境方面,部分水体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全国地表水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不断下降。日前在京公布的《2016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中指出,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就要求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GDP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增加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提高节能环保支出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的地位。但目前,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与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存在较大的外溢性,即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并不仅仅带来本地区的环境改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省域间环境污染空间效应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目前对于节能环保支出外溢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少,现有关于环境收益外溢的论述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鲜有学者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因此研究环境收益外溢性对地方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影响,对于建立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保支出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补贴政策,提高地方政府的节能环保投入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与数据

2.1计量方法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LAG),即

Y=ρ(ITWN)Y+βX+ε(1)

其中,Y表示因变量,X为外生解释变量矩阵,反映地区的其他社会经济特征的变量集;β为待估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ρ是空间滞后变量WY的系数,刻画地区间的相互作用;i和t分别为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IN为T维单位时间矩阵,WN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n为地区数)。

根据上述理论阐述与相关研究,本文具体的模型如下:

Eit=ρ∑j≠iWijEit+βXit+λZit+εit(2)

其中,i,j=1,…,30,j≠i,εij~iid(0,σ2),Eit表示省份i在t时期的环境污染程度,Wij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对各省份进行权重赋值加总形成。Xij为省份i在t时期的解释变量,Zij为控制变量。

空间权重矩阵体现了地区之间的空间因素影响。本文根据“相邻”函数对各省权重进行赋值,即如果区域i和区域j有共同的边界,则Wij为1,否则为0,且主对角线上元素W11=W22=…Wnn=0,即相同区域的距离为0。实践中,还要对Wij进行“行标准化”,以保证每行元素之和为1。

被解释变量Eit是环境污染程度,本文选取环境污染指标――水环境衡量。当前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而且由于统计年鉴中水环境统计口径的变化,本文选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变量。针对解释变量,采用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作为衡量指标,即控制变量Zij。为了使模型更加可靠,本文引入其他一些控制变量,即其他可能也会对环境污染程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此,本文将一组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联的因素归结为控制变量,包括当地经济水平(用地区GDP衡量,表示为Gdp),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衡量,表示为Priind)。

2.2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以及上述指标体系,选择除海南省之外的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因为海南省处于“孤岛”状态,与其他区域均不相邻,其在空间权重矩阵中权重赋值均为0,所以将海南省排除在外。财政部2006年《关于引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改革方案指出将环境保护支出列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因此,2007年政府预算首次出现环境保护类支出。所以,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4年的数据。各年数据均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公报》中相关数据处理得到。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均值从2007年的82017.77万吨至2014年的68180.3万吨,减少16.87%,且八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环境污染程度总体来说有所下降。除2010年外,工业废水排放量标准差也逐年减少,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差异在缩小,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模仿现象。对于解释变量节能环保支出,2007年首次将环保支出列入政府预算,节能环保支出水平较低。2008年较2007年增长87倍,这可能是由于2008年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2009年后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而解释变量标准差逐年增加,各地环保支出水平差异逐年增大。控制变量中地区生产总值均值逐年增长、标准差逐年增大。在各地区发展水平总体向好的同时,各地区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水平差异不容忽视。

3.2估计结果和分析

3.2.1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和分析

表2中模型1至模型8分别报告的是2007年至2014年环境污染和节能环保支出的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空间回归系数的估计值2007年至2009年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2010年至2014年各年均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环境污染受相邻地区的影响非常明显,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各地区之间环境污染具有地理空间依赖性。而且对于空间自回归系数的似然比检验与拉格朗日检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莫兰指数,各年至少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也说明有显著的聚类和空间正相关的可能性,且这种可能性大于或等于90%。

具体来看,除2009年外,其他年份空间滞后模型中节能环保支出的系数均为负数,这与多数人的想法相符,即政府环保支出增加会使地方环境污染问题有所改善,然而各年系数值相差很大,系数绝对值最大可达414.66,最小值仅有5.10,极差非常大,说明各年环境政策所带来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对于控制变量,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比重的系数均为正数,表明控制变量各自的增长,均会造成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纵向比较,地区生产总值的系数在逐年变小,说明地区生产总值对环境污染带来的负效应在减弱。而控制变量第二产业比重的系数呈倒U型分布,在2010年达最大值。这说明第二产业比重对环境的负效应先不断加重,2010年之后负效应逐年减弱。

3.2.2极大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和分析

表3为环境污染关于节能环保支出、GDP、第二产业比重的最小二乘回归估计结果,除模型2和模型3外其他模型均显著。同空间计量结果相似,只有模型3节能环保支出系数为正值,其他均为负值,说明环保支出起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比较表3和表2节能环保支出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表3中模型1、模型4-8的节能环保支出系档木对值均明显小于表2,在不考虑空间关系的情况下,各省节能环保支出对本省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作用效果更显著。因此综合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省节能环保支出不仅仅对各省环境污染起到了治理作用,同时,对于相邻省份也有一定的环境治理效果,而且外溢性十分明显。

4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4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比重等相关数据,对环境污染排放和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建立了空间滞后模型。利用Stata软件操作得到上述结果。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环境污染空间外溢性与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有密切的关系:(1)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在各省作用效果有很大差异。(2)环境污染、环保支出均具有很强的空间外溢性,这使各省环保投入收益不能全部归于本辖区。(3)由于环境收益的外溢性,各省在制定节能环保支出预算时存在一定的模仿行为。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1)建立完善绿色财政支出体系,增加节能环保支出,逐渐提高节能环保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预算中的比重。节能环保支出增长的速度可以参照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增长速度。(2)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探索一套利益补偿机制,实现“谁破坏,谁受罚”、“谁投入,谁受益”,从而提高各地政府环境治理的积极性。(3)建立和完善地方节能环保支出拨款机制中绩效考核体系,如引入“以奖代补”等,强调资金使用效率,将环境污染治理结果与财政预算资金给付相挂钩,逐步遏制各省环保投入政策中的“搭便车”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小勇.邻里竞争、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J].经济经纬,2016,(2):137143.

[2]杨继生,徐娟.环境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性及其转移机制[J].经济研究,2016,(1):155167.

[3]席鹏辉,梁若冰.空气污染对地方环保投入的影响――基于多断点回归分析[J].统计研究,2015,(9):7683.

[4]潘孝珍,庞凤喜.中国地方政府间的企业所得税竞争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5):8897.

[5]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6):7082.

[6]李胜兰,初善冰,申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J].世界经济,2014,(4):88110.

[7]刘洁,李文.中国环境污染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4):8188.

[8]丁志国,赵宣凯,赵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识别[J].数量经济技术与经济研究,2011,(9):118130.

[9]尹恒,徐琰超.地市级地区间基本建设支出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11,(7):5564.

[10]王亚菲.公共财政投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11,(2):3842.

[11]张晏,夏纪军,张文瑾.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与中国省级政府公共支出溢出效应差异[J].浙江社会科学,2010,(12):2026,74,125.

[12]张征宇,朱平芳.地方环境支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5):8294.

[13]房巧玲,刘长翠,肖振东.环境保护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0,(3):2227.

[14]王立平,管杰,张继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0,(6):818825.

节能与环保论文范文篇3

201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学习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展各种环境科普活动。学会办公室、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保监测站等单位会员多次参加区、市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活动,宣传、印发环境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1、5月份,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科学”科普活动月中,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在县的启动仪式和科普宣传,印发环境科普材料,挂宣传板报。接着到宾阳县进行“生态·科学”宣传。

2、参与市科协举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报告会。

3、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全市数百名会员在环保行政部门领导带领下积极参加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和节能减排科普知道,印发科普材料20万份,组织节能减排板报100多块进社区展览,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环保科普知识。

4、7月25日,以市环保监测站会员为主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赵其国院士的专题学术报告会。

二、开展环境科技征文活动,繁荣环境学术园地。今年以来,组织本学会会员结合环保工作拟写学术论文外,3月19日,还与市环境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甘蔗学会等学会联合开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征集学术论文。把征集学术论文工作扩大开来,使征集面有市扩大到市和糖业集团、大学和区外有关单位。论文作者有大学教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环保系统科技人员等,论文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征集环境科学学会论文60多篇。

四、组织评选优学术秀论文、激励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参加征文,学术交流后,论文作者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有一个评价,有个好的收获。为此,在市科协的关心下,本学会牵头邀请专家对《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的论文进行评选,经过申报—评选—公示—审查等程序,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篇、二等奖优秀论文6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0篇等优秀论文共十八篇;并报送市科协审定、发文通报表彰,发给证书,以资鼓励。计有30多名会员获奖。另外,编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论文集500本;出刊《环境科学》1期3000册;60多篇。

六、办科技实事,认真落实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并应用到生产。

1、《电镀》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小试、电镀集中园区选址研究等。年底将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报请验收。边研究、边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市电镀集中区筹建工作已在区五合工业区起动,取得实际应用成果。

2、积极推广落实《论坛》会上宣读交流推广的腐植酸新技术,综合利用榨糖滤泥和废糖蜜。经过介绍、宣传,上林县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济世兴农腐植酸肥业有限公司在上林县白圩镇投资1000多万建设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半年,今年底将投入生产。使《论坛》会推广的新技术在我市开花结果。

3、开展卷烟厂《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已进行结题。

4、7月24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培训班。全市有关企业,县、区、市环保行政执法人员共150多人参加培训。

七、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在上级的关心下,在各理事、各会员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召开理事会两次,分别于3月4日和6月23日各召开一次研究学会有关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

2、召开常务理事会3次,2月份、9月份、12月份各一次,研究全年学会工作和换届工作等。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共享单车英语作文(整理2篇)
  • 下一篇:共享会计论文(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